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0 15 0 5 0 4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2.如图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
A.5cm
B.15cm
C.30cm
D.40cm
3.如图是常见的成人口罩,其中18是指口罩的长度,单位应为( )
A.mm B.Nm
C.cm D.dm
4.下图中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5.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某同学测量物块长度时,正确放置刻度尺后,如图所示,则测量出的物块长度值是( )
A.12.7cm B.2.7cm
C.12.70cm D.2.70cm
6.“川中明珠遂宁市,美丽安居我的家。”如图所示为遂宁地图的一部分,地图印制在一张物理课本大小的A4纸上。若用刻度尺在地图上测量从安居车站到遂宁市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所选择的刻度尺最恰当的是( )
A.分度值为1cm、量程1m的米尺
B.分度值为1mm、量程40cm的透明塑料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10m的皮尺
D.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
7.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
8.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为17.28cm、17.82cm、17.81cm、17.81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A.17.70cm B.17.704cm C.17.8cm D.17.81cm
9.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76×109nm可能是( )
A.一座山的高度 B.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C.一个人的身高 D.物理课本的长度
10.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cm,5.13cm,5.13cm,5.22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5.15cm B.5.127cm C.5.13cm D.5.12cm
11.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12.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
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
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3.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是测量( )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声音的响度
14.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15.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它能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那你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一遍所需的时间为( )
A.5min B.3min C.46s D.10s
16.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1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18.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可修改数据,这样做是为了减小误差
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D.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但误差还是不能被消除
19.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测量仪器很精密,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B.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C.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D.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20.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21.请填写适当的长度单位:小明的身高约1.68 ;课桌的高度约80 。
22.在下列题目中填上恰当的时间、长度(高度)单位:
(1)在文化学校冬季运动会上王华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3.5 ;
(2)王佳同学的身高为168 ;
(3)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
23.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 ; 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 ;
一场电影的时间约为1.5 ; 燃完一炷香的时间约为60 。
24.坐在安静的考场里,你也可以估算出自己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 。
25.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 s。
26.为了了解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某校环保社团开展了PM2.5测量的环境监测活动,该社团平均身高170cm(即 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即 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填长度单位或数字)。
27.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物理学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的误差。某同学用刻度尺对一物体长进行多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67cm 2.67cm 2.92cm 2.68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2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A的长度,测量结果应记为 cm。
28题 29题 30题
2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为 cm。某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所用的一个砝码被磨损了,则这个同学所测的物体质量 真实值(>/=/<)。
30.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为 cm。
31.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cm。如图乙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 更精确。如图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32.如图甲所示,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 cm,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33.如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是 s;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34.如图所示,利用铅笔测量纸带厚度,图甲铅笔直径是 cm;图乙纸带绕铅笔n圈,则纸带厚度是 (填写表达式)。
35.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将某种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3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mm。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6.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器材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酸的体积为7.5×10﹣6cm3。
(2)把一滴油酸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甲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5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未满半格的不计入个数,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油膜的面积是 cm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如图乙所示,假设这层油膜是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7.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细铜丝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应改正为: 。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 。
(3)该同学在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 。
38.如图所示:
(1)使用刻度尺前,要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 。
(2)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4)测量一根正常状态下的皮筋的长度,小红用力拉扯皮筋,刻度尺读数为3.70cm,皮筋的实际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3.70cm。
39.某同学家里装修时,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于是取一张废弃的墙纸,做了如下实验:
A.用刻度尺测出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
(2)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记录时小数点点错
40.小明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13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一个错误之处:
