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培优训练卷 4生物圈中的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培优训练卷 4生物圈中的人(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6 22: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生物中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培优训练卷 4
生物圈中的人
一、单选题
1.方舱内医护人员为新冠患者输液时,针刺入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都可以
2.雯雯在学习了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后,归纳如下图,对图中ABCD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消化液 B.消化腺 C.环形皱襞 D.毛细血管
3.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其实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是有科学道理的,原因是(  )
A.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B.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C.有利于保护声带
D.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
4.如图是人体血细胞的形态模式图,其中含有细胞核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5.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中的血流情况模式图,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B为小肠,与A相比,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网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身体下部毛细血管网,则C可能为下腔静脉
6.“白肺”是肺炎中一种较严重的症状,白肺患者受到影响的功能是(  )
A.清洁空气 B.温暖空气
C.肺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D.湿润空气
7.在“测定反应速度”探究实验中,接尺子的活动属于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A.大脑皮层 B.小脑 C.脊髓 D.脑干
8.下表是小强血液化验报告单的部分结果,据此可初步判断小强可能有(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值
RBC(红细胞)1012/L 2.3 3.50~5.50
WBC(白细胞)109/L 8.8 4.0~10.0
PLT(血小板)109/L 140 100.00~300.00
A.急性炎症 B.贫血 C.白血病 D.高血压
9.下列各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特点的是(  )
A.小肠与十二指肠相连
B.小肠长约5~6米
C.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D.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10.日常生活中,许多行为习惯关系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不要边吃饭,边说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
B.不要随地吐痰——防止传播细菌、病毒等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肺活量
D.青少年变声期不要大声喊叫——保护会厌软骨
11.眼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玻璃体等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
B.人的视线从近处向远处移动的过程中,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
C.人从明亮环境到黑暗环境中时,瞳孔会缩小
D.近视患者眼球的前后径过短,通过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1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以下哪项不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  )
A.身高突增 B.脑功能增强
C.性器官开始发育 D.性意识萌动
13.人们现在所食用的盐大部分是加碘盐,这主要是为了预防(  )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佝偻病
C.贫血 D.糖尿病
14.小明感冒发烧38度,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所吃食物不能消化 B.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消化酶的活性下降 D.不能吸收营养物质
15.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会增加的血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6.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②的腔壁比①的腔壁厚
B.②收缩,将血液泵至肺动脉
C.③和④间的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D.③和④内流的是静脉血
17.胶囊内窥镜是一种可以捕捉消化道内图像的吞咽式小型设备,常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胶囊内窥镜依次经过①②③④
B.①是胃,可初步消化脂类物质
C.③是大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D.胶囊内窥镜难以诊断⑤处的病变
18.近年来,在一些重大比赛中,个别运动员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服用兴奋剂,下列哪种物质最有可能成为兴奋剂的成分(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雌性或雄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
19.早餐时,小明碰到烫手的鸡蛋后马上缩手,下图为完成这一行为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行为属于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的反射
B.控制小明这种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C.如果结构受损,则小明不能完成缩手的动作
D.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为⑤→④→③→②→①
20.我们通过视觉观察世界。在视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光刺激和形成视觉的部位依次是(  )
A.瞳孔、视网膜 B.晶状体、大脑皮层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视网膜、视神经
二、综合题
21.从一个细胞到“小帅哥”,让我们看到了生命发生的奇妙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妈妈的   内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   ,我的生命便开始了。出生前的我舒适地生活在妈妈的   里,每时每刻,都能通过脐带和   从妈妈那获得营养。
(2)母体怀孕   天左右,发育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称为   。
(3)青春期的我开始长胡子了,这是我的   性征,这和性器官中的   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密切的关系。
22.根据右图神经结构模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   ]   作用是   
(2)若图表示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的反射活动,则这个反射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用图中的数字或箭头表示)。
(3)假设图中结构[1]是上肢皮肤,[5]是上肢肌肉,当[2]处受伤被切断后,手指不小心碰到热东西,会出现   ,
(4)若此图表示司机见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1) 感觉“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   。
23.小梅早餐吃了一个肉包,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匆匆去上学.请根据小梅的早餐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膳食平衡的角度分析,你建议小梅的早餐再增加 .
