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三首《村晚》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5 13:5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古诗三首》
村晚
村 晚
[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
【陂】
【寒漪】
【腔】
【信口】
随口。
池岸。
曲调。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波纹。
如何理解题目“村晚”?
村晚
乡村傍晚的风景画
解题: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结合注释,说说前两句诗写了什么。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池岸
水中的波纹
诗意: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倒映在清凉的水波中。
bēi
口里含着
幽静美丽,体现喜爱
草满/池塘/水满陂,
满:写出了青草茂盛、池水高涨的景象
“山衔落日浸寒漪”用到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衔:拟人,写出了落日挂山头的美丽景象
  浸:青山、落日倒映水中,与涟漪融为一体、摇曳闪烁的美丽景象。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绿油油的水草长满了池塘边缘,澄碧的池水漫上了塘岸。夕阳下,山像是衔着落日似的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坐在牛背上
曲调
诗意: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曲调的乐曲。
随口
牧童天真调皮,体现喜爱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改为“骑”可以吗?
不好。因为“横”坐不是规规矩矩地坐着,表现了牧童的天真顽皮之态。“骑”则没有这种效果。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无腔”“信口”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眼前浮现出的画面是:傍晚,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用短笛随口吹奏着不成曲调的乐曲。从中我体会到了孩子的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短文。
碧绿的青草在满溢的池塘边摇曳,远方青山衔着落日映在一片清凉的波光之中。远处,有一个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正走在回家的途中。他手中拿着一支短笛随便吹着,虽然不成曲调,但那悠扬的乐声能传得很远很远,仿佛连小鸟也随着他的乐声翩翩起舞了。
《村晚》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农村夏日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表达了作者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主旨
童孙
稚子
牧童
默读古诗,思考:
在这三首诗中,儿童分别用什么来代指?
童孙
学种瓜
稚子
弄冰
牧童横牛背、吹短笛
默读古诗,思考: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么活动?
读一读本课三首古诗,比较异同。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相同点
不 同 点 活动环境
儿童活动
都是宋代诗人写的,都描写了儿童的生活,
都体现了儿童天真、活泼、可爱的特点
夏天农忙时的村庄
寒冬时的村庄
黄昏时的池塘边
学种瓜
玩冰
横坐在牛背上吹短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