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刚刚过去的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自觉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奉献出一批批精品力作,确实起到了树立文化自信的作用。当前和未来,文艺工作者将面临新的使命,这就是在文化自信基础上锐意推进文化自强,努力让文艺作品真正成为增强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强力的精神力量。具体地看,优秀的文艺作品有可能以多种不同方式去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间的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
不少作品能以文化自信心为文化自强力奠定基础。河南卫视《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系列作品在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大众媒介方式实现文化传统的通俗化表达方面走出新路,舞剧《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而让古代文化遗产“活”在当代观众心坎里,对中国古典传统生出惊羡之情,这些既可以帮助观众树立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他们释放出文化自强的新动力。
有的作品可以由文化自强的提升而返身夯实文化自信。影片《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等中式战争大片,在全景式战争巨制中刻画志愿军的“悲歌慷慨”“气韵沉雄”的英雄群像,突出我军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熔铸出现代中国人民家国同构、军民同心的强盛形象。这可以让观众在获得文化自强力的同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形态有着更深沉而坚定的自信心。
还有的作品可以让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强力之间形成互动共生的局面。从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为寻求救国真理而东奔西走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典型人物形象身上,当代观众可以同时获得走向未来的自信心和自强力。透过《山海情》中成功的闽宁帮扶脱贫攻坚范例,观众在品味“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的同时,可以产生出实现当代乡村振兴强大的实践驱动力。
提出“文化自信自强”的真正着眼点,在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进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即让文艺作品成为广大观众投身其中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精神动力。当然,文艺作品不过是人类创造的感性符号表意形式,它不可能直接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但毕竟可以通过感动正在历史洪流中前进的人们,为他们提供可以产生自信心和激发自强力的不竭动力源,从而间接地起到介入和影响历史进程的精神作用。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说,文艺作品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间接地转化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物质力量的。
(节选自《在文化自信自强中推动文艺发展》)
材料二
文艺的重要特点是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意趣。由于形象总是具体的、个别的,如何使具体艺术形象超越个体感性的存在,包蕴更加丰富的内涵及更大的普遍意义,历来是文艺家向往和追求的境界。
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突破以往同类主题的作品多半描绘开会场景,或只是刻画南湖红船的窠臼及套路,以党的一大代表或从小船(俗称拖梢船)跨步踏上大船,或在船头站立相视交谈,或在船舱内就着烛光准备会议材料,以及船娘警惕观察四周情况的崭新画面,对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大会议及其曲折过程作了新的描绘和诠释。青年毛泽东身穿蓝色长衫,肩挎深色包袱,目光炯炯,站在船头回首眺望,既是人物群像的视觉焦点,又与其他人物形成呼应和互动关系。作品色彩运用精心而巧妙,营造出激情澎湃、撼人心魄的视觉效果: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就要来临,而在大块黑色云层中,又有彩云翻卷,迸发出亮色照射下来,与船上的一大代表融为一体,传达出即便风雨如磐,但革命的曙光已然显现,烘托出中国共产党蓄势“启航”的重大主题。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线索,展示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和历史进程,全景式展现朝气蓬勃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艺术再现一百年前一批热血青年所演绎的一段执着追求真理的澎湃岁月。该剧的热播,不仅在于它清晰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必然性,更在于它以一个个典型细节和动人形象,提升了革命历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与新时代广大青年产生共鸣,唤起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的激情。