A.一杯可乐 B.一根火腿肠 C.一块蛋糕 D.一根黄瓜
(2)肉包中的脂肪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吸收该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3)每天我们都能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下列各项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是 .
A.脂肪、维生素、糖类 B.维生素、无机盐、水
C.脂肪、蛋白质、糖类 D.蛋白质、无机盐、水
(4)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合理膳食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中有利于健康的是 .
A.经常不吃早饭去上学
B.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C.袋装食品虽过期但没发霉仍可食用
D.喝饮料代替饮水.
24.现在,常有些同学不吃早餐就去上学,上午这些同学往往会出现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这样既会影响学习效果,又会影响身体健康.下面是一份较为合理的早餐食谱:一块面包、一杯鲜牛奶、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请分析回答:
(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其最早开始消化的场所是   .
(2)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其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
(3)早餐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4)早餐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的营养成分是   .
(5)为什么说上述的早餐食谱较为合理?   
25.综合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人开始锻炼身体,积极进行户外健身,如骑行、慢跑等。如图A~D是保证人体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器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需要氧气,人体通过肋间肌和   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外界与肺内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A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血液的变化是   。
(2)人体所需的氧气是由A所在的系统从外界获得,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共同特点都是由   构成,利于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出   的生物学观点。
(3)运动也需要能量,   (填图中字母)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①   ,被C吸收后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运输到各肌肉细胞,最终到   (细胞器)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能量。
(4)人体的代谢废物,除通过图中A、D所在的系统排出外,在运动过程中,还加速通过图中   器官(填图中字母)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肾小囊中的液体,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物质是   。
(5)运动主要受到   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静脉血管一般分布在身体表面,管壁较薄,血管血流速度较慢,便于输液、抽血。动脉血管一般分布比较深,血液流速较快,血压一般比较大,处理不好容易喷出来发生危险。
故答案为:B。
【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三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动脉管壁较厚,管内血流速度较快。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细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最小,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2.【答案】B
【解析】【解答】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1)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
①长: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和营养物质停留的时间;
②大: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吸收的面积;
③多:消化道中小肠内消化液种类最多,如:胆汁、肠液、胰液,保证了食物能完全被消化。
(2)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有:
①长: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全长约5-6米,增加了食物和营养物质停留的时间;
②大: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吸收的面积;
③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图中ABCD的描述错误的是B。
故答案为:B。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3.【答案】A
【解析】【解答】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会厌软骨犹如铁路上的道岔。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边吃饭边说笑,在食物下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的咳嗽,甚至发生生命危险。所以吃饭时不能大声谈笑。
故答案为:A。
【分析】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然后,空气通过喉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令食物进入食道。
4.【答案】B
【解析】【解答】图中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其中①红细胞、③血小板都没有细胞核,只有②白细胞有细胞核。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
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
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5.【答案】B
【解析】【解答】A.若B表示小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内的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多。因此,与A相比,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A不符合题意。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不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是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符合题意。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表示的是右心房和右心室,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C不符合题意。
D.若B表示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网,则C可能为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连通右心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
6.【答案】C
【解析】【解答】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白肺患者受到影响的功能是肺与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
7.【答案】A
【解析】【解答】A、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A正确;
B、小脑属于人体平衡的高级中枢,可以调节身体平衡,协调身体运动,与题意不符合,B错误;
C、脊髓主要是控制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
D、脑干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均与脑干有关。与题意不符合,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大脑皮层可以接受来自小脑、脑干和脊髓的上行传导冲动,同时也能发出下行传导冲动到达下级各中枢部位。它的生理活动叫做高级神经活动,像人的学习、记忆、语言、情绪和睡眠等都属于高级神经活动。“测定反应速度”实验中需要先学习,在记忆,或根据后天生活经验所习得的反射,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
8.【答案】B
【解析】【解答】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小强血液化验报告单中RBC(红细胞)的测定值低于参考值,据此可初步判断小强可能贫血。
