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难点:成语意思
教学准备:成语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景导入。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成语王国走一趟。你和哪些成语见过面?(出示成语课件)
2.我们再去认识一些新的成语好吗?自由朗读识字4。
二、正确朗读
1.第一次朗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同桌互相读,相互正音。
3.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及时纠正错误的读发。
三、老师讲故事,读词识字。
1.老师讲故事,学习第一组成语并识字。
——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
——课件出示成语,自由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出示“寸、益、彰”,请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记忆。
——谁能读好这四个成语?(有感情朗读)
——读了这四个成语,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二、三节。
——出示二、三节的成语。
——学生自学,熟读词语,了解故事。提供成语故事
——小组交流讨论。 相互听读成语,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成语?
——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所得。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
读读新认识的生字说说记忆的好办法。
四、整体朗读感悟
1、分组轮流读所学的成语。
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
3、说说你最喜欢的成语,为什么?
4、 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什么成语?
五、拓展活动——准备一些成语故事,给学生。
第二课时
一、 熟读成语。
1、齐读课文
2、表演,猜成语。
3、学生对“对子”,一生说前面半个另一个学生说后半个。
4、成语连线。
二、巩固识字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
2、把成语补充完整。
尺有所___ ,寸有所___ 取___ 补___ 相得___ ____
管中___ ___ 坐井__ ___ 一叶___ 目, 不见___ ___
____苗助长 ____劳无功 瓜熟____落 水到____ 成
3、认读生字。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
2.谁能发现这些字的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寸:独体字,注意横要写长些。
落:上下结构,下面又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不要写成三点水旁。
所:左右结构,注意平撇和竖撇
补、拔、取:左右结构,补不要写成示字旁,拔右边不要写成发,取“耳”字的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助、功:左右结构,力字旁,左半部分最后一笔要写成提。
3、教师范写学生要求的“字”
4、 学生练写,及时纠正。
四、拓展——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
五、资料袋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辞 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坐井观天
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出自《韩愈 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管中窥豹
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从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
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障,遮挡。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处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
5?相得益彰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原指君臣之间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特长。后泛指两者之间互相映衬,更能显示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出自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6?拔苗助长
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出自《孟子 公孙丑上》。这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7?瓜熟蒂落
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就会成功。出自宋代张君房《云芨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8?水到渠成
渠,沟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苏轼《答秦太虚书》:“水到渠成,不须虑。”
板书设计:
识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坐井观天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道理:看问题、认识问题,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学情分析:
学生接触过寓言故事,以前也听说过这则寓言故事,只是要他们自己体会寓意有的困难,需要老师适当指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小朋友认真听故事,完成贴图任务。
一只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着外面的天空,过着清闲的日子。忽然有一天,飞来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使它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谁能把青蛙、小鸟贴到黑板上?你为什么这样贴呢?(认识井沿、井口、井壁、井底)
二、释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
青蛙问小鸟── 小鸟回答说──
青蛙说── 小鸟说──
青蛙笑着说── 小鸟也笑了,说──
2、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3、同桌分角色读。
4、指名分角色读。
5、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读课文后,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7、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集体交流。
四、戴头饰表演故事
五、揭示寓意
1、交流心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
小朋友,《坐井观天》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短小幽默。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扩词训练
课件出示生字:
沿 际 信
1、学生齐读,指名读。
2、谁能用“沿、际、信”这三个字分别来说几个词?
3、学生自由读组的词。
三、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1、指名读。
2、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
5、小组内评议。
四、读读抄抄
课件出示:
小鸟 青蛙 朋友 坐井观天
看见 井沿 抬头 无边无际
1、齐读,指名读。
2、学生在书上抄写词语。
五、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
板书设计:
13、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 你弄错了
青蛙: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我不会弄错的
教学后记:
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感悟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齐读)
2、学习生字词“葫芦”。
3、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课件出示葫芦)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并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1、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说。(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一)、教学第一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中图2:
指名说: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什么样?
(具体说说藤、叶、花、果实的样子)
2、指导朗读:
⑴ 你喜欢这棵葫芦吗?能把这段话读好吗?
⑵ 课件出示: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自由读、指读、齐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结果怎样呢?
