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5 10 0 0 10 45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中学生体育运动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长跑 D.实心球
2.下列有关运动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B.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云朵为参照物
D.公路上速度为5m/s的自行车与速度为18km/h的跑步者运动一样快
3.关于速度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说明该物体运动得越快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驶,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AB两地总路程的五分之三,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是( )
A.3:5 B.5:3 C.3:2 D.2:3
5.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s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2s内的速度约为( )
A.30 m/s B.15 m/s C.12.5 m/s D.9.0 m/s
6.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7.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C.汽车以4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8.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v1=30m/s;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v2=100km/h;在空中飞行最快的海燕,其速度可达v3=3km/min。则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3>v1>v2 B.v3>v2>v1 C.v2>v1>v3 D.v1>v3>v2
9.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v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10.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t2~t3
B.t1~t2
C.t3~t4
D.t0~t1
1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A.0﹣4s物体的速度是4m/s
B.4﹣8s物体的速度是4m/s
C.8﹣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D.0﹣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12.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13.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5.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16.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8秒两车相距40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它们( )
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可能从同一点出发,且v甲=10米/秒
D.一定从同一点出发,且v乙=5米/秒
1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B.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1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起跑线沿同一方向的两水平且平行的直赛道上做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v)﹣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的图线为直线。已知图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图中θ)越大,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一定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几何图形的面积(如图中阴影部分)代表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t4~t5时间内两图线平行。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0~t3时间内,甲、乙两同学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B.t2~t4时间内,乙同学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C.t1~t3时间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比乙同学的大
D.0~t5时间内,乙同学速度变化总是比甲同学的快
19.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A车向右,B车向左,相向而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内,A车的速度小于B车
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
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右运动
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20.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min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如图是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象。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B.运动30min时,两人相距900m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m/min
21.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3)5s末A、B相遇
(4)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1)(4)正确 B.只有(2)(3)正确
C.只有(1)(3)正确 D.只有(2)(4)正确
2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s追上乙
B.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C.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D.甲比乙先出发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23.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乙车先到达 B.甲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24.马路宽为D=20m,一辆长为l1=6m、宽为d=3.2m的汽车以速度v1=15m/s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s=30m处有一辆长为l2=1.6m的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则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行驶的速度v2的范围( )
A.0<v2<6.6m/s
B.v2<4.2m/s或v2>5.8m/s
C.v2<3.5m/s或v2>6.6m/s
D.v2<3.5m/s或v2>4.2m/s
25.如图,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36km/h,v乙=54km/h。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1=4.5m,宽度d=1.8m,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2=3m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双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且s1=10.5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L2=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自行车速度为0.35m/s时,将与甲车相撞
B.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
C.当自行车速度为6.5m/s时,将与乙车相撞
D.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用时30s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6.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在某时刻速度表如图所示,此刻它的速度是 km/h。
27.如图所示,这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进行探测的情景。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匀速直线行驶10min,行驶的路程为6m,则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驶的速度为 m/s。
28.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720km/h= m/s,该速度值720km/h的物理意义是 。
29.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3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火车的长度是 m。
31.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的过程中每隔1s所处的位置。该照片显示乙球做 直线运动,且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32.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34.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物体B的速度是 cm/s。
3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的s﹣t运动图象,仔细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5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 m。在距离O点 m的时候,两车相遇。
三、计算题(共10小题):
36.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所示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部分信息。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37.汽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6s滑行110m车停止。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38.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驾驶员发现前方65m处有障碍物,采取刹车制动后,汽车的制动过程行驶了5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5m处,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求:
(1)在驾驶员正常的情况下,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km/h?
(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2s。计算说明上述情况下,汽车能否安全停下来?
39.某铁路大桥全长4.8千米,其中位于江面上的正桥长1.8千米,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要100秒。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40.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1000m。求:
(1)如果过桥的路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则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2)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主桥桥面。整个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700s,队伍的前进速度是1.5m/s,那么队伍长多少米?
