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太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摄、殖”等 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 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 10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3、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认识“摄、殖”等 4个生字,会写“摄、氏”等 9个生字,会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等 10个词语。
2、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以及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蟋蟀的住宅》、《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
生:说明文
师:说一说,在你看来说明文的关键是什么?
生:把介绍的事物说明白、说清楚。
(课件出示第五单元单元导读)学生自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所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生: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做假设(教师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 16课《太阳》,大家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授课:
(一)、质疑课题:
师:大家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太阳距离我们有多远;太阳有多大;太阳有多热;和我们的关系怎样?(教师注意板书问题口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摄、殖 左窄右宽;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三)、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思考:课文运用了什么方法把太阳介绍清楚地?
(四)、自由读课文 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画出相关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这样的好处?(课件出示)
1、列数字:一亿五千万千米,三千五百年、二十几年、一百三十万个、一个、五千多摄氏度
讨论一:把这些数字换成“很远、许多年、好多个、几千摄氏度”,好不好,为什么?(课件出示)结论:不好,不够准确
讨论二:这些数字可以换成更大的数字吗?例如“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变成“十亿米远”可以吗?这样不是更能突出太阳距离我们远吗?结论:不可以,不够科学小结:数字说明必须科学准确(课件出示)
2、作比较:读句子,说说这些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①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步行去太阳和坐飞机去太阳相比较,突出了太阳距离我们很远。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用地球的体积与太阳的体积作比较,突出了太阳体积大的特点讨论:为什么拿地球的体积与太阳作比较?
结论:我们对地球熟悉,它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它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体积很大。
小结: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能使被说明的事物的特点更明白。还有其他说明方法吗?
打比方: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举例子: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3、课堂训练(附在下面)
4、课堂指导
5、小结: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可以把事物说明白。
(五)、自由读 4—8自然段
1、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的?(小组讨论汇报 课件出示)
2、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怎么样?关系密切,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
3、齐读第 8自然段,说说该段的作用以及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作用:总结全文
含义: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我们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三、总结:
学习了本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还知道它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太阳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好好研究太阳,让太阳更好地造福人类,服务人类!
《太阳》随堂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fán zhí zhuānɡ jiɑ shū cài yě shòu
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反义词。
(1)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动物、植物就不能生存。( )
(2)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 )
(3)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
3. 在“( )”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1)(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太阳( )离我们很远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4.读句子,体会加点词的用法。
(1)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 3500年。“差不多”表示 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
(2)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抵得上”的意思是_________,这样比较的好处是_________。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 2500倍。
(1)“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把 比作_________。
(3)这两段文字分别说明了太阳的哪两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教学反思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科普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而这种文体内容枯燥,语言朴实,不像记叙文那样具有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再加上,五年级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决定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这种文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但是这节课上,学生还是较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大都积极动脑、敢于发言、合作学习的氛围浓厚。不足之处,学生的发言不够精彩,朗读还不够到位。过程反思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说明文的教学更应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学导入时,我播放后羿射日的课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来导入此课,进行学习。
2 重视朗读,读中领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读得好”,等于教学工作成功了一大半。在新的教学大纲中,朗读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这节课朗读占了重要位置。从篇幅内容上,有全文读,分节读,分句读;从形式上,有放声自由朗读,个人读,集体读;从方法上,有快读,品读。朗读基本上做到了形式各样,朗读充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朗读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在教授写作方法时,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感悟,再指导朗读体会写作方法。
3 强调整体感知,培养概括能力
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后羿真的把九个太阳射下来了吗?这件事可能发生吗?然后,通过品读前三段,学生概括出太阳的特点:远、大、热。
4 合作学习,重视个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一方面又在合作中在讨论、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基础上,总结大家的共识,得出满意的答案。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中通过哪些具体的语句得出太阳的这些特点的呢?请画出来并好好的读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了解到太阳的这个特点的?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5 不足之处
(1)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在强化一些。
(2)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未调动起来。
(3)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突出课文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