2、自读课文,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请你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齐读)
(三)、自学2、3段课文
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全都落了?学生自由回答。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⑴指名读第一句话。
⑵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⑶齐读该段。
2、教学第三自然段:
⑴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⑵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⑶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⑷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3、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你认为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
学了本课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幻灯片出示短文,复习生字:
邻居家种了许多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开满了雪白的葫芦花,这些葫芦花可真漂亮哇!你看,他们正盯着我们看呢!
2、采取多种方式读,如自读、小组读、集体读、分组读等方式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我会写
1、课件出示要会写的字: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2、自己把生字读一读。
3、小组能互相说一说每个字的偏旁、笔画、哪个笔画在横(竖)中线上、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4、师生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练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注意“每”字的笔顺。
三、我会读
课件出示: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作业
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蚜虫──葫芦变黄了
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种不同角色的性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课件显示柳树和枣树,学生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
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看看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二、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学生读不准的生字,教师教读。
3、课件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的怀抱,谁能把这些句子读好呢?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
4、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为什么?
⑴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⑵总结归纳学生的意见。
⑶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柳树很漂亮?找出句子读一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评评语气怎样合适?
四、拓展活动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自己加个结尾。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
1、出示本节课的生词:
枣树 浅绿色 光秃秃 忍住
虽然 乘凉 意思 呗
学生开火车认读。
2、出示生字,练习组词。
二、学写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比 服 浅 漂 啦 啊 怎 思 穿 弯
学生认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说说每个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样写。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练写。
三、读读抄抄
出示:
院子 树枝 浅绿色 又细又长
衣服 漂亮 怎么 弯弯曲曲
1、学生认读。
2、在书上书写。
3、同桌互评。
四、实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文内容。各组再自荐到班上表演。表演之后进行评议。
板书设计: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小枣树
外形 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风娃娃
教学目标:
1、认识“抽、续”等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1、一个精美盒子,里面装有许多星星,每颗星星后面都有生字;一个风娃娃的头饰。
2、课文插图1和课文插图2
3、课文插图3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唤起体验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谜底:风)
2、你们在生活中感受过怎样的风?
3、(出示课件⑴)瞧,多么可爱的风儿呀,让我们一起喊喊它的名字吧!(生:风娃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练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难读的字音或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互读生字,轮流读课文,读错了,小组成员互相帮助。
3、讨论交流:
课文中风娃娃做了那几件事,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
三、创设情境,游戏识字
1、学习生词:
师:听到你们的读书声,课文中的词语都高兴地跑出来了,大家看,他们是谁?(出示课件⑵,指导学生认读)
2、认读生字:
师:生字宝宝离开了队伍,还脱去了拼音帽子,你们还能喊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课件⑶,指导认读)
3、游戏巩固: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好,风娃娃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送礼物来了,这么漂亮的星星,你们想要吗?风娃娃说了,如果你们能读出星星背面的生字,就能把星星带回家了。(生从盒子中摸出一颗星星,并领读后面的生字。)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品读1~3段,感受“快乐”:
1、(出示课件⑷)风娃娃作了哪些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3段,想想你喜欢风娃娃吗?在你的插图上给风娃娃做上记号。
3、展示交流:你给风娃娃做了什么记号,说说原因。
(生有的画上★,有的画上∨,有的 画上大拇哥,还有的画上笑脸)
4、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呢? 读给大家听。(指导学生感悟“快乐”,并读出“快乐”)
5、评选“最快乐的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二)品读4~8段,感受“伤心”:
1、(出示课件⑸)说说风娃娃在干什么?这时,你会给风娃娃做上什么记号?(有的画×,有的画哭脸)
2、小组合作,练习读4~8段,评选“最伤心风娃娃”,戴上头饰表演。
(三)深入理解,发展语言:
瞧,伤心的风娃娃哭着来到我们的教室,(出示课件a,并加入风娃娃的话:“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人们为什么责怪我吗?)你们能帮助风娃娃吗?
五、小结
看来同学们都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课外学习成果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风娃娃还可能做什么好事、什么坏事?
