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5 13:4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huò)   篁竹(huáng)  及郡下(jùn)
B.悄怆(chuàng) 器皿(mǐn) 刘子骥(yì)
C.衣褶(zhé) 摇缀(zhuì) 诣太守(yì)
D.雎鸠(jū) 溯洄(huí) 勾画了了(lě)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
B.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作为仆役)
D.左右流之(求取)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便要还家  B.左手倚一衡木
C.诎右臂支船 D.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为字共三十有四
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运用议论抒情来发表观点,偶有记叙描写,可用于记人、记事、记物。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7.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蒹葭》)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关雎》)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句即可)
(4)《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校学生会举行“知传统 传文明”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通 知
各位同学:
近年来,抛弃传统、追捧洋文化的现象时有发生。校学生会决定在八年级开展“知传统 传文明”专体活动,以期达到催人奋进,促人猛醒,引人深思的目的,用文化自信荡涤不良之风。请大家于1月3号下午3点准时参加。
校学生会
2020年1月2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知在内容上有一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2)下面是传统知识竞答中的两道题,请回答。
①古代君子有“六艺”,分别是:礼、乐、射、______、书、______。
②“豆蔻”和“花甲”分别指____________岁和____________岁。
(3)下列诗句分别对应一个传统节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②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元宵 中秋 B.春节 重阳 C.春节 中秋 D.元宵 重阳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②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诗句。

10.《关雎》《蒹葭》是《诗经》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在刻画形象上,两首诗共同展现了一个 ①_的女子形象。在表现手法上,两首诗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关雎》以“__②__ ”两句首先起兴,写出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恋思慕;《蒹葭》每章的前两句都以秋景起兴,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 ③ 的心情。

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每章只是对几个文字略加改动,在变化之中包涵稳定,同时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请你在两首诗中任选一组句子,说一说重章叠句的效果在这组句子中的具体体现。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敷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本文作者是东晋诗人____(人名)。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屋舍俨然 (2)便扶向路____
14.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
15.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16.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 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②举轴,则踉跄③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鼠画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逮:等到。③踉跄:跳起来。
17.【断句读】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2处)。
黎 明 物 色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逮 举 轴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19.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20.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生命和动力。请结合文中加点字谈谈核舟、鼠画的艺术表现力。
(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小题。
何岳轶事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2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人感谢而去 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 ④略不动心
22.翻译下列句子。
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
三、写作
24.请以《_______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
A 2.C 3.D 4.B
(1)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过,便和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2)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C
7.(1)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2)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3)示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8.(1)①专体 专题
②以期达到引人深思,促人猛醒,催人奋进的目的
③通知中缺少举行活动的具体地点,应加上。
①御 数 ②女子十三四 六十 (3)D
9.①辗转反侧②在水之涘
10.本题考查起兴手法分析。①寻而不得;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③惆怅。
1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示例一:《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突出了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美好姿态,也表达了主人公的爱慕之情及强烈的思念。
示例二:《蒹葭》“苍苍”“萋萋”“采采”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表达了古代人民追求爱情的真挚和执着,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12.陶渊明 13、(1)整齐的样子 (2)沿、顺着
14. 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塾”回答出两点即可。15. 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机朝代更竹;对渔人所描述的 外界情况感叹、惋惜”回答出两点即可。16. 围绕“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优美富饶的自然环境;幸福快乐的人民生活;淳朴的社会风尚;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回答出三点即可。
17.黎 明 物 色 /轴 在 地 而 猫 蹲 其 旁 /逮 举 轴
18.(1)他们的两膝相互靠近,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2)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挂在墙壁上。
19.C
20.(甲)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写佛珠每一颗都可以数的清楚,表现雕刻精美,艺术高超。
(乙)文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从画轴“屡悬屡坠”、猫“踉跄逐之”,体现了画中鼠的逼真。
21.①离开,离去。②等候,等待。③曾经 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2. 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
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寄金不取。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