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基础题型练习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基础题型练习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4 22:4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基础题型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与府吏要(约定) ②可怜体无比(可爱)
③再拜还入户(又拜一次) ④谢家来贵门(辞别)
⑤多谢后世人(感谢) ⑥便言多令才(美好)
⑦始适还家门(适逢) ⑧留待作遗施(赠送)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⑧ C.①②④⑦⑧ D.①②④⑥⑧
3.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雪初霁 霁:天由雪转晴 B.因自度此曲 度:吟诵
C.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D.解鞍少驻初程 少驻:短暂停留
4.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下列关于句子所用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写出杭州城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一对仗工整,互文见义,说明无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三句采用铺陈手法,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逐层地向世人展示了一幅杭州城清秀美丽、富庶繁华、色彩鲜丽的都市风景画。
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好景”表面上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上代指地方长官的好政绩。
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B.忳郁邑余侘傺兮 芳菲菲其弥章
C.固时俗之工巧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D.进不入以离尤兮 匪来贸丝
7.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言)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做官)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⑨及行迷之未远(等到) ⑩驰椒丘且焉止息(驱马疾行)
A.①④⑤⑦⑩ B.③⑤⑦⑧⑩ C.②④⑥⑧⑨ D.①③④⑥⑨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夙兴夜寐 ②三岁食贫 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⑤鸷鸟之不群兮 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哀民生之多艰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⑤/③⑦/④/⑥⑧ D.①⑧/②/③⑦/④⑥/⑤
9.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不拘于时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C.以手抚膺坐长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其险也如此 吾其还也
10.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yǎn) 女也不爽(过失,差错。)
B.将子无怒(qiāng) 以我贿迁(贿赂。)
C.淇水汤汤(tāng) 体无咎言(怪罪。)
D.渐车帷裳(jiān) 自我徂尔(到,往。)
二、选择类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雀东南飞
A.足以荣汝身 B.千万不复全
C.自名秦罗敷 D.卿当日胜贵
12.比较下列句式,选出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謇朝谇而夕替 B.渐见愁煎迫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已焉哉      子亦有不利焉
B.怨灵修之浩荡兮 鸷鸟之不群兮
C.屈心而抑志兮 忍尤而攘诟
D.静言思之 今我来思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惟草木之零落兮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帝高阳之苗裔兮 ④恐美人之迟暮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三、小阅读-课内
16.下列关于《孔雀东南飞》的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B.《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孔雀东南飞》采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借飞禽的离散相依,暗示了焦、刘两人婚姻的破裂,给全诗奠定了缠绵悱恻的抒情基调。
1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烘托了全篇的气氛。
B.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最后一段中,松柏、梧桐覆盖相交,鸳鸯双双和鸣,是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既象征了刘、焦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的悲愤和控诉。所以,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
C.这首诗既写了刘兰芝、焦仲卿两人的感情纠葛,也写了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前者的感情纠葛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展开的。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一些段落浓墨重彩,如刘、焦话别,兰芝辞母等,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1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囚之,论为城旦 论:定罪。
B.其雨淫淫 淫淫: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
C.宿昔之间 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
D.旬日而大盈抱 旬日:半个月,即十五天。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B.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C.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D.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20.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跳台自杀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本文讲述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歌颂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C.本文通过写韩凭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从侧面揭露了宋康王之类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无耻。
D.结尾写韩凭夫妇的墓上长出相思之树,夫妇化鸟,手法虽与《孔雀东南飞》结尾不同但表达的愿望和情感一致。
2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2)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
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
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2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丞相”和《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
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
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
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
2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
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
C.《蜀相》颔联的“自”蕴含了对丞相已逝的追悼之情。
D.《咏史》颔联中的“鱼”比喻得到刘备赏识的诸葛亮。
E.《蜀相》和《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
24.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
陶渊明
其一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2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连用两组叠字,两个典型意象,既描写出居所环境的优美,也寓指两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和深厚。
