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百家争鸣 导学案 岳麓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百家争鸣 导学案 岳麓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31 19:3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百家争鸣
【课前演练】 韦编三绝
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叫“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的是用牛皮带编串起来的这部竹简《易经》,经孔子反复翻阅后把牛皮带都磨断了好几次。传说《易经》是我国古代几位圣人黄帝、文王、周公等相继写成的,虽然难于理解,但孔子非常用心学习,一遍一遍地翻阅,不但认真阅读而且动手写了好多心得,后人把这些心得称为《易传》

【自学提示】
知识点一:请同学们自学教材50页到51页的内容,归纳知识网:
知识点二:2.(同学们自学,讨论) 请看52页课文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必做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属于( )
A.孔子“仁”的学说 B. 墨子反对不义战争 C.孟子“民贵”“君轻” D.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3.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各国的变革 B.士人的四处游说   C.阶级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4.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下列哪本书? (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5.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 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7.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民贵”、“君轻”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法治”
8.(二)材料解析题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① 孔子生活在什么历史时代?
②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③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贡献?
反思:
孔子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孔子
生活时代:_______末年_____国人。
评价: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_____家、____家, 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一书。
①包括“ ”和“ ”。
②提倡“ ”,以“ ”治国。
教育思想
及成就
①创办 ,主张“ ”。
②鼓励学生要 ,敢于坚持 。
③主张采用 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