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3张PPT)
新课导入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海拔5900米处发现一块阔叶树的树叶化石;经鉴定,这是高山栎树叶化石,年龄为200多万年然而这类阔叶树现在同纬度生长的海拔上限是3000米;这一重要发现表明,青藏高原在近200多万年中发生了大幅度抬升。
问题
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它属于什么地貌?
是什么力量驱使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的?
/喜马拉雅山脉航拍/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姓名
形
构
地
的
造
貌
成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目录
CONTENTS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学习目录
地质构造
指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
概念
2
类型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倾斜弯曲,有的断裂错开。这些岩层的变形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图2.13 希腊克里特岛上变形的岩层
图2.14 新西兰南岛上断裂错开的岩层
褶皱和断层
变形
变位
(一)褶皱
1
概念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
基本单位
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一)褶皱
3
类型
地形上
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形态上
背斜向上拱起;向斜向下弯曲
褶曲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褶皱形成的初期主要受内力作用
4
7
7
中间老,两翼新
6
2
2
中间新,两翼老
②找出背斜和向斜的中间和两翼岩层新老关系的特点
①背斜、向斜的形态特征?
褶皱山的实景图
山岭
谷地
褶皱山的实景图
试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类型,并说出其形成的地形。
地形上看是山岭
地质构造上看是向斜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褶皱受力演示
张力
压力
(一)褶皱
4
地形倒置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向斜的地貌形态也会出现倒置现象(逆地形)
A
A′
B
B′
(1)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2)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褶皱山的实景图
外力作用导致地形倒置
秀丽的巫峡背斜地貌
美国马里兰州I-64公路边
四川小金县境内的四姑娘山
向斜、背斜的判读方法
①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②岩层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地点 海拔(米) 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
A 450 170
B 520 140
C 450 160
思考:判断ABC沿线的构造地质?
岩层的海拔=地面海拔-埋藏深度
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
(2)该地区的地形为 ,形成原因是
。
(1)该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图中所示地质构造为 ,理由是: 。
向斜
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形成褶皱山——例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
阿尔卑斯山
喜马拉雅山
(二)断层
1
概念
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褶皱
断裂
断层
岩性破裂 + 明显位移
(二)断层
2
类型
有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两种。
地垒
地堑
断层垂直位移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断层水平位移
(二)断层
3
类型
(1)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的断层
图 圣安地列斯断层示意图
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各种地貌。
水平方向位移,岩层错断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
1. 该“地质构造线”附近最可能是
向斜构造
B. 背斜构造
C. 断层构造
D. 地垒构造
美国加利福利亚州的华莱士溪因见证了1857年大地震而名声大噪,成为地质胜景。
2. 图中“地质构造线”附近两侧的地块相对移动方向为
西侧向西北、东侧向东南 B. 西侧向东南、东侧向西北
C. 西侧向西南、
东侧向东北
D. 西侧向东北、
东侧向西南
(二)断层
3
类型
(2)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的断层
地垒
地堑
地垒→岩块断裂抬升(隆起):常形成块状山/断块山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岩块断裂下降(凹陷):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九江、鄱阳湖、贝加尔湖。
断层线附近: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瀑布、泉水出露。
山地
N
堆积作用
补给丰富
积水成湖
地堑
地垒
河谷的形成:
内力作用,两侧岩层断裂,形成断裂陷落带
流水的侵蚀作用强
河谷
降水丰富
落差大
平原
构造湖
地堑
断层构造地貌
庐山
泰山
华山
想一想:如何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脉?
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怎样区别褶皱山与断块山呢?