(1) ;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错误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4)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0 15 0 5 0 40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我们所用的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 )
A.25mm B.25cm C.25dm D.25m
【答案】C
【解析】解: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25cm=250mm=2.5dm=0.25m左右。
故选:B。
2.如图是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最接近( )
A.5cm
B.15cm
C.30cm
D.40cm
【答案】B
【解析】解:由图可知,戴在某普通中学生手掌上的简易按摩仪,它的长度与手掌接近,根据普通中学生手掌长度约15cm,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常见的成人口罩,其中18是指口罩的长度,单位应为( )
A.mm B.Nm
C.cm D.dm
【答案】C
【解析】解:中学生“一拃”的长度约15cm,一个常见的成人医用外科口罩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8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故选:C。
4.下图中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解:A、图中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
B、图中物体没有与刻度尺平行,故B错误;
C、物体左端没有与0刻度线对齐,故C错误;
D、0刻度线磨损,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刻度尺的放置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5.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之一,某同学测量物块长度时,正确放置刻度尺后,如图所示,则测量出的物块长度值是( )
A.12.7cm B.2.7cm
C.12.70cm D.2.70cm
【答案】D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cm=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0cm,右端与12.7cm刻度线对齐,读为12.7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2.70cm﹣10.00cm=2.70cm。所以,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川中明珠遂宁市,美丽安居我的家。”如图所示为遂宁地图的一部分,地图印制在一张物理课本大小的A4纸上。若用刻度尺在地图上测量从安居车站到遂宁市火车站的直线距离,所选择的刻度尺最恰当的是( )
A.分度值为1cm、量程1m的米尺
B.分度值为1mm、量程40cm的透明塑料尺
C.分度值为1cm、量程10m的皮尺
D.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
【答案】B
【解析】解:A、分度值为1cm、量程1m的米尺,分度值太大,不精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度值为1mm、量程40cm的透明塑料尺,与A4纸的长度差不多,分度值大小合适,故B符合题意;
C、分度值为1cm、量程10m的皮尺,量程太大,分度值太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量程太小,操作起来也不方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采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块的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采用甲刻度尺读数更精确些
B.甲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对齐物块的一端,故测量方法是错误的
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mm
D.采用乙刻度尺,物块长度应记录为2.80cm
【答案】D
【解析】解:AC、由图可知,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其分度值为0.5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其分度值为1mm,使用乙刻度尺测量较准确,故AC错误;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尺的刻度线要贴紧待测物体,物块左端与甲刻度尺的5.0cm对齐,物块左端与乙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所以甲、乙两刻度尺的使用方法都是正确的,故B错误;
D、物块左侧与乙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8cm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L=2.80cm,故D正确。
故选:D。
8.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记录为17.28cm、17.82cm、17.81cm、17.81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A.17.70cm B.17.704cm C.17.8cm D.17.81cm
【答案】D
【解析】解:比较测量结果知,“17.28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课本的宽度为:17.81cm。
故选:D。
9.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76×109nm可能是( )
A.一座山的高度 B.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C.一个人的身高 D.物理课本的长度
【答案】C
【解析】解:1.76×109nm=1.76m=176cm。
A、一座山的高度在几百甚至几千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篮球场的长度在28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成年人的平均身高在170cm左右,少数男性成年人的身高可以达到176cm=1.76m=1.76×109nm,故C符合题意;
D、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cm,5.13cm,5.13cm,5.22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5.15cm B.5.127cm C.5.13cm D.5.12cm
【答案】C
【解析】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5.22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
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5.1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5.13cm。
故选:C。
11.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
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故B错误;
C、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线圈总长度是:L=18.90cm﹣15.00cm=3.90cm,故C错误;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需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及数出所绕铜丝的圈数,利用d 计算细铜丝直径,故D正确。
故选:D。
12.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
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
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
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
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解: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
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故选:A。
13.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日晷是一种测量工具,它是测量( )
A.时间
B.长度
C.体积
D.声音的响度
【答案】A
【解析】解:日晷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影子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故选:A。
14.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
【答案】D
【解析】解:A、课桌的高度不到1m,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A不正确;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正确;
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C不正确;
D、认真工整的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在1s左右。故D正确。
故选:D。
15.国歌是表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它能呼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国家情怀。那你知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演奏一遍所需的时间为( )
A.5min B.3min C.46s D.10s
【答案】C
【解析】解: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6s左右。
故选:C。
16.雷雨天,某物理兴趣小组为估算闪电发生位置到他们的距离,设计出用声速乘以时间的估算方案,则时间的测量应选择的方法是( )
A.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
B.闪电时,记录刚刚看到该次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
C.用选项A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D.用选项B的方法,测量该次闪电及随后发生的两次闪电的时间,计算三次的平均值
【答案】A
【解析】解:A、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刚刚听到雷声的时间,这样闪电和雷声对应,时间的误差最小,故A正确;
B、记录刚刚看到闪电至雷声刚刚结束的时间,由于雷声经过云层、山脉反射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测量会导致时间偏大,误差大,故B错误;
CD、闪电每次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是固定在一点,因此不能用“多测几次求平均值”的方法,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故CD错误。
故选:A。