41.小明乘火车外出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300m。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20s。求: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9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s,则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42.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10s通过的路程。
43.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44.一位司机驾车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他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反应时间为0.6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又继续向前滑行35m才能停下。求:
(1)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是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5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3)在一条南北方向的机动车道上有一辆轿车正在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如图所示,已知机动车道的宽度D=3.6m,轿车宽度d=1.8m,假设行驶中轿车始终位于机动车道的正中间。若某时在轿车的前方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以v=5m/s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已知自行车长L=1.8m,前轮行至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时与轿车沿南北方向的距离s=9m。若要让骑车人先行安全通过,则此时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45.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四川高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1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2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若采用“区间测速”,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某次一轿车以108km/h的速度朝巡逻车匀速驶来,距巡逻车111m时,巡逻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则经过多少秒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tP1nl=0.3s,tP2n2=0.2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该车速度为多少m/s?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同步基础练习)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计算题 总计
题数 25 10 0 0 10 45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下列中学生体育运动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是( )
A.跳远 B.跳高 C.长跑 D.实心球
【答案】C
【解析】解: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长跑比赛的评判标准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来判定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故C符合题意;
ABD、这个三比赛项目中,都是以距离作为评判的标准,与时间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有关运动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
B.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C.“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云朵为参照物
D.公路上速度为5m/s的自行车与速度为18km/h的跑步者运动一样快
【答案】A
【解析】解:A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小,物体运动越慢;
速度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路程、与物体的运动时间无关,故A错误、B正确;
C、“月亮在云朵里穿行”,研究对象是月亮,是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的位置发生变化,月亮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公路上自行车的速度:5m/s=18km/h,与跑步者运动速度一样,故D正确。
故选:A。
3.关于速度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D.物体的速度越大,说明该物体运动得越快
【答案】B
【解析】解:A、根据课本知识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正确;
B、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故B错误;
C、路程相同,根据v可知,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故C正确;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故D正确。
故选:B。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行驶,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了AB两地总路程的五分之三,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是( )
A.3:5 B.5:3 C.3:2 D.2:3
【答案】C
【解析】解:甲、乙行驶相同时间,甲车行驶了AB两地总路程的五分之三,乙车通过的路程为总路程的五分之二,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v甲:v乙:3:2,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速度,小宇同学拍摄了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图中所附的刻度是均匀的,如果每隔1s拍摄1次,轿车本身总长4.5m,那么这辆轿车2s内的速度约为( )
A.30 m/s B.15 m/s C.12.5 m/s D.9.0 m/s
【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在照片中轿车的长度约为:L=1cm,
由图中所附的刻度可知,轿车2s内通过的路程约为轿车长度的4倍,即s=4L,
轿车的实际长度为L′=4.5m,则轿车在2s内实际通过的路程约为:s′=4L′=4×4.5m=18m。
轿车的速度约为:v9m/s。
故选:D。
6.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上以9秒83闯入100m决赛,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苏炳添、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苏炳添
C.羚羊、汽车、苏炳添 D.苏炳添、羚羊、汽车
【答案】C
【解析】解:运动员苏炳添的速度:v苏炳添10m/s;
汽车的速度:v汽车=54km/h=54m/s=15m/s;
羚羊的速度:v羚羊=20m/s;
因此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羚羊、汽车、苏炳添。
故选:C。
7.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C.汽车以4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答案】D
【解析】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v10m/s;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km/hm/s≈11.11m/s;
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v′12m/s;可见,D的速度是最大的。
故选:D。
