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部分学校联考期末试卷高三历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部分学校联考期末试卷高三历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8 10: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联考联评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儒家经典中,尧舜间的继承过程被称为禅让,显得彬彬有礼,体现出很高的道德水准。然而《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两条材料说,“《竹书》云,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竹书》云舜囚尧”。战国后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鲧因反对舜继位而被杀。上述记载的差异最能说明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考究 B.综合多种文献记述即可得出历史真实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甄别真伪 D.历史记载必须通过考古成果加以证实
2.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同时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这些措施的目的在于
A.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贯彻法家治国理念
C.强化中央集权体制 D.削弱藩镇割据势力
3.如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林七贤砖画》,描绘了“七贤”游于竹林之下,饮酒清谈,抚琴吟诗,过着纵情山水、放荡不羁的生活。这反映出
A.士族阶层生活奢靡 B.门阀政治日益衰落
C.文人画与时代关联 D.主流思想受到冲击
4.北宋时期,朝廷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劝导南方农民试种麦、黍、粟等北方旱地作物,到南宋时南方多地种麦有一定规模,出现“却破麦田秧晚稻”的景象:此外, 浙东一带农户在早稻未收时,多在稻田的行间种上晚稻。这说明宋朝( )
A.南方饮食习惯开始改变 B.南方经济优势地位确立
C.南方农业经济韧性增强 D.人地矛盾危机得以解决
5.元代两浙地区士人家族的祭祖方式多样。有士人家族沿袭前代习俗在寺院、道观中祭祀先人,而兼容儒家礼制与人情的塞祠祭祖形式也开始盛行,还有士人家族开始设立祠堂以祭祖。由此可见元代两浙地区
A.祭祖方式与宗族组织结合已经成熟
B.士人家族以祭祖增强家族凝聚力
C.旧有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D.士人家族影响当地传统社会习俗
6.下图为明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 )
A.明清时期的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B.明清政府垦荒政策取得显著成效
C.高产农作物引进缓解了社会矛盾 D.清代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应不足
7.1865-1866年福州商务报告说.“由本埠(福州)运往中国其他口岸用帆船装载的货物,已经有1/3改由外国轮船运载。可能在不多的几年之后,沿海航线只剩下寥寥几只无足轻重的帆船”。这表明当时
A.中国经济命脉渐被列强控制 B.清政府维护外国航运业的利益
C.列强对华贸易优势日益加强 D.中国发展新式航运业势在必行
8.民国初年,国内各地度量衡各异,北洋政府完全照搬万国公制,提出度量衡改革方案,终未能实施。1914年,在农商总长张謇主持下,提出改革过渡期“旧制与通制并行”的折中方案,以北京率先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一时期北洋政府的度量衡改革旨在( )
A.调和新旧经济体制的冲突 B.建立全国统一的经济秩序
C.消除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9.1931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以累进税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田赋,向店铺征收营业税,对经过中央根据地24个关卡的货物征收过境税。因此,1932 年7月以后,红军部队不再担负筹款任务,而是由根据地的中央政府财政部门为其提供给养。据此可知,当时( )
A.红军的财政保障能力提高 B.敌后根据地遭遇严重的困难
C.中共放弃了土地革命政策 D.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被粉碎
10.下表为建国初北京市工商业发展情况统计表(部分)。表中信息反映出( )
时间 国营商业营业额(亿元) 私营商业营业额(亿元) 国营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私营工业生产总值(亿元)
1949 5365 14318 4390 4039
1950 10988 27085 15886 10533
1951 27483 59048 42788 24619
A.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B.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D.公私合营政策成效显著
11.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农民解决温饱问题了,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这说明( )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商品供需矛盾 B.经济建设重在坚持人民自力更生原则
C.农村经济改革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D.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12.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有一些人由白银铸造而成,他们将作为辅助者…另外那些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则是用铜与铁打造的。”这说明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制度持赞美态度 B.强调神高于一切
C.理性思考了雅典的民主制度 D.肯定了人的平等
13.1635年,英国人塞尔登在其著作中宣称,“封闭的海洋”就是通过权利和占领而被分割开来,因而不再为人类共有的海洋。该著作在英国国王授意下出版,成为“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英国官方原则的公认基础”。该著作( )
A.推动了全球航路的开辟 B.奠定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
C.适应了海外扩张的需要 D.缓和了欧洲国家间的矛盾
14.启蒙运动时期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的文章《妇女教育》中赞扬了女性的天赋,他写道:“灵魂就像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安放在身体里;必须擦亮,否则它的光泽将永远不会出现;教育就是擦拭钻石的布巾,只要女性接受足够的教育,也能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期间大量职业化女性作家群的在英国出现。材料表明
A.启蒙运动推动女性意识的觉醒 B.欧洲妇女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
C.女权观念得到各阶层广泛认同 D.女性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
15.下图是1500—1998年中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趋势图。其中丙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16.《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苏联和美国于1972年签署的一项双边条约。其核心是通过禁止双方发展全国性的反导系统来确保对对方的核威慑平衡,以此避免核战争。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该条约。这是美国在现代史上首次退出一项重要国际协议。有关该条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在客观上有助于世界稳定 B.它加速了两极格局的解体
C.美国退出说明条约尚不完善 D.它是联合国维和的重要成果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国志·魏纪》 《后汉书·献帝纪》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 曹操自领冀州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相。 曹操自为丞相。
天子使郗虑策命公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伏)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废黜死,兄弟皆伏法。 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其二子。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士,使张音奉玺绶禅位。 魏王丕称天子,奉帝为山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8分)