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异是山坡的陡缓;
从地质构造上看: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褶皱形成连绵不断山体,而断层陡峻的块状山地、形成陡崖、峡谷;褶皱是一系列波状弯曲变形,断层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渭河平原
华山
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
汾河谷地
描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壳运动形成断层,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内力作用),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外力作用)。
宁夏平原
结合自然景观分析褶皱和断层形成过程
问题:1.在图中找出褶皱,并判断背斜和向斜。
2.在图中找出断层,判断断层两侧岩层的相对运动方向。
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过程。
断层
向斜
构造
背斜
构造
断层西侧岩体向上运动,东侧岩体向下运动。
活动探究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压力和张力过于强大,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位移线)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貌
题型03 断层
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剖面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直接观察到( )A.褶皱 B.两侧岩层向上拱起
C.断层 D.中间岩层断裂上升2.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主要是受到( )A.张力作用 B.压力作用
C.滑坡作用 D.变质作用
C
A
考点二 地质构造与地貌
题型03 断层
下图为某地质构造剖面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比乙形成的时间更晚
B.甲乙丙岩层具有大量气孔C.丙比乙的岩层厚度更大
D.甲与乙错位距离约为1米
D
概念辨析
地质构造就是地貌吗?简述理由。
地质构造是岩层形态,或埋藏于地下,或出露地表;(背斜)
地貌是指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
(如高原、山地)
不是。
地质构造:向斜
地貌:山地
思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有怎样的的关系呢?
地壳运动
足迹
褶皱
背斜
向斜
构造地貌
背斜山/背斜谷
向斜谷/向斜山
地
质
构
造
断层
地垒
地堑
构造地貌
山岭→断块山/块状山
谷地/低地→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变形、变位
褶皱山
思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有怎样的的关系呢?
剧烈
地震(地质灾害)
证据
断块山
概念辨析: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地质作用:
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
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因受内力作用发生的变位/形,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包括两种最主要构造—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如背斜岭、向斜谷、断崖等。
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在甲地还是乙地?
(四)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重点)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承受静水压力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断层线附近找泉眼、河流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封闭构造。油、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所有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不易积水
向斜是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抗压性强,地基稳固
大坝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断层面形成陡崖,可作攀岩用地
(一)褶皱
5
褶皱构造地质学实践意义
(1)褶皱构造与工程建设
山体岩层倾斜处,若山高坡陡,则存在滑坡风险
背斜:修建隧道
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天然拱形
不易坍塌
不易积水
滑坡风险!
相对安全
相对安全
隧道
隧道
塌方、透水风险
向斜:修建大坝
岩性坚硬
地基牢固
(一)褶皱
5
褶皱构造地质学实践意义
(2)褶皱构造与自然资源
地下水
石油
天然气
背斜:寻找天然气、石油
向斜:寻找地下水,固态矿产如煤、铁等
向斜
背斜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紧密,不容易被侵蚀,煤、铁等矿产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底部低凹,易汇集地下水,承受静水压力
易形成空隙,成矿环境,封闭构造
在南美洲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的奥桑加特山海拔5 200米处,有一座五彩斑斓的山峰,被人们称作“彩虹山”。彩虹山其实是一块沉积砂岩,它经过百万年挤压、沉淀,在板块运动的时候形成山峰。右图为“彩虹山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彩虹山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 B.向斜 C.火山 D.海岭
2.彩虹山形成过程的力量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球重力能 C.地球内能 D.万有引力
√
√
√
3.该图像反映的地质现象是
A.向斜成山 B.背斜成山 C.断层成山 D.火山
4.素描画中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A.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B.槽部受到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C.岩层沿断裂面上升 D.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外力侵蚀
√
如图为某画家描绘的关于地质地貌的素描图像。读图,完成3~4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甲、乙、丙三处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地面至地下岩层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 )A.勘探油气资源
B.开展滑雪运动
C.寻找地下水源
D.研究岩溶地貌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断层形成之前,甲乙间的地质构造有利于( )A.存储石油
B.蓄积地下水
C.发现自流井
D.温泉喷涌
A
野外地质现象繁杂纷乱,地质摄影由于镜头所向一览无余,有时主次不明;而且受光线、气候等条件限制,不如地质素描概念清晰。在地勘过程中,地质素描和撰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图为交中某教师带领学生绘制的区域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区域交通发展规划,拟在甲、乙、丙三地中选择一处,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隧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处地质结构相对稳定,适宜修建隧道B.乙处雨水和地下水容易汇集积水,不宜修建隧道C.丙地地质结构不稳定,大型工程建设容易诱发地质灾害,造成隧道塌陷D.如果只考虑地质因素,乙、丙两处比甲处更适合修建隧道
D
小试牛刀
(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5.该溪流( )
A.流向为自南向北
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
C.晚于白垩纪形成
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
6.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C
B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目录
CONTENTS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学习目录
图2.20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各自不断漂移。地壳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之间的交界比较活跃。
张裂(背离运动,形成裂谷)
挤压(相对运动,形成褶皱山系)
1、板块名称和个数?