故答案为:B。
【分析】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种类 形态特点 正常值 功能
红细胞 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男子平均值:5.0×1012个/升
女子平均值:4.2×1012个/升 富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4.0×109-10×109个/升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功能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 个体较小,形态不规则,无细胞核 1×1011-3×1011个/升 止血和加速凝血
9.【答案】C
【解析】【解答】A.十二指肠是连接胃和小肠的部分,十二指肠有胰腺分泌胰液的分泌出口,以及胆汁的分泌出口。胰液、胆汁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小肠,促进食物的消化,故A错误。
B.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长约5-6米,有利于食物被充分消化,故B错误。
C.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无关,故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面积大大增加,故D错误。
【分析】 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10.【答案】D
【解析】【解答】A、不要边吃饭,边说笑,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不符合题意;
B、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摆动,将黏液和尘粒等排出形成痰。由于痰中往往有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所以,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可能会传播细菌、病毒等,不符合题意;
C、经常参加锻炼或适宜的体力劳动,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可提高肺活量,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青少年在变声期为保护声带,应尽量避免大声喊叫,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的作用:呼吸道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清洁、温暖、湿润。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1.【答案】B
【解析】【解答】A.外界光线经过角膜、玻璃体等结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正常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能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视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小;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大。所以,人的视线从近处向远处移动的过程中,晶状体的曲度由大变小,B符合题意。
C.瞳孔可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在暗处瞳孔放大,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而到了明亮处瞳孔缩小,使进入眼球内部的光线减少。所以,人从明亮环境到黑暗环境中时,瞳孔会放大,C不符合题意。
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12.【答案】C
【解析】【解答】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要注意合理营养供给,促进生长发育,A正确;
B、进入青春期,神经系统和心、脑、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肺活量增大,神经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
C、青春期性器官并非开始发育,童年时期性器官的生长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后,性器官开始迅速发育,C错误;
D、进入青春期后,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增强,表现为初期的与异性琉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等正常的心理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13.【答案】A
【解析】【解答】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
故答案为:A。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钙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蛋、豆类等
铁 贫血 豆类、黑木耳等
碘 地方性甲状腺肿 海带、紫菜、碘盐
14.【答案】C
【解析】【解答】人体内的消化酶在37度左右时活性最强。小明感冒发烧38度,体温过高,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减弱,所以没有食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体内的消化酶的特性:
1、专一性,即一种消化酶只能消化一种特定的营养成分,如蛋白酶只消化蛋白质,对淀粉、脂肪没有消化作用。
2、人体内消化酶消化食物最适宜的温度是37度左右,温度过高,酶会失去活性,温度过低,酶的活性降低,都不利于促进消化作用。
15.【答案】B
【解析】【解答】A、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可见红细胞具有携带氧的功能。故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B符合题意;
C、血小板中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 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这是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的原因。
16.【答案】B
【解析】【解答】A、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②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不符合题意;
B、②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左心室收缩,将血液泵至主动脉,符合题意;
C、③和④间的 瓣膜称为房室瓣,可使血液只由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不符合题意;
D、③右心房、④右心室内流的是来自上下腔静脉的静脉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心脏的四个腔有: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这四个腔分别与人体内的一些大的血管相连.与左心房相连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17.【答案】D
【解析】【解答】A、①是胃,②是胰腺,③是大肠,④是小肠,⑤是肝脏,其中,①胃、③大肠、④小肠属于消化道,胶囊内窥镜会依次经过①④③,A说法错误。
B、①是胃,胃内有胃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B说法错误。
C、③是大肠,可以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才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C说法错误。
D、⑤是肝脏,不属于消化道,所以,胶囊内窥镜难以诊断⑤处的病变,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组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食物从口腔进入依次经过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食物不会经过消化腺。
18.【答案】D
【解析】【解答】A、胰岛散布于胰腺中,能够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A错误;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蛋白质类物质),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B错误;
C、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C错误;
D、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可见,甲状腺激素有可能成为兴奋剂的成分,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19.【答案】D
【解析】【解答】A、 小明碰到烫手的鸡蛋后马上缩手属于缩手反射,该反射行为属于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完成的简单反射,A正确;
B、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正确;
C、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如果结构受损,则不能完成缩手的动作,C正确;