8.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v1=30m/s;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v2=100km/h;在空中飞行最快的海燕,其速度可达v3=3km/min。则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3>v1>v2 B.v3>v2>v1 C.v2>v1>v3 D.v1>v3>v2
【答案】A
【解析】解:猎豹的速度:v1=30m/s=30×3.6 km/h=108km/h;
旗鱼的速度:v2=100km/h;
雨燕的速度:v3=3km/min=180km/h;
所以:v3>v1>v2。
故选:A。
9.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v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答案】D
【解析】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均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A、C错误;
B、在平直公路说明是直线运动,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这并不能说明该汽车在一分钟内速度保持不变,如前30s运动600米,后30s运动400米,因而不能说明是匀速运动,故B错误;
D、s=vt可知,速度不变,所用时间越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t2~t3
B.t1~t2
C.t3~t4
D.t0~t1
【答案】B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A、t2~t3时间内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属于加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
B、t1~t2时间内汽车的速度不变,属于匀速直线运动,B符合题意;
C、t3~t4时间内汽车的速度逐渐减小,属于减速直线运动,C不符合题意;
D、t0~t1时间内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属于加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A.0﹣4s物体的速度是4m/s
B.4﹣8s物体的速度是4m/s
C.8﹣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D.0﹣11s物体的速度是1m/s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在0~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0s﹣4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速度为:v1m/s,故A错误;
B、4至8s内物体静止,其速度为0m/s,故B错误;
C、8至11s时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为:v′1m/s,故C正确;
D、0﹣11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7m,则其速度为:v″0.64m/s,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D
【解析】解:由图可知,甲的s﹣t图像为一条斜线,表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v甲10m/s;
乙的v﹣t图像为一条斜线,说明乙做加速运动;
丙的s﹣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丙的速度为0;
丁的v﹣t图像为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说明丁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丁的速度为10m/s;
所以甲、丁的速度是相同的。
故选:D。
13.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甲、乙两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都是10m
C.甲、乙两车都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乙两车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答案】B
【解析】解:由图甲可知,甲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t甲=5s时s甲=10m,
则甲车的速度v甲2m/s,
由图乙可知,乙车的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乙=2m/s,
所以,甲车速度等于乙车速度,故AC错误;
因甲乙的速度相等,且5s内甲通过的路程为10m,
所以,乙车经过5s通过的路程也是10m,故B正确;
又因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甲、乙两车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C
【解析】解:A、由图知,两物体在0~10s内的s﹣t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甲物体在15~20s内的s﹣t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甲处于静止状态;乙物体在15~20s内的s﹣t图象是一条斜线,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甲<v乙,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均为100m,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15s末相遇,0~20s内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通过的路程,故D错误。
故选:C。
15.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第10min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30min,甲、乙的路程和时间都相等,根据,则他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10~20min,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甲、乙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可知20~30min,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开始甲在乙的前边,第30min时甲、乙相遇,说明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16.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8秒两车相距40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它们( )
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可能从同一点出发,且v甲=10米/秒
D.一定从同一点出发,且v乙=5米/秒
【答案】C
【解析】解:AB、根据的s﹣t图,甲车的速度:v甲10m/s,
乙车的速度:v乙5m/s,
v甲>v乙,两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故A错误;
以甲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故B错误;
C、如果两车从同一点出发,经过8s,s甲=80m,s乙=40m,甲、乙两车相距s甲﹣s乙=80m﹣40m=40m,符合题意,故C正确;
D、若出发时,乙在甲前方80m处,则经过8s后,甲和乙车仍然相距40m,故D错误;
故选:C。
17.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如图所示是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等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B.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两人都做变速运动
【答案】A
【解析】解:AB、由图象可知,两人的全程是相等的,所用的时间都是8s,根据v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B错误;
CD、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
故选:A。
