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河北省任丘市兄弟学校
期末联合测评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面对当下社会文化,媒介批评应该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甚至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其中对文化市场化运作的关注,是媒介批评无法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的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不是物质与精神的绝然二分。而传统的文化批评只是善于揭示艺术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动因,勾勒各种文化思潮的多副面孔,往往有意无意掩盖了艺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美可以无功利,但批评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面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完全不同于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复杂的社会文化语境不能用简单的批评模式来应对。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改变了传统语境,各种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已拓展了艺术与欲望之间的表现领域,使得资本有了呼风唤雨的空间。同时,新媒介新手段的崛起也打破了原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格局,让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倍感失落。在当代艺术领域,特别是影视领域,大资金的介入和运作有时是赤裸裸的,更多的时候是模拟或再造文化和艺术评价体系,如专家评论、学术研讨会、权威媒体的采访和专访等等,通过艺术评价体系来改变媒介环境楔入社会的心理。
在当代文艺界,经常的情形不是先有创作,后有批评,而常常是艺术行为和艺术评价互相影响同时出现,有时艺术评价甚至前置。这里不仅仅是指广告,也指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即便对文化资本的运作需要保持警惕,但当今社会文化也离不开媒介批评。
媒介批评不是包罗万象的批评,它对当下社会文化的阐释,更多从新兴媒体功能和路径分析着手,并不取代以往的一切批评,只是提醒人们,在观念的艺术向技术的艺术演变过程中必须开拓新的批评范畴。
(摘编自蒋原伦《媒介批评与当代文化》)
材料二:
非遗文化是一定地域内的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包括习惯、信仰和情感等。经过漫长的演变,非遗文化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文化系统。随着环境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转变,非遗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自身,并寻找到新的传播方式,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当前,非遗文化开始通过短视频平台这种覆盖面大、传播面广、且有很强用户基础的新兴媒介进行传播与传承,体现了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样的融合使得非遗文化在主体结构、形态样式与社区模式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体结构方面,非遗传承人、社区成员等原生主体的权力开始弱化,再加上部分原生主体文化自觉的缺乏,最终导致其主导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的短视频平台。形态样式方面,原生语境与实践土壤逐渐虚化,历史与环境赋予非遗文化的功能、价值及意义逐渐失去;而短视频平台为了追求美,不断加剧向视听觉化转变,将大量具有装饰性和表演性的元素混入非遗文化,甚至为了功利过度包装,强化唯美娱乐功能,往往造成其所建构的非遗文化只是部分或片面的结果。社区模式方面,文化原生环境要求以“在场”接触体验的方式去获取非遗文化,强调仪式感与庄严感,而短视频平台说到底只是一种线上的展示,弱化了大众的“在场”体验感。
我们不反对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融合,也不反对短视频平台在展现非遗文化时展示商业价值,但也应该警惕新媒介文化对非遗文化的主体结构、形态样式及社区模式干预与重排所带来的问题。非遗文化因为对新媒介平台技术、资源及受众的依赖,只能不断调适自身来迎合新媒介文化。最终,非遗文化不断被变异、被解体、被丧失,甚至被同化入新媒介文化体系之中。而非遗文化逝去的部分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因素来接替其功能,极有可能造成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
所以在主体结构方面,短视频平台需要确立明确的非核心主体角色意识,即认识到自身仅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与传承的后援力量,自身的价值应该是非遗传播的辅助者,帮助非遗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更好地进行非遗实践。在形态样式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非遗在短视频平台视听觉化转向的发生,要求短视频作品在策划与制作中禁止过分包装、极致渲染的视听觉追求,而尽量真实、整体地展示非遗,或者由专业研究机构联合非遗传承人讲述非遗文化内在的价值、意义,从而使非遗文化体系得到完整且原真的维系、传承和弘扬。在社区模式方面,可以开展相对应的非遗线下活动,从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非遗社区这一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的建设。总之,只有两种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才有可能让非遗文化从虚拟性重回现实性。
(摘编自杨帆《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基于短视频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变现象的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传统文化批评,媒介批评关注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交织,兼顾物质与精神层面。
B.“在闲暇时间里面对一朵玫瑰花”,形象地揭示“美可以无功利”的特征,同时提醒批评家要对当下文化有清醒认识。
C.虽然非遗文化与新媒介文化的融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发展,但新媒介文化的商业性也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或没落。
D.非遗文化传承人及非遗社区成员是非遗的核心主体,而短视频平台的介入,往往使得他们发挥不了核心主导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当下社会文化语境变得更为复杂,传统的文化批评模式已经很难加以应对。
B.大资本精心谋划下的大型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件有时会使艺术评价先于艺术行为。
C.短视频平台虽然拥有资源、技术等方面优势,但也存在为了功利过度包装等缺点。
D.由于非遗文化向视听觉化转变,它不仅失去意义与价值,也失去仪式感与庄严感。
3.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二中“非遗文化在形态样式上发生变化”的观点的一项是( )
A.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
B.抖音平台现场直播书法家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并进行拍卖。
C.文化部门录制民间艺人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皮影戏。
D.贵州省黔西南地区开发让游客亲身体验蓝染的旅游项目。
4.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手工篆刻已逐渐被激光篆刻代替。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这一现象。
5.如何运用媒介批评的观点评价当今非遗文化的传承?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天堂一夜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从前,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约定:谁先结婚,就请另外一个当傧相,即使他在天涯海角,也要设法把他请来。
不久,其中一个去世了,活着的那个正准备结婚,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于是,他去向忏悔神父请教。
“这事儿挺难办,”神父说,“不过,你必须履行自己的诺言,即使他去世了,也得邀请他。到他的墓地去,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至于他能不能来参加你的婚礼,那就是他的事了。”
小伙子来到墓地,说:“老朋友,我要结婚了,你来当我的傧相吧!”