2、板块的范围与大洋大洲的范围一样吗
3、板块之间有哪两种基本关系?
(一)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4、为什么亚洲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太平洋沿岸多火山地震,而大西洋沿岸火山地震相对要少 新西兰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
一些地方物质不断产生,
另一些地方物质则逐渐消亡。
(一)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一)板块构造学说内容
地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且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作相对运动(相向、相离)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相向运动
在边界处发生碰撞或俯冲,由此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高大的褶皱山脉
相向运动
思考: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向运动会形成什么地貌?举例说明。
如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
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相向运动
俯冲边界形成海沟,大陆板块边缘形成海岸山脉或岛弧
勘察加半岛
日本群岛
千岛群岛
琉球群岛
菲律宾群岛
新几内亚岛
所罗门群岛
斐济群岛
新西兰南北岛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菲律宾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汤加海沟
克马德克海沟
思考:阿留申海沟——千岛海沟——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以及太平洋西侧的岛弧的分布位置与板块边界的关系,并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它们的形成过程。
全球岛弧分布
世界主要海沟分布
分布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板块交界处附近。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时,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E-Pacific Tectogene
安第斯山脉
落基山脉
科
迪
勒
拉
山
系
海岸山脉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2
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相离运动
(三)板块运动与地貌
2
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1)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裂谷、海洋
阿拉伯板块
非洲板块
红
海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
维多利亚湖
坦葛尼喀湖
马拉维湖
阅读教材P30案例《红海的形成和扩张》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2
板块张裂区(生长边界)
(2)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海岭
夏威夷群岛是火山岛,是太平洋上有名火山活动区
因为这些岛屿正位于太平洋底地壳断裂带上,夏威夷群岛由地壳断裂处喷发出的岩浆形成的。
夏威夷热点火山
相离运动
中大西洋海岭
大西洋-印度洋海岭
西南印度洋海岭
中印度洋海岭
东南印度洋海丘
太平洋-南极洲海岭
东太平洋海丘
智利海岭
洋
中
脊
洋
中
脊
洋
中
脊
褶
皱
山
脉
褶
皱
山
脉
褶
皱
山
脉
岛
弧
大
大
岛弧
海沟
海岭
海岸山脉
大陆裂谷
板块运动形成的地貌总结
海沟
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 板块
亚洲东北角位于 板块
太平洋的东南部至拉丁美洲的西海岸属于 板块
亚洲东部半岛、岛群—— 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 板块与 板块的 边界
冰岛——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处——生长边界。
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 板块与 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 板块与 板块碰撞形成
找出以下地区所属的板块位置
合作与探究
印度洋
美洲
南极洲
太平洋
亚欧
消亡
太平洋
印度洋
消亡
亚欧
美洲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
美洲
准确记住消亡边界的范围,反之即为生长边界
断裂带 板块边界类型 所经过的著名山脉、海沟
环太平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 、落基山脉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二岛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 安第斯山脉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
非洲 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
大西洋 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大西洋海岭
冰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全岛共有火山200~300座,其中有40~50座活火山,被誉为“极圈火岛”。冰岛的温泉数量居全世界之首,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去这座“火岛”看看火山、泡泡温泉,是每个旅行爱好者的梦想。下图为六大板块示意图。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地热、温泉的原因。
【情境探究】
【答案】
①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比较活跃。
②板块的交界也是地壳的断裂带,地幔的熔岩能顺着这些断裂带涌出地面形成火山景观,或侵入地壳中形成地热、温泉。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该固定位置被称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读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D
5.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D
(2023·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真题感悟
A
真题感悟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5.与海沟相伴而生的宏观地形有(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C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目录
CONTENTS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学习目录
中国的主要山脉
(一) 山地对交通影响显著的原因
山洪
泥石流
滑坡
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
