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5 08:0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6 陶罐和铁罐
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第1课时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短小精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懂得了大道理。这节课,我们走进“争做寓言传承人”活动的第二站——讲中国现代寓言故事。我们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看看又能明白什么道理。
任务一:借助预习单解决生字新词,读懂
文章大意。
识记词语
骄傲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住嘴 神气
谦虚 懦弱 惊讶 光洁 相提并论 
学习要求:
你理解了本课的哪些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1.找反义词:
奚落:讥诮、讽刺。指用尖酸刻薄的话揭人短处,使人难堪。
傲慢:意思是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轻蔑:轻看、轻视、蔑视、小看。
懦弱:软弱无能、柔弱。
神气:指精神、神态,有精神气魄,也指得意或骄傲的样子。
2.查工具书:
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
论或者看待。
代价: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精力,或所作出的
牺牲。
书写易错字


“尘”是上下结构,上部中间是竖,而不是竖钩。
“捧”与“棒”字形相近,注意不要混淆。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的神情和动作的词语,完成下面的示意图。

影子也没见到

轻蔑
恼怒
争辩
铁罐
陶罐
傲慢
争辩
不再理会
很有价值
本课讲的是傲慢的铁罐轻视陶罐,常以看不起的语气说陶罐,不管铁罐多么恼怒,陶罐依然是谦虚地与铁罐对话,一开始还与它争辩,后来就不理会它了。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学习要求:
借助示意图说说《陶罐和铁罐》的主要内容。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学习要求:
这个寓言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时间顺序。
任务二:聚焦人物言行和神态,感知人物形象。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1—9自然段,找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关注提示语,说说从中感受到它们什么特点。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从“敢、傲慢”等词语,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无礼。从“兄弟、谦虚”等词语,可以看出陶罐的谦虚。
读一读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说一说
“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等语言描写,表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而“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则体现了陶罐谦和、友善、克制的性格特点。
“傲慢”“轻蔑”“恼怒”等词语,展现了铁罐的蛮横无理,而“谦虚”“不再理会”等词语,则表现了陶罐的谦和友善。
学习要求:
请大家再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你发现两人语言的不同了吗?
铁罐说的话后均是感叹号,说明陶罐说话语气强硬,表现了陶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说的话后均是句号,说明陶罐说话语言平和、友好,表现了陶罐的谦虚、低调。
学习要求:
说一说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
聚焦人物语言 关注人物动作和神态
任务三:聚焦一个角色,找出关键句,读好人物语气。
学习要求:
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找出描写他语言或神态的句子,找一找能帮助你体会不同语气的关键词句。
我选择的角色是(  ),我找到了文中描写他的语言或神态的句子:(              ),借助提示语或关键词(   ),我应读出(    )的语气。
陶罐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 ,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睦相处
友好、平和
学习要求:
完成寓言故事阅读卡。
《    》寓言故事阅读卡
出处 / 作者
主要人物
故事梗概
寓意道理
我的感悟
课后作业
读故事,抓人物。这节课,我们聚焦陶罐和铁罐这两个人物,通过读两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大家课下还需反复练习朗读自己选择的角色的语言,为讲寓言故事做准备。
第2课时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读了故事中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初步感知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近故事中的人物,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讲寓言故事,做寓言传承人。
任务四:默读课文第 10—17 自然段,体会从中感悟的道理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第 10—17 自然段,完成下列表格,并说一说你分别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陶 罐 铁 罐
优点
缺点
明白的道理 光洁,朴素,美观
不易损坏
易碎
易受腐蚀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我会体会
从文中的“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和“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出陶罐美观的优点和易碎的缺点。
从“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和“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铁罐不易损坏的优点和易受腐蚀的缺点。
学习要求:
大家大胆想象一下: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它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从客观角度发现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任务五:整合阅读《北风和太阳》《云雀明白了》,读懂故事中的道理。
学习要求:
自主阅读《北风和太阳》《云雀明白了》,勾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词句,同桌两人谈谈自己的体会。
《北风和太阳》:
北风:北风对太阳说:“我们来比赛吧,谁先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谁就赢了。”
太阳:太阳见了,不慌不忙地把头从云里探出来,笑眯眯地看着路上的行人。
北风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太阳温和,温柔,待人友好。
学习要求:
大家说一说这个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北风和铁罐均是傲慢自大,目中无人。
我会体会
《云雀明白了》:
麻雀:麻雀斜着眼睛瞄了他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
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难道我
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鹌鹑: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
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癞蛤蟆!”
雄鹰:“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
远呢!
麻雀、公鸡、鹌鹑等胸无大志、甘于平庸;雄鹰有远大志向。
我会体会
学习要求:
从这两个寓言故事中,你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北风和太阳》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懂得全面看待自己和别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是不对的。
《云雀明白了》告诉我们:如果想展翅高飞就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如果眼睛只盯在树冠以下,那就永远不可能在蓝天白云间翱翔。
任务六:借助阅读卡,讲好寓言故事,争做寓言传承人。
学习要求:
从《陶罐和铁罐》《北风和太阳》《云雀明白了》三个故事中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完成寓言故事阅读卡,为讲故事做准备。
《    》寓言故事阅读卡
出处 / 作者
主要人物
故事梗概
寓意道理
我的感悟
课后作业
读故事,悟道理,趣味无穷。课下,大家自读《爱自夸的牛》,看看你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
评一评
结合评价表,小组内进行“讲好寓言故事,争做寓言传承人”比赛,组内评一评,看谁能得到 “寓言传承人”称号。
评价要点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按照一定的提示讲好寓言故事 故事完整,语言简洁 故事基本完整,语言较简洁 故事基本完整
能讲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道理清楚明白,表述简洁 道理清楚,表述基本简洁 道理基本清楚明白
能结合生活实际对寓言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对寓言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并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对寓言中的人和事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对寓言中的人和事进行简单评价
能通过神态、语气或肢体变化,来吸引听众兴趣 声音响亮,语言清晰,神态自然大方,辅助有肢体动作 声音响亮,语言清晰,神态自然大方 声音响亮,语言清晰
总评(   )颗星   得到 9 颗星以上即可获得“寓言传承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