1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
【解析】解:A、在测量中,错误是不允许的,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的,故A错误;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故B正确;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造成实验误差,故C错误;
D、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关于误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可修改数据,这样做是为了减小误差
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采用分度值后多估读几位的方法
D.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但误差还是不能被消除
【答案】D
【解析】解:A、误差并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故A错误;
B、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应该先检查是否出现了测量错误,而不能修改数据,故B错误;
C、长度测量中,为了减小误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值只能有一位,并不是越多越好,故C错误;
D、随着科技的进步,测量仪器将进一步改进,可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但误差还是不能被消除,故D正确。
故选:D。
19.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测量仪器很精密,可以消除测量中的误差
B.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C.零刻线被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D.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答案】D
【解析】解:A、如果测量仪器很精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测量中的误差,故A错误;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而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因此,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故B错误;
C、如果零刻度线磨损,测量的始端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故C错误;
D、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应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横梁平衡,而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故D正确。
故选:D。
20.某同学正确使用刻度尺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误差不可以被消除,所以四次测量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都存在误差
B.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是12.35cm
【答案】D
【解析】解:A、由记录的结果可以看出12.46cm与其它三个数值准确值不同,相差较多,所以它是一个错误的结果,故A错误;
B、长度的记录的数值包括真实值和估计值两部分,刻度尺读数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所以第二个数据“12.36cm”中的“6”是估读的,故C错误;
C、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测量的数值更接近准确值,可以减小误差,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不是减小,故C错误;
D、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所以书的宽度为12.35cm,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21.请填写适当的长度单位:小明的身高约1.68 ;课桌的高度约80 。
【答案】m;cm。
【解析】解:小明的身高约1.68m;课桌的高度约80cm。
故答案为:m;cm。
22.在下列题目中填上恰当的时间、长度(高度)单位:
(1)在文化学校冬季运动会上王华百米赛跑的时间约为13.5 ;
(2)王佳同学的身高为168 ;
(3)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 。
【答案】(1)s;(2)cm;(3)μm。
【解析】解:(1)学生百米赛跑时间大约为14s;故填13.5s符合实际;
(2)初中同学的身高约为1.6m(即160cm)左右,故填168cm符合实际;
(3)人的头发直径约为70μm=70×10﹣6m;
故答案为:(1)s;(2)cm;(3)μm。
23.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单位。
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4 ; 一节课的时间约为40 ;
一场电影的时间约为1.5 ; 燃完一炷香的时间约为60 。
【答案】s;min;h;min。
【解析】解: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4s左右;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在40min左右;一场电影的时间一般是90min=1.5h;燃完一炷香的时间约为60min。
故答案为:s;min;h;min。
24.坐在安静的考场里,你也可以估算出自己心脏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 。
【答案】s。
【解析】解: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约0.8s。
故答案为:s。
25.小明上学路上用了15min,合 h,我校一节课的时间为40min,合 s。
【答案】0.25;2400。
【解析】解:①∵1minh,∴15min=15h=0.25h;
②∵1min=60s,∴40min=40×60s=2400s。
故答案为:0.25;2400。
26.为了了解深圳市的空气质量,某校环保社团开展了PM2.5测量的环境监测活动,该社团平均身高170cm(即 m),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即 m)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填长度单位或数字)。
【答案】1.70;μm; 2.5×10﹣6。
【解析】解: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所以2.5的单位是微米(μm)。
因为1cm=0.01cm,1m=10﹣6μm,所以170cm=1.70m,2.5μm=2.5×10﹣6m。
故答案为:1.70;μm; 2.5×10﹣6。
27.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物理学中常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测量的误差。某同学用刻度尺对一物体长进行多次测量,测得数据为2.67cm 2.67cm 2.92cm 2.68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答案】误差;1mm;2.67cm。
【解析】解:(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有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2.92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
物体的长度为L2.67cm。
故答案为:误差;1mm;2.67cm。
28.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A的长度,测量结果应记为 cm。
【答案】2.60。
【解析】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60cm的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2.60cm。
故答案为:2.60。
2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为 cm。某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所用的一个砝码被磨损了,则这个同学所测的物体质量 真实值(>/=/<)。
【答案】3.30;>。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3cm刻度线对齐,读作3.30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3.30cm;
(2)若将真实值为200g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端,右端放标示为200g的没有磨损的砝码,天平水平平衡;因为磨损的砝码质量要小于标准值,那要天平平衡就要多放磨损的砝码(或调节游码),而测量值就是右盘砝码标示值和游码所对应刻度值的总和,那么这个总和就肯定大于200g,所以测量值就大于真实值。
故答案为:3.30;>。
30.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为 cm。
【答案】1mm;1.59。
【解析】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
(2)末端刻度值为7.59cm,物体长度为7.59cm﹣6.00cm=1.59cm。
故答案为:1mm;1.59。
31.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cm。如图乙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 更精确。如图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s。
【答案】5.35;A;336。
【解析】解:(1)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左侧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cm,右端在7.3cm和7.4cm之间,读作7.35cm,铅笔的长度为:L=7.35cm﹣2.00cm=5.35cm;
(2)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
(3)由图丙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5”和“6”之间,分针示数是5min,大盘分度值是0.1s,秒针示数是36s,则秒表示数是:t=5min+36s=336s。
故答案为:5.35;A;336。
32.如图甲所示,被测圆柱体的直径为 cm,对同一物体长度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s。
【答案】1.20cm;减小误差;92。
【解析】解: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8.00cm对齐,右侧与9.2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9.20cm﹣8.00cm=1.20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由图乙知: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更靠近2min,分针示数为1min=60s,且大盘示数应读后半分钟;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2s,因此秒表读数为60s+32s=92s。