1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起跑线沿同一方向的两水平且平行的直赛道上做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v)﹣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同学的图线为直线。已知图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图中θ)越大,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得越快;一定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几何图形的面积(如图中阴影部分)代表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t4~t5时间内两图线平行。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0~t3时间内,甲、乙两同学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B.t2~t4时间内,乙同学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C.t1~t3时间内,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比乙同学的大
D.0~t5时间内,乙同学速度变化总是比甲同学的快
【答案】B
【解析】解:A、由图结合题意可知,0~t3时间内,甲同学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同学先静止,然后加速运动,接着匀速运动,所以甲、乙两同学的运动情况不相同,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t2~t4时间内,乙同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故B正确;
C、根据题意可知,一定时间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几何图形的面积(如图中阴影部分)代表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由图可知,t1~t3时间内,甲同学的运动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运动路程,而运动时间是相同,根据v可知,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比乙同学的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在t2~t5时间内,乙同学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没有发生变化,而甲同学在这段时间内是加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9.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初始时A车向右,B车向左,相向而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内,A车的速度小于B车
B.30s~40s内,A车的速度大于B车
C.t2~t3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右运动
D.0~70s内,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解析】解:A、0~t1时间内,A车和B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vA20m/s;vB12m/s,所以vA>vB,故A错误;
B、30s﹣40s内,A车车静止,速度为0,B车速度为12m/s,B车速度大,故B错误;
C、在t2~t3时间内,A车向左运动,速度大小为20m/s,B车也是向左运动,速度大小为12m/s,vA>vB。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右运动,C正确。
D、0~70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600m+600m=1200m、B两车通过的的路程为840m,由v可知两车的平均速度不同,D错误。
故选:C。
20.小红和妈妈骑自行车同时从家出发,一起去买东西,途中妈妈突然有事提前返回,小红继续前行,5min后小红发现妈妈的钥匙在自己身上,便马上也原路返回,两人恰好同时到家。如图是小红和妈妈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离家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的图象。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15,n的值是3000
B.运动30min时,两人相距900m
C.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2000m
D.两人同行过程中的速度为200m/min
【答案】C
【解析】解:AD、根据图象可知,小红和妈妈同行时(时间0~m分钟),20min通过的路程为4000m,所以她们同行时的速度:v200m/min,故D正确;
由图象可知小红是第20min后沿原路返回的,妈妈返回后5min小红马上返回,所以妈妈沿原路返回的时刻为20min﹣5min=15min,即m的值是15;
所以两人同行时,15min通过的路程:s0=vt0=200m/min×15min=3000m,即n的值是3000,故A正确;
B、根据图象可知,小红返回到家的时间,t2=45min﹣20min=25min,则返回过程中,小红2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4000m,
则小红返回的速度:v2160m/min;
运动30分钟时,小红离家的距离(即离原点O的距离):
s3=4000m﹣v2t3=4000m﹣160m/min×(30min﹣20min)=2400m;
根据图象可知,妈妈返回到家的时间,t′=45min﹣15min=30min,则返回过程中,妈妈30min内通过的路程为3000m,则妈妈返回的速度:v′100m/min,
运动30分钟时,妈妈离家的距离:
s4=3000m﹣v′t4=3000m﹣100m/min×(30min﹣15min)=1500m,
则运动30分钟时,两人相距:△s=s3﹣s4=2400m﹣1500m=900m,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小红开始返回时比妈妈返回时多前进5min,
由v可得,妈妈5min通过的路程:s1=v′t1=100m/min×5min=500m,
小红5min通过的路程:s2=vt1=200m/min×5min=1000m,
则小红开始返回时与妈妈相距500m+1000m=1500m;故C错误。
故选:C。
21.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2)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3)5s末A、B相遇
(4)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1)(4)正确 B.只有(2)(3)正确
C.只有(1)(3)正确 D.只有(2)(4)正确
【答案】B
【解析】解:(1)由图像可知,A、B的起点不同,说明不是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故(1)错误;
(2)t=0时刻,A在O点未动,B在距离O点5m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故(2)正确;
(3)5s末时刻,A、B两条图线相交,表示A、B两物体相遇,故(3)正确;
(4)因为A的倾斜程度大于B的倾斜程度,说明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故(4)错误;
可见,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s﹣t图像,从0时刻计时开始,则关于它们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出发前,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15s追上乙
B.甲、乙在运动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
C.甲、乙同时出发,甲运动8s追上乙
D.甲比乙先出发7s,第15s末,甲、乙的速度相等
【答案】B
【解析】解:A、由图可知,出发前甲在原点o,乙离原点o的距离为10m,因此乙在甲的前面,当第15s时,甲、乙的s﹣t图像相交,则甲、乙此时相遇,此时甲运动的时间为:15s﹣7s=8s,说明经过8s甲追上乙,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乙运动之后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倾角较小,甲的倾角较大,说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即v甲>v乙,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甲在t=7s时开始运动,乙在t=0s时开始运动,因此甲、乙不是同时出发,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第15s末,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23.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乙车先到达 B.甲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解:将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
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根据v可得:t1v1t1v2=1
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1,