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
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比较大
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表1 修建铁路和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铁路 公路
最大限制坡度 3% 7%-9%
表2 不同地形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比与造价比 项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地/平原 1.5-2 7-11 2.2-3
山地/丘陵 1以上 2-3 1.5
思考:在山地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原因。
公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大于铁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低,技术难度较低;
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比平原、丘陵地区高。山区修建铁路成本高,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山区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河谷和山麓地带。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阿尔卑斯山区公路
青藏高原山麓公路
黄河河谷公路
理由:地势相对和缓,修建难度小,工程量和造价较低,运行较安全。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3
线路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降低坡度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4
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5
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和景观,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6
线路建设——桥隧相结合
思考:修建盘山公路的利弊。
利:减缓道路坡度,省力安全。
弊:破坏植被环境,易受地质灾害,公路线路长,公路等级受限等。
临潼骊山盘山公路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6
线路建设——桥隧相结合
思考:修建桥隧的利弊。
贵州贵阳的桥隧
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避免自然灾害威胁。
弊:增加建设费用。
(三)山地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6
线路建设——桥隧相结合
思考:可可西里修建陆上桥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保障藏羚羊的顺利迁徙,保护生态环境。
可可西里陆上桥隧
清水河大桥
哈希勒根隧道
独库公路堪称公路病害的“博物馆”。一是雪害严重。一般在每年11月封山,次年5月消融,只能半年通车。二是泥石流频繁阻断交通。全线较大的泥石流多发地有5处,总长约2千米。
思考:独库公路修建桥隧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防范自然灾害
思考:雅西高速拖乌山路段采用双螺旋隧道设计优点的什么?
大大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山区的生态环境。
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哪些自然因素 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的
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
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可减小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②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
③公路避开沼泽地。
在陡坡上成“之”字型
应避开沼泽地
连接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
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断层及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地
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
避免占用耕地
2.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形单元中,与公路线的选择是否有关 这种现象说明了公路线的选择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与公路线的选择有关。
公路在选线时候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
典题练习
下图为我国某地公路线分布示意图,该地区北部高、南部低。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M处公路穿越的地形可能是( )A.河谷B.盆地C.陡坡D.平地
C
典题练习
下图是昆明市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该公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建,路基宽5米,因考虑到沿线主要为村庄土地,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公里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后来,该地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一些顶级车赛在此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推测当时该公路选建在山脊上是考虑( )A.山谷施工难度较大 B.少占耕地和节省资金C.山谷地质灾害频发 D.沿途居民点分布密集3.该公路的修建,最初是为了( )A.方便村民出行 B.通过旅游加快脱贫C.吸引高新技术产业 D.增加矿产资源外运
B
A
读某岛屿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该岛的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该岛最主要的
地形是 (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
可能的原因是 (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B
D
地质
构造图
地层纵剖面图
地层水平面图
类 型
地壳运动过程
地质构造和地貌
判读 (逆推)
地层纵剖面(侧视)图
地层水平面(俯视)图
岩层的新老关系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重点)
判断地质剖面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
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等)。
(1)岩层连续且弯曲为褶皱
①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
②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在外力长期作用下,背斜和向斜的地貌形态会出现地形倒置现象
