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0* 唐雎不辱使命
C
【解析】“缟”应读ɡǎo,“抢”应读qiānɡ。
辱没,辜负
交换
在意
哪里只是
曾经
平民
赤脚
不详
拔
明白,懂得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不错意也
B.仓鹰击于殿上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解析】A项,“错”同“措”;B项,“仓”同“苍”;D项,“辩”同“辨”,辨别。
C
吉祥
虽然如此
只,仅仅
屈服
道歉
碰,撞
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名词用作动词,穿白色丧服
裸露
只,仅仅
动词,派遣
出使
如此,这样
……的样子
语气助词
加,加上
介词,用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把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
助词,的
代词,指代安陵国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代词,指唐雎
从
在
给,让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在轻视我吗?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A.受地于先王。
B.请广于君。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仓鹰击于殿上。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C项与例句相同,同为判断句。A、B、D项为倒装句。
C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共33篇。
B.“寡人”是寡德之人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皆自称寡人。
C.古人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苍生、氓等。
D.在古代,“跪”是一种坐姿,要求两膝着地,臀部落在脚跟上。“长跪(也叫‘跽’)”则是要把腰挺直,以表示敬意。
【解析】《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A
B
【解析】加:施与。
D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我)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1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发生在战国末期的一场外交抗争。面对秦王居高临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言辞委婉,不敢拒绝,有失明君风度。
B.本文句式丰富多彩:有长有短,有整有散,有疑问,有陈述,有判断。如“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句式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
C.本文采用多种形式的对比和衬托来刻画人物,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场面中,重点塑造了唐雎这一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辱使命的形象。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A
14.本文通过人物语言塑造了唐雎这一“士”的形象。请仿照示例,对链接材料中晏婴的语言艺术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
【示例】句子: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分析:面对秦王的傲慢自大和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安陵君已经说过的理由“受地于先王”——不肯易地是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词严,有理有节。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面对楚国君臣的有意羞辱,晏子“避席”以对,显示庄严的态度。引用“橘化为枳”的说法,用类比的方法机智反驳,巧用“得无”等词表达出揣度、疑问的语气,显得委婉,不使楚王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就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问:‘这是什么国家的人?’他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说:‘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晏子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什么国家的人?”近侍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B
1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断三处)
今 中 国 提 封 万 里 精 兵 百 万 法令 修 明 上 下 一 心
1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群臣请举兵而南,吾以谓不若遣使求地。
(本王的)臣子们都要求出兵南下,我认为不如先派遣使者要求割地。
(2)故劝用兵者,皆为身谋耳。
因此,劝国君用兵的臣子,都不过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罢了。
/
/
/
18.选文中的富弼和课文中的唐雎出使强国,都受到了武力威胁,他们的应对有何异同?
相同点:他们都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言语不卑不亢,言辞委婉。
不同点:选文中富弼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利弊、晓以利害,让契丹主认同自己的观点;课文中唐雎面对“天子之怒”正义凛然,针锋相对,誓死维护国土。
【参考译文】富弼(奉命出使)觐见契丹国君。契丹国君说:“(本王的)臣子们都要求出兵南下,我认为不如先派遣使者要求割地,(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再出兵也不迟。”富弼说:“契丹和中原宋朝修好,那么国君可以独享所有的好处,但是臣子们得不到利益;如果出兵,(胜利了,)那么好处归臣子所有,(一旦失败,)国君却要承担(战争中的)坏处。因此,劝国君用兵的臣子,都不过是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罢了。”契丹国君吃惊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富弼说:“晋高祖欺骗上天背叛君主,末帝昏乱,上下离心叛乱,因此契丹能保全军队而战胜(他们),但精壮的士兵、健壮的马匹及重要的物资也死亡一大半。如今中原疆域万里,精兵百万,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契丹想要发动战争,能保证一定获胜吗?即使获胜,损失的军队马匹,是群臣承担,还是国君承担?如果互通友好不断绝,赋税收入全部归国君,臣子们又有什么利益呢?”契丹国君彻底觉悟,点头了很久。
19.学完本文,班级开展以“外交英雄唐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续写开场白】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将本次活动的开场白补充完整。
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之下出使秦国,不畏强暴,据理力争,这种勇气和胆识令人折服;而盛气凌人、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正是在这份胆识的威慑下败下阵来。许多外交英雄如夜空中闪烁的群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出使强秦
最终完璧归赵
诸葛亮出使东吴
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2)【补写对联】根据《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唐雎______________不辱使命
下联:秦王藏祸心_______________
护国土
自取其辱
(3)【探究问题】学完本课,想象一下,从此以后,秦王还会夺取安陵吗?为什么?请写一段探究性文字。
示例一:不会。安陵国有像唐雎那样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士人存在,足以让秦王畏惧,秦王不敢轻举妄动,安陵国可保安宁。
示例二:会。从课文可以看出,秦王是一个虚伪狡诈、残忍骄横的人,他能想出“以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骗局,以后还会想出其他的花招,而且秦国对安陵国势在必得,安陵国迟早会被秦国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