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Atmospheric motion
温故而知新
(百帕)
500
700
900
1100
高空
近地面
高压
高压
低压
B冷却 A受热 C冷却
高压
低压
低压
(一)热力环流的过程
地表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大气水平运动(风)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
温故而知新
(二)风的形成
人教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Pressure zone and wind zone
太阳辐射因时因地的差异,造就了变幻万千的天气现象……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目录
CONTENTS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学习目录
(一)大气环流
1
大气环流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意义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30°N
副热带高压带
0°
赤道低气压带
到30°N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被迫下沉
遇热抬升
低纬环流
三圈环流
航海的风帆时期,风向和风力对于航线的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验丰富的航海家发现在30°N~60°N之间的海域,常年盛行西南风。从美洲返回欧洲的帆船,正好可以借助这一区域的西南风一路东行。而一千多年前居住在挪威、瑞典的维京海盗却由于这只西南风无法南下,不过他们发现在60°N到北极之间有着比较稳定的东北风,借助这一区域的风,他们可以向冰岛、格陵兰这些地区开拓殖民地。
(1)根据材料在大西洋中画出 30°N至60°N、60°N至北极附近的盛行风向。
(2)推断中、高纬海域盛行风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3)判断这两支风是否可能相遇?分析如果相遇又会给当地天气带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前面的问题,进一步修正大气运动模型。
中高纬环流
90°N
60°N
被迫下沉
遇冷下沉
30°N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被迫抬升
三圈环流
思考:冷暖两个气流相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30?N
60?N
0?
30?S
90?N
90?S
60?S
2.三圈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七气压带
高低交错、南北对称、带状分布
六风带
南北对称、风向不同、带状分布
(一)大气环流
(2)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之
间热量差异
水平气
压差异
大气的
垂直运动
空气水
平运动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2、三圈环流形成条件
1
大气环流
30°
0°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风带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到北纬30°高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下沉
低纬度环流圈
北半球
2.三圈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30°
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东北信风带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90°
极地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低纬度环流圈
北半球
低纬度环流圈
30°
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
东北信风带
·高空
水平气压梯度力
90°
极地高压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
中纬度环流圈
高纬度环流圈
极锋
北半球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题型0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3.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
A. 西南季风—中纬上升—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B. 垂直上升—盛行西风—西北季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
C. 垂直上升—高空西南风—垂直下沉—盛行西风—极地东风
D. 东北信风—赤道上升—高空西南风—副热带下沉—盛行西风
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这些沙尘随着强风影响多地。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
0°
30°
60°
90°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不同视角下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1
2
3
1
2
3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东北风/东南风
西南风/西北风
东北风/东南风
读图分析:
1.甲乙丙分别是什么环流?
2.①②③的风向分别是什么?
题型0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图中①②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 西南风、东南风
B. 西北风、东南风
C. 东北风、东南风
D. 东南风、西北风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的形成与云系示意图”。
不同视角下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
在图中读出或写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情境
请利用气压带和风带空间模型,解释材料中帆船队所经历的海洋和气象现象。
帆船队在哪一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
帆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
请你为麦哲伦的环球帆船队另外设计一条航行路线,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导入
干燥少雨
气流来自高纬度
升温,水汽难以凝结
湿润多雨
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西风主动爬升,形成锋面雨
干燥少雨
气流下沉
湿润多雨
水汽受热膨胀上升冷却凝结
海面广,蒸发旺盛
干燥少雨
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度
升温,水汽难以凝结
干燥少雨
气流下沉
湿润多雨
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
降温,水汽容易凝结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重点)
真题感悟
(2021·湖北卷)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题。
3.留尼汪岛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的(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副高位置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完全移到赤道以南
完全移到赤道以北
(1)移动规律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但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7月偏北、1月偏南。
(2)移动幅度
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5-10个纬度。
赤道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Inter 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热带辐合带是低纬度地区水汽、热量最集中的区域,其月平均降水量达300—400mm。易激发对流云﹑热带气旋等热带夭气系统的产生。 在卫星云图上,常表现为一条绵延数千千米的东西向的、由离散云团组成的巨大云带。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C.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可能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7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1.与夏季相比,好望角冬季更容易出现“杀人浪”的主要原因是(???)
