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强化12 摩擦力做功问题 变力做功的计算(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强化12 摩擦力做功问题 变力做功的计算(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2-21 15:5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强化12 摩擦力做功问题 变力做功的计算
1.关于摩擦力做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摩擦力一定不做功
B.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
C.滑动摩擦力不可能做正功
D.无论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都有可能不做功
2.下列关于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与路径无关
B.合力不做功,物体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能其中一个力做功,而另一个力不做功
D.在相同时间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绝对值一定相等,一正一负
3.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到落回到抛出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
A.0 B.-Fh C.-2Fh D.Fh
4.在水平面上有一弯曲的槽道AB,由半径分别为和R的两个半圆构成。如图所示,现用大小恒为F的拉力将一光滑小球从A点拉至B点,若拉力F的方向时刻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同,则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  )
A.0 B.FR C.πFR D.2πFR
5.如图所示,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速度沿水平面由A点滑到B点,摩擦力做功W1;若该物体从A′沿两斜面滑到B′(此过程中物体始终不会离开斜面),摩擦力做的总功为W2。若物体与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则(  )
A.W1=W2
B.W1>W2
C.W1D.不能确定W1、W2的大小关系
6.如图所示,B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左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A、B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力,则对力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都克服摩擦力做功
B.摩擦力对B做负功,对A做正功
C.摩擦力对B做负功,对A不做功
D.弹力对A不做功,对B做正功
7.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100 N的恒力F作用于不计质量的细绳的一端,将物体从水平面上的A点移到B点。已知α1=30°,α2=37°,h=1.5 m,不计滑轮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sin 37°=0.6,cos 37°=0.8)。
8.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4+2x(式中F为力的大小、x为位移的大小,力F、位移x的单位分别是N、m)作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 m。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在物体移动5 m的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  )
A.35 J B.45 J C.55 J D.65 J
9.(2023·扬州市高一期中)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受阻力大小恒定。经某点开始沿运动方向的水平拉力F与运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所示,0~3 m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x=5 m处物体加速度大小为3 m/s2
B.0~7 m阻力对物体做功为28 J
C.0~7 m拉力对物体做功为40 J
D.0~7 m合力对物体做功为68 J
10.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0~6 s内其速度与时间的图像和水平拉力的功率与时间的图像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20 m
B.0~6 s内拉力做功为100 J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5 N
D.0~6 s内滑动摩擦力做功为-50 J
1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0 kg的物体从半径为R=5.0 m的圆弧的A端,在拉力作用下沿圆弧缓慢运动到B端(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拉力F大小不变,始终为15 N,方向始终与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BO边在竖直方向上。求这一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sin 37°=0.6,cos 37°=0.8,π=3.14)
12.如图甲,辘轳是古代民间提水设施,由辘轳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如图乙为提水设施工作原理简化图,某次需从井中提取m=2 kg的水,辘轳绕绳轮轴半径为r=
0.1 m,水斗的质量为0.5 kg,井足够深且井绳的质量、粗细忽略不计。t=0时刻,轮轴由静止开始绕中心轴转动,其角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g取10 m/s2,则(  )
A.水斗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为v=4t
B.井绳拉力瞬时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为P=10t
C.0~10 s内水斗上升的高度为4 m
D.0~10 s内井绳拉力所做的功为520 J
专题强化练12 摩擦力做功问题 变力做功的计算
1.D
2.C [摩擦力做功W=Ffs,其中s为路程,摩擦力对物体做功多少与路径有关,A错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不做功,但物体做曲线运动,B错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可能同向,也可能反向,大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有可能一个有位移,另一个位移为0,则可能其中一个力做功,而另一个力不做功,在相同时间内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绝对值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是一正一负,D错误,C正确。]
3.C [把运动的全过程分成两段,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W1=-Fh;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W2=-Fh,所以全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W=W1+W2=-2Fh,故C正确。]
4.C [小球受到的拉力F在整个过程中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是变力。但是,如果把圆周分成无数微小的弧段,每一小段可近似看成直线,拉力F在每一小段上方向不变,每一小段上可用恒力做功的公式计算,然后将各段做功累加起来。设每一小段的长度分别为l1、l2、…、ln,拉力在每一小段上做的功W1=Fl1、W2=Fl2、…、Wn=Fln,拉力在整个过程中所做的功W=W1+W2+…+Wn=F(l1+l2+…+ln)=F(π·+πR)=πFR。故选C。]
5.A [设A、B间距离为L,则由A滑到B点,摩擦力做的功W1=-μmgL。设两段斜面长度分别为L1、L2,由A′滑到B′摩擦力做的功W2=-μmgcos α·L1-μmgcos β·L2=-μmgL,故W1=W2,A正确。]
6.C [判断A、B间是否有摩擦力时是看A、B间有无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计算功的大小时涉及的位移都是相对地面的位移。A、B间相互作用力为Ff1、Ff2、FAB与FBA,如图所示。A没有位移,Ff2、FBA对A不做功;B有位移,Ff1做负功,FAB与位移方向垂直,对B不做功,C正确,A、B、D错误。]
7.50 J
解析 由于不计绳的质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故恒力F对绳做的功和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相等。由于恒力F作用在绳的端点,故需先求出绳的端点的位移l,再求恒力F做的功。
由几何关系知,绳的端点的位移为
l=-=0.5 m
在物体从A移到B的过程中,恒力F做的功为W=Fl=100×0.5 J=50 J
故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50 J。
8.B [水平拉力F=4+2x,则当物体移动5 m时拉力的平均值为= N=9 N
则拉力的功W=x=9×5 J=45 J,故选B。]
9.C [由于在0~3 m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与阻力大小相等,因此物体所受的阻力大小为Ff=4 N,由图像可知,在x=5 m处,物体所受的拉力为7 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Ff=ma,可知在该位置的加速度大小a=1.5 m/s2,A错误;0~7 m阻力对物体做功Wf=-Ffx=-4×7 J=-28 J,B错误;根据图像可知,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即0~7 m拉力对物体做的功WF=4×3 J+×(7-3) J=40 J,C正确;0~7 m合力对物体做的功W=WF+Wf=12 J,D错误。]
10.D [由题图甲可知,在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x=×(4+6)×6 m=30 m,故A错误;P-t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拉力做的功,则由题图乙可知,0~6 s内拉力做功WF=×2×30 J+10×4 J=70 J,故B错误;在2~6 s内,v=6 m/s,P=10 W,物体做匀速运动,滑动摩擦力大小Ff=F== N,故C错误;在0~6 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 m,滑动摩擦力做负功,即Wf=-×30 J=-50 J,D正确。]
11.62.8 J
解析 将圆弧AB分成很多小段s1、s2、…、sn,拉力在每一小段上做的功为W1、W2、…、Wn,因拉力F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圆弧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所以W1=Fs1 cos 37°
W2=Fs2 cos 37°

Wn=Fsn cos 37°
故WF=W1+W2+…+Wn
=F cos 37°(s1+s2+…+sn)
=F cos 37°·R=62.8 J。
12.D [根据题图乙可知,水斗速度v=ωr=4t×0.1=0.4t,A错误;井绳拉力瞬时功率为P=FTv=FTωr,又由于FT-(m+m0)g=(m+m0)a,根据上述有a=0.4 m/s2,则有P=10.4t,B错误;根据题图乙可知,0~10 s内水斗上升的高度为h=t= m=20 m,C错误;根据上述P=10.4t,0~10 s内井绳拉力所做的功为W= J=520 J,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