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3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从怎么把一段话写清楚到怎么把事物写清楚,体现了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清楚”的内涵,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火烧云》 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读者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使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在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中,浸润着把变化写清楚的写作奥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教学《火烧云》 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深入感知如何把事物的迅速变化写清楚,并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檀”“喂”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威武”。
2.通过抓关键语句等方法,借助关键语句,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多且快,,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3.体会作者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把火烧云变化写清楚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语句等方法,借助关键语句,学习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体会作者按照“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把火烧云变化写清楚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预学案
模块一:谈话导入
1.老师看到你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心情可真好!你们快也看看,大家穿的衣服都有什么颜色的?
2.我们天天见到的颜色,还有这么多调皮的分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藏着这些颜色的分身秘密,已经充满期待吧?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吧!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出课题。】
模块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找找火烧云藏在哪?
预设:第二段。
出示第二段,读一读,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预设:像火一样红彤彤的天空。
3.“烧”字换成“红”字好不好?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字典、科学资料的补充,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火烧云的知识,在文体对比中,运用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文学语言的艺术魅力。】
研学案
模块一:品读颜色
1.在请你再读读课文,仔细去看看文学世界的火烧云,想想你有什么感受,一会儿先跟小组内的同伴交流。
(1)交流感受。
预设:颜色美、形态美。
(2)指名读第一段,交流:听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霞光照的万物很美,金胡子老爷爷很有趣
读一读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师生合作朗读第一段。
2.火烧云上来了,下面我们可要欣赏它特别精彩的地方了。出示第三段。
(1)朗读指导:把几个“一会儿”读得短促、轻快,好像看到了火烧云颜色的快速变化。
(2)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快,而且还很多。请大家找一找、画一画,都有哪些颜色?
(3)试着给这些颜色分分组,没准你会有更多发现——先写单色的,再写双色的,后写事物比喻色,你还能照着样子说说吗?
(4)配乐朗读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和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特点。】
模块二:品读形态
刚才我们把火烧云读得这样美,可它的美不仅仅在它的颜色多,还有形态变化的多和快,默读4-6自然段,交流感受。
预设:形态多,形态变化快
2.追问:从哪感受到的?
预设一:“一会儿”“忽然”“过了两三秒钟”“一转眼”“接着”。
预设二:变成“一匹马”“一条狗”“一头大狮子”。
3.想一想还可能出现哪些形态?
4.为什么作者不一一列举出来?
预设:杂乱、啰嗦。
出示第七段,读一读,作者用了一句:又像这个又像那个,最后什么也不像了就能引起我们的无限遐想。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和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形态变化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进行语用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模块三:指导书写
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
出示“威武”,重点指导书写“武”
拓学案
模块一:随堂练笔
文字背后的观察与写作方法,你也想试试当个小作家吗?想象一种火烧云变化的形态,看谁能把变化的过程说清楚!
模块二:了解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曾用笔名悄吟、田娣等,黑龙江省呼兰县人。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知名的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主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牛车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