判断地质剖面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
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等)。
(2)岩层不连续且有明显位移为断层
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当地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3)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覆盖和缺失
(4)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地壳下降运动。
1、判断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类型
岩层是否连续
岩层新老
海拔和埋藏深度
海拔:直接根据数值判断类型
埋藏深度:不能直接判断类型
连 续
褶 皱
断 裂
断 层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
背斜/向斜
地垒/地堑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重点)
判断地质剖面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观察分析以下要点:
2.判定岩石类型
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要在认识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判断其特征。
1、6 沉积岩 2、4、5 岩浆岩 3 变质岩
3.判定岩层形成顺序
①根据岩层层序判断(下层较老,上层较新);
②根据生物化石判断(如图1岩层由老到新为含三叶虫化石层、含恐龙化石层、含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层)。
③根据岩层接触关系判断:
喷出岩
侵入岩
变质岩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距海岭距离
越远,岩石年龄越老
越近,岩石年龄越新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
(1)判断沉积环境: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有红色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气候湿热。
(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下图所示),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3)某种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个:
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
三是当时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下图所示:
4.判断地壳运动状况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其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下图所示:
(5)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所示)。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地层水平面(俯视)图的判读方法
① 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
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图中为向斜)。
② 看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的关系:图中构造
为向斜,地形为山地,可知该地先受内力作用,
后受外力作用,为地形倒置。
③ 看岩层的走向:岩层分布以及走向可以明确水平受力方向,一般情况下,褶皱岩层的走向与水平挤压力垂直(图中受力方向为东南-西北向)。
④ 看岩层是否有断层及断层两侧岩层的位置和宽窄变化:从断层两侧岩层的错位情况可以判定水平移动方向,从断层两侧同一岩层的宽窄变化可以判定垂直移动方向。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重点)
(2022·山东青岛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3题。
1.N处岩石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新型岩石,其可能为( )
A.花岗岩B.石英岩C.大理岩 D.砂砾岩
2.该地质剖面的形成过程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 D.③④①②
3.K地所处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山 B.向斜谷C.背斜 D.向斜
C
B
C
(2022·安徽合肥期中)研究地层是人类了解地质历史的主要途径。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质剖面。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四个岩层中相对较老的岩层为( )
A.① B.②C.③ D.④
5.据图可知,该地遭受明显侵蚀的次数为( )
A.1 B.2 C.3 D.4
6.图示地质剖面没有记录的地质作用为( )
A.火山喷发 B.岩浆侵入
C.断裂下降 D.流水侵蚀
D
C
C
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质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2.该区域泥岩层厚度较黄土层小,主要是因为泥岩层( )A.形成时的堆积作用弱
B.形成后的侵蚀作用强C.形成时的侵蚀作用强
D.形成后的堆积作用弱
B
A
3.推测该区域经历的地壳抬升次数至少有( )A.1次 B.2次C.3次 D.4次
C
下图为某地地质图。甲地层为石灰岩层,发现有三叶虫化石;乙地层是砂砾石层,发现有哺乳动物化石;丙地层为泥页岩层,未发现化石;图中存在大断层。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 )①为背斜构造 ②为向斜构造
③南侧地块上升 ④北侧地块上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该地区的岩层形成过程中( )A.一直为陆地环境 B.一直为海洋环境 C.沉积环境差异大 D.大断层最先形成
A
C
真题感悟
(2023·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 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 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真题感悟
(2023·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C
真题感悟
6.(2022·北京卷)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图中( )
A.地貌符合向斜成山规律 B.甲处岩脉形成年代晚于断层C.岩层①比②的沉积更早 D.岩层③与④的形成环境相同
B
课堂小结
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
板块运动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山地
谷地
水平
垂直
地垒
地堑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山脉、海沟、岛弧等
裂谷、海洋等
山地
谷地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