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7 15:55:55

文档简介

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士大夫在日常交往中态度恭敬、敬语连连。表达意见时,或遵先王遗训,或引经据典,力求做到婉转以达意。春秋时期,士大夫语言已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不注意语态而“多言”,从个人利益出发赋诗言志,进而断章取义。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枢决策机制的调整 B.列国之间矛盾的缓和
C.原有社会秩序的瓦解 D.专制集权权威的削弱
2.长沙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前129—前124年三次分封长沙国定王子15人为侯,一国变成了多国。定王子所封的侯国,有在长沙国境内的,也有在其他郡者。据此可知,当时
A.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B.长沙国参与了七国之乱
C.西汉帝王注意强化皇权 D.儒学思想成了官方哲学
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儒家“礼”的基本精神表现在“别(差别)”上,那么“法”的精神与之相反,则是“同”。据此可知,法家“同”的思想
A.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冲击了血缘和等级关系
C.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体现了“天下大同”观念
4.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以民间救济为主 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
C.仓储制度集权化 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5.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小农经济形态的长期存续 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 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6.虽然唐代文人可以通过科举、门荫、军功等多种方式为官,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这实质上反映出唐代
A.地方割据势力走向没落 B.士族势力难以影响国家政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D.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
7.钞关为明清两代内地征税的关卡,下表所示反映了其数量与分布情况。这折射出明清时期
明代 7处(九江1处、大运河6处)
清乾隆时期 34处(京师3处、直隶5处、辽宁2处、山西l处、山东1处、江南7处、浙江2处、江西2处、湖北1处、四川2处、福建2处、广东2处、广西2处、内蒙古2处)
A.政府摒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江南市镇逐渐衰落
C.区域间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8.下图均为中华民国的国旗。从下面的变化中可知当时的中国革命
十八星旗(武昌起义后 采用,代表内地十八省) 五色旗(1912年采用,代表 五族共和、五行、五德等) 青天白日满地红(1925年采用,代表光明磊落、 坦白公正、三民主义、民主自由)
A.以反清排满为主要革命目标 B.思想混乱,缺乏统一认识
C.社会主义革命特征逐渐明显 D.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
9.1962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的基础,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以上,以压缩城镇人口。这一举措旨在
A.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B.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C.缓解城镇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D.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10.下图为1953年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该画反映出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有序开展 B.宣传工作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C.经济建设开始出现冒进趋势 D.计划经济体制利于改进生产
11.1993年,我国推动粮食流通商品化、经营市场化,但因国内供需紧张,当时规定小麦、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粮食仍由国有粮食部门独家收购,限价销售。直到2000年,国内储备粮充足及市场平稳后才放开销售。这些举措意在
A.逐步地改革统购统销的政策 B.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12.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材料反映
A.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B.按劳分配方式全面推广
C.经济体制改革得以深化 D.城乡工资差异渐趋平衡
13.公元前458年的雅典悲剧《奥瑞斯特斯·复仇女神》中的雅典娜不通过抽签,而是挑选出最杰出的人组成战神山法庭,剧中还唱道:“既不要无政府状态,也不要君主奴役,更不能完全抛弃敬畏。”这主要反映了雅典
A.民主政治促进戏剧繁荣 B.宗教神学思想意识浓厚
C.君主复辟势头愈演愈烈 D.反民主制思潮逐渐兴起
14.17世纪以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到1730年,利物浦船舶进出口吨位达到37000吨以上,1750年为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笛福描写道:“在我第二次和第三次游览之间它(利物浦)又大了一倍以上,它的财富、人口、商业、建筑物还在一天天地增加。”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 B.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
C.英国在世界积极推行自由贸易 D.海外贸易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5.西方律师在运用某一法律体系进行庭审辩论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引用了过去案件当事人的名字,如“弗里特维克案中的大卫即是如此……”;有时引用的是法律从业人员都熟知的重要判例,如“贝斯塔案帮了你的忙……”、“此前我们已经看到”或“在某某法官的时候我们看到”。据此可知
A.“英美法系” 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 B.《法国民法典》中法官的地位突出
C.《罗马民法大全》确立无罪推定的原则 D.“大陆法系”是“法官制定的法律”
16.从下列两幅图的不同,可看出一战后
A.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B.社会主义力量得以壮大
C.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欧洲民族国家普遍复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建国之初,受原来殖民统治的影响,华盛顿任命了大批出身于富裕、精英阶层的男性白人担任政府公职。联邦政府被称之为“绅士政府”。这封闭了西部各州人民和平民担任政府官职的通道。1829年参与竞选的杰克逊以此为契机,在竞选纲领中宣扬“平民政治说”,“公职是如此容易简单,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有资格担任”;提出“官职轮换说”,“给官僚体制注入新的活力,并使其具有民主色彩”。当选后,他将久已存在于西部和东北部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政党分肥惯例加以系统化,把官职当作犒赏政治忠臣和功劳的奖品。以后政府如法炮制,连深受人们爱戴的总统林肯,也更换了当时政府1457个职位的人员。
——改编自杨秀云《美国文官制度发展历程》
材料二 政党分肥制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使文官质量严重下降,政局周期性震荡。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被一位官职追逐者刺杀。1883年,美国颁布《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案》(即《彭德尔顿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3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对文官实行统一管理,其中两人不得来自同一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政府公务人员在政治上必须保持中立;对文官进行分类,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等。这就打破了政党分肥原则,逐步形成了以考绩制为基础的文官任用原则,正式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
——改编自国洪梅《〈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党分肥制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它比“绅士政府”的进步之处。(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6分)