B.诗歌三、四句写别离的憧憬,上承一、二句的情感,下与九、十句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的伤感。
C.诗歌七、八句通过想象“君”与嘉友不需交谈,也不需借助外物,自然沉醉,侧面表现了“嘉友”的魅力。
D.诗歌尾句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与“天涯若比邻”相似的观点,卒章显志,有力地突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26.本诗最后四句与《诗经·氓》最后一节“及尔偕老……亦已焉哉”表达的情感态度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2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将诗歌比拟为树,把思想感情比作树根,认为语言、声韵、思想都是由“情”衍生出的,这在《与元九书》表述为八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响烘托出蜀道之险。
(3)杜甫的《蜀相》中,描绘了祠堂内美好春景又融进了崇敬与追怀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写出了居民住宅的雅致。
(5)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七、句子默写
2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匪我愆期,________________。《氓》
(2)________________,无食桑葚。《氓》
(3)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4)________________,不可说也。《氓》
(5)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离骚》
(6)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离骚》
(7)________________,偭规矩而改错。《离骚》
(8)________________,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八、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
首先,他们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追求爱情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但真正为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的人却________,特别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渴望爱情,但往往面对困难和阻碍就会_____。而刘兰芝和焦仲卿却用他们的生命、热血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壮歌。
其次,主人公反抗礼教的巨大勇气和行为极具意义。虽然他们夫妻恩爱,但是焦母偏要以一己之好恶拆散二人,礼教的荒谬性、片面性可见一斑。夫妇二人一开始并没有萌生反抗之念,而是试图________妥协。但礼教并不体恤他们,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长逼迫她另嫁他人。二人的爱情无处可托,最终他们走向了死亡。他们用生命进行的反抗实现了对爱情的生死不渝,令礼教的荒谬性、残酷性、非人性得以________。
再次,《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对人类的存在的沉思。它形象地描绘了焦、刘殉情的悲剧,而悲剧的成因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些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弊病,展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噬人的本质。
2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B.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C.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D.《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3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
B.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
C.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
D.后人因为他们的勇敢反抗而赞叹不已,并深受鼓舞。
3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寥寥无几 束手束脚 谋求 流露
B.微乎其微 束手束脚 追求 流露
C.微乎其微 畏葸不前 追求 暴露
D.寥寥无几 畏葸不前 谋求 暴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到南北朝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中不断交汇融合。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离骚》中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______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_______,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_______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
3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B.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C.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D.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3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B.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
C.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
D.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及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
3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 客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B.总角之宴 溘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C.总角之宴 客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D.黄发垂髫 溘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九、微写作
35.林庚在研究“木叶”时,引述和分析大量诗歌资料来探讨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提示了我们研究人文社科知识的方法。请利用下面提供的资料,探究一下古代诗歌中“空”字的意蕴,写一篇150字以上的短文。
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练习卷答案: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D.即,古义:就。今义:就;便。
A.体,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B.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C.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
故选D。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③“再拜还入户”意思是“拜两次之后辞别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再拜”意为“拜两次”。
⑤“多谢后世人”意思是“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谢”意为“告诉,告知”。
⑦“始适还家门”意思是“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适”指出嫁。
①②④⑥⑧解释正确。
故选D。
3.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度:吟诵”错误,应为“谱写、创作”。
故选B。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匪”通“非”,不是。
B.“于”通“吁”,与“嗟”一起构成感叹词,唉。
C.“说”通“脱”,解脱。
D.没有通假字。
故选D。
5.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C.“由近及远,由城内到城外”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是城内近景,“参差十万人家”是城外远景。应是:由远及近,由城外到城内。
故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同“措”,施行;“圜”同“圆”,圆形,圆凿(受榫头的穿孔)。
B.“郁邑”同“郁悒”,忧愁苦闷,心情抑郁不伸的样子;“章”同“彰”,明显。
