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登勃朗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登勃朗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寒假预习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4 22:11:44

文档简介

19.登勃朗峰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星期: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1869),记叙了作者旅游欧陆时的种种趣闻逸事。从这篇文章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尽管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比较清淡),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翌yì日:次日。
络luò绎yì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辚lín辚:象声词,指雷鸣声、车行声。
巉chán峻jùn:险峻陡峭。
拾shè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俯fǔ瞰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皑ái皑白雪: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轻歌曼màn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霓ní裳cháng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连贯,解答这道题我们要整体阅读语段,把握大意,再看局部,照顾前后句,本题给“山水风光”“特色风物”“民族风情”选择修饰词语,首先了解各个词语的含义以及搭配等,“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引申为柔和美丽,多用来描写景物。所以修饰“山水风光”,锁定B、D两项,“多彩和谐”中的“和谐”是和睦协调。指的是相互之间的关系。确定“特色风物”的修饰语是“多彩和谐”,故选B。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作者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A.根据文中“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可知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对那些人不知只有徒步才能领略沿途优美风光的惋惜;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这只是在客观叙述山的高峻,并没有表现作者的疲惫;C.正确;D. “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说法不正确,因为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写上山,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引出无限感慨;写下山,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令人读之,妙趣横生。故选C。
3.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lì) 辚辚(lín) 焦炙(zhì) 俯瞰(kàn)
B.穹顶(qióng) 拾级(shí) 皑皑(ái) 顷刻(qǐng)
C.蔓延(màn) 霓裳(ní) 颠簸(diān) 打嗝(gé)
D.沟壑(hè) 隧道(suí) 巉峻(chán) 目睹(dǔ)
【答案】C
【详解】A.“翌”应读“yì”;
B.“拾”应读“shè”;
D.“隧”应读“suì”;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
B.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C.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D.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与辨识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B项标点有误,“书名号”改为“引号”。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①斓6,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②màn 7 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③霓8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斑斓( )
②màn 舞
③霓( )裳
(2)下列不属于“纷至沓来”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礼尚往来 B.络绎不绝
C.接踵而来 D.川流不息
(3)下列词语中短语结构与“奇形怪状”相同的一项是( )
A.皑皑白雪 B.粉红嫩绿
C.瞬息万变 D.彩霞满天
(4)选文中有几处使用了比喻句?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答案】(1) lán 曼 ní
(2)A
(3)B
(4)A
【解析】(1)
斑斓(bān lán):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
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
霓裳羽衣(ní cháng yǔ yī):形容女子美丽的装束。
(2)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用于来指人或事物。
A.礼尚往来:指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多用于人际关系;也用于比喻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怎样的行为回报。与“纷至沓来”意思不相近;
B.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与“纷至沓来”意思相近;
C.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与“纷至沓来”意思相近;
D.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形容人、车等往来很多。与“纷至沓来”意思相近;
故选A。
(3)
“奇形怪状”为并列短语;
A.“皑皑白雪”为偏正短语;
B.“粉红嫩绿”为并列短语;
C.“瞬息万变”为偏正短语;
D.“彩霞满天”为主谓短语;
故选B。
(4)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将精美柔细的白云比作游丝蛛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将云朵比作纯洁天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②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③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④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⑤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⑥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⑦从马蒂尼到阿冉提,历时八个小时。有好几次,我们把所有的车骑甩在身后。沿河谷前往沙蒙尼途中,我们雇了一辆敞篷马车,又花上一小时美餐了一顿,那车夫也得以有了纵饮的机会,略显醉意。他有一朋友同行,于是这友人也有暇畅饮一番。
⑧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⑨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⑩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结果,到达沙蒙尼旅馆后,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9.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0.第⑤段画线句“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中的“这一彩幻”指什么?
11.车夫自称“车夫之王”,他有哪些典型的“车王”表现?