坟墓裂开了,朋友跳了出来。“我无论如何也要来的。我必须遵守诺言呀,要不然,不知要多久才能上天堂呢。”
他们先到新郎家,然后去教堂参加婚礼。接着,他参加了婚礼宴会,在宴会上,已去世的小伙子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有关他在另一个世界里的经历,却只字不提。新郎非常想问他一些问题,可是没有勇气。婚宴结束后,那去世的人站起来说:“老朋友,我已满足了你的要求,我回去时你能送我一程吗?”
“哎呀!当然可以!不过,我可不能送得太远,因为今晚是我的新婚之夜。”
“我明白,随你的便,你随时都可以回来。”
新郎吻别了新娘,说:“我出去一会儿,很快就回来。”他陪着去世的人走了。他们东扯葫芦西扯瓢地聊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墓地。他们拥抱着要告别。活着的人心想:现在再不问他,以后永远没机会问了。于是,他鼓起勇气,问道:“既然你已经死了,我来问你一件事儿:那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我可说不清楚,”去世的人回答,“要是你想刨根究底的话,跟我一块儿到天堂走一趟吧。”
坟墓又裂开了,活着的人跟着去世的人走了进去。他们两个来到了天堂。去世的人把朋友带到一座装着金门的漂亮的水晶宫里。那儿,天使们弹奏着竖琴,圣彼得拉着低音提琴,给升天的人们伴舞。看到这番奇异的景象,活着的人惊奇得如痴如呆。要不是天堂里还有其他好些地方要看,天知道他会在这座宫殿里呆多久。“到别处去看看吧,”去世的人说着,把他领进一座花园里。花园里的树上并不是一簇簇树叶,而是五颜六色会唱歌的小鸟。“别发呆啦,我们走吧。”去世的人说罢,领着他的朋友来到了一片草地。在那儿,天使们犹如一对对情侣,又快乐又优雅地翩翩起舞。“下面我们到一颗星上去看一下吧。”星星上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葡萄酒,地上全是奶酪,真叫人百看不厌,久久舍不得离去。
突然,他吃了一惊,说:“啊,我的天哪!老朋友,我没想到在这儿呆了这么久,我得回到新娘那儿去了。她一定在为我担忧呢。”
“你在天堂里呆这么一会儿就够了?”
“够了?要是我能选择的话……”
“这儿还有许多地方值得一看哩!”
“我相信确实是这样,不过我真的该回去了。”
“好吧,随你的便吧。”去世的人陪他回到坟墓,然后就不见了。
活着的人走出坟墓,但他已经认不得原来的墓地了:里面挤满了墓碑、塑像和参天大树。他走出墓地,看到沿街一排排高楼大厦代替了过去简陋的石头小屋;街上到处是汽车和有轨电车,各种飞机掠过天空。“我这是在哪儿呢?莫非是我走错了路?哟,这些人怎么都这样打扮!”
在街上,他叫住了过路的一个小个儿老人,问:“先生,请问这是什么镇?”
“你是指这座城市吗?”
“对呀,是指这座城市。虽然我一直住在这儿,但我怎么也认不出来了。请您带我到昨天结婚的那户人家去好吗?”
“昨天?我刚好是教堂的司事,我敢肯定,昨天没人结婚啊!
“您这是什么意思?我就是昨天结婚的那个人嘛!”接着,他向老人讲述了随同去世的朋友游逛天堂的事情。
“你是在做梦吧,那是个古老的传说了:有个新郎送朋友进坟墓,再也没回来,新娘因此悲痛而死了。”
“根本不可能,我就是那个新郎!”