D.“离”同“罹”,遭受;“匪”同“非”,读为“fěi”,“不是”的意思。
故选C。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②谣诼:毁谤。④朕:第一人称代词,我。⑥攘:容忍。⑧苟:如果、只要。⑨及:趁着。以上各项都解释错误。
故选C。
8.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
②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③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
④贰: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⑤群:名词用作动词,合群。
⑥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⑦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赞许。
⑧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悲哀。
①⑥名词作状语;②形容词用作名词;③⑦形容词用作动词;④数词用作动词;⑤名词用作动词;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故选A。
9.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A.第一个“于”,介词,表比较;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
B.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C.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介词,因为;
D.第一个“其”,代词,代指蜀道;第二个“其”,副词,表祈使,还是。
故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A.“匪我愆期”的“愆”应读“qiān”。
B.“以我贿迁”意思是“带上我的财物嫁给你”,“贿”的意思“财物,这里指嫁妆”。
C.“淇水汤汤”的“汤”应读“shāng”,“体无咎言”意思是“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咎”的意思是“灾祸”。
故选D。
1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句意是:孔雀向东南方向飞去。
A.“荣”,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荣耀。句意:足够用来让你的身份荣耀、显贵。
B.“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句意:无论如何也不愿苟且偷生得保全。
C.“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句意:自己给自己取名叫罗敷。
D.“日”,名词作状语,日益,一天比一天。句意:你会一天比一天更加富贵。
故选D。
1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謇朝谇而夕替”是语义被动句,“替”,被贬黜。句意:在早晨进谏在晚上就被贬黜。
B.“渐见愁煎迫”是被动句,“见”表被动。句意:心中被忧愁煎迫一阵更比一阵紧。
C.“为仲卿母所遣”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句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被休)。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顺序为“吾独乎此时穷困也”,句意:只有我在这时候走头无路。
故选D。
1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焉”都是语气助词,不译。
B.“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D.动词,思考/语气助词,无实义。
故选D。
14.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堪”,均为“胜任”。
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
C.“适”:出嫁/刚才。
D.“便”:言辞敏捷/就。
故选A。
1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①句意: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决疑惑。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句意: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之,结构助词,的。
④句意:害怕君王逐渐衰老。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宾语前置的标志。③结构助词,的。
故选D。
16.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C.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故选C。
17.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B.“这首诗是浪漫主义的诗歌”说法错误,本诗是通过刘兰芝、焦仲卿二人的爱情悲剧来揭示当时封建社会对人的束缚,虽然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但整首诗是现实主义作品。
故选B。
18.D 19.C 20.D 21.(1)王认为我生为好,我认为死去为好,希望您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2)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半个月,即十五天”错误,译为十天。句意: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遂”为连词,承接前面原因,应该和后面句子在一起,排除B。
“曰相思树”是“号”的内容,不需要断开,排除D。
“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是“谓”的宾语,不需要断开,排除A。
句意: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衷,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手法虽与《孔雀东南飞》结尾不同”错,本文结尾和《孔雀东南飞》结尾手法是一样的。《孔雀东南飞》结尾以鸳鸯和鸣作结,使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鸳鸯和鸣,虽然造就了和谐宽松的情境,但是带给读者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沉的哀痛与遐思。
故选D。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利”,认为……好;“愿”,希望;“赐”,赏赐,给予。
(2)“若”,假如;“冢”,坟墓;“弗”,表否定,相当于“不”。
参考译文: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安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衷,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
22.D 23.DE 24.(1)内容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
(2)感情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咏史》则主要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错。《咏史》尾联“前后出师遗表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不是指出师北伐的史实。
故选D。
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D.“‘鱼’比喻得到刘备赏识的诸葛亮”错。结合注释“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可知,这里的“鱼”比喻的是刘备。
E.“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错。《咏史》中没有实景,颔联“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并非写景,而是比喻明君贤相相遇合。
故选DE。
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内容上:
《蜀相》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叙写诸葛亮的功业。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咏史》则全部写史,这首诗将诸葛亮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写诸葛亮躬逢明主,君臣相契,大展宏志;后一阶段写诸葛亮肩负托孤之重,竭尽忠诚,至死方休。简括地凝缩了诸葛亮的一生。
由此得出内容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
情感上:
《蜀相》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诗的最后一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咏史》前两联写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山林,“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写明君贤相相遇合,这是诸葛亮蜀汉事业的起点。接着写“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说刘备托孤,后句说诸葛亮一生的忠义之心。作为臣子的诸葛亮“忠义心”须倾,倾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地步。诸葛亮为开创蜀汉的基业,殚精竭智,运筹帷幄,历经百战。尤其是刘备托孤以后的十一年,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中,独挡风雨,力挽狂澜。六次北伐,饱尝艰辛,无时不在为光复汉室而“报国还倾忠义心”。可以说,诸葛亮的一生始自“隆中对”,终至“出师表”,他的忠心令人动容。而“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也同时表达了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遗憾。