近年有些文艺创作,如有的美术作品,以人多势众、画幅巨大博人眼球,大主题、大场面、大制作,以全景式众多人物形象的描绘来烘托说明主题,承续《清明上河图》《康熙南巡图》及民间年画的创作思路,当然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和较好的表现效果。不过,中国画创作向来讲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并不主张像社会调查那样,以扩大统计的数量和规模来保证归纳定性的可靠性及其价值,而主要通过赋予具体形象更加鲜明的特征和更为深厚的意蕴,来增强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和感染力。文艺表现生活并非以表现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而擅长,而是以锤炼形象典型特征、深化形象丰厚内涵、赋予形象感人魅力取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以动人心魄的艺术,更好地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节选自《以艺术魅力增强作品的精神力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宫夜宴》《芙蓉池》《纸扇书生》等作品由于运用多媒体、融媒体等方式,帮助观众树立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和自强力。
B.《五星出东方》《只此青绿》运用非凡想象力释放出文化自信心和自强新动力,让古代文化遗产“活”在观众心里。
C.品味《山海情》中闽宁帮扶脱贫攻坚成功的范例,可以让受众在文化自信心与文化自强力之间获得互动共生的体验。
D.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的崭新画面和精心而巧妙的色彩运用,都渲染出中国共产党蓄势“启航”的重大主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去10年文艺工作者往往为坚定观众的文化自信而创作,今后文艺工作者将锐意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交融格局。
B.从特定的意义上讲,文艺作品往往通过感动受众,为他们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间接地转化为影响历史进程的物质力量。
C.只要文艺家都把具体艺术形象超越个体感性的存在作为追求,文艺就能形成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意趣的重要特点。
D.优秀的文艺作品,并非一味以表现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为追求,而是追求锤炼形象特征、深化形象内涵、赋予形象魅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文化自信的一项是( )
A.国外掀起“汉语热” B.《中国诗词大会》的蹿红
C.开学第一课“中华骄傲” D.动画片《我们的冬奥》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电视剧《觉醒年代》是如何体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之间的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关大妈
茹志鹃
一个黑黑瘦瘦的解放军,胸前挂满了勋章,急急地跑上小土坡,就见一座朝南的新瓦房。这军人煞住了脚,慢慢推开院门。院里寂静无人,堂屋的门敞着,一眼就望见上面的大牌匾,上面矫健的五个大字“游击队之母”。这里就是关大妈的家,就是他日夜思念的地方。
七年前,新四军北撒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大家都叫它“穷鬼滩”。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没有唉声叹气,也没嚎哭,只是发愣。
关大妈在这一带,真是个出名心软命硬的人。她二十三岁那年,刚怀了孕,丈夫就死了。从此,她一个人上山砍柴,挑水煮饭,挺个大肚子,有天大的苦楚,都搁在自己心里。那年腊月初四,邻居发现她两天没出门,第三天她出来了,脸肿了,嘴唇破了,微笑着告诉大家,她生了个儿子。关大妈就是这样一个人。
关大妈在儿子桂平的坟前,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关大妈不由自主地退后几步,只见一个人,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怔住了,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吗?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道从哪来的力气,拉住他就往桂平坟前跑。
清剿队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老总啊!这里是多年的乱坟场,到了月初月半,连大白天都会出游魂的,老总,你可不能吓我这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
“孩子,我们快回去吧。”
她话还没说完,自己就坐在地上,腿软得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一路上,两个人也不知谁扶着谁,跌跌撞撞地走着,走进那所孤单单的草房。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欢喜,原来自己救的小伙子,就是敌人悬赏十两黄金的新四军游击队员倪老虎,老百姓都叫他猫子。
在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区里,新增加了一个红色的“点”。这就是土坡坡上关大妈的那所茅屋。
她还是吃素,也常到儿子坟上去,不过除此之外,到陌生的村里捡牛粪,也会突然地到敌人据点里去买一篮子豆腐回来。
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剩下最后一点凉意,也叫春风吹跑了。一九四九年的春天黎明前的夜。伴随着长江两岸的炮声,来到了江南人民的心里。
黎明前的夜,更黑更深。清剿队不分日夜,不管大小道路,到处闻着,嗅着,埋伏着。
猫子已有两个月没到关大妈家来了。这一天早上,乡长金克已,脸色刷白,气喘喘地站在门外,门一开,就拉着关大妈往里跑。一边跑,一边摸出一个折得四方的、像豆腐块的硬纸,塞给关大妈,一边急急地说道:“妈妈,不要怕,今晩猫子会到你这里来,把这东西交给他,告诉他,这东西是用命换来的!”
关大妈回到屋里,慢慢地把纸摊开,上面划满了歪歪扭扭的点点线线。关大妈猛然想起:“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地理图吧。”
这一天的日子,似乎过得特别慢,特别安静。直到天黑透了,才见猫子急匆匆地进来。他接过纸去,慎重地和关大妈说:“妈妈,我去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再过些时候。这里天亮了,日子就好过了。”
不知哪里惊起一群宿鸟,呱呱地掠过屋顶,朝后山飞去。
“孩子,快走吧!”