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t2,
则 t1﹣t20,
即t1<t2
所以甲车先到达。
故选:B。
24.马路宽为D=20m,一辆长为l1=6m、宽为d=3.2m的汽车以速度v1=15m/s在路中间匀速向前行驶,此时距车头s=30m处有一辆长为l2=1.6m的自行车要横穿马路,如图所示,则自行车为了安全通过马路,它行驶的速度v2的范围( )
A.0<v2<6.6m/s
B.v2<4.2m/s或v2>5.8m/s
C.v2<3.5m/s或v2>6.6m/s
D.v2<3.5m/s或v2>4.2m/s
【答案】C
【解析】解:(1)第一种情况,当汽车还没有到达时,自行车横穿马路,如图甲: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汽车行驶的时间:t2s,
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s'=l2dD=1.6m3.2m20m=13.2m,
根据v可知,自行车要在2s之前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v6.6m/s;
(2)第二种情况,当汽车完全通过时,自行车才横穿马路,如图乙:
汽车行驶的时间:t2.4s,
自行车要安全通过马路,行驶的距离是:s''Dd10m3.2m=8.4m;
自行车要在2.4s之后通过,所以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v3.5m/s。
综上所述,C正确。
故选:C。
25.如图,为某道路由南向北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道路示意图,已知机动车车道宽D=3m,甲、乙两部轿车分别在慢车道和快车道上向北匀速行驶,v甲=36km/h,v乙=54km/h。两部轿车的尺寸均为:长度L1=4.5m,宽度d=1.8m,甲、乙两车沿南北方向上的距离为s2=3m时,在甲车前方慢车道与非双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与甲车相距s1,且s1=10.5m,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横穿马路(假设匀速),自行车车长L2=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自行车速度为0.35m/s时,将与甲车相撞
B.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
C.当自行车速度为6.5m/s时,将与乙车相撞
D.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用时30s
【答案】B
【解析】解:(1)由题知,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C线的路程:s甲=s1+L1=10.5m+4.5m=15m,
甲的车速v甲=36km/h=10m/s,
由v可得,甲车的尾部恰好到达C线所用的时间:t1.5s;
自行车与甲车水平方向距离,s自行车(D﹣d)(3m﹣1.8m)=0.6m,
甲车通过C时,自行车车头恰好到达甲车尾处时自行车与甲车相撞,用时最长,自行车速度最小,
此时,t自行车=t甲=1.5s,
则此时自行车速度:v自行车0.4m/s;
所以,当自行车速度为0.35m/s时,不会与甲车相撞,故A错误;
自行车尾与甲车头部相撞:
甲车走的路程:s甲′=s1=10.5m,
甲车用的时间:t甲′1.05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甲=1.05s)走的路程s自行车=0.6m+1.8m+1.8m=4.2m,
v自行车4m/s;
当自行车车速在0.4m/s~4m/s范围内将与甲车相撞;
(2)乙车的速度v乙=54km/h=15m/s,
自行车头与乙车尾部相撞,乙车走的路程:
s乙=s1+s2+2L1=10.5m+3m+2×4.5m=22.5m,
乙车用的时间:t乙1.5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乙=1.5s)走的路程:s乙=0.6m+3m=3.6m
v自行车2.4m/s;
自行车尾与乙车头部相撞,乙车走的路程:
s乙′=s1+s2+L1=10.5m+3m+4.5m=18m,
乙车用的时间:t乙′1.2s,
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t自行车=t乙=1.2s)走的路程:s自行车=3×0.6m+3×1.8m=7.2m
v自行车′6m/s;
当自行车车速在2.4m/s~6m/s范围内将与乙车相撞;
但是被乙车撞的前提是不能被甲车撞,因此要把2.4m/s至4m/s剔除出去,
因此被乙车撞的条件是自行车速度在4m/s至6m/s之间;当自行车速度为7m/s时,可以安全通过整个道路,故C错误,B正确;
(3)若自行车速度为0.2m/s,自行车尾部到达双黄线的时间为:t039s,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6.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在某时刻速度表如图所示,此刻它的速度是 km/h。
【答案】60。
【解析】解:由速度表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是5km/h,汽车的车速:v=60km/h,
故答案为:60。
27.如图所示,这是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进行探测的情景。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匀速直线行驶10min,行驶的路程为6m,则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驶的速度为 m/s。
【答案】0.01。
【解析】解: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行驶的速度:v0.01m/s。
故答案为:0.01。
28.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720km/h= m/s,该速度值720km/h的物理意义是 。
【答案】200;大客机C919每小时通过的距离是720km。
【解析】解:大客机C919的巡航速度是720km/h=200m/s,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大客机C919每小时通过的距离是720km。
故答案为:200;大客机C919每小时通过的距离是720km。
29.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总路程为12m,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3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4m/s。
【解析】解:已知整个过程的路程是12m,则前半段与后半段路程都是:s6m,
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12s,
物体在后一半路程的运动时间:t21s,
运动的总时间:t总=t1+t2=2s+1s=3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4m/s。
故答案为:4m/s。
3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 km/h,火车的长度是 m。
【答案】100;600。
【解析】解:(1)由题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t=16:30﹣7:30=9h,
所以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2)火车过桥速度v=144km/h=40m/s,
由v可知:
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25s=1000m,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通过的路程s′=L桥+L车,
则火车的长度:L车=s′﹣L桥=1000m﹣400m=600m。
故答案为:100;600。
31.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的过程中每隔1s所处的位置。该照片显示乙球做 直线运动,且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答案】匀速;5:3。
【解析】解:(1)乙球从a处竖直下落,且乙球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相同的路程,故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每隔时间1s拍摄一次照片,则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运动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之比:
t甲:t乙=3s:5s=3:5,
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之比:。
故答案为:匀速;5:3。
32.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象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由图甲可知在0~t1时间内,两车速度vA vB(填“>”、“<”或“=”),在t2~t3时间内,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 (填“东”或“西”)运动。
【答案】>;东。
