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林语堂作品(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林语堂作品(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5 19:3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中国现代文学专题训练林语堂作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阿芳
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吧。只消教他一次便会。他说Waiterminit,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Wait-a-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二十一岁。从此厨房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由两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份。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的回答。
“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词的替阿芳辩护,倒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有私,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出狱,至此尚未见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阿芳和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到工作,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只有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的形象,在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年轻老妈的对话中,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E.洗衣服的青年老妈在我限定的时间之前,把我的皮鞋放在门前,但我的心中还是不平,因为我惩戒阿芳的目的没有达到。
2.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阿芳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作品结尾一段是作者两年后写的文字,作者为什么补写这段文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他们是在云层之上。木兰站在那高出没字碑以上的台子上,一只手扶着阿非的肩膀儿,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她向远处望,远处那一块块灰的是山,一片片紫而深绿的是山谷。一带随时变色的霞彩神奇的光波,在大地上飘过。往西,只见红云似海,闪耀着金线银丝,好像斜阳照耀在老人头上一样。立夫已经走下石阶,正立在下面黑暗的石碑旁边。石碑有二十多尺高,历时已有两千年,上面罩着棕黄的干枯苔藓。立夫往上看,看见木兰秀丽的侧影,背后衬托着彩色调和富丽绚烂的晚霞。
木兰说:“立夫,你看见那个没有?”一边手指着西方的云彩。
立夫回答说:“我看见了。”
木兰也走下到石碑旁边来。这块石碑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来封泰山时建立的。至于石碑上为什么没有雕刻上字,则不得而知。有人说当时他突然生病而死,石碑也就立而未刻。另一个说法,较为近似真实,波是刻碑的人不愿将此暴君之名永垂后世,故意将碑文刻得浅,所以不能经久,早就不耐风雨,剥蚀不见了。
木兰走近石碑,那时立夫还在近前站着,仔细看那苔藓封蔽的石头,不觉看得出神。她伸手把一些苔藓揭下来,立夫说:“不要!”
木兰说:“这个石碑好大。”这时一阵子寂静。
木兰又说:“还这么老!”又是一阵子寂静。
木兰也寂静下来。木兰、立夫和阿非三个人,坐在附近一块石板上,也寂静得和那个石碑一样,他们好像也变成了没有字的碑文。
最后,立夫开言,才打破一阵子沉寂。他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
木兰看见立夫眼睛上那副梦想的表情。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十几个王朝的消逝——仿佛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个默默无言的黑暗的岩石,在高山日落的时候,横压在立夫和木兰的心头,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
立夫说:“你也觉得秦始皇怕死,派五百童男童女到东海求长生不死之药吗?而今物在人亡。”
木兰说出谜一般的话:“因为石头无情。”
这时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飘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但是这和平秩序中却含有深沉的恐怖,令人凛然畏惧。
五分钟以前,木兰的心还激动不已,现在她心情平静下来,不胜凄凉,为前未曾有,外在的激动不安,已降至肝肠深处,纵然辘辘而鸣,她的心智,几乎已不能察觉。她一边儿拖着疲乏的腿,迈上石头台阶,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这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她来说,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滔滔雄辩的哲学家对此一刹那的意义,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词,无以名之,姑名之曰经验。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民国六年七月十六的晚上,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他们的晚餐有四个菜:炒蛋、芜菁汤、藕片、香菇烧豆腐,小米玉蜀黍粥,馍馍。旅途劳顿,山中空气新鲜,大家都非常饥饿,几盘子菜都吃得精光。虽然食物并不精美,远寺的钟声却使他们觉得此次晚餐风味迥异。饭后,又喝了极其清冽的山泉茶。荪亚与立夫闲谈,谈论的是关于在日本的生活经验,然后就寝。
苏亚一觉酣眠,新声大作,木兰瞌睡了一下儿,但又醒来,然后又打瞌睡。因为茶的力量大为不同,一直使她的头脑清醒,不过腿和身子却睡得很甜,自己也不知道是清醒,还是在睡梦之中。她觉得,仿佛是半在梦境,一直在费力解一个巨大的云雾般的结,那是一个谜,而那个谜是创造万物至上的主宰。她正在费力想解开那个谜,一阵山风吹过,撼动卧室的窗子响,地又醒来。但是荪亚还在继续打鼾浓睡。