“听着,现在你唯一可以弄清楚的办法就是到教堂去,跟我们的主教大人谈一谈。”
“主教?可这儿镇上只有教区神父呀!”
“什么教区神父?不知多少年前这儿就有主教啦!”于是,教堂司事带他去见主教。
小伙子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主教。主教回想起小时候曾听过的这个故事。他拿出教区的卷宗,开始一本本哔哔地翻起来。三十年前,没有记载;五十年前,没有;一百年前,没有;二百年前,也没有。他继续翻着翻着,最后他在一页发黄、破碎的纸上,用手指着上面的名字说:“这是三百年前的记载,有个小伙子在墓地失踪了,他的新娘因此伤心而死。不相信,你就看看这记载吧!
“可是,我就是那个新郎呀!”
“那么,你去过另一个世界了?跟我讲讲那儿的情形吧。”
小伙子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跌倒在地上咽了气。他在天堂里到底见到了什么,一句也没说出来。
文本二: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南朝·梁任肪《述异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伙子和他的朋友都重情重义、信守承诺,活着的人邀请去世的朋友来参加他的婚礼,死去的朋友设法应邀来参加婚礼。
B.小说中天堂的景象奇异而美好,物质极大丰富,天使无忧无虑,尽情欢乐,这一切都令小伙子沉醉,久久不愿离去。
C.那位去世的朋友很想跟好朋友待在一起,有意用美好的天堂景象引诱他,绊住小伙子的脚步,也酿成了最后的悲剧。
D.小伙子回来时,家乡已经面目全非,他想办法找到主教,查验卷宗,得知天堂一夜人间已三百年,无法接受而死。
7.文本一中“另一个世界”最终无人知晓,对这样的结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与死界限分明,是不可逾越的。
B.很多事情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
C.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最终答案的。
D.好奇心要有限度,否则会有危险。
8.跟文本二相比,本文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天堂一夜》选自卡尔维诺所编的《意大利民间故事选》,请以本文为例,探究民间故事的基本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鳗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专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辨。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东胡、楼烦、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即鄙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B.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C.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D.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通“披”,与蒲松龄《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字含义相同。
B.左衽,前襟向左掩,指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也代指外族统治。
C.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二者的意思不同。
D.敢,指哪敢,岂敢,与《孔雀东南飞》中“进止敢自专”的“敢”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子成不赞成改穿胡人的服装,使者将此事报告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立即前往公子成家,亲自向他阐述自己的主张。
B.赵武灵王认为偏僻地区风俗多而奇异,学识浅陋的人喜欢诡辩;怀疑不知道的事,非议他人,这不是追求真理应有的态度。
C.为了改变现状,赵武灵王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准备船舶备战,招募水兵,改穿胡人的服装,练习骑马、射箭等。
D.公子成曾经违背赵简主、赵襄主的意愿,忘记国家所遭受的耻辱,但他最终被赵武灵王的话说服,并将胡服赐给治下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
(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
14.赵武灵王列举“瓯越之民”“大吴之国”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5~16题。
登城有作
杜荀鹤①
上得孤城向晚春,眼前何事不伤神。
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②人。
尽谓黄金堪润屋③,谁思荒骨旋成尘?
一名一宦平生事,不放愁侵易过身。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未授官,乃返乡闲居。②汲汲:努力追求的样子。③黄金堪润屋:典出《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点明了登城的季节,同时一个“孤”字一语双关,既写城之孤,又写人之孤。
B.首联下句从结构上属于承上启下,总领下面六句的情感,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情感沉痛。
C.颔联上句写坟冢满原,点明了“伤神”的原因;下句则想象虚写墓中之人曾汲汲追求功名。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豁达与彻悟,应放下对功名的追求,要不然会有愁思侵身。
16.本诗颈联“尽谓黄金堪润屋,谁思荒骨旋成尘?”历来为人称道,请对此联手法进行赏析。
(三)古代诗词默写(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正如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诗人表达胸怀大志、乐观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衣服由于原料的缘故,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意象和与之相关的“砧声”来表现家妇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或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湖北武汉江夏区,近60万亩湿地逦迤环绕,136处湖泊 ① 。这里有高山草甸、瀑布流泉、森林村落……这个生机勃勃、强势崛起的地方,就是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和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灵山石质好。60多年前,灵山聚集了20多家采石厂。过度开采使灵山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灰尘弥漫,乱石遍野,道路坑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物有时,灵山迎来了历史机遇。2019年,灵山采石厂全部关停,江夏区政府引入社会力量推进山体修复,区物控集团“跨界”参与,各个专业团队深入调研,通过清除危岩、削坡整形、岩体锚固、绿化覆盖等技术手段,对灵山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