由此得出感情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咏史》则主要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
25.D 26.相同点:本诗将自身的际遇作为教训告诫年轻人,《氓>中打情主人公明确行为是有界限的,说明两位抒情主人公都对感情理智、理性。
区别是:《氓》中抒情主人公明确表示两人的感情结束,表达了坚决分手的决绝态度,《拟古》尾句感叹一旦两人分离,深厚感情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负心人的怨恨。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作者表达的含义是:感情深厚的两个人一日分离后感情可能就没有了。
故选D。
2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意思是“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谢”是“告诫”之意,诗人也自身感受告诫年轻人,不要对感情太过真挚,因为相知并不忠厚,一旦两人分离,感情便不复存在。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而《诗经·氓》最后一节“及尔偕老……亦已焉哉”意思是“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女子以自身遭遇感悟了一个道理,不要轻信男子的感情,“淇则有岸”句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人的行为应当有界限;而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
两者相同点是:都对感情理智、理性。
不同点是:《氓》中抒情主人公明确表示两人的感情结束,表达了坚决分手的决绝态度,《拟古》尾句感叹一旦两人分离,深厚感情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负心人的怨恨。
27. 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喧豗”“砯崖”“壑”“隔”“幕”“汩”。
28. 子无良媒 于嗟鸠兮 夙兴夜寐 女之耽兮 伏清白以死直兮 哀民生之多艰 固时俗之工巧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嗟”“鸠”“夙”“寐”“耽”。
29.C 30.B 31.D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语序不当,应将“最长的”放到“叙事诗”之前;二是“讲述了焦仲卿……”成分残缺,可在“讲述”前加“《孔雀东南飞》”。
A.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
B.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
D.“《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结构混乱,前一句还没有表述完,后一句就另起话头。
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3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首先看语境,前面概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由后文“首先”“其次”“再次”后面的内容可知,这三部分主要讲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反抗行为的现实意义。括号里的句子应该起到过渡作用,由二人的故事过渡到二人行为的现实意义。
然后分析四个选项。
A.“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仅是对前面故事的概括,与下文的现实意义不衔接。
C.“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也是对前面的概括,与后文不衔接。
D.“后人……”和上文二人的内容不衔接。
B.“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这一表述更能承上启下。
故选B。
3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寥寥无几”,形容为数很少,没有几个。“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这里说的是为爱情献出生命的人很少,应选“寥寥无几”。
第二处,“束手束脚”,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放手去干。“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这里说的是人们不敢追求爱情,应选“畏葸不前”。
第三处,“谋求”,设法寻求。“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也特指向异性求爱。这里说的是想方设法妥协,应用“谋求”。
第四处,“流露”,(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暴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根据语境“令礼教的荒谬性、残酷性、非人性”得以显露出来,应选“暴露”。
故选D。
32.C 33.B 34.B
【解析】3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首先应判定选项中句子的成分,看有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关注上下文,确定句子的陈述对象是否与上下文保持一致,从而选出最佳选项。“围绕着……为中心”句式杂糅,排除BD;“可堪”词语重复,可去掉“可”,排除A。故选C。
3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还要要注意句子的前后成分和句式特点。分析原文,①与前文内容照应,前文先分析社会思想变化,然后叙述诗人的尝试与创新;②弄清句间的因果关系,“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是“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的原因。故选B。
3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总角之宴:幼年时期愉快地玩耍。“总角”指代幼年。黄发垂髫:老人和儿童。“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指儿童。所以第一处应选择“总角之宴”。客死:死在他乡或外国。溘死:突然死去。第二处应选择“溘死”。慨当以慷: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慷慨陈词: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第三处应选择“慨当以慷”。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第四处应选择“同流合污”。故选B。
35.“空”,一个非常朴素的字眼,但在诗歌中常有不同的意蕴。①抒发对社会人生盛衰无常的慨叹。例如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高阁之中的滕王李元婴现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见栏杆外的长江水波涛汹涌,不舍昼夜地永恒流淌。又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社会人生是盛衰无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②寄寓着壮志未酬的愤懑。例如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报国之志得不到伸张,空有一腔爱国热忱。一个“空”字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倾泻而出。③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例如姜夔《扬州慢》,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繁华至极。而今却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萧条冷落。又如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诗人凭吊六朝古迹,怀古而伤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之写作的能力。
表达方式:议论
关键词:“空”字的意蕴
写作对象:探究一下古代诗歌中“空”字的意蕴
写作要点:首先要理解材料中所给诗句中“空”的含义,合并相同含义的诗句,从而确定“空”的意蕴有哪些。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其中“空”字都抒发对社会人生盛衰无常的慨叹。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一个“空”字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倾泻而出。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和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中的“空”字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其次,运用总分的叙述结构,结合诗句的内容作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