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知能提升
1.(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动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成语中,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
A.虎背熊腰
B.螳螂捕蝉
C.贼眉鼠眼
D.尖嘴猴腮
2.孔雀开屏吸引异性的行为属于( )
A.生殖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觅食行为
3.一个蜂群中有三种蜂,它们的分工不同,其中雄蜂的职能是( )
A.产卵
B.照顾蜂王
C.与蜂王交配
D.采集花粉和花蜜
4.狒狒群中有首领,各成员分工明确,这是下列哪种行为的主要特征 ( )
A.生殖行为
B.社会行为
C.觅食行为
D.防御行为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社会行为
D.觅食行为
6.变色龙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改变体色,此种行为( )
A.有利于保护自己
B.有利于防御敌害
C.属于防御行为
D.以上三项都正确
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有分工与合作。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两只公鸡格斗
B.蜜蜂跳“8”字舞
C.田鼠在洞内堆放粮食
D.母鸽哺育幼鸽
8.壁虎自动断尾以逃避敌害的行为属于 (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生殖行为
D.觅食行为
9.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判断,“乌贼喷出墨汁”属于( )
A.觅食行为
B.迁徙行为
C.防御行为
D.生殖行为
10.“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诗句中分别描述了昆虫的哪种行为 ( )
A.觅食行为、生殖行为
B.攻击行为、觅食行为
C.防御行为、生殖行为
D.觅食行为、防御行为
11.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包括觅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请回答下列关于蜂群行为的问题。
(1)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它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是蜜蜂的 行为。
(2)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这是蜜蜂的 行为。
(3)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这是蜜蜂的 行为。
(4)工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辛勤采集花蜜和花粉,这是蜜蜂的 行为。
(5)工蜂把采集到的花蜜和花粉放入蜂巢的“贮存室”,这是蜜蜂的 行为。
12.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雄蛙在水中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 行为。
(2)池塘里蝌蚪密度过大时,较大蝌蚪能从肠道中排出有毒物质,这种物质会使幼小的蝌蚪死亡。这种行为对青蛙种群的延续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探究创新
13.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家蚕喜欢吃桑叶还是喜欢吃榆树叶,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
①在一个长方形纸盒的一侧放一片桑叶,另一侧放大小相等的一片榆树叶;
②取10只家蚕放在盒子的中央,与两侧叶片的距离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每片树叶上取食的家蚕数目。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 。
(2)在该实验中,选取了两种实验材料,目的是设置 。
(3)实验中家蚕到两种树叶的距离相同,选取的两种树叶大小基本一致,这都是为了保证 。
(4)在这个实验中,步骤②中选择家蚕的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这样做的目的是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D
6.D 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周围环境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种保护色,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变色龙的这一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7.B 8.A 9.C 10.A
11.答案 (1)社会
(2)防御
(3)生殖
(4)觅食
(5)觅食
12.答案 (1)生殖
(2)有利
13.答案 (1)家蚕喜欢吃桑叶(或“家蚕喜欢吃榆树叶”)
(2)对照实验
(3)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4)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第二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知能提升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黄牛耕地
B.小兔吃奶
C.飞鸽传书
D.惊弓之鸟
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学习行为所占比例越大的动物越高等
B.一般来说,学习行为所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
C.一般来说,学习行为所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大脑越发达
D.社会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3.一只失去雏鸟的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下列有关该事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生活经验得来
B.由遗传物质决定
C.是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的适应
D.一段时间后该行为会消失
4.有一只狗,天天听某首歌,渐渐地这只狗也会“唱”这首歌了。只要音乐响起它就会仰起头,跟着节律高声嚎叫。狗的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领域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5.当鹅发现卵在它的巢外时,它会伸长脖子慢慢地用喙将卵取回;当它看到其他物体(如酒瓶、高尔夫球)时,也会有同样的行为。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鹅不能辨认这些物体
B.属于先天性行为
C.取卵是鹅的连续动作
D.属于学习行为
6.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
A.学习行为
B.领域行为
C.社会行为
D.先天性行为
7.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看,“鹦鹉学舌”和“孔雀开屏”分别属于( )
A.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C.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D.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8.下列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的行为
B.动物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C.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的行为
D.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9.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物 甲 乙 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2 65 5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甲→丙→乙
10.分析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a.刚出生的袋鼠自己能爬到妈妈的育儿袋中并贴附到乳头上吮吸。
b.蜻蜓的幼虫能伸出它的下颌,捕住任何出现在它周围的可以咬住的动物。
c.蚯蚓能爬离有强烈阳光的地方,钻入潮湿的土壤中。
d.当一只小鸡孵化出来开始寻找食物时,它会把地面上的任何小点都啄个遍。渐渐地,小鸡知道只有一些植物或昆虫是可以吃的。
e.黑猩猩经过观察后,将一个木箱堆在另一个木箱上,然后爬到木箱顶上拿到了原先够不着的香蕉。
(1)上述行为属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的是 (填写字母),原因是这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 决定。
(2)上述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的是 (填写字母),原因是这些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探究创新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曾有过“狼孩”的报道:一只失去幼仔的母狼,闯进了一户主人不在家的农舍,对院子里的鸡群大肆捕咬。此时,留在家里的婴儿受到惊吓大声啼哭起来,于是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闻讯赶回家的主人,看到衔着婴儿的母狼遁入山林。
十余年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在山林里发现了被母狼哺育长大的孩子: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跟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以生肉为食的“狼孩”。
(1)材料中“母狼循着哭声越窗进入屋内”的动作是由 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主要由 系统完成,同时还需要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配合。
(2)材料中的“母狼”并没有将婴儿吃掉,却将他哺育长大,这是动物的 行为,这种行为主要受 激素的影响。
(3)“狼孩”不会说话,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跟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以生肉为食,这说明了生活经验和 对行为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
1.B 2.D
3.B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是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4.D 动物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狗的“歌唱”行为是学习得来的。
5.B 6.A 7.C 8.B
9.B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
10.答案 (1)a、b、c 遗传物质
(2)d、e 遗传因素
11.解析 运动的产生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运动系统等多个系统参与完成的。母狼哺育幼仔,从行为功能上看,属于生殖行为的一部分;从形成过程看,属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答案 (1)神经 运动
(2)生殖(先天性) 雌性
(3)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