18.(12分)《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宋元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12分)
19.中国古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4分)
图1 图2
图3 图4
(1)指出以上四幅图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判断依据。(12分)
(2)依据历史时序,从以上历代疆域的变迁中,你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1950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请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了“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在当时全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当时施工条件非常落后,西南地区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筑路开始时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挖土用锹镐,抽水主要靠龙骨车,照明用电石(乙炔)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铁路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材料二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2004年至2005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和唐车公司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邵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西周士大夫在日常交往中态度恭敬、敬语连连,反映了崇尚尊卑等级和贵族礼仪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影响,春秋时期士大夫语言已表现出较多的随意性,与宗法礼乐制度的逐渐瓦解和贵族阶级的衰落有关,可见从西周到春秋士大夫语言和语态的变化,折射出原有的社会秩序正在瓦解,C项正确;士大夫语言的变化与中枢决策机制的调整和列国之间的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B项;专制集权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才逐渐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沙国是汉代的诸侯国,前129—前124年是汉武帝统治时期,长沙国一国变成了多国,说明当时汉武帝落实了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初七国之乱不涉及长沙国,排除B项;材料不属于西汉帝王加强对中央官员的管控及决策管理,排除C项;材料“三次分封长沙国定王子15人为侯”虽体现了重视伦理的特点,但当时儒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排除D项。故选A项。
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中“礼”的核心精神是“别”,认同礼乐制度带来了等级差别,而法家思想与其相反,这说明法家思想冲击了宗法血缘和等级关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法家思想的服务对象是君主,并未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C项;“天下大同”是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4.D【详解】根据“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可得出中国古代救济的方式多元化,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D项正确;救济以政府为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人民的福利,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集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A【详解】从材料中的“一锄一镰”“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等信息可以看出,小农经济生产组织形式简单,具有顽强的再生产机制,很容易维持这种经济形态,从而导致小农经济形态长期存续,故答案为A项;这种特点与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没有关系,排除B项;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水平也有一定提高,排除C项;农村租佃关系的发展是由于私有土地的集中,排除D项。
6.C【详解】据材料“……但只有科举成为文人为官的最体面方式,且愈来愈受到社会的重视”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统治者通过科举选官加强中央集权,科举制逐渐成为文人为官的体面选择,并愈益受到社会重视,这实质上是专制统治强化的结果,C项正确;唐代中期以后地方藩镇势力日益壮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据材料“门荫为官”可知,就是体现士族仍可以做官从而影响政治,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人社会地位逐渐超过武将”,而且唐代武将社会地位一直较高,排除D项。故选C项。
7.C【详解】根据材料,钞关为收过路费而设置,有钞关的地方必然有较大的商贸通量,据表格可知,明清时期内地关卡数量剧增,这反映了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C项正确;明清政府没有摒弃重农抑商,排除A项;江南地区钞关数量也不少,江南市镇经济没有衰落,排除B项;宋以后经济上“南重于北”的格局基本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8.D【详解】通过国旗下面的说明可知,十八星旗、五色旗的民族革命色彩浓厚,后来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包含了民族革命(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又包含了民主革命的内容,体现了民族、民主革命结合逐渐完善。D正确;“当时”最少包括1911年到1925年,清朝被推翻后革命的主要目的就不是反清了,A排除;对国旗有不同主张是正常现象,不一定说明思想混乱,B排除;新中国建立前,中国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国旗的象征意义中也没有明确的社会主义内容,C排除。故选D项。
9.C【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可知,1960-1965年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的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失衡,粮食供应紧张,精简职工的目的就是缓解粮食供应紧张,进而推动了经济结构的改善,C项正确;这一举措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而是为了解决当时城镇所面临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材料中只是提及“精简职工”,并未提及“尽快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排除B项;这一时期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重要时期,不是为了保障实施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排除D项。故选C项。
10.B【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及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在工业化战略指导下,急需炼钢人才,由此可知,宣传画是为工业化战略服务,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2年已经完成,排除A项;经济工作出现冒进趋势是“二五”计划期间,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反映计划经济与改进生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3年到200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93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迈进,粮食流通制度由统购统销变为国家统一规定价格计划购销和按市场价格议购议销有机结合,由于市场供需紧张,国家对小麦等大宗粮食实行独家收购、限价销售,此举意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D项正确;材料内容就是逐步放开粮食销售,设问问的是逐步放开的目的,排除A项;这些举措意在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确保改革不操之过急不是目的,排除B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法解释为什么要渐进式放开,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典型表现是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利用绩效激发企业活力。因此材料中的工资改革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C项正确;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决策方案的制定,非全面推广,排除B项;材料反映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排除D项。故选C项。
