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马说》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4 22:04:00

文档简介

23.马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一)课文字词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①而伯乐不常有。②故③虽有名马,
①而:表转折,但是。②故:所以。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②辱:(受)屈辱。③于:在。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马槽。⑦以……称:以……著称。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时。④尽:吃尽。⑤石:容量单位。⑥食(sì):同“饲”,喂。⑦其:指千里马。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 不可得,
①是:这。②虽:虽然。③能:才能。④食:吃。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⑥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⑦且:犹,尚且。⑧欲:想要。⑨常马:普通的马。⑩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③尽:竭尽。④材:同“才”,才能、才干。⑤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马。⑥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执①策②而③临之,曰:“天下无马!”④呜呼!⑤其真无马⑥邪?⑦其真不知马也!
①策:名词,马鞭。②而:连词。③临:面对。④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⑤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⑥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⑦其:代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就以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
4.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可以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三)课文分析
1.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4.《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③“其真不知马也”有作者的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⑤“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造成的后果。
5.全文“不”字的理解:
①叹无人识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常有”也就等于没有。“不以千里称也”:道出了千里马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让人感到遗憾、惋惜。
②悲无力使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与常马等不可得”:道出了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满腹委屈,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③愤庸人误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反过来还对着受尽了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愚昧,更是无知!作者满腔的悲愤化成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恨,对马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讽刺。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
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
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D.执策而临之(面对)
3.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安求其能/千里也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两项是( )( )
A.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
B.一食(shí)或尽粟(lì)一石
C.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hí)也
D.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E.才美不外见(jiàn)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才美不外见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女有归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策之不以其道
8.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9.甲文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什么?乙文寄托了作者什么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才美不外见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食不饱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是马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B.文章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既有对自身遭遇“不平则鸣”的呐喊,也有对于食马者生存状态的反思。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文章每段末句都用“也”字收结,表达的语气各有不同。“不以千里称也”的“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深刻嘲讽的语气。
13.选文和链接材料都读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请说出两者的差异。
【链接材料】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①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②之累而立功名。夫覂驾③之马、跅弛④之士,亦在御⑤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⑥,可为将相及使绝国⑦者。
——《文选》卷三五汉武帝《诏》
【注释】
①奔踶(dì):奔驰,踢人。意谓不驯服。②负俗:违世抗俗。③覂(fěng)驾:把车子弄翻,指不受驾驭。④跅(tuò)弛:放纵不羁。⑤御:驾驭。⑥茂才异等:俊逸之才。⑦绝国:极为辽远的邦国。
三、作文
14.朱世英闻晦堂“君子小有过失就被人责难,而小人终日为恶人们为何不以为然?”晦堂说:“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小人者,日日所作,无非过恶,又安用言之?”
其实,换一个思路,一切有了答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以“换一个思路”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23.马说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一)课文字词详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①而伯乐不常有。②故③虽有名马,
①而:表转折,但是。②故:所以。③虽:即使。
①祗②辱③于④奴隶人之手,⑤骈死于⑥槽枥之间,不⑦以千里称也。
①祗:只,仅。②辱:(受)屈辱。③于:在。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马槽。⑦以……称:以……著称。以,凭。
马之千里①者,②一食③或④尽粟一⑤石。⑥食马者不知⑦其能千里⑧而食也。
①……者:……的马。②一食:吃一次。③或:有时。④尽:吃尽。⑤石:容量单位。⑥食(sì):同“饲”,喂。⑦其:指千里马。⑧而:表承接。
①是马也,②虽有千里之③能,④食不饱,力不足,⑤才美不⑥外见,⑦且⑧欲与⑨常马⑩等 不可得,
①是:这。②虽:虽然。③能:才能。④食:吃。⑤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⑥外见: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露、表现。⑦且:犹,尚且。⑧欲:想要。⑨常马:普通的马。⑩等:等同,一样。 不可得:做不到。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①安:哪里,怎么。
①策之不②以其道,食之不能③尽其④材,⑤鸣之而不能⑥通其意,
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以,按照。道,正确的方法。③尽:竭尽。④材:同“才”,才能、才干。⑤鸣:马叫。之: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与“策之”中的“之”都指代千里马。⑥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明白。
执①策②而③临之,曰:“天下无马!”④呜呼!⑤其真无马⑥邪?⑦其真不知马也!
