2024年生物中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13人体的呼吸(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生物中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13人体的呼吸(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6 22:4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生物中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13
人体的呼吸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呼吸时,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水蒸气
2.人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痰”形成于(  )
A.肺 B.鼻腔
C.喉 D.气管和支气管
3.呼吸系统中产生痰的部位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和支气管
4. 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呼吸的主要器官 B.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喉
C.干燥和温暖气体 D.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5.我们跑操时,呼吸加深加快。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  )
①氧气增多 ②氧气减少 ③二氧化碳增多 ④二氧化碳减少 ⑤水蒸气增多 ⑥水蒸气减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其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一系统
B.组织的形成需经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才能完成
C.通过肺的气体交换排出机体产生的全部废物
D.各器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该系统的生理功能
7. 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
A.鼻 B.咽喉 C.器官 D.肺
8.打嗝是因为膈肌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间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发出奇怪的声响,下列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
A.胸廓容积缩小 B.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C.膈肌舒张 D.肺收缩
9.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  )
A.人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人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C.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增加了
10.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气体经过的路线是(  )
A.外界→食管→肺 B.肺→气管→口腔→外界
C.外界→气管→肺 D.肺→气管→鼻腔→外界
11.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支气管 B.②代表一个肺泡
C.甲图演示呼气 D.乙图所示胸腔容积变小
12.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⑥构成 B.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②
C.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③ D.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13.在餐厅就餐时,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食不言,寝不语",其中的原因是 (  )
A.影响唾液分泌 B.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C.容易咬到舌头 D.食物容易误入气管
14.人在吸气时,胸廓、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
A.胸廓增大,肺内气压上升 B.胸廓增大,肺内气压下降
C.胸廓减小,肺内气压上升 D.胸廓减小,肺内气压下降
15.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C.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形成的
D.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16.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部位产生的(  )
A.肺泡 B.血液 C.气管 D.组织细胞
17.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管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呼吸作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18.在下列的结构和物质中,外界气体到达肺部前不能对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的是(  )
A.鼻毛 B.腺细胞分泌的黏液
C.会厌软骨 D.呼吸道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19.人在平静是完成吸气动作,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  )
A.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B.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C.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D.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20.呼吸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其中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鼻 B.喉 C.气管 D.肺
二、综合题
21.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包括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转化和输出过程,以维持自身稳定。请分析回答:
(1)绿色开花植物从环境中获取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主要通过   (填结构名称)进入植物体。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和分解,与之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   。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过一定的结构散发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   发挥着重要作用。
(2)人体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防经过消化最终分别分解成   ,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并运到组织细胞。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后,需要经过   两次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在细胞中的   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系统、   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22.综合应用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仍在稳步进行。下图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是呼吸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空气中的粉尘、细菌、病毒会造成很多疾病。新冠病毒从外界空气经鼻、   、   、气管和支气管,最后到达肺引起肺炎。哮喘是[6]   感染或者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   的通道变窄,会出现呼吸困难。
(2)在急救时,需给病人输氧加快呼吸频率以保证对氧气的需求。吸气时,图一中的[   ]   收缩,导致胸廓容积的变化。图(一)中,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是   ,它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肺泡内的气体通过   原理进入血液。
(3)在肺部T检查时,医生要求吸气后闭气不动。图二中的   (填“甲”或“乙”)模拟的是吸气状态。
23.生物学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是学习生物学的目的之一。结合下面几个镜头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镜头一:学校食堂:几个同学在一起边吃饭,边说话。小刚讲了一个笑话,小虎说话间被呛到了,剧烈咳嗽一阵,憋出两眼泪。
镜头二:教室内:值日组正在扫地,“阿嚏……”小钟连打了几个喷嚏。
镜头三:学生寝室:“咳咳……”小华这几天感冒了,不停的咳嗽吐痰。
镜头四:卧室内:小梅看书到深夜11:0,深深地打了一个哈欠,瞌睡得眼也快闭上了。
(1)镜头一中小虎呛到的原因是吃饭间说笑,导致吞咽食物时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   ,人体可通过咳嗽把食物推出。
(2)镜头二中打喷嚏是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剧吸气,然后肺部气体很快地由鼻孔喷出并发出声音的现象。气体从肺部发出经历的途径是   →   →   →   →鼻腔。
(3)镜头三中小华吐痰过程是这样的,气管壁上的   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   排出体外。
(4)哈欠,是指困倦时往往情不自禁地张口深呼吸,微有声响的一种表现。小梅打哈欠时先深吸一口气,在此过程中,她的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使得胸腔容积   (选填“缩小”或“扩大”),肺扩张,气体从外界进入肺部。
24.雾霾天气是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时候形成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为PM2.5,是可直接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排放的残留物.