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外面的狗,远远近近一齐狂叫起来。猫子从门缝张望了一下,就见几十个清剿队的家伙正包抄村子。
江边的炮声,隐隐地响着。
微微的星光下,薄薄的茅屋顶变得灰白。残缺的茅屋屋檐的影子,投在屋子当腰的泥墙上,就像一道奇妙的花边。
关大妈定了定神,看住屋边那堆草,心里镇静下来,慢慢从身上摸出了一盒火柴……
黑烟冲上天,火光照亮了院子,村子,烧红了半个天。火,在跳着,火舌舐到了屋檐。
“救火啊!着火啦!”
从院子到河边,都是人,都是水,喊的叫的,火光冲天。
猫子早挤到河边,有些在家过夜的年轻人,也趁乱悄悄地跑了。
江边的炮声,隆隆滚来,正像久旱后的雷声。
阳光从天窗上,斜斜地透进来,匾上“游击队之母”五个大黑字,显得更加光辉灿烂。那军人肃然地站在横匾下,把自己胸前的勋章,一个一个摘下来,放在长条桌上。背后的院门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稳步走了进来,她眯缝着眼,盯住这军人看了半晌,才轻声说道:“猫子,可把你盼来了。”那里,五个黄灿灿的勋章,静静地摆在母亲的桌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两处“黑黑瘦瘦”写出了两个不同的人的共同的外貌特征,意在突出游击队生活的艰苦。
B.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关大妈的身世经历。“心软命硬”表现了关大妈坎坷而悲苦的命运。
C.桂平牺牲前的话,显示了桂平对敌人的仇恨,为下文关大妈救助受伤遭追捕的猫子埋下了伏笔。
D.唬走贼兵,瘫软在地的描写,丰富了关大妈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可靠,符合人物的身份。
7.关于文中环境描写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云”“满天灰沉沉”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沉痛与悲伤。“老鹰在低空盘旋”烘托了关大妈内心的仇恨与愤怒。
B.阴沉的天色,瑟瑟地摇摆着的枯草,写出了坟场的压抑、荒凉恐怖的氛围,烘托了贼兵内心的胆怯与他们的愚蠢。
C.“冻结了的大地,给太阳融化了”“黎明前的夜”既是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也象征了人民即将胜利的时代背景。
D.江边的炮声由“隐隐地响着”到“隆隆滚来”,暗示以关大妈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8.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
9.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关大妈内心情绪也在逐步发生变化。请简要分析关大妈内心情绪的变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真宗景德四年正月己未,车驾发京师。庚申,次中牟县,除逋负,释囚系,赐父老衣币,所过如之。二月壬申,谓辅臣曰:“前代内臣恃恩恣横,蠹政害物,朕常深以为戒。”王旦等曰:“前代事迹昭然,足为龟鉴。陛下言及此,社稷之福也。”内侍史崇贵使嘉州还,上言:“知县某贪浊,有佐官某廉干,乞擢为知县。”帝曰:“内臣将命,能采善恶,固亦可奖;然便尔赏罚,外人必未厌伏。当须转运使深察之。”三月乙丑,以曹玮为西上合门使,赏其捍边功也。玮在镇戎,尝出战少捷,侦虏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不若弃之。”玮不答。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行愈缓,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西蕃军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甚疲,请憩士马,少选决战。”蕃人方苦疲,皆欣然,严军而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曰:“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大破蕃师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蕃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夏四月辛巳,皇后郭氏崩周悼献王后所生也王薨后悲感生疾遂不起后性谦约宽仁惠下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勖有以家事求言于帝者,后终不许。帝尝使观宜圣殿诸库,后辞曰:“国之宝库,非妇人所当入,妾不敢奉诏。”帝尤加礼重焉。宰相王旦言:“诸路各置转运使,竞以增益课利为功,烦扰特甚。”帝曰:“官吏务贪劳绩,不恤民困,朕甚悯之。”乃诏三司:“取一年中等之数,立为定额,自今中外勿得更议增课。”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二十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后郭氏崩/周悼献/王后所生也/王薨后/悲感生疾/遂不起/后性谦约/宽仁惠下/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勖/
B.皇后郭氏崩/周悼献王/后所生也/王薨/后悲感生疾/遂不起/后性谦约/宽仁惠下/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勖/
C.皇后郭氏崩/周悼献王/后所生也/王薨后/悲感生疾/遂不起/后性谦约/宽仁惠下/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勖/