12.马克·吐温不仅擅长写景状物,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找出文中的幽默之处,加以分析。
【答案】9.比喻,用“美女的纤指”和“塔糖”来比喻勃朗峰周围山峰,写出了山峰的奇形怪状,表现了山峰的奇特魅力。 10.所见的对面峰巅,满天彩霞、白云缭绕,以及翠绿的山色交相辉映的色彩斑斓、妖媚迷人之景。 11.“酒气醺醺”驾车,在“乱石废物、沟壑旷野”疾驰向前,“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险遭不测时”乐观面对,最终“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 12.“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车夫打嗝时的断续比作是一段话中的标点,形象生动。“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车夫喝酒后的驾车行为的大胆甚至有点疯狂的行为表现出来,当然,“好的结果”还有点小小的运气,也与车夫过硬的驾车技术有关。
【分析】9.由“宛如”“如”可知,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比作“美女的纤指”和“塔糖”,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峰的奇形怪状,表现了山峰的奇特魅力。
10.“这”为指示代词,指代前文的内容,画线句前的内容为“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由此可知“这一彩幻”指的是“所见的对面峰巅,满天彩霞、白云缭绕,以及翠绿的山色交相辉映的色彩斑斓、妖媚迷人之景”。
11.解答本题,根据“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等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12.通读全文,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其中的幽默之处,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即可。如“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车夫打嗝的情状。“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体现了车夫酒后驾车的大胆和过硬的驾车技术。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日出
刘白羽
①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②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③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④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⑤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⑥一次是在印度。我们由马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空,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⑦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迷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⑧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起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1)你觉得第①段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说出理由。
(2)文章的③④两段,同第②段中的哪句话有紧密联系?
(3)当读者急于想看到日出景象之时,作者偏偏不写日出,却去写日落。这是为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刘白羽的《日出》写得“一波三折”。请你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特点。
(5)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
【答案】(1)“魅力”用得最好。开头就引起读者猜想又统领了文章内容。
(2)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3)为写日出作铺垫。用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4)先写想看日出,结果却写日落;接着写了两位作家对日出的描写;然后写作者两次没有看到日出;最后才写作者看到日出的经过。
(5)作者由欣赏日出的喜悦转而进入庄严的思考,面对“雄伟、瑰丽的日出景象”,作者想到的是“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想到的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色”,从而揭示出文章的象征义,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爱。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中关键词。
首先要读懂第①段的大意,可从词性的角度、手法的角度、与语段或文章中心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如“魅力”一词。魅力,指的是与众不同, 独一无二的人,指一个人“充满了吸引力”。而第①段中“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开头就读者猜想,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强调我对“看日出”的特殊感情,同时又统领全文内容,是点明中心之词。
(2)本题考查照应的手法。
首先要读懂文章的③④两段的内容。“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这句话说明作者从书本上去欣赏海涅所描写的日出景观。所以可直接提取第②段末“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一句作为答案。
(3)本题考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表现手法。
读懂文章的上下文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作者偏偏不写日出,却去写日落,这是为写日出作铺垫,也就是用日落来引出日出,用日落来衬托日出,同时日落也和下文的日出构成对比。所以从表现手法上看,属于对比或衬托的手法。
(4)本题考查分析行文特点。
“一波三折”: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一波三折”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如文章第①段“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先写想看日出,结果第②段“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却写日落。第③段“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和第④段“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不写自己看到日出,却接着写了两位作家看日出。第⑤⑥⑦段“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又写到作者两次没有看到日出等等。这些都给人一种“文似观山不喜平”的感觉。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内涵的理解。
要考虑到文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文句出现在文章结尾,所以就有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这是说作者由欣赏日出的喜悦转而进入庄严的思考。“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这句话揭示出文章的象征义。由赞美日出,到赞美祖国,再到表达对祖国赤诚的爱,主题得以升华。
三、作文
14.《登勃朗峰》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如在写上山时,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时,又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仔细阅读课文,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自己的登山感受。
【答案】我们走累了,在一张条形石椅上坐了下来,我不经意的丢下了一团纸,山上走下一个抬着箩筐的老爷爷,他有七十岁多岁了,头发已斑白,老爷爷捡起我扔在地上的纸屑,笑着说:“小朋友,山林是我们的朋友,你可要爱护她哟!”听了老爷爷的话,我的脸涨得通红,连忙向老爷爷道谦,后来老爷爷和我们聊天,他告诉我们,退休后来这爬山时,看到这里到处是垃圾。从此以后除了刮风下雨,每天清晨都会到山上来收拾垃圾,我问他这样辛苦有报酬吗?那位老太爷爽朗地笑起来说:“要什么报酬,我也只是来锻炼的时候顺便的,我下山了,你们继续爬吧。”
【详解】本题是关于人物登山的片段练习,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登山途中遇到的人物的特点。要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通过描写体现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人物特点,注意语言要生动有趣。19.登勃朗峰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星期: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登勃朗峰》选自《远处的青山》(1869),记叙了作者旅游欧陆时的种种趣闻逸事。从这篇文章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尽管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比较清淡),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翌yì日:次日。
