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学习 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 总结
学习目标: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重点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难点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课前完成)1.铁农具什么时候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 二)、预习导学知识要点梳理(认真阅读课文,课前完成):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_____时期,占卜之风盛行,将占卜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____。2.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_____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______开始的。(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1._____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青铜器是___、___、___的合金。2.殷墟出土的_____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二(学法点拨)速记 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汉字有渊源,“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最精美,铭文最多毛公鼎,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在一次文物和艺术品拍卖会上,主办方拿出两件一摸一样的商代青铜器进行拍卖。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件青铜器都是真吗?请说明原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基础知识填写。组织学生边填写边记忆。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口诀记忆,抓住本课主要知识点。了解商周青铜器是用泥范铸造的,泥范只能使用一次。
学习 方法 学 习 内 容 七年级 班 组 姓名 编号 方法 总结
三、合作探究交流(小组间形成比较统一答案,可在课上完成。):同步学习29-30页合作探究1-3题四、质疑解惑、错题分析五、系统总结(说一说你在本课学习中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收获。)六、课堂检测(当堂独立完成,同位间互相检查。)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2. 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A.金文B.小篆 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 3.《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铅 B铜锡铅C铜铝铅D铜金铝5.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6.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A.商王室狩猎 B.日食、月食 C.盘庚迁殷 D.禹传子、家天下7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A河南安阳B陕西西安 C湖南宁乡D四川广汉8.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9.下列各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青铜器②铁器 ③石器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七、走进中考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二.观察右图,回答:1 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2 该文物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发达到较高水平?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位?3 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4.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永不分离。鼎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什么的象征?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和典故?学后记: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合作探究1.分组并提出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如有组内解决不了的,标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2.小组内选出中心发言人解答刚讨论的问题,小组内同学可以补充。3.其他小组同学可以质疑。小结本课所得,先整体把握,后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记下学习点滴启示有助你取得更大进步 学无止境,收获多样。通过这些文物,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人的那些特征?
二次备课
教法
二次备课
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