D.皇后郭氏崩/周悼献/王后所生也/王薨后悲感生疾/遂不起/后性谦约/宽仁惠下/尤恶奢靡族/属入谒禁中/或服饰华侈/必加戒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本义是马车,又可以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来作为帝王的代称。
B.龟鉴,龟是龟甲,以卜吉凶;鉴是铜镜,以辨美恶。两字相合,比喻借鉴。
C.社稷,土神和谷神,也代指国家。其中“社”也指祭祀土神的地方或节日。
D.路,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区划名,相当于明清时期的“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真宗对前代宦官依仗皇恩胡作非为而祸害百姓的情况十分清楚,所以常引以为戒,这种做法得到了王旦等人的赞许,认为这是国家之福。
B.曹玮曾出兵打仗,取得了小小胜利,为了扩大战果,他率军返回时命令队伍变乱,并赶着牛羊,以此引诱敌军长途来袭,这个疲敌之计大获成功。
C.郭皇后是一个非常守礼的皇后。族中人因为家中事请她向真宗言说,她没有答应;真宗请她前去观看宝库,她予以拒绝。真宗对她十分礼敬尊重。
D.各地转运使竞相增加税额,对百姓很不利,王旦提醒宋真宗之后,宋真宗下诏三司确定税收的额度,而且要求朝廷内外都不得再议论增加赋税的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西蕃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远行之人,若少憩,则足痹,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4.从宋真宗对史崇贵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宋真宗有怎样的治国理念?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①
范仲淹
其八
素心爱云水,此日东南行。
笑解尘缨处,沧浪无限清。
其九
沧浪清可爱,白鸟鉴中飞。
不信有京洛,风尘化客衣②。
【注】①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因谏获罪,被贬任睦州(桐庐郡)太守,赴任经过桐庐一带的富春江时,写下了十首绝句。②诗出晋代诗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缁(zī),黑色。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心”指一种纯朴的心地和高洁的情操:“爱云水”,是因为“云水”亦纯洁无垢,正与“素心”相契合,诗人在“云水”中能发现精神寄托之所。
B.第一首末两句暗用《孟子·离娄上》孺子歌之典“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以沧浪之清水濯其缨,表白其“素心”是不会因贬谪而受污染的。
C.白鸟飞翔,影子映入如镜的江面,这里乐景写哀情,隐喻着诗人直言进谏无辜遭贬的悲愤。
D.两首诗写出诗人所处环境清静优美、仿若画境,语言质朴却又清雅,不流于浅俗。
16.范仲淹在诗中与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同样化用了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但两人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华文明底蕴深厚,品读文化经典,不仅是了解过去,也是了解现在和未来。株洲二中高二(三)班的同学选取了以下经典语段,来感受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请你和他们一起讨论,完成下题。
(1)《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司马迁用莲和蝉作比喻,赞美了屈原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写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遣良将精兵驻守要塞,盘问行人的情景。
(3)《将进酒》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对奢华生活的否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期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一些人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过程中,因用药不当导致损伤。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波介绍,解热镇痛类药物,比如常用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它们是对症治疗的药物。一般来讲,患者服用1至2天,发热和身体疼痛症状消失后,① 。
一般而言,② ,很多解热镇痛药含有的成分相同或类似,如果选择多种解热镇痛药联用,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消化系统苦不堪言。
张波介绍,通常讲的抗生素一般指抗菌药物,而新冠病毒引发的症状是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对于治疗病毒引起的感染是无效的。如果在临床中,有些患者合并一些细菌感染,或者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③ 。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B.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里。
