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1 古诗三首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3课时
本单元,我们将和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相遇,读不同的童年故事,品百态人生。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尝试写写自己童年的成长故事,编辑《我们的成长足迹》班级作文集。
本单元核心任务
班级作文集
我们的成长足迹
第一课时
童年是最纯真、最丰富多彩的,身处童年的你们正经历着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千百年前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又有哪些有趣而美好的故事呢?让我们通过《古诗三首》,去了解一下吧!学习后,同学们可以尝试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写一写古代儿童的有趣故事。
任务一: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指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兴:兴致、兴趣。
杂兴:指随兴写来。
读懂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的六十首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这些诗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及生活的困苦。
拓展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泛。有《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代表作。
了解作者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自由朗读古诗,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请注意多音字“供”。
耘:yún
绩:jì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绩麻:将麻搓成线。
儿女:村庄中的成年男女。
耘田:在田间除草。
昼:白天。
白天去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从事。
解:理解,懂得。
傍:靠近。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阴:树荫。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读出节奏
任务二:细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童真童趣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细读诗歌,联系插图,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耕规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耘田: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
——诗歌描写的季节是夏天。
——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写得意趣横生:天真懂事的孩子看见大人都在忙碌,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他们来到桑树下挖好小坑,笨拙地学着大人撒上瓜种,盖上土。他们弄得满身是泥,小脸儿上也都是土,看上去十分天真可爱。
再读诗歌,联系插图,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歌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描写了农家夏日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流露出对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之情。
背诵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任务三:拓展阅读丛书文章《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体会童真童趣。
古人的童年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结合注释和译文找到有趣的地方。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宋】范成大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拓展阅读
欹:倚,靠。
熹微:天色微明。
啭:鸟儿婉转地鸣叫。
古人的童年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请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结合注释和译文找到有趣的地方。
拓展阅读
老翁靠着枕头听黄莺婉转的叫声,老翁的悠闲惬意如在眼前。孩子打开门把燕子放了出去,童子的活泼之态跃然纸上。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宋】范成大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第二课时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自然地轮转。春有百花,冬有雪,乡村的四季各有韵味。乡村的孩子们在这辽阔而美丽的天地里快乐地成长。夏日,他们在桑阴下学种瓜;冬日,滴水成冰,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稚子弄冰》,去感受一下孩子们冬日里的欢乐吧!
任务一: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稚子弄冰》
稚子:指幼小的孩子。
弄:玩。
“稚子弄冰”的意思是:小孩子玩冰。
读懂题目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中兴四大家”之一。在宋代诗坛,仅就作诗数量而言,陆游位列第一,杨万里诗现存四千多首,位居第二。他的诗题材丰富,诗风独具特色,世称“诚斋体”。有《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
了解作者
自由朗读《稚子弄冰》,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钲:zhēng
磬:qìng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金盆:一般指铜盆。
玻璃:古代常指一种玉石。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重点词语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读出节奏
任务二:朗读诗歌,抓住动词,明晰古诗大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中的孩子到底是怎么玩冰的?请圈画出玩冰的动词,梳理玩冰的顺序。
脱晓冰
穿彩丝
敲“玉磬”
早晨,满脸稚气的孩子把金属盆里的冰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就像一个银钲。孩子提着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清脆的声音。忽然,冰块掉落碎了一地,发出如玉石破碎般的声响。
说说诗歌大意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任务三:细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孩子的心情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再读诗歌,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想到的颜色“金”“银”“彩”,颜色丰富,色泽艳丽。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想到的声音:“玉磬穿林响”“玻璃碎地声”。
除了上面的两种声音,你觉得还会有什么声音?
孩子玩冰发出的欢声笑语、冰碎时的惊叫与叹息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再读诗歌,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请你想象一下:在这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里,孩子的心情可能有哪些变化?
脱晓冰
( )
彩丝穿取
( )
敲成玉磬
( )
碎地
( )
欣喜
小心翼翼
得意
懊恼/快乐
快乐
调皮
……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中的稚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诗歌通过描写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说说诗歌表达的情感。
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舟过安仁》,感受童真童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再读诗歌,说说诗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两小童“收篙”“坐船”“张伞”“使风”等描写,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他们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第三课时
清晨,山林中回荡着孩子们的欢笑;傍晚,远山披着斜阳,放牛归来的牧童悠闲地吹起了笛子。这悠扬的笛声穿越千年的时光,依旧令人神往。让我们跟着这笛声,走进那落日的黄昏,感受乡村的静谧与美好吧!
