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4 21:47:15

内容文字预览

11.核舟记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星期: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一)课文字词详解
明有①奇巧人曰王叔远,能②以③径寸之木,④为宫室、器皿、人物,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②以:用。③径寸:直径一寸。④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鸟兽、木石,①罔不②因③势④象⑤形,各具⑥情⑦态。⑧尝⑨贻余核舟一,
①罔(wǎng):无。②因:顺着、就着。③势:(原来的)形状。④象:模拟。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态:姿态。⑧尝:曾经。⑨贻:赠。
①盖大苏②泛赤壁③云。
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②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③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①有②奇,高③可二黍④许。中⑤轩敞⑥者为舱,
①有(yòu):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②奇(jī):零数、余数。③可:大约。④许:上下。⑤轩敞:高、宽敞。⑥者:……的地方。
①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③启窗而观,④雕栏⑤相望焉。闭⑥之,
①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②覆:覆盖。③启:开。④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⑤相望:(左右)相对。⑥之:代“窗”。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①落石出”,左刻“清风②徐来,水波不③兴”,④石青⑤糁⑥之。
①落:水位下降。②徐:慢慢地。③兴:起。④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⑤糁:用颜料等涂上。⑥之:代“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①峨冠②而多③髯者④为东坡,佛印⑤居右,
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并列。③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④为:是(判断动词)。⑤居:处。
鲁直居左。苏、黄①共阅一②手卷。东坡右手③执④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①共:一起,同时。②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③执:拿。④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①卷末,右手指卷,②如有所语。东坡③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①卷末:指手卷的左端。②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③现:露出。
各①微侧,②其两膝③相比④者,各⑤隐卷底衣褶中。佛印⑥绝⑦类弥勒,
①微侧:略微侧转(身子)。②其:代“苏、黄”。③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④者:……的地方。⑤隐:隐藏。⑥绝:极,特别。⑦类:像。
①袒胸露乳,②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③不属。
①袒:裸露。②矫(jiǎo)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昂,仰。③不属(shǔ):不相类似。属,类。
①卧右膝,②诎右臂③支船,而竖④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⑤倚之——珠可⑥历历数也。
①卧:卧倒。②诎(qū):同“屈”,弯曲。③支:支撑。④其:代“佛印”。⑤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①卧一②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③椎髻仰面,
①卧:摆着。②楫(jí):船桨。③椎(zhuī)髻(jì)仰面:束成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一①衡木,右手②攀右趾,③若④啸呼状。居左者右手⑤执蒲葵扇,
①衡:同“横”。②攀(bān):扳。③若……状:像……的样子。④啸呼:大声喊叫。⑤执:拿。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①其人②视端容寂,③若听茶声然。
①其:那。②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正。容,神色。③若……然: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①其②船背稍夷,则题名③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④甫刻”,
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①细若蚊足,②钩画③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⑤丹。
①细:(笔画)细微。②钩画:一钩一画(名词)。③了了:清楚明白。④其:代“字”。⑤丹:朱红。
①通计一舟,②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①通:总。②为:雕刻。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①并篆文,②为字共三十③有四。④而计⑤其长
①并:连词,和。②为:雕刻。③有(yòu):通假字,同“又”。④而:但。⑤其:代“核舟”。
①曾不盈寸。②盖③简桃核④修狭者为之。嘻,⑤技亦⑥灵怪矣哉!