A. 冬季西风势力强盛
B. 冬季海浪受陆地阻挡明显
C. 冬季海域面积辽阔
D. 冬季西风与极地东风形成旋转浪叠加
好望角海域几乎终年大风大浪,冬季更容易出现“杀人浪”,该海域是世界最危险的航海区域之一。Q海域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下图为好望角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案例分析】——赤道辐合带 Inter 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Inter 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由于辐合带区的气压值比附近地区低,曾称赤道槽。
热带辐合带环绕地球呈不连续带状分布,是热带地区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之一,其生消、强弱、移动和变化,对热带地区长、中、短期天气变化影响极大。
热带辐合带按其气流辐合的特性分为两种类型:
Ⅰ.季风辐合带:在北半球夏季,由东北信风与赤道西风相遇形成的气流辐合带,因为这种辐合带活动于季风区。
Ⅱ.信风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直接交汇形成的辐合带见图5·21。
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各个气压带形成的原因是相同的。( )
(2)北半球信风带与南半球信风带风向不同。( )
(3)气压带、风带都是冬季南移、夏季北移。 ( )
×
×
√
材料:
地球仪、透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纸条。
要求:
1.把纸条剪成箭头形状,箭头指向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2.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纸条表示上升气流、下沉气流、高空气流和近地面气流;
3.制作南半球的三个环流圈。
制作三圈环流模型
活动
知识框架
一、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目录
CONTENTS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学习目录
1.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
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2.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1.北半球比南半球有更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为什么?
2.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特点?
大气环流
活 动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1.如图3.15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冬季大陆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简述理由。
活 动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1.如图3.15所示,冬季和夏季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空气柱上标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然后完成下列要求。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夏季大陆上形成低压。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中心。
2.如果在图a和图b中,以空气柱为中心各绘几条封闭的等压线,该纬度范围的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
活 动
理解海陆差异对气压带的影响
请你按下面的步骤分析并解释北半球冬季和夏季高、低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不再呈带状分布
副热带高压带
条带状分布的气压带
高压、低压中心相间分布
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
分裂 分割
高
低
副极地低压带
结论
冷高压
热低压
1.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
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使副极地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冰岛
低压
势力最强
控制范围最广
亚洲
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副 极 地 低 气 压 带
被保留在海洋上的副极地低压
1.北半球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
海陆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
被保留在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活动:绘制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图
1月份
7月份
(2022·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
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压带 ②副热带高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A
(2)图中海陆分布格局对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会不会产生影响?为什么?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对全球气候气象还会产生哪些影响?请具体说明一至两例。
对我国的影响
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东部锋面雨带的推进
寒冷干燥
副高强--雨带快速北进--南旱北涝
副高弱--雨带缓慢北进甚至停滞--南涝北旱
对我国的影响
冬季: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夏季:夏威夷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东部锋面雨带的推进
寒冷干燥
副高强--雨带快速北进--南旱北涝
副高弱--雨带缓慢北进甚至停滞--南涝北旱
研究发现,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异常主要取决于南边界的水汽异常输送。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南边界水汽输入较常年偏多。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多年份西太副高及其脊线位置(阴影区域为西北地区东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年份,南边界输入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东南气流 B.东北气流
C.西南气流 D.西北气流2.推测与夏季降水偏多年份相比,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偏少年份的西太副高脊线( )A.位置偏西偏北,势力偏强
B.位置偏东偏南,势力偏弱C.位置偏西偏南,势力偏强
D.位置偏西偏北,势力偏弱
对点练
C
B
对我国的影响
副高对台风路径的影响
思考:
台风路径和副热带高压有什么关系?