络luò绎yì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辚lín辚:象声词,指雷鸣声、车行声。
巉chán峻jùn:险峻陡峭。
拾shè级: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俯fǔ瞰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皑ái皑白雪:意思指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轻歌曼màn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霓ní裳cháng羽衣:指仙人的衣服。
预习作业
一、基础题
1.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巡演活动拉开序幕,贵州________的山水风光,________的特色风物,________的民族风情从一个个精彩节目中完美展现,现场笑意满满,掌声阵阵。
①醇厚浓郁 ②多彩和谐 ③旖旎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看到乘车骑骡上山的人,觉得他们可怜可悯,是出于作者对那些人可以乘车的嫉妒心理。
B.越往上爬,山就变得越来越高,是因为作者疲惫并且失去耐心,感觉山总是爬不完。
C.作者遥望峰巅,看到色彩斑斓,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美丽易逝,要抓住机会多欣赏美景的感慨。
D.作者在文中只写了沿途的风景和颠簸之苦。
3.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翌日(lì) 辚辚(lín) 焦炙(zhì) 俯瞰(kàn)
B.穹顶(qióng) 拾级(shí) 皑皑(ái) 顷刻(qǐng)
C.蔓延(màn) 霓裳(ní) 颠簸(diān) 打嗝(gé)
D.沟壑(hè) 隧道(suí) 巉峻(chán) 目睹(d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
B.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C.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D.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①斓6,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②màn 7 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③霓8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斑斓( )
②màn 舞
③霓( )裳
(2)下列不属于“纷至沓来”近义词的一项是( )
A.礼尚往来 B.络绎不绝
C.接踵而来 D.川流不息
(3)下列词语中短语结构与“奇形怪状”相同的一项是( )
A.皑皑白雪 B.粉红嫩绿
C.瞬息万变 D.彩霞满天
(4)选文中有几处使用了比喻句?下面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子背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②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③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④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⑤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⑥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⑦从马蒂尼到阿冉提,历时八个小时。有好几次,我们把所有的车骑甩在身后。沿河谷前往沙蒙尼途中,我们雇了一辆敞篷马车,又花上一小时美餐了一顿,那车夫也得以有了纵饮的机会,略显醉意。他有一朋友同行,于是这友人也有暇畅饮一番。
⑧上路后,车夫说我们用饭之际,所有的游客都已赶到,甚至还抢在了我们前面。“但是,”他把握十足地说,“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浮躁——他们虽已扬尘远去,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车夫之王啊。你看着吧!”
⑨他扬鞭一挥,车便辚辚向前。如此颠簸,我生平从未有过。近来的几场暴雨冲毁了几处路面,但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疾驰向前,什么乱石废物,沟壑旷野,一概不顾——有时一两个轮子着地,但大多数时候腾空而起。那位镇定而善良的狂车夫还时不时地掉转头来,神情威严地冲我们说道:“哈,看到了吗?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每当我们险遭不测时,他总是面不改色,和颜悦色地说:“只当是种乐趣吧,先生们,这种情况不常见,很不寻常——能坐上车王的车的人,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正如我说的,我就是车王。”
⑩他说的是法语,还不时地打嗝,像是在加标点符号。他朋友也是法国人,说的却是德语——但标点系统毫无两样。那朋友自称“勃朗队长”,要求我们和他一同登山。他说他爬山的次数比谁都多——47次——而他兄弟只有37次。除他外,他兄弟是世上最佳的向导——可他自己,对了,请别忘了——他是“勃朗队长”——这个尊号是非他莫属的。
那车王果然信守诺言——像疾风般赶上并超过了那长长的游客车队。结果,到达沙蒙尼旅馆后,我们住进了上等的房间。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9.说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0.第⑤段画线句“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中的“这一彩幻”指什么?
11.车夫自称“车夫之王”,他有哪些典型的“车王”表现?
12.马克·吐温不仅擅长写景状物,而且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找出文中的幽默之处,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日出
刘白羽
①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
②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③海涅在《哈尔次山游记》中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④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俄罗斯原野上的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⑤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⑥一次是在印度。我们由马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空,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⑦还有一次是登黄山。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迷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⑧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这就把我的心灵一下吸引住,一下照得通红。那是1958年8月24日,我从莫斯科搭机东飞塔什干。在机场上,黑夜沉沉,满天繁星。三点四十分起飞,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下面呢?却还像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你乍看上去,黑色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觉得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融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把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东方航行。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这时,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般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1)你觉得第①段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说出理由。
(2)文章的③④两段,同第②段中的哪句话有紧密联系?
(3)当读者急于想看到日出景象之时,作者偏偏不写日出,却去写日落。这是为什么?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刘白羽的《日出》写得“一波三折”。请你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特点。
(5)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
三、作文
14.《登勃朗峰》是一篇翻译作品,译笔简练,笔法多变,妙趣横生。如在写上山时,用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写下山时,又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仔细阅读课文,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自己的登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