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毛虫》是小学语文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改变,“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的过程,用小毛虫的视角来阐释小毛虫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都是有自己的规律,充满了人文气息和童趣。【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充满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喜欢小动物,但是多数同学对于动物的了解大多来自于课外书,在平时的生活中却很少见到真的小毛虫。相比较之前的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大部分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疏通脉络,通过找规律、联系生活和上下文、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学习积累生字新词。
2.提炼关键信息,了解小毛虫经历了“毛虫”到“茧”到“飞蛾”的变化过程。
3.抓住“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的理解,体悟小毛虫的懂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毛虫经历了“毛虫”到“茧”到“飞蛾”的变化过程;体悟小毛虫的“懂得”。
【教学准备】小毛虫、茧、飞蛾的图片板贴,破茧成蝶的视频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动物朋友,他就是——出示图片。揭示课题,师生一起书写课题。
一、整体感知,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课文,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想一想,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完成思维导图。
2.出示课文中的词语,多种形式读词语。思考: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板贴图片
二、角色对比,感受小毛虫形象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 1-2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呢?老师读,学生边听边想。
师:你觉得它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可怜的小毛虫:
(1)你从哪里感受到可怜?
(2)和小毛虫在一起的昆虫是怎么样的?出示句子“大大小小的昆虫......”
通过对比,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男女生对比读)
笨拙的小毛虫:
(1)引导体会“一片叶子到另一片叶子”和“整个世界”的对比。
(2) 学习“挪动”,引导“九牛二虎之力”和“一点点”的对比
三、前后对比,清晰小毛虫的变化
我们觉得小毛虫可怜,那么小毛虫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呢?它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自由朗读课文 3-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1. 交流:小毛虫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很可怜
师:小毛虫和其他昆虫差距那么大,它怎么就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呢?(标红“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引出“懂得”
(1)出示句子:“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指名回答:小蜜蜂该做什么?七星瓢虫该做什么?小蚂蚁该做什么?小毛虫懂得它该做什么?
回顾:小毛虫这么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难怪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任何人呢。
齐读:“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2. 因为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所以小毛虫怎么做了?请同学们快速找一找有关的句段。
(1)请你自己把这段话读一读?它是怎么做的?
(2) “尽心竭力”(预设情景,请生回答)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
小毛虫刚刚学会了抽丝纺织,小蚂蚁爬过来:小毛虫,你已经学会了抽丝纺织,先休息一会儿,待会儿再做吧!
小蜜蜂飞过来:小毛虫,你已经织了很久了,停一停吧!旭日东升,露珠泛着晶莹的光泽小毛虫在干什么?夜深了,小毛虫在干什么呢?
(3)指导朗读。
(4)小毛虫能够坚持这么拼命,这么尽心竭力地工作,也是因为它懂得—(板贴:“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5)回顾 “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
四、内外对比,感受小毛虫的心理。
在茧屋里的小毛虫懂得自己最后能长出翅膀,飞向蓝天吗?请默读文章后面 5-7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
1.交流:
(1)“以后会怎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
(2)“惊奇地发现”。
2. 提问:既然小毛虫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一只飞蛾,那么它有没有疑惑?(出示)“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1)小毛虫是什么时候明白的?
(2)读到这里,我想问问:小毛虫懂得了什么呢?知道自己的一生会怎样变化吗?
(3)指导朗读第 7自然段。
(4)观看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小毛虫破茧成蝶的场景,一起见证它的蜕变。
3.从小毛虫到茧,从茧到飞蛾,这就是小毛虫的一生。经过这样的变化,小毛虫懂得了自己该做的事,明白了自己的成长规律。
其实不仅仅是小毛虫,我们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该做的事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也要耐心等待,好好经历,以后会明白的。
五、复述故事,学做不一样的小毛虫
学完了《小毛虫》的故事,课下同学们可以举办“小毛虫故事会”,分小组来见证“小毛虫的不一样”,懂得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小毛虫》评测练习
一、我会读词语:
昆虫 可怜 挪动 仿照 仿佛 任何 纺织 纺线 规则
规律 旋律 等待 挣脱 愉快 绒毛 尽管 尽心 竭力
二、思考: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三、阅读精彩片段,完成练习题。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挣脱( )地发现( )的花纹
2.醒过来的小毛虫变成了什么样子?用“________”画出来。
3.“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这句话中,把醒过来的小毛虫比作了。
四、我会讲好故事:借助课文插图、词语和关键句讲一讲《小毛虫》的故事。
《小毛虫》教学反思
《小毛虫》一文描写了一条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成蝶的变化过程,告诉每个孩子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思效: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创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间,课前,我做足了准备工作,让学生对生字和新词有了大致的理解,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学们体会到了自己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首先,我创设情境,出示小毛虫图片,吸引学生眼球,让学生充满好奇,有兴趣去探索课文内容。在学习小毛虫蜕变成蝴蝶这一情节中,用视频演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明白小毛虫想要脱胎换骨,想要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懂得小毛虫是自信的、坚强的、乐观向上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上,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老师、伙伴间的交流从而理解一些关键词、句,增强对文章的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比如“生机勃勃、笨拙、九牛二虎之力、轻盈”等词的理解。我通过比较朗读,激励性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用词巧妙。不仅用了许多生动的四字词,还有许多优美短语的运用,给文章增色不少。这些词语在课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反复的朗读和运用,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我设计的说话训练是“小毛虫经过自己的努力变成蝴蝶之后,你想对它说些什么?”我希望通过这个说话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说话练习来理解文章寓意。
二、思得:
教学收获这堂课我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角色,体会小毛虫的心理”。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孩子们在朗读中学会思考,我还让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学生们充分地进入文本角色,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小毛虫的心理。
三、思失:
不足之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语不够丰富多彩,对个别学生关注的还不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没能时刻关注到他,应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耐心让他们去思考和感悟,课堂上有些拘泥于时间。四、思改:改进措施在我们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们应该想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等。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细心”地观察学生,多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注重个人业务学习的提高,多读教育学方面的书籍,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在今后的工作中,相信我能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