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化石吟》
张锋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学习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美。
2、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课前预习
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张锋,笔名, 雨岩、风涛.浙江杭州人。民盟成员。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译著《黑猩猩在召唤》《神秘的黑猿国》、《非洲动物猎奇》、《爱尔莎重返自然》、《她和森林恶魔握手》等。
2、了解背景
这首科学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十年动乱”刚结束不久,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遍及全国,实现科技现代化是国人的殷切希望。作者在这个时候,写下了这首科学诗,以此激励人们向科技现代化进军。
3、文体知识(抒情现代诗)
预习
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预习自测
奇幻( ) 裹( )藏 葱茏( ) 卓越( )
骸( )骨 潜( )行 躯壳 ( ) 档( )案
造物主 ——
潜行——
幽雅——
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葱茏——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一、质疑探究:
1、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歌和谐优美的音乐美。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4、思考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
5、联系课文,思考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一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6、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当堂检测:
1、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
21、化石吟
预习自测
奇幻huàn 裹guǒ藏 葱茏cōng lóng 卓越zhuó yuè
骸hái 骨 潜qián行 躯壳 qiào 档dàng案
造物主 —— 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幽雅——幽静而雅致。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书》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课内探究
一、质疑探究:
2、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3、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 节 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4、前后照应,即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5、(参见第3、4、5、6节)
6、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二、当堂检测:
1、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2、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