①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②盖:原来。③简:挑选。④修狭者:长而窄的桃核。修,长。⑤技:技艺。⑥灵怪:神奇。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各句中“为”字的含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中轩敞者为舱
B.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全石以为底
D.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为”和例句中的“为”含意相同,都为“是”的意思。
B.雕刻;
C.以……为;
D.对,向。
故选A。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发、双喜、阿长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纱”“绫”。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谥号“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谥号“文忠”。
【答案】B
【详解】B.阿长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物,而《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故选B。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人舍然大喜
C.既出,得其船 D.其如土石何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例句中的“其”:人称代词,他们的。
A.其:其中;
B.其:指示代词,那个;
C.其:人称代词,他的。符合题意;
D.其:表加强语气,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故选C。
4.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国家宝藏”系列活动。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学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小华,我认为能,核舟的雕刻技艺精巧,能够见证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雕刻技艺发展,同时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使得核舟更具有文化意味,适合《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这里要针对小华的观点“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来展开论述,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中华文明的传承来加以论证即可。示例:小华,我认为能。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二、文言文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②举轴,则踉跄③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逮:等到。③踉跄:跳起来。
5.【断句读】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2处)。
黎 明 物 色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逮 举 轴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7.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8.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生命和动力。请结合文中加点字谈谈核舟、鼠画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5.黎 明 物 色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逮 举 轴 6.(1)他们的两膝相互靠近,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2)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挂在墙壁上。 7.C 8.(甲)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写佛珠每一颗都可以数的清楚,表现雕刻精美,艺术高超。
(乙)文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从画轴“屡悬屡坠”、猫“踉跄逐之”,体现了画中鼠的逼真。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黎明物色”是交代时间,其后停顿;“轴在地而猫蹲其旁”中的“而”表并列,连接“轴在地”和“猫蹲其旁”,不能分开。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①相,互相;比,靠近;各,各自;隐,隐藏。
②初,起初;爱,珍惜;漫,漫不经心,随便;于,在。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C.错误,《核舟记》是说明文,不是记叙文;
故选C。
8.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常用的写作方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甲】文,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这一段对表现雕品的主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正面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珠可历历数也”通过对细小珠子的描写,表现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
【乙】文,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才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侧面烘托映衬,表现画的精美逼真。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的《核舟记》)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佛印绝类弥勒/画虎类犬
B.左臂挂念珠倚之/屠乃奔倚其下
C.若听茶声然/然而不胜者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恶贯满盈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介绍船头部分时,较为详细地呈现了船上游览者苏轼、黄庭坚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时,写出了两个舟子不同的表情和动作:一个喜动奔放,一个喜静安然。
C.作者介绍雕刻者的题名及篆章时,黑色与红色相应,对照鲜明,足见雕刻者的用心之细。
D.作者对“核舟”进行总结和评价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强调核舟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
【答案】(1)C
(2)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②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3)B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
A.像/像;
B.靠/靠;
C.……的样子/然而;
D.满/满;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语:执,拿着。卷末,指画卷的左端;语,说话。
②重点词语:盖,原来是;简,同“拣”,挑选;修狭,长而窄。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有误。两个舟子的神情“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而不是写“一个喜动奔放,一个喜静安然”;
故选B。
三、作文
10.写作练习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但必须围绕“交往”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600字。
【答案】交往
