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9.《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5 12: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主备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目标解读 教材解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
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的结构和《富饶的西沙群岛》相似,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体验。本课第4-6自然段在构段上比较相似,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学习难点 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语文要素 喜欢阅读,善于积累。
德育渗透点 领略祖国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 案 设 计 及 意 图 预学案(含多模块集成、要素或核心词的落实) 集体智慧
模块一:预学分享(4分钟) 1.读课文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画一画:难读的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流利、准确! 2.读一读,认一认。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 模块二:初读生疑(3分钟) 1.想一想: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我们一同去一一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
2.什么叫海滨?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 3.指导分段: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1一3自然段,4ー7自然段)
批注:圈画出重点词语、句子,标注出自己的感受及不理解的词语。 4.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从海滨一小城,远一近)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学案(含多模块集成、要素或核心词的落实)
模块一:创情质疑(10分钟)活动1 读议第一部分:海滨。
1.
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4.海滩有什么特点?
核心问题: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
(1)色彩词一一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美!
(2)分层描写一一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5.朗读 模块二:互研提升(10分钟)活动2 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
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慨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庭院、公园、街道。最后一自然段。)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1)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总结学法,举一反三:找总述句(中心句)
3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两段。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海滨小城,激活学生的思维,感受美丽。在朗读中,感受作者观察细致。 模块三:引导质疑(8分钟)活动3 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在文章中的作用?(总结全文)
模块四:指导书写(5分钟)生字分类观察,指导书写重点字。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运用学生喜欢的阅读方法。
拓学案(含多模块集成、要素或核心词的落实)
模块一:积累运用 1、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滨(bin bing)
胳臂(bi bei)
理睬(cai chai)
栽(zai zhai)树
喧(xian xuan)闹
除(cúchú)了
2.比一比,再组词。
宾( ) 睬( ) 密( ) 笼( ) 滨( ) 踩( ) 蜜( ) 拢( )
【设计意图】巩固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强化多音字的运用,夯实基础。
板书设计 19 海滨小城 美丽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整洁 小城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