副热带高压
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外延移动
影响我国的台风多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南侧,并沿着副热带高气压带外围西部边缘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某年8月底至9月初,我国东北地区遭受历史罕见的台风“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变性为温带气旋,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天气。下图示意此次“三连击”中的第三场台风的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时段( )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东
②台风向西北方向移动③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西
④台风向东南方向移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通常情况下,台风登陆后会快速衰减,但本次“三连击”台风登陆东北地区后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可能是因为( )A.台风挟带水汽充足 B.北部冷空气入侵C.台风移动速度缓慢 D.当地地形较平坦
对点练
A
B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副热带高压带
北纬30°
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沙漠
30°N
伊朗沙漠
印度沙漠
唯独在中国……
一条神秘奇特的纬线,附近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偏差。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此刻,我们将从实际情况中寻找答案……
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比较(重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性质
温带:寒冷干燥
亚热带:温和少雨
炎热多雨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2019·天津卷)读图1和图2,完成 1~2 题。
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冬季风的形成
全球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与季风
亚洲(蒙古)高压
阿留申低压
气压梯度力
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北信风
西北季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夏季风的形成
气压梯度力
风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全球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与季风
亚洲(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高原季风是在高原热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其风向变化主要受高原面大气和同高度大气之间的温差影响。青藏高原李风在不同季节都会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环流势力产生深刻影响。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面上的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隆起后,青藏高原面夏季容易形成( )
A.冷高压
B.热低压
C.冷低压
D.热高压
2.高原季风的出现对我国东部的季风环流系统产生的影响是( )A.加强夏季风,减弱冬季风B.减弱夏季风,加强冬季风C.加强夏季风,加强冬季风D.减弱夏季风,减弱冬季风
2.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隆起产生了高原季风,加强东亚和南亚的季风,使得亚洲季风气候变得更加典型、突出。
夏季高原东侧盛行偏东风与东亚夏季风(东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高原南侧盛行偏南风,与南亚夏季风(西南季风)的风向是一致的。由于风向一致,高原季风对夏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起到了加强作用,可以从海洋上带来更多的水汽,增加了降水量
冬季高原东侧盛行偏西风与东亚冬季风(西北风)风向一致,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我国冬季风的厚度增加,势力增强。
青藏高原与冷热中心
青藏高原地面气温与同高度的自由大气相比,冬季高原气温偏低,夏季偏高。冬季巨大的高原,因地势高,冰雪面积大,空气稀薄,辐射冷却快,降温迅速,成为一个低温高压中心;夏季,高原相对于四周的自由大气是个热源,成为一个高温低压中心。在高原上空的空气冬天下沉,夏天上升,对周围的大气起排放和抽吸作用,调节着季节变化,增强东亚季风。青藏高原热力状况的异常能诱发副高活动的异常,是影响中国和全球气候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青藏高原与西风
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以至整个亚洲的大气环流。在晚第三纪高原隆起以前,是行星风系占主导地位,我国盛行西风。青藏高原隆起后,其本身就如同一堵墙一样,挡住了西风的道路,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风速加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由于西风带现在偏南,加之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西端偏南),南支比北支气流强大得多,故称“南支急流”。南支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冷,而绕过高原南侧后转为西南风,横扫过孟加拉湾吃饱喝足后(补充水汽),转为低纬吹向高纬,变成暖湿气流,就在高原南侧形成低压槽,加剧西南本身暖气流势力,一部分会爬上云贵高原成为春城昆明的一缕清风,然后和东北方赶来,驻扎在山脚下的冷空气相爱相杀(云贵准静止锋),而贵州正好处在这条水汽输送带的下方(冷空气一侧),天无三日晴。另一部分跑去给四川盆地补充水汽。剩下的大部队继续带着水汽向东北前行,直到跑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暖冬和雨雪的原因。
西风分流作用
而到了夏季,西风带北移,南支西风变弱,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西南季风势力增强作为南部地区主导大气环流,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而西风的北支气流则得到加强,影响我国春夏北方天气,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北方夏季冷锋暴雨等等。
西风分流作用
(2021·海南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 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4~5题
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答案 :C
图示高空西风( )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南北移动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答案 :A
2021年1月丁一汇院士讲全球变暖
右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题。
3.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3.A 解析
从图中北半球中高纬陆地受高压影响可知,此时亚洲高压控制亚欧大陆,且势力强盛,应为北半球冬季,最接近冬至日。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4.A 解析
寒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处在冷高压控制之下。因此引起我国此时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蒙古高压。
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多年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单位:百帕)及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南亚地区( )①夏季风比冬季风势力强 ②夏季风由东南信风北移形成③冬季风比夏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风由东北信风南移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与夏季风相比,南亚冬季风与等压线夹角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较大 B.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C.气流的湿度较小 D.风与地表摩擦力较大