交往是一门艺术。正是因为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所以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交往以道德为基础,以友谊为桥梁,以理解为支撑,以沟通为链接,交往不是滥交,而是有选择性的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世上无法复制的是朋友,不可缺少的也是朋友。交往需要你用一颗阳光坦诚的心去接纳他人,很多得自闭症的人都是由于封锁自己、缺乏交流,交往是培养和增进感情的起点。我国清代诗人何绍基一天收到家书,说的是家中为三尺地与邻居争执,要他速回,他微微一笑赋诗一首:“万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终于,在他的开导下,两家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交往的技巧,也是交往的魅力,交往需要用理智战胜情感,需要一份宽容,一份理解。
与人相处有时看的并不是你给对方的赠物有多少,这个不足以作为情谊的衡量标准,周恩来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总理,在西安事变爆发之时,接到命令赴西安与蒋谈判,出发前,朱德将伴随自己多年的一条毛毯赠给周恩来,供御寒之用。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德奔赴前线,周恩来又将这条毛毯回赠给了朱德。一条毛毯,牢系着两位革命战友的深厚情谊,更显示了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品德修养,越是平凡质朴的东西,越能体现那个年代结下的情谊,以此作为衡量的应是对真情的感悟与否。
沟通源于寂寞,也许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个观点,当然,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或许诗歌真的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有一次他问一家餐馆的老板,能不能朗诵完诗后就给酒喝,结果,被老板当成是一个说话神经兮兮,脑瓜子有毛病的人,便嘲讽道:“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默默走出了这个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这种寂寞也源于沟通,源于人世的冷眼,而正是这种寂寞,造就了一代诗者,诗成了他心灵交往的纽带,深深诠释者他的悲喜人生。
智者淡然,枭雄冷静;智者无欲,枭雄无情。对交往的把握,都是有分寸的,做一个交往的智者吧。
【详解】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难度不大。首先要了解“交往”的内涵,才能顺利写作。交往是一门艺术,正是因为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所以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交往应该以道德为基础,以友谊为桥梁,以理解为支撑,以沟通为链接。注意交往不是滥交,而是有选择性的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此题可以写自己与亲人、朋友之间通过心灵沟通增进感情的事例,也可以叙述交往过程中的波折以及自己是如何应对的。
点睛:写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二、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练、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11.核舟记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星期: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一)课文字词详解
明有①奇巧人曰王叔远,能②以③径寸之木,④为宫室、器皿、人物,
①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奇巧,奇妙精巧。奇,奇妙。②以:用。③径寸:直径一寸。④为:做。这里指雕刻。
以至鸟兽、木石,①罔不②因③势④象⑤形,各具⑥情⑦态。⑧尝⑨贻余核舟一,
①罔(wǎng):无。②因:顺着、就着。③势:(原来的)形状。④象:模拟。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态:姿态。⑧尝:曾经。⑨贻:赠。
①盖大苏②泛赤壁③云。
①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②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③云:句末语气词。
舟首尾长约八分①有②奇,高③可二黍④许。中⑤轩敞⑥者为舱,
①有(yòu):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②奇(jī):零数、余数。③可:大约。④许:上下。⑤轩敞:高、宽敞。⑥者:……的地方。
①箬篷②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③启窗而观,④雕栏⑤相望焉。闭⑥之,
①箬篷:用箬竹叶做的船篷(名词作状语)。②覆:覆盖。③启:开。④雕栏:雕刻着花纹的栏杆。⑤相望:(左右)相对。⑥之:代“窗”。
则右刻“山高月小,水①落石出”,左刻“清风②徐来,水波不③兴”,④石青⑤糁⑥之。
①落:水位下降。②徐:慢慢地。③兴:起。④石青:用石青(名词作状语)。⑤糁:用颜料等涂上。⑥之:代“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①峨冠②而多③髯者④为东坡,佛印⑤居右,
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并列。③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④为:是(判断动词)。⑤居:处。
鲁直居左。苏、黄①共阅一②手卷。东坡右手③执④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①共:一起,同时。②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③执:拿。④卷端:指手卷的右端。
鲁直左手执①卷末,右手指卷,②如有所语。东坡③现右足,鲁直现左足,
①卷末:指手卷的左端。②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语,说话。③现:露出。
各①微侧,②其两膝③相比④者,各⑤隐卷底衣褶中。佛印⑥绝⑦类弥勒,
①微侧:略微侧转(身子)。②其:代“苏、黄”。③相比:互相靠近。比,靠近。④者:……的地方。⑤隐:隐藏。⑥绝:极,特别。⑦类:像。
①袒胸露乳,②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③不属。
①袒:裸露。②矫(jiǎo)首昂视:抬头仰望。矫,举。昂,仰。③不属(shǔ):不相类似。属,类。
①卧右膝,②诎右臂③支船,而竖④其左膝,左臂挂念珠⑤倚之——珠可⑥历历数也。
①卧:卧倒。②诎(qū):同“屈”,弯曲。③支:支撑。④其:代“佛印”。⑤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⑥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舟尾横①卧一②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③椎髻仰面,
①卧:摆着。②楫(jí):船桨。③椎(zhuī)髻(jì)仰面:束成椎形发髻,仰着脸。
左手倚一①衡木,右手②攀右趾,③若④啸呼状。居左者右手⑤执蒲葵扇,
①衡:同“横”。②攀(bān):扳。③若……状:像……的样子。④啸呼:大声喊叫。⑤执:拿。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①其人②视端容寂,③若听茶声然。
①其:那。②视端容寂: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端,正。容,神色。③若……然:好像……的样子。然,……的样子。
①其②船背稍夷,则题名③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④甫刻”,
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①细若蚊足,②钩画③了了,④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⑤丹。
①细:(笔画)细微。②钩画:一钩一画(名词)。③了了:清楚明白。④其:代“字”。⑤丹:朱红。
①通计一舟,②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
①通:总。②为:雕刻。
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①并篆文,②为字共三十③有四。④而计⑤其长
①并:连词,和。②为:雕刻。③有(yòu):通假字,同“又”。④而:但。⑤其:代“核舟”。
①曾不盈寸。②盖③简桃核④修狭者为之。嘻,⑤技亦⑥灵怪矣哉!
