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2-16 09: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章人体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控制环境污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生物圈的稳定
B.生物圈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合理利用土地对保护生物圈有积极的影响
D.保护和扩大森林可促进生物圈的良性发展
2.中考期间严查环境噪声污染。下列对于环境污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污染是可以扩散的
B.噪声也是环境污染的一种
C.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一氧化碳、焦油等有害物质
D.只要讲究个人卫生就可以预防环境污染
3.为保护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措施并已收到很好的效果。下列有关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中,你认为存在较高风险的是( )
A.引入其他地区的生物,丰富本地区的生物种类
B.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将濒危物种迁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4.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B.大气污染的结果
C.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结果 D.植被遭到破坏的结果
5.下列有关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意见中,错误的是( )
A.在认识上,应视垃圾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B.在技术上,向再生回收、生物发酵、焚烧发电和卫生填埋的综合方向发展
C.我国应以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技术为主来处理城市中的生活垃圾
D.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引进焚烧发电技术和设备
6.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是( )
A.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对草原实施轮封、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D.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
7.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据悉,汽车加入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这将推动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的开采与运用将有助于控制( )
A.温室效应 B.沙尘暴 C.赤潮 D.白色污染
8.202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B.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绿色家园
D.大力发展煤炭工业,力争煤炭开采量飞跃提升
9.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乱砍滥伐 B.垃圾分类 C.围湖造田 D.捕食野味
10.下列过程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
A.生物呼吸 B.物质燃烧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11.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2.监测结果显示,极端暖流时常入侵北极,导致北极冬季海冰减少。面对严酷的现实,低碳生活已然成为新时尚。以下行为符合该生活理念的是( )
A.购买包装奢华的商品 B.夏天尽量调低空调的温度
C.倡导无纸化办公方式 D.出门购物尽量选择自驾
12.监测结果显示,极端暖流时常入侵北极,导致北极冬季海冰减少。面对严酷的现实,低碳生活已然成为新时尚。以下行为符合该生活理念的是( )
A.购买包装奢华的商品 B.夏天尽量调低空调的温度
C.倡导无纸化办公方式 D.出门购物尽量选择自驾
14.下列哪项不是我国促进环境优化发展的国策?( )
A.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B.推广生态农业,植树造林,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
D.大力发展工业,促进经济发展
15.下列哪项不是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性的表现?( )
A.直接危害植物的叶、芽,使农作物和树木死亡
B.引发赤潮
C.破坏湖泊的食物链
D.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
16.为加强对黄河的保护,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加强两岸植树造林 B.排放工厂废水、生活污水
C.加固黄河两岸堤坝 D.节约水资源、杜绝浪费
17.由下表可知,这个地区鸟类和哺乳类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的影响 D.其他原因
1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下列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家里的垃圾分类处理 B.研制易降解的新型塑料
C.选用含磷的洗衣粉 D.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购物袋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B.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
C.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D.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体现了环境能影响生物
20.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利用好草原,长期发展畜牧业,下列哪项措施不正确 ( )
A.大力兴修草原水利
B.尽量发展牲畜养殖,最大限度地发挥草原的潜力
C.营造基本草场防护林
D.改良牧场,促进良种牧草的发展
21.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地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一品种林,其共同影响是(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只要解决粮食问题就可以无限制地增长人口 ②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③人口猛增导致生态平衡失调 ④人口猛增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B.环境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C.环境问题全部是由自然原因造成的
D.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以人类自我满足为前提
24.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
A.沙尘暴 B.二氧化硫 C.氟利昂 D.汞、镉等有毒物质
2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
B.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C.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西部耕地过剩,森林、 草地不足
D.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每空2分,共12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水稻种子为材料,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个科学探究过程。
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5个,大小、饱满程度相同的水稻种子100粒,小纱布10块,以硫酸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5、pH=4、pH=3、pH=2(酸性依次增强)的“酸雨”各20毫升等。
方法步骤:
①将5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②在5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地各撒20粒水稻种子,然后再用小纱布盖好。
③向A培养皿中均匀喷洒清水(pH=7)5毫升,使之刚好将要淹没种子。
④向B、C、D、E 4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H=4、pH=3、pH=2的“酸雨”。
⑤盖上培养皿,将它们都放在适于种子萌发的环境里。