(1)PM2.5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   系统,该系统由   和   组成.其中   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本市几个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检测,结果如表.请问这几个点的空气质量是由好到坏的排放次序是________。 
地点 时间 PM2.5值
1.车站进口 16:00 516
2.某一山顶 16:00 328
3.超市入口 16:00 635
A.1.2.3; B.3.2.1; C.2.3.1; D.2.1.3.
(3)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含量,除减少汽车的使用外,请你再提两条合理建议:   .
25.分析下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   。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较   和   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3)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较,   含量减少了,   、   含量增多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以,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根据题干所述,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氧气,B气体是二氧化碳,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肺泡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因肺泡内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肺泡,最终结果是: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
2.【答案】D
【解析】【解答】呼吸的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能黏附灰尘细菌真菌等异物,黏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
3.【答案】D
【解析】【解答】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细菌。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4.【答案】D
【解析】【解答】A、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A错误;
B、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B错误;
C、呼吸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空气的作用,C错误;
D、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空气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经过呼吸道的温暖、湿润,正常环境中,(在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的情况下)呼出气体要比吸入气体的温度较高,水分增加。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因此,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以及水蒸气的含量均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氧减少。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气提供给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6.【答案】C
【解析】【解答】A、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等器官组成,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次序排列形成的,组织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可见系统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一系统,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其形态、结构、功能都出现了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就是组织,可见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肺是进行交换的场所,部分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但是人体内产生的废物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这些是以汗液、尿液等形式排出的,所以C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同时使得进出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组成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功能,D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等器官组成的,呼吸系统所排出的废物是以气体的形式排出的,比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7.【答案】D
【解析】【解答】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空气的通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故答案为:D
【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极多,增大了肺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弹性纤维,增加了肺泡的弹性;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毛细血管内的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8.【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打嗝是因为空气被吸进了体内,是吸气的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可见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为基础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氧气减少,还有氮气、水蒸气等.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解答时可以从二氧化碳的性质方面来切入.
10.【答案】D
【解析】【解答】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肺收缩,气体出肺,故气体经过的路线为:肺→气管→鼻腔→外界。
故答案为:D。
【分析】吸气和呼气过程:
11.【答案】C
【解析】【解答】图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膈肌。
A、①代表气管,A说法错误。
B、②代表肺,B说法正确。
C、甲图,膈肌顶部上升,胸廓体积减小,肺回缩,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出肺,完成呼气,C说法正确。
D、乙图可以看出,膈肌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增大,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为基础题,熟记即可,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廓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导致胸廓体积变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体积变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运动。
12.【答案】D
【解析】【解答】题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A、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A不符合题意;
B、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B不符合题意;
C、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咽,C不符合题意;
D、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是主要的呼吸器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3、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4、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征:⑴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⑵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⑶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5、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共有的结构,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6、痰液形成的部位是气管和支气管。
13.【答案】D
【解析】【解答】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因为会厌软骨的存在,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当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道,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所以,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呼吸汹系统的组成,此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直到会厌软骨的作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可见,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气体和食物才能各行其道,有条不紊。
14.【答案】B
【解析】【解答】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具体过程如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运动.因此当吸气时,胸廓增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被吸入.
故选:B.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呼气和吸气.吸气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引起肺收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就排出肺.
1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A错误.
B、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B正确.
C、我们吐出的痰是在呼吸道内的气管和支气管形成,C正确.
D、会厌软骨在吞咽时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D正确.