仅仅三年,曾经 ② 的灵山矿区华丽变身。灰暗天空蓝起来了,破损山体绿起来了,漫山花草长起来了。矿坑化为碧绿的湖泊,宛如灵山脚下的一块翡翠。瀑布从山涧奔流而下,汇入翡翠湖,湖畔蛙声鸟鸣 ③ ,这是大自然的音乐会。
就这样,一个集山、水、湖、洞、村为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蔚然兴起,应运而生了一个农旅文融合的4A级旅游景区,一方雄伟壮丽、横空出世的“矿世奇苑”在江夏中部“雄起”,在武汉之南傲然挺立着一座前卫时尚的生态小镇。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句式整齐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① 。在这所大学校,我们能直观地看到五千年文明的辉煌灿烂、独树一帜,也能看到屈辱和挣扎,看到奋斗和担当。文物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博物馆在对文物保护和管理的同时, ②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到,博物馆不再是“千馆一面”,展出的内容愈加突出特色, ③ ,极大丰富了参观者的观展体验,由此带来了生动又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以“马踏飞燕”为原型的文创玩偶……博物馆文创开发热度不减,创意迭出。参观者分享给好友并纷纷购买,不少人慕名而来,“打卡”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人们的亲密互动,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景气越来越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塔拉生活在极端宗教和原始信仰的家庭,走出大山就读杨百翰大学,第一次看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世界:同学懂得各种地理常识,还能接受绘画、文学等艺术的熏陶,会穿吊带露出赤裸的肩膀……当一个人见过了大海的宽阔,便知道了湖泊的狭窄,她开始觉醒,背叛父亲的教导,努力自我救赎,最终摆脱原生家庭,考剑桥,上哈佛,实现人生蜕变。
“成长”和“环境”,是青年成长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人人都渴望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又时时处处受到环境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D 3.B 4.①激光篆刻拓展了艺术与欲望的表现领域,也扩展了资本的空间;②激光篆刻打破了原有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格局,让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渐衰微。 5.①运用新媒介创新非遗文化市场化运作的途径,助推非遗文化的传播;②运用新媒介拓展非遗文化的表现领域,以适应当下文化发展的需要;③保持清醒的认识,警惕非遗文化资本的运作,让新媒介文化与非遗文化以平等且相互尊重的姿态进行融合。
6.C 7.D 8.(1)《述异记》的情节比较简单,而本文情节曲折完整,故事的来龙去脉交待详尽。
(2)《述异记》以记叙为主,本文则擅长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如小伙子要回到人世的对话,回到人世后跟过路人的对话,结构紧凑,推动情节发展。
(3)《述异记》笼统叙述,本文则对场景展开详细描写,如对快乐天堂的描写,如主教翻阅卷宗的场景,都营造一种现场感。 9.(1)故事曲折,想象奇特。天上人间,小伙子的经历曲折而离奇。
(2)人物扁平化,个性单一。文中的“小伙子”没有非常明显的个性特征,就是一个讲诚信、重情义的普通人。
(3)含义深刻,寓意深远。小伙子的悲剧内涵丰富,从中可以悟出很多的人生哲理。
(4)语言朴素,明白如话。叙述语言几乎不加修饰,用语平实:人物语言很家常,接地气。
10.B 11.A 12.D 13.①因此圣人观察民间风俗来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法,这样做既有利于百姓,也能使国力增强。
②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强大兵力的支持,侵犯掠夺我国的土地,俘虏囚禁我国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城。 14.①礼制和服饰虽然不同,但为求便利的目的是一致的。②穿戴和礼节应随着风俗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③只要有利于百姓,有利于方便行事,措施和礼法不强求统一。
15.B 16.①运用对比。黄金润屋和荒骨成尘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追求功名的深沉思考。②巧用典故。化用《礼记》中的语句,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的世俗观念的否定。③运用反问。表达了对追求功名富贵者的嘲讽之意。
17. ①.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任重而道远 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④.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⑤. 玉户帘中卷不去 ⑥. 捣衣砧上拂还来(示例二: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示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8.①星罗棋布
②满目疮痍
③不绝于耳 19.①比喻,将矿坑治理后成为的湖泊比作翡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泊的清澈碧绿。②排比,“蓝起来了”“绿起来了”“长起来了”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写出了灵山矿区治理后的变化,突出了新灵山之美。 20.一个集山、水、湖、洞、村为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蔚然兴起,一个农旅文融合的4A级旅游景区应运而生,一个雄伟壮丽的“矿世奇苑”在江夏中部横空出世,一个前卫时尚的生态小镇在武汉之南傲然挺立。
21.①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②加强研究和利用 ③展出的形式愈加灵动活泼 22.参观者纷纷购买并分享给好友,不少人慕名而来,“打卡”博物馆,文创产品与人们的亲密互动,让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人气越来越旺。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