(节选自《京华烟云》)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林语堂曾说“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从文中描写木兰“头发随着山风向后飘扬,看着犹如一个山上的精灵”一句,可以窥见作者的喜爱之情。
B.文中木兰感叹“这个石碑好大”“还这么老”,都无人回复,只有“一阵子寂静”,是因为木兰试图将石碑上的苔藓揭下来,立夫并不赞同。
C.无字碑引发了立夫对历史的回顾,让他读出了“无限的话”,对于立夫“物在人亡”的问题,木兰认为“石头无情”,而人有情,这引发了木兰对于生命的思考。
D.《京华烟云》深受道家美学思想的影响,文中“夜,对人也并不永远是平静安谧,正如对草木岩石一样,对不会做梦的鸟兽昆虫一样”一句,可见庄子齐物论的思想。
6.“在泰山顶上,对木兰来说,是特别使人心神不安的一夜”,请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木兰的“不安”产生的原因。
7.某学校语文社团的老师在点评《京华烟云》时说道:“此书富含哲学意义。”请结合文本内容,找出三处能够体现其哲学思想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天的况味
林语堂
①秋天的黄昏,一人独坐沙发上抽烟,看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微微透露出暖气,心头的情绪便跟着那蓝烟缭绕而上,一样的轻松,一样的自由。不转眼,缭烟变成缕缕的细丝,慢慢不见了,而那霎时,心上的情绪也跟着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讲那时的情绪,只讲那时的情绪的况味。待要再划一根洋火,再点起那已点过三四次的雪茄,却因白灰已积得太多而点不着,乃轻轻地一弹,烟灰静悄悄地落在铜炉上,其静寂如同我此时用毛笔写在纸上一样,一点的声息也没有。于是再点起来,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香气扑鼻,宛如偎红倚翠温香在抱的情调。于是想到烟,想到这烟一股温煦的热气,想到室中缭绕黯淡的烟霞,想到秋天的意味。
②这时才忆起,向来诗文上秋的含义,并不是这样的,使人联想的是肃杀、是凄凉、是秋扇、是红叶、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
③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在人生中最享乐的就是这一类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为佳。烟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
④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
⑤人生在世如岁月之有四时,必须要经过这纯熟时期,如女人发育健全遭遇安顺的,亦必有一时徐娘半老的风韵,为二八佳人所不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若邓肯者,可谓识趣之人。
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用词精炼,语言优美,从全文来看,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
B.本文由秋天的黄昏写起,后联想传统之秋的“肃杀、凄凉”之味,再表达对气象磅礴、成熟温和的秋意秋味的喜爱。
C.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鸦片做对比,认为鸦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在烟灯上烧出的哔剥的声音,颇有一种诗意。
D.四时之中,作者最爱秋,其原因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况味”在文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
1.CE 2.①聪明乖巧:他擅长修理各种器具,能讲多种语言,受责备时只是低头思过。
②天真烂漫:他和小孩讲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给小孩捉蝗虫,用很长的时间喂笼鸟。
③顽皮放肆:在电话上用有骂误打电话的口气,常打碎杯盘,不理会主子的教训。 3.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记叙真实可信。
②时正时反,抑扬兼用。如第一段中,“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是扬,“但是”一转是抑。“然而”又带出扬,“称雄称帝”的傲气,“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分”则又是抑,这样的叙事富有变化,情感跌宕起伏,既写出人物的为人行事,又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③详略得当,繁简适中,写阿芳“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比较详尽,写他“多能鄙事”,如何“补”“塞”“拉”“敲”略去不表,这样写使叙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
④虚实结合,以虚写实,避实就虚或侧面叙述。映衬烘托。青年老妈甘愿任劳任怨代阿芳替主人擦皮鞋,并一早送上楼,对描写阿芳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我修不好打字机,衬托了阿芳修好的聪明;面对我的警告,烧饭洗衣的老妈非常害怕,反衬了阿芳早上照睡不误的不以为意。这样写耐人咀嚼,富有回味。 4.①点明这篇作品的创作日期
②补述前文中所不及陈述的阿芳和青年老妈子由暧昧发展到“有私,串通在外行窃”的关系。
③使阿芳的形象更加完整
④渗透作者对曾经朝夕相处的童仆阿芳的怀恋之情
⑤面对阿芳的堕落,表达作者对以前阿芳的纯真心灵的赞美
⑥赋予作品怅然追忆的情调。(答对四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2分。)
【分析】试题分析:
1.A项原因不是“担心他们这样下去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是他们不把主子的教训当回事,挑战了我作为主子的尊严;B项“只有……让我满意。让我放心”不符合所定的实际,阿芳还有修家具、修打字机等本事。D项青年老妈的心态应该是战战兢兢,胆怯不安,我的心情应该是对阿芳愤愤不平。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的选项B.D就是文本内容概括不当。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这是一道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人物形象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通过“他擅长修理各种器具,能讲多种语言,受责备时只是低头思过”“他和小孩讲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给小孩捉蝗虫,用很长的时间喂笼鸟”“在电话上用有骂误打电话的口气,常打碎杯盘,不理会主子的教训”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聪明乖巧、天真烂漫、顽皮放肆的人。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形象特征。如本题通过“他擅长修理各种器具,能讲多种语言,受责备时只是低头思过”“他和小孩讲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给小孩捉蝗虫,用很长的时间喂笼鸟”“在电话上用有骂误打电话的口气,常打碎杯盘,不理会主子的教训”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聪明乖巧、天真烂漫、顽皮放肆的人。