D、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五部分组成,所以图中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为: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分析题图: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反射是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导来的神经冲动进行综合与分析,产生神经冲动后将它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接受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效应器:接受传出神经的神经冲动,产生反应。
20.【答案】C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感受光的刺激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1.【答案】(1)输卵管;受精卵;子宫;胎盘
(2)280;分娩
(3)第二;睾丸
【解析】【解答】解:(1)人的生命起始于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在输卵管中形成,并在输卵管中进行分裂,最初的营养来自卵黄。胎儿的发育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母体的血液里,再由母体排出体外。(2)怀孕到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3)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雄性激素能使男孩呈现男性第二性征:如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等。
【分析】1、人体的胚胎发育过程: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相遇就会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人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胚胎经过两个月的发育,从外形上看已初具人形。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一般来说,妊娠到40周时,有独立存活能力的胎儿以及胎盘、胎膜、脐带、羊水等附属物自子宫内排出的过程,叫作分娩。
2、第二性征是指男女两性除了生殖器官以外的外貌特征区别。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22.【答案】(1)1;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
(2)1 4 3 2 5
(3)能感到疼,但不会缩手反射
(4)视网膜
【解析】【解答】(1)“1”表示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顺序是:1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2传出神经→5效应器.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具有完整性,如果2传出神经受损,只能感觉,不能运动.
(4)感觉“红灯”刺激的是眼中的 感受器视网膜.
故答案为:(1)1;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2)1 → 4 → 3 → 2 → 5;(3)能感到疼,但不会缩手反射;(4)视网膜
【分析】在周围神经系统中感觉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叫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在感觉神经上,运动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脊髓灰质的前角内.4上有神经节因此4是感觉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的1如皮肤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3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2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
23.【答案】(1)D
(2)甘油和脂肪酸;小肠
(3)B
(4)B
【解析】【解答】解:(1)肉包和鸡蛋主要提供糖类、少量脂肪和蛋白质,缺少维生素,故在增加一个黄瓜,营养可以更全面,故选D;(2)人体吸收该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肉包中的脂肪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人体吸收.(3)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可见B正确.(4)A、不吃早餐不能满足上午人体对营养的需要,A错误;B、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丰富的维生素,多吃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B正确;C、过期食品不能食用,袋装食品虽过期但没发霉也不可食用,C错误;D、多数饮料都含有一定量的糖,大量饮用特别是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在不经意间摄人过多能量,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不能喝饮料代替水,D错误.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谷类、水果蔬菜和肉类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合理,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其比例为3:4:3,能保证人体营养的需要.
24.【答案】(1)口腔
(2)氨基酸
(3)小肠
(4)水、无机盐、维生素
(5)因为食谱中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各种物质,营养全面。
【解析】【解答】解:(1)面包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为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人体的口腔就开始被初步消化了;(2)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3)人体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小肠很长,其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大大增加了吸收的面积,利于吸收.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也流入小肠,能消化食物,因此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4)食物中含有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5)上述的早餐食谱中的面包能提供糖类,鲜牛奶含丰富的蛋白质及部分脂肪,少量的蔬菜和水果能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盐,可见此食谱营养全面,较为合理.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合理营养,其中还涉及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和吸收,分析作答.
25.【答案】(1)膈肌;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单层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C;小肠绒毛;线粒体
(4)B;大分子蛋白质
(5)神经系统
【解析】【解答】(1)人体通过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A肺后,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2)肺泡壁及其外面包绕的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壁、毛细血管壁及肾小囊内壁的共同特点是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物质交换。这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C是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①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最终到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各项生命活动所需。
(4)人体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三条,除通过图中A肺所在的呼吸系统和D肾脏所在的泌尿系统排出外,还可以通过图中B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增多,还加速汗液的分泌,加速通过图中B皮肤排出体外。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滤过外,其他物质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作用。运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分析】(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环节。
(2)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4)皮肤的汗腺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温度升高时,汗液分泌增多,汗液蒸发带走体表的一部分热量。
(5)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