①曾(zēng)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曾,竟然。盈,满。②盖:原来。③简:挑选。④修狭者:长而窄的桃核。修,长。⑤技:技艺。⑥灵怪:神奇。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个个具备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苏轼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7.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类似。
8.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1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
1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哎,技艺也真神奇啊!
(三)课文分析
1.“核舟”的精湛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体积小,刻的东西多,刻得极为精致,人和物各具情态,有意境。
2.核舟介绍顺序:船舱——船头——船尾——船背,空间顺序。
3.文章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竟然可以打开、关闭,由此说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游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4.《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内容。《口技》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
相同。结尾都用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
5.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为了和核舟“大苏泛赤壁”的雕刻主题相吻合,使作品有一定的意境,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各句中“为”字的含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A.中轩敞者为舱
B.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C.全石以为底
D.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纪年,“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阿发、双喜、阿长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我国被称为“丝绸之国”,古人对丝织品的称谓有多种,如“半匹红纱一丈绫”中的“纱”“绫”。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谥号“文”,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苏轼谥号“文忠”。
3.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其两膝相比者”中“其”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人舍然大喜
C.既出,得其船 D.其如土石何
4.大型文化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三套首播,一经播出即获好评无数。你所在的学校开展了“走近国家宝藏”系列活动。有人推荐王叔远雕刻的“核舟”进入《国家宝藏》节目,你同学小华觉得不合适,他认为核舟仅是一个手艺人的雕刻艺术,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而你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向他简要陈述你的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②举轴,则踉跄③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逮:等到。③踉跄:跳起来。
5.【断句读】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2处)。
黎 明 物 色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逮 举 轴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7.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8.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生命和动力。请结合文中加点字谈谈核舟、鼠画的艺术表现力。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的《核舟记》)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佛印绝类弥勒/画虎类犬
B.左臂挂念珠倚之/屠乃奔倚其下
C.若听茶声然/然而不胜者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恶贯满盈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介绍船头部分时,较为详细地呈现了船上游览者苏轼、黄庭坚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时,写出了两个舟子不同的表情和动作:一个喜动奔放,一个喜静安然。
C.作者介绍雕刻者的题名及篆章时,黑色与红色相应,对照鲜明,足见雕刻者的用心之细。
D.作者对“核舟”进行总结和评价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强调核舟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
三、作文
10.写作练习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人与人之间就需要交往。在交往中获得信息,在交往中寻求发展的机会,在交往中寻求理解,在交往中得到认同……交往是一种本领,交往是一个过程,交往是一种体验。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和你的父母交往,和同学交往,和朋友交往……交往中你有过许多的感受和体验,有欢乐,也有烦恼;有痛苦,也有幸福,请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别人,但必须围绕“交往”这一话题作文。
(4)文章要有真情实感。
(5)不得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