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衔接科学课堂:第4课长度的测量(2)特殊测量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衔接科学课堂:第4课长度的测量(2)特殊测量法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7-31 17: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测量长度的工具: 。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之前,要先观察刻度尺的 和 ;并注意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完好。
3、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尺面 ;
刻度尺
量程
分度值
垂直
4、测量结果,要及时记录。记录时,数据由
和 组成;
数字
单位
5、读一读下面各物体的长度:
6、读一读下面物体的长度:
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
1.60cm(或16.0mm)
7、许多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都不在尺的起点上,而是开始留一小段距离后再刻上零刻线,这是为了(   )
A.美观 B.使用方便
C.准确 D.防止磨损
D
一、特殊测量法
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2、以直代曲法
如,测量图中AB的长度
(1)实验器材: 细线、刻度尺
(2)方法:
让细线的一端放在A点,并让细线与AB线重合,记下B点在细线另一端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细线两端间的长度A′B′。
3、辅助工具法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
硬币的直径为 ;
1.23cm
测量圆锥的高度
圆锥的高度为 ;
4.20cm
二、误差
1、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仪器的分度值不同;
2)测量者的估计能力;
3)测量方法不同;
4)环境(温度、湿度等)原因;
5)……
2、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测量次数 测量值 平均值
第1 次 L1 11.25cm
第2次L2 11.24cm
第3次L3 11.25cm
平均值公式 平均值=(L1+L2+L3) ÷3
如,用同一把刻度尺3次测得同一物体的长度
11.25cm
你用皮尺量一量拳头的周长,再量—下你的脚底长,你会发现,这两个长度很接近。所以,买袜子时,只要把袜底在自己的拳头上绕一下,就知道是否合适。
有趣的人体尺度
为你的父母或兄长量一量脚长和身高,你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身高往往是脚长的7倍。高个子要穿大号鞋,矮个人要穿小号鞋就是这个道理。
有趣的人体尺度
察员常用这个原理来破案:海滩上留下了罪犯的光脚印,量一下脚印长是25.7厘米,那么,罪犯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 (25.7cm×7=179.9cm)
1、长度 测量工具
2、一些特殊测方法
3、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A
2、如图甲、乙、丙中,木块的长度分别为:
甲 cm;
乙 cm;
丙 cm。
1.2或1.3
1.40
1.70
3、用最小刻度值是0.1毫米的尺子去测量某钢丝的直径,下面是几个同学的记录,其中有效数字错误的是 (   )
A.0.52毫米 B.0.53毫米
C.0.518毫米 D.0.052厘米
C
4、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共测量了5次,其结果分别为1.21cm、1.20cm、1.42cm、1.20cm、1.21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是 mm。
12.1
5、小群站在地面上测量哥哥的身高,如图所示,尺子的零刻线已经与脚后跟对齐,则测量结果与哥哥实际身高相比(  )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视估计值而定
B
6、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mm。
4.95
1.55
7、最小刻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200页书的总厚度,四次测量记录分别为7.5mm、7.7mm、7.8mm和7.85mm,其中错误的记录是______,书的厚度为______mm,合______μm。
7.85mm
7.7
7700
8、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cm。
1.85
9、小明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建议他最好采用______ 法比较精确;物理课本中除去封面和书皮共124页,则总张数为______张,其厚度为6.5______(填合适的单位),算出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mm;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多次测量求______值。
累积
62
mm
0.105
平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