3.完成本题需要考生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从多度去考虑分析。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记叙真实可信。微观入手:包括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主要从详略得当、虚实结合等角度分析。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小说的情节是小说必考的内容之一,主要以概括和分析作用的形式出现,分析作用也首先概括语段所写的内容,分析作用要注意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联系问题特征进行分析,首先从情节本身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然后分析对人物的塑造方面的作用,最后分析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方面的作用。1.宏观把握:包括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要义、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背景、探究贯穿文章的线索(明线、暗线),2.;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如本题虚实结合,以虚写实,避实就虚或侧面叙述。映衬烘托。青年老妈甘愿任劳任怨代阿芳替主人擦皮鞋,并一早送上楼,对描写阿芳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我修不好打字机,衬托了阿芳修好的聪明;面对我的警告,烧饭洗衣的老妈非常害怕,反衬了阿芳早上照睡不误的不以为意。这样写耐人咀嚼,富有回味。
4.这是一道分析尾段对文章的主旨理解的题目。主旨的理解要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分析,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答题的时候,表明观点,要注意抓典型,不能选择一些似是而非的、可有可无的内容。如本题,使人物形象更突出,主旨更鲜明等。此类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结合文本分析问题,答题时首先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谈理解首先要观点明确,然后根据文章分析为什么得出这种认识,做到有理有据,不要抛离文章大谈特谈。如本题点明这篇作品的创作日期。补述前文中所不及陈述的阿芳和青年老妈子由暧昧发展到“有私,串通在外行窃”的关系。使阿芳的形象更加完整。渗透作者对曾经朝夕相处的童仆阿芳的怀恋之情。
5.B 6.①游历中,对生命、时间的触摸使她不安。在泰山上观看无字碑,引发木兰思考生死,思考过去现在未来。她似乎隐隐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生命的本源,但又感觉参不透这个巨大的谜,于是内心不安。②交谈里,对立夫的进一步感触、认识,与立夫的心心相印使她不安。关于无字碑的对话、远寺的钟声使真诚、才情女子木兰的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特别是婚姻状况形成反差而产生的不安。 7.①“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人类文化历史的兴替和历经风云的无字石碑,是动和静的对立,是复杂和简单的对立,是瞬间和永恒的对立,这样的对立,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无限思考。②“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一句是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③“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木兰在观看了无字碑之后,对生命的思考,并将个体的人的生命放到整个宇宙世界中进行探索,触摸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只有‘一阵子寂静’,是因为木兰试图将石碑上的苔藓揭下来”错误。“寂静”的原因不是木兰想揭下苔藓,而是观看无字碑受到了触动。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她一边儿拖着疲乏的腿,迈上石头台阶,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这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她来说,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她觉得,仿佛是半在梦境,一直在费力解一个巨大的云雾般的结,那是一个谜,而那个谜是创造万物至上的主宰。她正在费力想解开那个谜”可知,在泰山上观看无字碑,引发木兰思考生死,思考过去现在未来。她似乎隐隐触摸到了历史、文化、生命的本源,但又感觉参不透这个巨大的谜,于是内心不安。
根据木兰和立夫关于无字碑的对话及“木兰看见立夫眼睛上那副梦想的表情。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十几个王朝的消逝”“虽然食物并不精美,远寺的钟声却使他们觉得此次晚餐风味迥异。饭后,又喝了极其清冽的山泉茶。荪亚与立夫闲谈,谈论的是关于在日本的生活经验,然后就寝”“但是荪亚还在继续打鼾浓睡”可知,关于无字碑的对话、远寺的钟声使真诚、才情女子木兰的精神世界与现实处境,特别是婚姻状况形成反差而产生的不安。
7.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体现哲学思想的句子有:“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等。