任务一: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村晚》
乡村的傍晚。这首诗写的是在乡村的傍晚看到的景象。
读懂题目
自由朗读《村晚》,尝试读正确,读通顺。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震:南宋诗人,生平不详。
陂:bēi
漪:yī
根据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说说诗歌大意。
陂:池岸。
衔:用嘴含,用嘴叼。
浸:泡,使渗透。
漪:水中的波纹。
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就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像被远山衔在嘴里,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根据注释,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说说诗歌大意。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出节奏
任务二:细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童真童趣及诗人表达的情感。
再读诗歌,联系插图,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两个“满”字让人感到池塘里的水十分充沛,岸边的草也十分茂盛。
“浸”让人觉得好像夕照和水波融为一体了,形象地展现出夕阳倒映在水中的情形。
绿草、碧水、青山、落日,色彩绚丽。这幅画面让人觉得宁静、悠闲。
写景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描绘出牧童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的悠闲状态,“信口”展现了牧童吹笛时随心所欲的状态。
再读诗歌,联系插图,说说你眼前浮现出的画面,体会其中的童趣。
“横牛背”和“信口吹”,生动地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
写事
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村晚》展示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牧童骑牛晚归图,生动地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天真和悠闲自在,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背诵《村晚》。
三首古诗的内容都涉及儿童生活,它们的内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题目 共同点 不同点 描绘的画面 儿童的活动 表达的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通过描写古代乡村儿童的生活,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表现了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了对乡村儿童热爱劳动的质朴品格的赞美之情。
《稚子弄冰》 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表达了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村晚》 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和悠闲自在,表达了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农忙时节农家耕织,小孩子在树旁学种瓜的场景。
学种瓜
寒冬时的村庄,小孩子玩冰的场景。
脱晓冰
夕阳西下的池塘边,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场景。
横牛背、
信口吹短笛
任务三:拓展阅读丛书文章《牧童》,感受古代儿童形象,体会童真童趣。
雷震笔下的牧童是那样的悠闲自在,周敦颐笔下的儿童又是怎样的呢?请自读古诗《牧童》,感受他们的生活。
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和诗歌大意。
牧童
【宋】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
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
笛声吹老太平歌。
东风:一般是指春风。
阿童:儿童。这里指牧童。
归路:回去的路上。
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和诗歌大意。
牧童
【宋】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
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
笛声吹老太平歌。
在东风的吹拂下,一个牧童来到山坡上放牧。有谁能体会牧童心中无尽的乐趣呢?放牧归来,他坐在牛背上,放下鞭子,取出笛子,熟练地吹起了古老的太平歌,悠扬的笛声在山间回荡。
说说这首诗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从阿童“转鞭”“吹”这两处可以感受到他的活泼、自在、天真。
牧童
【宋】周敦颐
东风放牧出长坡,
谁识阿童乐趣多。
归路转鞭牛背上,
笛声吹老太平歌。
任务四:回归任务,选择一首古诗改写成小短文。
童年是一首活泼欢乐的诗,童年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那一个个可爱、俏皮的形象,那一幅幅优美、自然的画卷,是不是已经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中了呢?快拿起手中的笔,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吧!
改写提示
改体裁:把古代诗歌改写成现代文
发挥想象:根据古诗内容,发挥想象,丰富画面,再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丰富细节:抓住古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细节进行想象,详细刻画。如:儿童种瓜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评价标准 你能得几颗星
改写后与古诗内容、意境相符 ☆☆☆
细节丰富,画面感强,能体现作者表达的情感 ☆☆☆
句子通顺,表达清楚 ☆☆☆
评价标准
佳作分享
夏日炎炎,放眼望去,乡村到处都是繁忙的身影。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挽起裤脚、扛着锄头到田间除草,开始了一天的辛苦劳作。从早到晚,闷热的空气中没有一丝凉风,大家忙得汗流浃背、腰酸背疼。偶尔,抬起头,用手遮住毒辣辣的日光,享受半刻的放松,遥想秋天的收获。
男人们在田里忙碌着,与此同时,女人们也在家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一有空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线。那“吱呀吱呀”的歌声一直唱到傍晚。
佳作分享
农家的大人们就这样各自承担起家庭的重担。那孩子们呢?他们在做什么呢?你瞧,桑树下,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笨拙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呢!一个认真地撒上瓜种,一个细致地盖上土,一个在快乐地浇水,像模像样的。他们弄得满身都是泥,小脸上也都是土,可爱极了。
人们匆匆吃过晚饭,又干起了搓麻线的活儿,一直忙到月明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改写
课堂总结
无论是学种瓜的天真、纯朴,脱冰敲冰的顽皮、可爱,还是信口吹笛的自在、悠闲,那一个个美好可爱的儿童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童年的记忆永远难忘,童年的诗篇永不褪色,童年的歌谣传唱不衰!身处童年的你们一定也有许多珍贵的记忆,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并珍藏它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