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10《古诗三首》《竹石》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5 16: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2课时 精读引领课
《竹石》
+《题竹石画(其二)》
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竹子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和竹子有关。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课前检测:背诵《马诗》《石灰吟》
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竹子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和竹子有关。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竹子古诗?
你积累了哪些描写竹子古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和竹子有关。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有竹、石,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1.回顾方法
(1)解诗题
(2)读诗文
(3)明诗意(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等)
(4)悟诗志(结合相关资料)
(5)诵诗文
(二)依法自学 检查反馈
借助方法,自主学习,再在小组交流。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依法自学 检查反馈
竹子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你感受到竹子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不屈不挠的精神
2.交流诗人资料
郑燮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在任职期间,他痛恨官场的腐败作风,同情底层百姓,实行了许多为百姓着想的措施。比如县里闹饥荒,郑知县一心为民,开仓放粮,周济穷人,还迫使富商以平价出售粮食。这些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最终他被人诬陷,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以卖画为生。
(二)依法自学 检查反馈
诗人和竹子有什么共同点?诗人借《竹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画,更是一首坚定的诗。作者郑燮,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兰和竹。所以,他才能画出兀傲清劲、别具一格的竹子。他有一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燮晚年的这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刚直人格的写照。
(二)依法自学 检查反馈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二)依法自学 检查反馈
结合注释和译文了解诗意。联系《竹石》,想一想:这两首诗在写法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三)拓展阅读《题竹石画》(其二)
竹 石(其一)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石(其二)
【清】郑 燮
竹枝石块两相宜,
群卉群芳尽弃之。
春夏秋时全不变,
雪中风味更清奇。
诗中写的是竹,而要表达的是自己的情感。像这样借助他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三)拓展阅读《题竹石画》(其二)
(三)学法小结,依法自学《石灰吟》
(四)整合训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朗读诗句,古代诗人常在哪些事物上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