结合“在这块无字的石碑上,他读到了兴建万里长城的暴君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十几个王朝的消逝——仿佛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个默默无言的黑暗的岩石,在高山日落的时候,横压在立夫和木兰的心头”可知,“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那块巨大的石碑,是向人类文化历史坚强无比的挑战者”,人类文化历史的兴替和历经风云的无字石碑,是动和静的对立,是复杂和简单的对立,是瞬间和永恒的对立,这样的对立,能引发人们对人类历史的无限思考。
结合“这时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是一片金黄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飘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如灰色小岛,于夜之大海独抱沉寂……令人凛然畏惧”可知,“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一句是作者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充满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结合“五分钟以前,木兰的心还激动不已,现在她心情平静下来,不胜凄凉,为前未曾有,外在的激动不安,已降至肝肠深处,纵然辘辘而鸣,她的心智,几乎已不能察觉。她一边儿拖着疲乏的腿,迈上石头台阶,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她知道这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纵然如此,对她来说,却是值得记忆的一刹那——十全十美的至理,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滔滔雄辩的哲学家对此一刹那的意义,会觉得茫然,也会觉得穷于言词……”可知,“心里却在想生,想死,想人的热情的生命,想毫无热情的岩石的生命……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既有我又无我”,木兰在观看了无字碑之后,对生命的思考,并将个体的人的生命放到整个宇宙世界中进行探索,触摸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
8.B 9.“况味”包含的内容:①一种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古色苍茏之概);②是事物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感受;③是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更华丽、更恢奇)的格调(境界)。
【解析】8.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项,“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反复的辞手法描写秋的美丽景色”错误,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原文“然而秋确有另一意味,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没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运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热的温香罢了。或如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格调,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其文读来有深长意味。这就是庄子所谓‘正得秋而万宝成’结实的意义”,运用了比喻、引用的修辞手法;
C项,“作者在文中将雪茄与鸦片做对比,认为鸦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错误,无中生有,原文“雪茄之佳者,远胜于香烟,因其意味较和。倘是烧的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红光炙发,有无穷的意味。鸦片吾不知,然看见人在烟灯上烧,听那微微哔剥的声音,也觉得有一种诗意”,没有谈到鸦片的味道比雪茄更烈;
D项,“其原因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错误,原文“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时中,我于秋是有偏爱的,所以不妨说说”“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凛冽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由此可知喜爱的原因不是秋天最适合寻欢作乐。
故选B。
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读懂文本,结合作者在文中对秋的描写与抒情议论句进行分析。原文“我所爱的是秋林古气磅礴气象。有人以老气横秋骂人,可见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秋代表成熟,对于春天之明媚妖艳,夏日之茂密浓深,都是过来人,不足为奇了,所以其色淡,叶多黄,有古色苍笼之概,不单以葱翠争荣了。这是我所谓秋天的意味”,可以概括为秋天的“况味”是不同于春天、夏天、冬天的秋林秋林古气磅礴;“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样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是使我感到同观人烧大烟一样有兴味。或如一本用过二十年而尚未破烂的字典,或是一张用了半世的书桌,或如看见街上一块熏黑了老气横秋的招牌,或是看见书法大家苍劲雄浑的笔迹,都令人有相同的快乐”,可以概括为秋天的“况味”是事物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特点及其带给人的一种愉快感受;““使我最佩服的是邓肯的佳句:‘世人只会吟咏春天与恋爱,真无道理。须知秋天的景色,更华丽、更恢宏,而秋天的快乐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我真可怜那些妇女识见偏狭,使她们错过爱之秋天的宏大的赠赐’”,可以概括为秋天的“况味”是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有万倍的雄壮、惊奇、艳丽的境界。
【点睛】文学类选择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
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
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
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
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