二、复习巩固
1、抢读词语卡片。
2、生字组词比赛:
⑴以组为单位给生字找朋友,写在一张纸上。比比哪个小组找得多。
⑵教师把生字卡片贴在学习园地里,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生字找朋友。
三、看图说话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说说风娃娃在哪里,他在干什么?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字的特点,并说一说。
3、教师范写一个字,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
4、学生先书空,再描红、临写。
五、扩展活动
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了解风在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风娃娃
吹大风车
好事 吹帆船 感谢 高兴
吹风筝
好心做了坏事 吹衣服、小树 责怪 伤心
教学后记:
第十七课、酸的和甜的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画自主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会写“串、兔”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3、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插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葡萄”,学生认读。
2、说说葡萄的味道。
3、揭示课题,齐读。
结合课题认识“酸”。
二、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连环画认读生字,不会的可以找同学一起商量、交流,可以借助文下的“树叶”中的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读、互查。
3、我会讲:
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
4、我会读:
出示生词:
酸葡萄 狐狸 一串 硬币 迫不及待
⑴自己读读,不认识的问同桌;
⑵同桌检查;
⑶小老师教;
⑷齐读。
过渡:我们把生字朋友送到课文中,你的课文是不是读得更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己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汇报: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帮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3、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呢?
4、讨论:为什么狐狸、小松鼠、小兔子都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5、分角色朗读全文。
6、重点指导朗读:
观察插图: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通过表演、反复朗读引导学生理解“迫不及待”,并读好带有“迫不及待”的句子。
四、精读课文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告诉大家你最喜欢那个小动物,为什么?
3、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五、拓展练习
续编故事: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商量去找狐狸……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生字:
在小组内复习巩固生字,组长检查。
2、老师抽查,遇有较难读对的字,请小老师来教一教。
3、扩词。
二、演故事
1、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3、编演课本剧:
以小组为单位,分出各种角色练习表演。
指名一组表演出来,全班同学当“导演”。
三、讲故事
讲讲自己续编的故事:
1、在小组内讲;
2、讲给全班同学听。
四、书写生字
出示“串、兔、告、诉、狐、狸、猴、颗”:
1、练读,扩词练习。
2、同位互说那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你的同桌注意些什么?需要注意哪一笔?
3、集体交流。师范写。
4、生练写,师巡视。
五、扩展活动
1、生活中,你犯过像小松鼠、小兔子这样的错误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2、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板书设计:
17 酸的 和 甜的
狐狸 松鼠 小兔 小猴
吃不着 听人说 自己尝
就说是酸的
教学后记: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形声字的特点,认记6个生字。
2、积累10个带数字的成语;会使用句号、叹号和问号;会看图写话;会读寓言故事。
3、展示自己课外认识的字及看到、听到的故事,提高课外学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一种新的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词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猜谜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则谜语,还记得谜底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谜语:
“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
“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
学生说出谜底。
2、自读韵文:
⑴你发现了什么?
⑵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
3、课件出示生字:
茶 泡 饱 袍 鞭 炮
⑴自己认读。
⑵交流记字方法。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⑴齐读。
⑵指名读。
⑶开火车。
⑷用生字扩词巩固,说句子。
5、拓展说字: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字来吗?小组合作写这样的字,看哪组写得多。
二、日积月累
1、读成语,记成语:
⑴自由读,不会的主动请教同学或老师。
⑵自愿读,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⑶师生数数,互对成语。
⑷自愿报数,让同学抢说成语。
⑸学生质疑不懂的成语,先由学生答疑,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再讲解。
⑹扩展:小组合作查词典,也编一组一到十的成语或词语顺口溜。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自由练读。
2、填标点。
3、读句:
你能读出三种句子的不同语气吗?
4、扩展:
⑴找句: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三种标点的句子,看谁找得快。
⑵说句:你能说三句这样的话吗?
(二)看图写话:
1、情境引入:播放猴子在猴山上活动的课件,学生仔细观察,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猴子的动作和神态。
2、说说你的感受:你觉得这群猴子怎么样?
3、猜猜图中的观众可能会想些什么,说什么?
⑴同桌互说。
⑵集体交流。
4、把你刚才想的、说的在空格中写下来。
(三)读故事:
1、自读故事。
2、同桌互读故事,纠正读音。
3、播放“骑驴”的无声课件,谁能给画面配音?
4、分小组读故事。
5、学生自荐读故事。
6、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⑴讲给同桌听。
⑵讲给同学听。
二、展示台
(一)识字交流站:
1、自做字卡:把自己在课外认识的生字做成字卡,自己设计卡片的形状和大小。
2、交流字卡:
⑴在小组内交流。
⑵全班交流:可贴在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
(二)故事会:
把你听到的、看到的动脑筋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
2、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讲。
3、听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拓宽展示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展示其他语文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形声字
感叹号 !
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