①策:名词,马鞭。②而:连词。③临:面对。④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⑤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⑥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⑦其:代词。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粮食。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所以(就以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
4.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才能和优点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可以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用马鞭赶它,不能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握着马鞭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三)课文分析
1.主题: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
2.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第三段: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出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千里马——有才能的人。伯乐——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4.《马说》中的五个“也”字:
①“不以千里称也”流露出无限痛惜的感情。②“安求其能千里也”,表现作者愤怒谴责的感情,而且包含着诉诸读者正义感的意图。③“其真不知马也”有作者的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是作者故作顿笔,有暂时了结,不再说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却一些无用的话。⑤“是马也,虽有……”中的“也”字,显然是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造成的后果。
5.全文“不”字的理解:
①叹无人识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没有“伯乐”,千里马“常有”也就等于没有。“不以千里称也”:道出了千里马遭遇之不幸,结局之惨痛,真让人感到遗憾、惋惜。
②悲无力使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与常马等不可得”:道出了被埋没的千里马的满腹委屈,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
③愤庸人误才。“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反过来还对着受尽了屈辱的千里马说“天下无马”,愚昧,更是无知!作者满腔的悲愤化成一句“其真不知马也”,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恨,对马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昧可笑的辛辣讽刺。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答案】A
【详解】“执策而临之”的“临”:面对;与A项,如临大敌:临:面对。好像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形容把本来不是很紧迫的形势看得十分严重。是一致的;
B. 临阵磨枪:临:到,快要;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
C. 身临其境:临:到;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D. 临别赠言:临:到;分别时赠送的一些勉励的话;
故选A。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祇”(只),只、仅]
B.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马)一同死]
C.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D.执策而临之(面对)
【答案】C
【详解】C.“策”,马鞭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
故选C。
3.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答案】B
【详解】B.关键词语:才:才能;美:美好的品质;见:通“现”,表现,显现。正确翻译应为:(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能表现在外面。故选B。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安求其能/千里也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
A.“食之”作主语,应从其后断开;
B.“才美”作主语,应在其后断开;
D.应在“安求”后边断开。谓语和宾语间的停顿。
故选C。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两项是( )( )
A.骈(pián)死于槽枥(lì)之间
B.一食(shí)或尽粟(lì)一石
C.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hí)也
D.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E.才美不外见(jiàn)
【答案】AD
【详解】B.“粟”读sù;
C.第二个“食”读sì;
E.“见”读xiàn;
故选AD。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选贤与能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才美不外见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女有归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策之不以其道
8.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9.甲文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什么?乙文寄托了作者什么愿望?
【答案】6. jǔ zhǐ sì xiàn 7. 归宿 兴起 吃一次 用马鞭赶它 8.(1)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9.甲文中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乙文寄托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能。
【解析】6.此题考查注音。
(1)与(jǔ):通“举”,推举,选举;
(2)祇(zhǐ):只,仅;
(3)食(si):同“饲”,喂;
(4)见(xiàn):同“现”,表现。
7.此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女子有归宿。归:归宿;
(2)句意为: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兴起;
(3)句意为:吃一次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食:吃一次;
(4)句意为: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策之:用马鞭赶它。
8.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2)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千里:日行千里。
9.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甲文:文章第一、二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三、四句是叙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满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会的关爱;满足发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最后五、六两句是对全文的总结。所以核心理念即在文章开头“天下为公”。
乙文:《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从而寄托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可据此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名马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才美不外见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C.食不饱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是马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B.文章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既有对自身遭遇“不平则鸣”的呐喊,也有对于食马者生存状态的反思。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文章每段末句都用“也”字收结,表达的语气各有不同。“不以千里称也”的“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深刻嘲讽的语气。
13.选文和链接材料都读到了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请说出两者的差异。
【链接材料】
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①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②之累而立功名。夫覂驾③之马、跅弛④之士,亦在御⑤之而已。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⑥,可为将相及使绝国⑦者。
——《文选》卷三五汉武帝《诏》
【注释】
①奔踶(dì):奔驰,踢人。意谓不驯服。②负俗:违世抗俗。③覂(fěng)驾:把车子弄翻,指不受驾驭。④跅(tuò)弛:放纵不羁。⑤御:驾驭。⑥茂才异等:俊逸之才。⑦绝国:极为辽远的邦国。
【答案】10.D 11.(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不能办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2.C 13.选文中的食马者埋没人才、推残人才,材料中的汉武帝不求全责备,不拘一格选人才。
【解析】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所以/原来;
B.通“现”,表现/看见;
C.吃/通“饲”,喂养;
D.都是“这”的意思。
故选D。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且(尚且)、欲(想要)、等(相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安(怎么)、求(要求)”要理解正确;
②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策(鞭策)、以(按照)、道(方法)、食(喂养)、鸣(嘶鸣,鸣叫)、通(通晓)”要理解正确。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写法特点。
A. “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理解不正确。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伯乐的重要作用;
B. “也有对于食马者生存状态的反思”理解不正确。文章既有对自身遭遇“不平则鸣”的呐喊,也有对于食马者的批判;
D. “‘不以千里称也’的‘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深刻嘲讽的语气”理解不正确。文章每段末句都用“也”字收结,表达的语气各有不同。“不以千里称也”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千里马”的惋惜。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可知,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他的意思;由此可知选文中的食马者即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结合【链接材料】“其令州县,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可知,汉武帝下令州郡,查访官民中具有杰出优异的才能,可以位及文武重臣并且能让江山稳固的人;由此可知,材料中的汉武帝对待人才的态度是不求全责备,不拘一格选人才。
三、作文
14.朱世英闻晦堂“君子小有过失就被人责难,而小人终日为恶人们为何不以为然?”晦堂说:“君子之德,比美玉焉,有瑕生内,必见于外,故见者称异;小人者,日日所作,无非过恶,又安用言之?”
其实,换一个思路,一切有了答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以“换一个思路”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片段作文。
【答案】有位老太太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铀漆匠取出账单,老太太发现在原来谈妥的价钱的基础上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 ”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情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些钱,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儿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槺慨的油漆匠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充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详解】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在现实生活中,失意总是不期而至。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换一个思路看待问题。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对待这件事情。相同的事物,经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其结论也就不同了。换一个思路去看待人生,去面对人生,也是一种乐趣,一种收获。此题可以围绕“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生活中的一切都就会变得美好”进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