【解析】解:由题图可知,在0~3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在0~70s,B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B=840m,
则vA20m/s;vB12m/s,
比较可知,两车在0~t1时间内的速度vA>vB;
在40~70s,A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sA′=600m,
速度vA′20m/s>vB,
且由题图可知,在t2~t3时间内,A车与B车的运方向相同,均向西运动,
所以,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
故答案为:>;东。
34.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物体B的速度是 cm/s。
【答案】200。
【解析】解:由s﹣t图象知,B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B从0s﹣5s通过的路程为20m﹣10m=10m,
则物体B的速度:vB2m/s=200cm/s。
故答案为:200。
35.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的s﹣t运动图象,仔细分析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甲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5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 m。在距离O点 m的时候,两车相遇。
【答案】大于;50;100。
【解析】解:由图知甲从5min开始运动,乙从0min开始运动,乙10min运动了100m,甲10min﹣5min=5min运动了100m,即运动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短,根据v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乙车的速度:v乙10m/min。
故第5分钟时,乙车移动的距离为:s乙=v乙t′=10m/min×5min=50m,甲运动的距离为0,
故第5分钟,甲车和乙车相距50m;
由图知在距离O点100m的时候,两车相遇。
故答案为:大于;50;100。
三、计算题(共10小题):
36.某人在某地乘坐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图所示是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部分信息。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答案】(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20min;(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45km/h。
【解析】解:(1)从出租车发票中可知,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t=10:20﹣10:00=20min;
(2)从出租车发票中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s=15km,
则出租车行驶的速度:v45km/h。
答:(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20min;(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45km/h。
37.汽车以4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6s滑行110m车停止。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答案】(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30m;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0m/s。
【解析】解:(1)由v得,汽车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反=v反t反=40m/s×0.5s=20m,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路程:s=s反+s制=20m+110m=130m。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时间:t=t反+t制=0.5s+6s=6.5s,
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v20m/s。
答:(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130m;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20m/s。
38.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驾驶员发现前方65m处有障碍物,采取刹车制动后,汽车的制动过程行驶了5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5m处,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求:
(1)在驾驶员正常的情况下,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多少km/h?
(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2s。计算说明上述情况下,汽车能否安全停下来?
【答案】(1)在驾驶员正常的情况下,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2)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解析】解:(1)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的路程s反应=65m﹣50m﹣5m=10m,
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v20m/s=72km/h;
(2)酒后驾驶的反应距离s反应′=vt反应′=20m/s×2s=40m,
汽车完全停下来的路程s=s反应+s制动=40m+50m=90m>65m,
所以,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答:(1)在驾驶员正常的情况下,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72km/h;(2)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39.某铁路大桥全长4.8千米,其中位于江面上的正桥长1.8千米,一列长为20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要100秒。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答案】(1)火车的速度为20m/s;(2)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250s。
【解析】解:(1)火车通过正桥行驶的路程s1=L正桥+L车=1.8×1000m+200m=2000m;
火车的速度:v20m/s;
(2)火车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2=L大桥+L车=4.8×1000m+200m=5000m;
由v可知,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t2250s。
答:(1)火车的速度为20m/s;(2)火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为250s。
40.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1000m。求:
(1)如果过桥的路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则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2)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主桥桥面。整个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700s,队伍的前进速度是1.5m/s,那么队伍长多少米?
【答案】(1)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1000s;(2)队伍长50m。
【解析】解:(1)由v可得,过桥的路人步行通过主桥所用时间:t1000s;
(2)整个队伍通过整座桥的路程:s总=v′t′=1.5m/s×700s=1080m,
因整个队伍通过整座桥的路程等于桥长加上队伍的长,
所以,队伍长L队伍=s总﹣s=1050m﹣1000m=50m。
答:(1)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1000s;(2)队伍长50m。
41.小明乘火车外出旅游,他乘坐的火车长为300m。途中当火车以20m/s的速度匀速穿过一条隧道时,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为1min20s。求:
(1)该隧道的长度为多少米?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多少秒?
