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知能提升
1.(2021四川眉山中考)生长、生活于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人参、蘑菇、食虫鸟分别属于 ( )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独立
B.相互竞争,你死我活
C.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D.低等生物服从于高等生物
3.下列各组生物中全部是生产者的一组是 ( )
A.蘑菇、酵母菌
B.芦荟、大肠杆菌
C.水稻、海带
D.蜘蛛、绵羊
4.在一片草地上,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
A.草 B.蚱蜢
C.牛 D.蜣螂
5.在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属于 ( )
A.非生物成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微生物
6.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C.该食物网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
D.如果蛇遭到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增多
7.农田里有水稻、稻螟虫、青蛙、蛇。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 )
A.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B.水稻→稻螟虫→青蛙→蛇
C.稻螟虫→水稻→青蛙→蛇
D.水稻→青蛙→稻螟虫→蛇
8.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籽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牛和鸡供人食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农场中没有分解者
B.玉米属于生产者,牛、鸡、人属于消费者
C.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链共有两条
D.若频繁使用农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玉米
9.(2022贵州贵阳中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并记录了学校花园里所看到的生物及非生物(见以下调查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调查表(部分)
调查内容 名称
生物成分 草、蝗虫、食虫鸟
非生物成分 土壤、阳光、空气、水
A.阳光→蝗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
B.水不会影响到花园里草与蝗虫的生活
C.花园中的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D.各类生态系统相互关联组成了生物圈
10.(2021四川广安中考)下图一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一所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 。
(2)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水生植物的能量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鹭。
(3)图二中的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
探究创新
1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 。昆虫和禾谷类作物之间是 关系。
(2)图中所示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一般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属于 。
(3)此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
(4)如果工厂排放的有毒物质如铅、汞等进入此生态系统,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该生态系统中 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参考答案
1.D
2.C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联系,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如在“水稻→蝗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青蛙数量减少,蝗虫由于天敌数量减少而数量增多;蝗虫数量增多后,青蛙由于食物增多而数量增多,青蛙增多后,蝗虫由于天敌数量增多而数量减少。因此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3.C 4.D
5.A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6.D 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鼠→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草→兔→鹰;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有些生物可以捕食多种生物,位于多条食物链上。如果蛇遭到大量捕杀,那么短时间内,青蛙的数量会因天敌数量的减少而增多。
7.B
8.B 农场中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链有玉米→牛→人,玉米→鸡→人,玉米→人,共3条。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人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所以频繁使用农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人。
9.D
10.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由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生物间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答案 (1)分解者
(2)4
(3)浮游动物
11.解析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要的有机物主要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所以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绿色植物(生产者)。昆虫以禾谷类作物为食,所以昆虫和禾谷类作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2)大部分细菌和真菌可以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3)根据图中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有3条食物链,即禾谷类作物→昆虫→食虫鸟→鹰;禾谷类作物→鼠→鹰;禾谷类作物→兔→鹰。(4)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所以鹰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答案 (1)禾谷类作物(生产者) 捕食(吃与被吃)
(2)分解者
(3)3
(4)鹰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知能提升
1.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体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 D.碳酸钙
2.造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逐级减少的原因是 ( )
A.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B.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消耗
C.生物体排出废物等带走一定能量
D.包括A、B、C三项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究其根源主要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4.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绿色植物 D.肉食动物
5.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植食类消费者从生产者得到的能量数值相同,提供给人的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
A.水藻→小鱼→大鱼→人
B.水藻→水蚤→虾→小鱼→人
C.水藻→水蚤→小鱼→大鱼→人
D.水藻→小鱼→人
6.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阳光、空气和水都是其组成成分
B.包含食物链:阳光→稻→虫→蛙
C.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D.农田中的腐生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单方向的,逐级减少的
B.单方向的,逐级增加的
C.可循环的,逐级减少的
D.可循环的,逐级增加的
8.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动物与植物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有阳光、 (任写两项)等。
(3)通过食物链(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能量流动,且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 的特点。平衡状态下,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4)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 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探究创新
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
(1)图中能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作用。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有 。
(3)图中乙和丁之间是 关系。
(4)假如图中表示的是农田生态系统,则施用DDT 农药后,体内DDT 农药累积最多的生物是 。
参考答案
1.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以有机物形式进入各种生物体中,然后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等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因此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体间碳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2.D
3.B 人体中的碳大多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而绿色植物中的碳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来的。
4.C
5.D 随着食物链的传递,能量会逐渐减少,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得到的能量就越少。故食物链越短,人得到的能量就越多。
6.B 食物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阳光属于非生物成分,所以阳光→稻→虫→蛙不能构成食物链。
7.A
8.答案 (1)生产 消费 吃与被吃(捕食与被捕食)
(2)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无机盐(任写两项即可)
(3)物质循环 减少 动物(牛) 太阳能
(4)有机物
9.解析 (1)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的过程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2)根据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丙、丁属于消费者,戊是分解者。(3)乙和丁都以甲为食,属于竞争关系。(4)有毒物质或难分解的物质随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丙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DDT含量最高。
答案 (1)光合 (2)乙、丙、丁 (3)竞争 (4)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