D.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麦子的成熟就像一场________的庆典,在一系列的铺垫中开始频频亮相。饥饿之中的期盼和高温之下的煎熬,把农人们关于夏收的心情调动到了极点。“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无数次急切地观望抚摸之后,开镰割麦的日子终于到了。装载着镰刀、水罐、铁耙的辘轳车迫不及待地从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走出来,车子后的是浑身憋足了劲的男人和女人。好钢要使在刀刃上,好镰要使在割麦上,好汉得走在麦趟上。麦地是庄稼人的战场,男人们________,妇女们不让须眉。前鞠后躬,弯腰伸臂,刀光过处,一片齐刷刷的麦子顺势倒下。橙黄的麦地就像毁于蚁穴的长堤,在片刻之间开始出现残缺,一行、一块、一片,大有________的架势和撼天动地的气概,能割的割,不能割的捆,捆好后就往场里搬运。,麦收地里无闲人。那些肩不能挑、手不能割的老太太和小孩子,不是端着茶杯满地找人,就是在收过的麦地里捡拾那些被遗漏的麦穗。麦秆刺啦的声音,车子咯吱的声音,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
22.文中画长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书法用笔有方笔和圆笔之分。方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方形,如魏碑、唐楷中的欧体等可为典范,棱角分明而能给人刚毅正直之感。圆笔即笔画起笔处和运笔中呈圆形。如篆书、汉隶等可谓典范,圆润灵活而能给人通达圆融之感。项穆则在《书法雅言》中说道:“圆而且方,方而复圆,正能含奇,奇不失正,会于中和,斯为美善。”确实如此,方笔与圆笔,处理和谐才是书法的妙境所在。
以上材料对我们当代青年无论是做人还是处世都具有启示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4.①在分析背景、摆出任务后提出观点。从过去新时代十年间文艺工作者在树立文化自信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当前和未来文艺工作者将面临新的使命,引出中心论点:优秀文艺作品用多种方式造就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的。论证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②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基础、反哺、互动共生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最后阐述文化自信自强的意义。
③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唐宫夜宴》《长津湖》等例子证明论点,既形象又能增强说服力。
④论证语言浅显平实。以大量的影视作品实例,论述文艺作品如何造价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这个抽象的问题,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①《觉醒年代》还原历史真实性与党的创建必然性,为文化自强奠定基础。
②《觉醒年代》展示时代风云和历史进程,以文化自强反哺文化自信。
③《觉醒年代》典型细节和动人形象使时代青年产生共鸣,激发民族复兴的激情,阐明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交融格局和相互增强态势。
6.A 7.D 8.①七年前,关大妈在给儿子上坟时;②一九四九年的春天,关大妈担负起传递情报的职责;③关大妈为帮助猫子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 9.①儿子牺牲后的万念俱灰;②关大妈救下倪老虎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③最后帮助倪老虎顺利离开而烧了自己的房子,这表明关大妈从容镇定。
10.B 11.D 12.B 13.(1)西蕃军队离开了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而队伍混乱,急忙回来袭击他。
(2)远行的人,如果稍微休息,脚就会疼痛麻木,士气也就快要没有了,我靠这个打败他们。 14.①认为对内臣主动了解地方官员情况以资治理的行为应予肯定。
②赏罚官员不可随意,要使人信服。
③要专司其职的有关官员深入调查。
15.C 16.①范诗借陆机诗句反其意用之,是说自己不信京城风尘会染黑自己。诗人怀“素心”,爱“云水”,结句用典表明自己本性纯朴、情操高洁,有坚守自我心志的底气和宠辱不惊的豁达超脱。
②陆诗化用陆机诗句则是说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诗人壮志难酬,长期得不到重用,结句用典表达自己对仕途之路已不存希望,只能在寓所等待召见的郁闷落寞之情。
17.(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18.C 19.①就可以停药了 ②选择一种解热镇痛药就可以 ③合理选择抗生素和抗菌药物
20.声势浩大(激情澎湃、盛况空前、欢天喜地)
当仁不让
风卷残云(横扫千军、狼吞虎咽) 21.麦秆和车子发出的刺啦声与咯吱声以及老人训斥晚辈、孩子哭闹和年轻人打情骂俏的声音像交响乐一样在高温的天空里喧嚣起来。 22.运用排比的手法,三个短句句式一致,这样组合在一起句式整齐而有气势,表达了人们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23.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