广义季风区
如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当地夏季)吹西北风(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7月份(当地冬季)吹东南风(东南信风),风向明显随季节发生改变为季风区,形成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以北非洲夏季受偏转的西南风影响比较大。
6.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6.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向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半岛夏季气候干热。
季风→季风气候 描述分布规律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⑤植被类型: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①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②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③分布规律:
北纬10°~25°(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④典型地区: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热带季雨林旱季
热带季雨林雨季
与热带雨林相比,树高较低,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种类较少,群落较简单,优势物种较明显,板状根和茎花现象不普遍,层间藤木、附生、寄生植物也较少,季相变化明显
植被:热带季雨林
(2021·山东卷)“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题。
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次年1月
答案 :A
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
季风→季风气候 描述分布规律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
南美洲东南部
北美洲东南部
澳大利亚东南沿海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①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③分布规律: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④典型地区:
⑤植被类型: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南地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春季会落叶;群落结构较简单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季风→季风气候 描述分布规律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①气候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候特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③分布规律:
南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④典型地区:
⑤植被类型: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叶色鲜绿,枝繁叶茂,林冠郁闭,秋冬季落叶,季相变化明显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主要气候类型(重点)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0°
10°
20°
30°
40°
60°
70°
90°
10°
25°
35°
55°
70°
90°
60°
50°
西部 大陆内部 东部
季风环流的形成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热 带 雨 林 气 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性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 地 气 候
0°
10°
20°
30°
40°
60°
70°
90°
10°
25°
35°
55°
70°
90°
温带大陆性气候
60°
50°
西部 大陆内部 东部
自学窗口
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
我国气候分布的描述:
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东部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归纳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的常用方法:
有主次,即由人口、城市、经济等密集且所占面积最大的“东部”说起;
分层次,即先描述全国,再描述下一层次的东部;按顺序,如“自南向北”。此外,按照方位描述地理分布时还常用到“中部”“四周”,以及“在....周围(附近)”“以..为中心”等,例如,亚洲的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在四周。
小 结
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根本原因)
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
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海陆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中心
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东南季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南季风
东北季风
课 堂 小 结
气压带和风带
形成
三圈环流
海陆分布影响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未来气候预测
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大气环流
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
热点应用
02 青藏高原与热力环流
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加之北极冷涡影响,气温刷刷直降,形成全球最强的冷高压,风在吹出的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一个超级巨大的顺时针反气旋,其中一部分大概在95°E附近就会抵达青藏高原,然后转向分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吹成偏东风潜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河西走廊吹成西北风,在狭管效应加持下顺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本身冬季西北风横扫中东部的势力。
夏季时,由于位置关系,主要是影响西南季风,当西南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随即分为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沿着恒河平原向西吹去;另一支则向东进入我们西南地区,由于这部分区域山高谷深,既然有山必然就存在迎风和背风之分,高原边缘、横断山区迎风坡降水就超级多,而高原内部、山区内部、甚至西北地区都会干旱加剧(横断山区背风位置焚风也会形成干热河谷)。
热点应用
02 青藏高原与热力环流
5月份,季风开始增强,其前锋部队开始进入华南,华南雨量迅速增大,形成华南雨季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华南前汛期。由于其常出现在端午节前后,老百姓常称之为龙舟水。
热点应用
02 青藏高原与热力环流
热点应用
02 青藏高原与热力环流
6月份,到了梅雨季节,西南季风与冷空气势力正好在江淮地区交汇,有时雨带很长,可覆盖整个长江流域。年复一年,千万年来,雨水不停地浇灌,维持着长江命脉。
7月份,季风势力继续北上,雨带也北移至华北和黄河流域。此时,长江中下游被副高中心所控制,晴朗,高温,进入伏旱季节。
热点应用
02 青藏高原与热力环流
热点应用
02 青藏高原与热力环流
由于青藏高原的大幅度抬升,寒潮南下过程中,遇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便折向东,直驱华北以至华南,使我国东部气温低于世界其它同纬度地区。喜马拉雅山脉也成了阻止印度洋气流北上的主要障碍,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地区,尤其是藏北高原的气候变得干燥少雨,这种变化影响到整个西北地区。
青藏高原阻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