故答案为:1.20cm;减小误差;92。
33.如图,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的读数是 s;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答案】B;2.00;337.5;液体热胀冷缩;37。
【解析】解:(1)由图知: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B正确;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3.00刻度线对齐,右侧读数为5.0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00cm﹣3.00cm=2.00cm。
(2)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3)实验室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人体的正常温度是37℃。
故答案为:B;2.00;337.5;液体热胀冷缩;37。
34.如图所示,利用铅笔测量纸带厚度,图甲铅笔直径是 cm;图乙纸带绕铅笔n圈,则纸带厚度是 (填写表达式)。
【答案】0.90;。
【解析】解:
(1)因为是圆形的铅笔,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铅笔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
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1mm;
物体左端与1.0cm刻度线对齐,读作1.00cm,物体右端与1.9cm刻度线对齐,
读作1.90cm,刻度尺测量铅笔的直径是:D1=1.90cm﹣1.00cm=0.90cm;
(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
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分别用图甲的方法测出铅笔直径D1和纸带环外径D2,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纸带的厚度是:。
故答案为:0.90;。
35.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为 ,将某种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3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mm。
【答案】1mm;1.4。
【解析】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
(2)末端刻度值为14.20cm,30圈铜丝的直径长度为14.20cm﹣10.00cm=4.20cm。则铜丝的直径为:d0.14cm=1.4mm。
故答案为:1mm;1.4。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6.组成物体的分子很小,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身边的器材用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实验步骤和原理如下:
(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油酸分子,我们在实验前可以通过注射器测量出每一滴油酸的体积为7.5×10﹣6cm3。
(2)把一滴油酸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甲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5cm。我们可以数出轮廓内的方格数(未满半格的不计入个数,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从而估测出油膜的面积是 cm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如图乙所示,假设这层油膜是由每个油酸分子紧密排列组成的,则我们就可以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2)128;(3)5.9×10﹣10。
【解析】解:(1)每一滴油酸的体积为:V=7.5×10﹣6cm3。
(2)读图可知,面积超过正方形一半的正方形个数为:n=57(个),
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S0=1.5cm×1.5cm=2.25cm2,油酸膜的面积为:
S=nS0=57×2.25cm2=128cm2;
(3)每一滴油滴的体积为:V=7.5×10﹣6cm3,
把油酸分子看成球形,且不考虑分子间的空隙,油膜的厚度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
d5.9×10﹣8cm=5.9×10﹣10m。
故答案为:(2)128;(3)5.9×10﹣10。
37.某同学要测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总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细铜丝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写步骤字母);有错误的步骤应改正为: 。
(2)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应是 。
(3)该同学在绕细铜丝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会偏 。
【答案】(1)A;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2)DBEC;(3)大。
【解析】解:(1)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
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细铜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排绕适当的圈数n,
用刻度尺量出这个铜丝绕圈的长度L2,
再将铜丝绕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细铜丝的直径,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
C步骤应该为: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
(2)改正错误后,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C(或DEBC);
(3)若在绕细铜丝时,没有密排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故答案为:(1)A;用细铜丝绕圈的总长度除以细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为;(2)DBEC;(3)大。
38.如图所示:
(1)使用刻度尺前,要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 。
(2)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 cm。
(3)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读数分别为24.98cm、26.01cm、26.02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4)测量一根正常状态下的皮筋的长度,小红用力拉扯皮筋,刻度尺读数为3.70cm,皮筋的实际长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3.70cm。
【答案】(1)量程;(2)甲;3.40;(3)24.98cm;26.02cm;(4)小于。
【解析】解:(1)刻度尺在使用前,要观察其零刻度线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3)四次读数中,24.98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
L26.02cm;
(4)皮筋被拉伸读数要大于实际长度,则实际长度小于刻度尺读数为3.70cm。
故答案为:(1)量程;(2)甲;3.40;(3)24.98cm;26.02cm;(4)小于。
39.某同学家里装修时,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于是取一张废弃的墙纸,做了如下实验:
A.用刻度尺测出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
(2)墙纸厚度的表达式是 ;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多选)。
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记录时小数点点错
【答案】(1)A;(2)h;(3)ABC。
【解析】解:(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2,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
(2)用圆环的直径D1减去铅笔的直径D2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h;
(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A、人在绕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
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故答案为:(1)A;(2)h;(3)ABC。
40.小明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13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一个错误之处:
(1) ;
(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课本的长度应为 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错误
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
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
(4)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2)26.42cm;26.00;减小误差;(3)D;(4)偏大。
【解析】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使用有以下错误:
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2)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6.00cm;
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3)A、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测量时出现误差,不等于出现了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
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
D、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故D正确。
故选D。
(4)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2)26.42cm;26.00;减小误差;(3)D;(4)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