(1)第④步中向B、C、D、E 4个培养皿中加入的“酸雨”应均为多少毫升?________。
(2)上面5个培养皿中,________为对照组。
(3)为何要准备水稻种子100粒而不是几粒?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在实验结果得出之前,我们可以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预测1: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逐渐升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_________作用。
预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每空2分,共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它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和会议采用,推动了绿色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
材料二 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生态系统中,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_。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图中表示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___________。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某种有毒物质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
(4)生物丙和生物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戊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___。
28.(每空1分,共9分)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于2030年之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不同成分。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燃烧等)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维持碳-氧平衡。通常情况下为美化环境,适度地引种外来绿化苗木,并不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动态失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周而复始的特点,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碳的含量迅速增加,现在倡导的“碳中和”就是要通过一些具体的措施实现碳的排放和吸收正负抵消,请列举两项可行性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循环总是伴随着能量流动进行的,不同的生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该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为__________。
(4)为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现在社会上使用的部分专用餐具加入微生物后可直接被降解,参与此过程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吸收,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废旧电池应投入__________(填“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有害垃圾”)回收箱内,然后进行集中处理。
29.[(1)—(4)题,每空1分,(5)题2分,共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0年5月26日,《东莞市生活垃圾分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开始实施。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能提高资源化利用程度。
材料二 在最近举行的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微塑料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主要来源为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小塑料颗粒及大块塑料垃圾降解产生的碎屑。由于塑料难以降解,会以微塑料的形式长久存在于食物链中,最终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人类的身体里。
(1)像香蕉皮这类易腐、富含有机物的垃圾应投放到______垃圾桶,这类垃圾被回收后,将进入专门的处理厂。
(2)电子产品的加速升级,使我国废旧电池数量呈暴发式增长。废旧电池中的金属汞、镉等有毒物质,可以通过________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所以废旧电池应放入____________垃圾桶内。
(3)短时间内,微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不易被发现,但随着大量塑料垃圾的产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物圈,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____。
(4)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使用塑料制品分类装好垃圾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5)作为中学生,你能为“无废城市”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3)题,每空1分,(4)题2分,共6分]请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材料 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沙漠化、化学污染等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研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而人类的活动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如何使人们过上绿色、低碳的生活呢 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倡导“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1)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
(2)森林碳汇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倡导 __________的消费理念。
A.加大能耗,促进经济发展
B.根据个人习惯和爱好消费
C.加快消耗,不拘小节
D.文明、节约、绿色、低碳
(3)关于生物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据预测,2026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这也是地球人口最大的承受能力
B.工业废气会形成酸雨,一般pH>5.6的雨水酸性更强,称为酸雨
C.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减少皮肤癌的发病率,保护人类健康
D.温室效应的增强,导致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物种灭绝
(4)为了响应“低碳减排·绿色生活”的号召,你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D 5.D 6.D 7.A 8.D 9.B 10.D 11.C
12.C 13.D 14.D 15.B 16.B 17B 18C 19B
20B 21A 22C 23B 24D 25D
二、26(1)5毫升
(2)A
(3)排除实验的偶然性
(4)促进
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逐渐降低,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
随着pH值逐渐减小,种子的萌发率不变,说明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27(1)二氧化碳 A、B
(2)C
(3)甲→乙→丙→丁 丁 生物富集
(4)捕食 分解者
28(1)E 光合作用 A、B、C、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二氧化碳 大面积植树造林;节约水电、绿色出行
(3)绿色植物
(4)分解者 有害垃圾
29(1)厨余
(2)食物链 有害
(3)有限的
(4)C
(5)做好垃圾分类;不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等。
30(1)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2)D
(3)B
(4)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