故选:A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可以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
16.【答案】D
【解析】【解答】解:人体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的。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和线粒体。
17.【答案】A
【解析】【解答】解:A、肺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只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A错误;
B、人体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C正确;
D、有机物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所以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8.【答案】C
【解析】【解答】A.鼻腔内有鼻毛可以起到清扫异物的作用,对气体有清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有黏膜对气体有湿润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会厌软骨起到一个支架的作用,使气流更加通畅,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对气体没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C符合题意。
D.鼻腔内有黏膜中有毛细血管对气体有温暖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
19.【答案】A
【解析】【解答】解:通过分析知道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所以人在平静是完成吸气动作,膈肌和胸廓的变化是膈肌收缩,胸腔扩大.
故选:A.
【分析】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具体考查的是呼气和吸气.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引起肺扩张,使肺内气体压力减小,气体就进入肺;呼气时,呼吸肌(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引起肺收缩,使肺内气体压力增大,气体就排出肺.
20.【答案】D
【解析】【解答】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1.【答案】(1)根毛和气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碳氧平衡、水循环
(2)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防酸;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细织细胞;线粒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
【解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的过程。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所以绿色开花植物从环境中获取的水、无机盐、二氧化碳、氧气等物质主要通过根毛和气孔(填结构名称)进入植物体。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合成和分解,与之相关的主要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以及植物吸收的大部分水,通过一定的结构散发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2)从口腔开始,口腔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胃中的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人体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防经过消化最终分别分解成 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这些物质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并运输到组织细胞。空气中的氧气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进入肺泡后,需要经过 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两次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尿素则以汗或尿的形式分别由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能量,产生的废物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
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
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再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是小分子的,可以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需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
22.【答案】(1)咽;喉;支气管;肺
(2)8;膈肌;肺泡;毛细血管;气体扩散
(3)甲
【解析】【解答】(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哮喘是一种支气管过敏性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
患哮喘时,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导致病人呼吸困难。
(2)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
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肺泡数量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也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氧气在人体内的扩散方向是:肺泡→血液→组织细胞。所以,肺泡内的气体通过气体扩散原理进入血液。
(3)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图二中的甲气球(模拟肺)变大,模拟的是吸气状态。
【分析】图一:1鼻腔,2会厌软骨,3咽,4喉,5气管,6支气管,7肺,8膈肌。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 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3.【答案】(1)会厌软骨;气管
(2)支气管;气管;喉;咽
(3)纤毛;咳嗽
(4)收缩;扩大
【解析】【解答】解:(1)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2)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里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3)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还能黏附灰尘、细菌等。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4)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小梅打哈欠时先深吸一口气,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分析】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1)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位,也是嗅觉器官;咽是气体和食物的通道;喉还是发声的器官,喉内的会厌软骨呈叶片状,能覆盖和开启,呼吸、言语时则会厌开启,饮食吞咽时则覆盖喉腔,以防食物进入气管。
(2)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2、人体呼吸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情况如下:
呼吸状态 肋间肌及肋骨位置变化 膈肌及膈的位置变化 胸廓容积的大小 空气进出肺的状况
吸气 收缩、上升 收缩、下降 扩大 进入
呼气 舒张、下降 舒张、上升 缩小 排出
24.【答案】(1)呼吸;呼吸道;肺;肺
(2)D
(3)减少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开发清洁能源等
【解析】【解答】解:(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的起点是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粘膜和粘液腺,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其次是咽、喉和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如果空气质量差,空气中有毒有害的物质,灰尘等细小颗粒悬浮于空气中,会随人体的呼吸进入呼吸道,进入肺内,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因为肺泡是肺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肺位于人体的胸腔中,左右各一,由大量的肺泡组成,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构成,具有弹性,肺泡外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薄,有利于气体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1)PM2.5首先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其中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2)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超市入口的 PM2.5含量最高,其次是车站,再次是某一山顶,PM2.5浓度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浓度越低空气质量越好,污染较小,故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本市几个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检测,结果如表.请问这几个点的空气质量是由好到坏的排放次序是D。(3)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含量,除减少汽车的使用外,还可以加强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等。
【分析】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5.【答案】(1))氮气
(2)氮气;其他气体
(3)氧气;水;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2)比较两种气体的成分可知: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环境中的气体相比较氮气和其它气体的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3)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水分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氮气; (2) 氮气;其他气体; (3)氧气;水;二氧化碳;
【分析】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