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6 19: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彭、拟”等 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泽、彭”等 15个生字;正确读写“拟定、锻炼”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3.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4.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两个部的内容;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教学难点
从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深刻领会毛主席作为父亲和领袖的常人情感和伟人胸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巍
谈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二、检查预习,
①词语盘点我挑战拟定、喃喃、奔赴、踌躇、黯然、眷恋、马革、特殊(神态、动作、心理?)
②课文大闯关课文分 2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结合图片内容说一说。三、惊闻噩耗-----电报
(一)(我们今日 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 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 4架经过时,他们 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 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①电报背后:彭德怀司令、周总理、毛主席
(二)(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默读课文的第四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流泪?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表现特别强烈!
(①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
接着一支地吸着烟。动作描写,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描写出主席听到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②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的喃喃着。这里是对毛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毛主席无法相信自己的儿子牺牲,也能体现他的丧子悲痛。)
(三)毛主席看到电报后,下意识的想抽烟。当他拿起一支烟放进嘴里时,却又找不到火柴盒儿,火柴盒原本就放在桌子上,毛主席始终看不见。他还在上衣口袋到翻找。可眼泪已经在眼眶打转。
四、艰难抉择
(一)结合学历单找出你从哪里读出一位父亲,又从哪里读出一位领袖。
(①第 7自然段。不由自主、扬头望、强忍悲痛、无限的眷恋,动作描写,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到毛主席很想见儿子一面,他的内心是希望爱子的遗骨可以归葬。)。
(②第 7自然段,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的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语言描写,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体现了毛主席宽广的胸怀。这是一个领袖的决定。)
五、箱子背后的故事----想象补白
(1990年,在毛泽东逝世 14年之后,中央警卫局有一次收拾毛泽东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是毛岸英的一件衬衣,一条毛巾,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从毛岸英牺牲到毛主席去世,整整过去了 26年。这 26年中,毛主席曾经搬过五次家,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见过这个箱子,一位年迈的父亲就这样默默地收藏着对孩子的思念,我想白天的时候,毛主席一定是坚强的,可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我想毛主席一定悄悄的打开箱子,取出这些衣物。)大家拿起笔来,发挥想象,再现毛主席打开箱子的那一瞬间。(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泽东,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的打开了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最可爱的人”,为故事会做准备。
七、板书设计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闻噩耗 做抉择 写批示
悲痛 艰难 忍痛
随堂练习:
一、我会读
拟定 锻炼 情不自禁 慰问 眷恋 奔赴 喃喃 踌躇 参谋 倾注 安葬 繁忙 特殊 尊重 签字 下意识 黯然
二、用“√”画出划线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朝鲜(xiān xiǎn)奔赴(bēn bèn)
新鲜(xiān xiǎn)奔头儿(bēn bèn)
三、理解词语字词突破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全视角
五、想象补白
夜深人静,当所有人都离开的时候,毛泽东,这位老年丧子的父亲,悄悄地打开了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练兵对下面句子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A、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遗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又有何妨。
B、这里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
C、这里表现了毛主席的博大胸襟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后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请示送回岸英遗体,而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教学时我努力引领学生走入情境,尽力做到让孩子门们身临其境地去感悟,比如:我在课前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并讲解时代背景,把学生带入抗美援朝的时代。课堂上通过具体语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毛主席面临失去爱子之后无比悲痛的心情,学生很好的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基调,毛主席失去爱子的悲痛,以及伟人的宽广胸怀无不震撼了同学的心灵。
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代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他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对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主席的内心世界。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朴实无华而又生动形象。它表现了毛主席既有着跟普通人一样的丧子之痛,又有着伟大人物的胸怀,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具有的为革命而牺牲一切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主席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如课文中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朝鲜方面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岸英的遗体是运回祖国,还是留在朝鲜,这是毛主席当时思考的问题所在。“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他做出了将儿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是一位国家领袖从大局考虑问题的理智,是伟人的宽阔胸怀和国际主义精神的见证。
这篇课文重在一个“情”字,这份“情”是博厚的、深沉的、凝重的。课堂上,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反复品读,体会感悟,再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很好地走进毛主席作为普通人、作为毛岸英的父亲的情感世界。在课堂上一再鼓励学生朗读,从字里行间体验、感受这份“情”,去感知伟人毛主席,作为平凡人的情感世界......”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
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导学生对个别词语的品味不到位,在许多问题的表述上,不够清晰简明;对学生出色表现的评价用语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