13.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既不要无政府状态,也不要君主奴役,更不能完全抛弃敬畏。”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雅典政治的发展,直接民主内含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如从政者主要通过抽签产生,无视候选人的知识、经验、能力和品行;决策过程情绪化,民众往往不是基于自身的理性思考,而是受能言善辩者的鼓动甚至是别有用心的蛊惑,投出自己的选票等,这些弊端引起了雅典社会的担忧和不满,故雅典知识精英就开始表达对民主制的不满,兴起了反民主制思潮,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强调戏剧的繁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教神学思想意识是否浓厚,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君主复辟势头愈演愈烈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由材料可知,17世纪以前的小渔村利物浦到18世纪中期船舶进出口吨位急剧增加、“财富、人口、商业、建筑物还在一天天地增加”,这说明利物浦由于海外贸易发展为一个规模不断增大的商业城市,D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6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展后,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之前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15.A【详解】根据教材,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而材料中有“判例”二字,据此推断,材料符合英美法系的特点,A项正确;《法国民法典》属于大陆法系,而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排除B项;无罪推定的原则出现在近代,不会出现在《罗马民法大全》中,排除C项;“法官制定的法律”是英美法系而不是大陆法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欧洲)。对比两幅图片可知,与一战前相比,战后不少欧洲新兴民族国家诞生,可见当时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项正确;材料显示的是欧洲民族国家、民族意识以及政治格局变化,看不出列强在亚非拉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A项;一战后仅出现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得以壮大,排除B项;材料仅显示欧洲新的民族国家诞生而不是复兴,排除D项。故选C项。
17.(1)原因: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平等、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英国文官制度的影响;“绅士政府”封闭了西部各州人民和平民担任政府官职的通道。(4分)
进步之处:否定了“绅士政府”重用富裕、精英阶层的男性白人的做法,为更多的公民提供了参政的机会;增强了政党的团结和凝聚力,有利于政府推行本党的政策。(4分)
(2)示例1 (6分) 论题: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具有阶段性
阐述:美国建国初期,为巩固统治,华盛顿等总统多凭个人意志任命社会名流担任政府公职,建立起不负众望的“绅士政府”。官员的任用、升降等由长官意志决定,封闭了西部各州人民和平民担任政府官职的通道。
1829年杰克逊当选总统后,美国开启了政党分肥制的施政。这尽管使部分平民获得了担任公职的机会,然而,平民并非能担任所有公职。这就背离了资产阶级所追求的民主和效率原则,并引发了政党互相倾轧、贪污腐败盛行等问题。
1883年《彭德尔顿法》取消了分肥制,逐渐形成了以功绩制为基础的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它有助于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参与竞争,有助于美国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这种文官任用的阶段性,是适时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的调整革新,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困扰,但整体上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
示例2 论题:美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启示
阐述:美国文官制度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而形成。分析其形成历程,可以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先是官员凭意志任命,后出现政党分肥,《彭德尔顿法》才变成了以功绩制为主。这强调“结果”重于“规则”,放松规制有助于打破僵化的体制,突破繁文缛节,更好地解决自身发展时遇到的问题。我们应该去研究、思考、借鉴他们好的做法。既强调健全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又要与时俱进,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新理念、新工具,被美国政府借鉴并广泛使用于文官管理中,显现出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民经济增长很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有益做法,以“优胜劣汰”的原则为指导,使官员能上能下、加强竞争,促进服务性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18.(12分)示例1
情节:燕山居民和东京一样重视元宵节;燕山酒楼在规模、经营方式上与东京相似;服饰、娱乐也受到了北宋习俗的影响;东京人移居燕山,与女真人杂居等。
历史特征:宋元时期民族交融加深。
认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对峙,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没有中断,政权间经济、文化联系稳定;各民族杂居,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相互影响;少数民族政权接受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元朝结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示例2
情节:杨思温姨夫“在燕山开店”秦楼规模大,营业时间长;城市娱乐生活丰富等。
历史特征:宋元时期城市兴盛。
认识: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活跃,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城市的兴盛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发展,坊市制度瓦解,城市生活及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推动了宋词、元曲、话本等市民文化的发展。
(12分,每一幅地图的朝代1分、理由2分)
(1)图1是唐朝理由:都城在长安;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唐朝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地区。
图2是西汉理由:西汉都城在长安;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图3是清朝依据:都城为京师(北京);设立乌里雅苏台、伊犁等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管辖边疆地区;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图4是元朝依据:都城是大都;地方行政区划名称为行省;设有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2)中国历史是在多民族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从秦汉至元清,中国古代疆域不断扩展;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2分)
20.(1)由国家力量主导实施;自主建设;时间短,成效显著;广泛的社会动员。(4分)
(2)原因: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吸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成果;努力自主创新,抢占市场先机;连贯实施的规划政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4分)
影响:促进人口流通,刺激经济发展;推动各国合作交融,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