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文档属性

名称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3-19 18: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深圳市南山区南油小学
李少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用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这个内容在本单元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虽然如此,但学生对这个问题并不陌生,比如学生经常去超市,在购物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有一些粗浅的体验,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的有利条件。教材创设了打电话的情境,便于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下去探究,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省一级学校,学校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生源也不错,加上我校地处南山区中心地带,学生的见识也比较丰富,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个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还是具有一定挑战性。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给予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独立思考、交流互助、合作探究,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应给予引导。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红和小华一起去打IP电话(课件出示打电话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这里包含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生1:打国内长途电话每分钟要0.7元,打国际长途电话每分钟要7.2元。
生2:小红打国内电话共花了8.54元,小华打国际电话共花了45元。
生3:小红和小华谁打电话的时间长呢?
生4:小红打电话用的时间用8.54÷ 0.7计算,小华打电话用的时间用45 ÷ 7.2计算。
2.尝试估算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他们打电话的时间各是多少分?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
班内交流汇报:
意见一:
(1)小红打的时间:8.54÷ 0.7=
8.54=7+1.54 0.7×(10)=7 0.7×(2)≈1.54
小红打的时间约12分
(2)小华打的时间:45 ÷ 7.2=
7×(6)=42 7×(7)=49
小华打的时间约在6分和7分之间
所以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意见二:
(1)小红打的时间:8.54÷ 0.7=
0.7 ×(10) = 7
小红打的时间一定超过10分钟
(2)小华打的时间:45 ÷ 7.2=
7× (7) = 49
小华打的时间接近7分钟。
所以小红打电话的时间长
3.教师小结。
刚才大家想出了一些很好的办法进行估算,估计了每人打电话时间的大概的范围,我们还要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还得通过计算。下面我们一起来用竖式计算解决问题。
(二)探索算法
1.引导探索
师:同学们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里的除数都是小数,我们没学过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下面请大家想办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解决小红打电话的时间(有个别学生举手表示会做)有同学已经想到办法,很好!但我建议:你不仅要会做,还要把道理说清楚,这样才是最棒的。先请大家独立思考,再试一试。
2.小组互动
(1)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向组内介绍.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办法一:8.54÷ 0.7= ?
8.54元=854分 0.7元=70分 854÷ 70 = 12.2 (竖式略)
办法二:8.54 ÷ 0.7= ?
8.54元=85.4角 0.7元=7角 85.4 ÷ 7 =12.2 (竖式略)
师:大家说这种办法行吗?其实我们前几天在解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也是采用这种办法的。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小数除法呢?
办法三:4.83 ÷ 0.7= ?
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就可以变成48.3÷7,就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小数除法了。(竖式略)
师:这样的话,就跟原来的算式不一样了,行吗?你能说出个理由吗?
生:过去我们学过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教师指导竖式的写法)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这位同学的办法算一算小华打电话的时间。
(计算后全班反馈)
师:计算这道题时,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生:把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是一个整数,要扩大10倍,就要在后面补1个0,然后按照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4.说一说
(1)遇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你怎样去解决呢?
(2)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三)巩固练习
1.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72.9 ÷ 9 = 4.2 ÷ 1.2 = 0.16 ÷ 2.5 =
72.9 ÷0.9 = 4.2 ÷ 0.12 = 0.16÷0.25 =
师:同学们做完后,与同伴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计算下面各题 。
35 ÷ 0.5 12.9 ÷ 0.3 37.1 ÷ 0.53
0.752 ÷ 1.6 8.4 ÷ 0.28 5.24÷ 7.5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是重中之重。对于这样一个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可能整齐划一的,如何让每一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有所发展,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我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起点、思维水平都是有所不同的,关键是要找准每一名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因此,我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独特的体验,这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要提供给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本节课我做了有效的尝试。当然在开放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六、案例点评
新教材计算教学往往十分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没有实质意义的形式主义,或者就是少数学生大唱主角主宰课堂,结果都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本节课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把握教材和学生比较灵活到位,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经验去大胆探索、创造,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2.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3.注意面向全体,互助合作,节时高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任何学生知识经验的提升都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任何外力无法替代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十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新的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
点评人:陈清容(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 )
七、编者点评
我很赞同陈老师的点评,“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往往十分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但是如果把握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没有实质意义的形式主义”。本节课在前部分内容的学生活动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如在计算小红和小华打电话用多少时间这一过程,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为追求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有不少学生把8.54元和45元转化成角或分后再进行计算,而且还用了不少时间,我并不反对学生这样计算,但细想一想到现在为止,在前面“精打细算”和“参观博物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用同样方法计算的同时,已经学会了(不需要把元进行转化)用竖式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所以,在准备今天的学习的内容时,我们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 “新知识点”的教学上,因此建议执教教师,找准今天的“新知识点”,让学生在这一点上下功夫。
点评人:田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