18.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史上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一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之潮涌动不息。地方自治理论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传入中国;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在抵御外患,还是在振兴内治方面,都无明显作为,湖南自保自强的重担只有由湖南民众自己来承担。于是黄遵宪、谭嗣同等人便顺应民心民愿,提出了其地方自治的主张;维新期间地方自治的萌芽与晚清以来中央官治权力的下移是分不开的……。湘省在此背景下,地方权力开始加重。地方既握实权,便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年),湖南作为全国性地方自治的一分子,其表现为全国注目。以区域近代化论,清末民初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创造了湖南诸多第一,如第一次选民调查、第一次投票选举、第一批代议机构等。
——摘编自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
材料二 1920年前后,“省自治""联省自治""一时成为时代潮流……毛泽东反复强调自治必须由民来办,认为湖南人民已经具备了自治的能力。他告诫从事“自治运动”的人,不要信湖南民智未开交通不便自治难于办好的话,“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对于湖南自治法,只要是生活在湖南地域上的人,凡年满15周岁无神经病者,不论是“农人也罢,工人也罢,商人也罢,学生也罢,女人也罢"都有发言权。在当时各省军阀借地方自治之名,行军阀专权之实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张实行真正的、彻底的民治无疑是对军阀专权的彻底否定。……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则是全自治。毛泽东认为湖南独立成“湖南国",并不一定要从字面上把湖南省的“省"字改成一个“国”字,只是要得到一种“全自治”。他说""德美都是先有邦,后才有这互相联合,邦造成了,联只是自然的结果""。……湖南自治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毛泽东地方自治思想具有局限性,是青年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期思想的反映。
——摘编自彭学宝《孙中山与毛泽东地方自治思想比较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兴起的背景。(7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主张地方自治的出发点,并综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湖南自治运动的积极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缩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 目标, 它关心的是世界政治大环境。战后英美法苏对于欧洲的分区管制形成的“四大警察”理念是一种追求“双赢”的理念。而根据囚徒困境模型分析, 安全感是达到“双瀛”结果的基本要求。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 不光是因为两极格局、东欧真空, 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 又不足以使一方完全支配另一方, 因此弱的一方必然奋起而追之, 而这又会导致强的一方产生更强的戒心。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美国为资本主义国家,两国之间互有戒心, 所以, 罗斯福的大国合作之梦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美苏最终还是从合作走向了对抗。
——摘编自袁茵《论冷战的起源——假均势、集权主义政体与冷战的爆发》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 全球治理出现众多问题, 如资本的配置正在向那些具有资本基断权利的国家集中; 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贫富失衡问题严重; 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民主意义,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动乱;一些国家主张的所谓民主已随着美国需权在国际体系中不断衰退和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 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一元化治理由于国际权力的不断分散开始走向多元的全球治理模式。
——编自刘长喜、毛博《全球治理之殇与中国方案》
(1)依据材料一, 概括二战后美苏从合作走向对抗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格局下中国50年代初至70年代外交新思维的表现。(7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当前全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指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CCDCB DDBAA CCCAA A
17.(1)内容不同:《三国志》对曹操称公;《后汉书》直接称呼曹操。《三国志》中曹魏君主的官位、爵位、皇位来源于汉献帝的授予,《后汉书》中曹魏君主擅权自立。《三国志》中皇后被皇帝废黜赐死,《后汉书》中皇后被曹操杀害。
叙事方式不同:《三国志》的记录更详细,《后汉书》比较简洁。
评价不同:《三国志》肯定曹魏,《后汉书》贬低曹魏。(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2)观点:司马光认为三国时期曹魏是正统,用其年号纪年;朱熹认为蜀汉是正统。(4分)原因:司马光作为历史学家,出于编年记事的需要,选择曹魏作为正统;司马光作为北宋时人,北宋由后周禅让建立政权,和汉魏禅让有类似之处;司马光生活的北宋作为中原政权,和曹魏地理空间相似。朱熹是儒家学者,更强调道德和名分,肯定同为刘姓的蜀汉政权合法性;朱熹处于南宋和金对峙时期,借助蜀汉论证南宋政权的合法性;朱熹所处的南宋偏安一隅,和蜀汉情形类似,产生共情心理。(司马光和朱熹观点的原因,每个答对两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8.(1)背景:①西学东渐,地方自治理论传入中国(或近代西方政治学说的传入);②甲午战后,清政府无力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③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湖南民众自保自强意识增强;④近代政治运动和黄遵宪、谭嗣同等有识之士的推动;⑤晚清以来中央政府权力的下移和地方势力的增长;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出发点:①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军阀割据;②真正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③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富强。
积极影响:①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体系,促进了民主宪政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②使西方资产阶级的自治思想得到传播,增进了国民的自主意识;③为其他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范例和有益的经验;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工农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关键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论题: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加速了世界的分化。
阐述: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显著变化,还推动了英国的议会改革(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完善),并使得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阵营。英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宪章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和积极投身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率先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证生为工人运动提供工科学理论指导,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英国之后相维投人工业化源溯受此影响,19世纪中后期。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俄国推行了农奴制改革,日本发起了明治维新.德国在实现统一之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北美,东北亚得以确立,并随着这些国家瓜分世界的步伐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对全球的支配综上所述,工业革命不但加速了社会阶级的分化,还刺激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越出西欧的范围,确立了在世界上的支配和统治地位。(“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
20.(1)原因:国家目标不同;“四大警察”理念的驱使;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两极力量不均衡;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差别。
  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等外交思维;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主张并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2)问题:资本失衡;贫富分化;民主失真(或强权政治);生态失衡。
中国方案:承担大国责任;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