(3)若该火车通过一座长为0.9km的大桥时,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为40s,则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答案】(1)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5s;
(3)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解析】解:(1)小明测出自己通过该隧道的时间t=1min20s=80s,
由v可得,该隧道的长度s隧道=vt=20m/s×80s=1600m;
(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的路程等于隧道长加火车长,即火车完全在隧道上所通过的路程:
s=s隧道+s火车=1600m+300m=1900m,
由v可得,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t′95s;
(3)大桥长s桥=0.9km=900m,火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s″=s桥﹣s火车=900m﹣300m=600m,
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v′15m/s。
答:(1)该隧道的长度为1600m;(2)火车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的时间为95s;
(3)该火车在这4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42.小刚从家中出发到新世纪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小刚骑车的速度;
(2)小刚从家到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
(3)小刚步行10s通过的路程。
【答案】(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m/s;(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3)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为12m。
【解析】解:(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vAB6m/s;
(2)全程的平均速度v2m/s;
(3)步行速度vOA1.2m/s;
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s1=vOAt1=1.2m/s×10s=12m。
答:(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6m/s;(2)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m/s;
(3)小刚步行20s通过的路程为12m。
43.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求:
(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为700m;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7.8m/s。
【解析】解:(1)已知前10s轿车通过的路程为100m,则前10s轿车的平均速度为:;
(2)由图可知,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为v2=20m/s,行驶时间为t2=45s﹣10s=35s,则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为:s2=v2t2=20m/s×35s=700m;
(3)由题知轿车在整个过程的总路程为s=s1+s2=100m+700m=800m,总时间t=45s,
则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0m/s;(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为700m;
(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7.8m/s。
44.一位司机驾车行驶时突然发现前方100m处有障碍物,他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反应时间为0.6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度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又继续向前滑行35m才能停下。求:
(1)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是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5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3)在一条南北方向的机动车道上有一辆轿车正在由南向北匀速行驶,如图所示,已知机动车道的宽度D=3.6m,轿车宽度d=1.8m,假设行驶中轿车始终位于机动车道的正中间。若某时在轿车的前方突然有一人骑自行车以v=5m/s速度横穿机动车道,已知自行车长L=1.8m,前轮行至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交界处的C点时与轿车沿南北方向的距离s=9m。若要让骑车人先行安全通过,则此时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1)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是25m/s。(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3)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10m/s。
【解析】解:(1)反应时间是t=0.6s,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s=15m,
所以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v′25m/s。
(2)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为平时5倍:t′=5t0=5×0.6s=3s,
酒后的反应距离:s′=v′t′=25m/s×3s=75m;
汽车从采取制动措施到完全停止行驶的总路程:s总=s′+s滑=75m+35m=110m>100m,
所以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3)要让骑车人先行安全通过,则在汽车到达C点时,自行车的后车轮最少运动到了轿车的左边,则自行车运动的路程:
s1L1.8m=4.5m,
运动的时间:t0.9s,
轿车在这段时间内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v轿车10m/s;
所以轿车在这段时间内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0m/s。
答:(1)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是25m/s。(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3)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最大不能超过10m/s。
45.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四川高管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1km,全程限速120km/h,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0km/h和12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若采用“区间测速”,请通过计算判断,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
(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定点测速时,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可以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某次一轿车以108km/h的速度朝巡逻车匀速驶来,距巡逻车111m时,巡逻车发出超声波信号,则经过多少秒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b)可知tP1nl=0.3s,tP2n2=0.2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该车速度为多少m/s?
【答案】(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经过0.6s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该车速度为20m/s。
【解析】解:(1)时间是t=10:41﹣10:31min=10minh,平均速度v0126km/h;
126km/h>120km/h,所以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2)声波信号发出后向前传播的同时,汽车匀速行驶,声波遇到汽车被反射,此后声波原路返回,声波向外传播和返回经过相同路程,用相同时间;声波和汽车的速度之和:v=v声+v车=340m/s+30m/s=370m/s,
声波遇到汽车的时间:t0.3s,
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时间为2t=2×0.3s=0.6s;
(3)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9个格,时间长为0.9s,已知tP1n1=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后经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
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2个格,tP1n2=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P1n1340m/s×0.3s=51m;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P1n2340m/s×0.2s=34m;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51m﹣34m=17m;
这17m共用了:t′=Δt0.9s﹣0.15s+0.1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20m/s。
答:(1)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2)经过0.6s巡逻车收到轿车反射回来的信号;
(3)该车速度为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