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塞下曲》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塞下曲》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6 14:0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塞下曲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塞下曲》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引导学生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诗歌的兴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理解诗歌中表现的英勇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预习导学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对于不熟悉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或词典。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学习注释
认识作者
卢纶(约748-800年),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出生于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因为避安史之乱,多次隐居在各地。他早年仕途坎坷,多次参加进士考试都未能中第,后来才得到贵人的推荐,担任过元帅府判官、河中府幕僚等职位。卢纶的诗以边塞题材为主,风格雄劲,内容充实,多反映士兵的英勇生活和战争场景,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01
03
02
创作时代背景
卢纶的《塞下曲》创作于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但边疆地区频繁的战争使得百姓生活困苦。因此,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边塞诗多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的艰苦生活。
诗歌定位与价值
《塞下曲》作为一首经典的边塞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战争中的场景,展示了士兵的英勇无畏和对国家的忠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作者简介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创作的一首边塞诗。卢纶,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且清新,尤其擅长写边塞诗,形象生动,气势雄浑,富有英雄主义色彩。
作品背景介绍
学习诗歌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对字音,读准节奏
学习诗意
在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
学习诗意
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
学习诗意
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
学习诗意
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全诗赏析
《塞下曲》以月黑雁飞高开篇,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单于夜遁逃则揭示了战争的突然转折;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描绘了士兵们在恶劣天气下仍奋力追击敌人的决心。
句式结构分析
该诗采用了平仄相间的四言句式,韵脚整齐,节奏明快,符合边塞诗的特点。
诗文内容解读



战争与边疆
诗中通过描写夜晚的战斗场景,反映了边疆地区战争的严酷现实和士兵的艰辛生活。
英雄主义情怀
通过对士兵在困难条件下仍然奋勇杀敌的描述,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和对国家忠诚的态度。
自然景观描写
利用“月黑雁飞高”等意象,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效果,同时也突出了战场上的苍凉气氛。
主题思想探究
诗人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塑造了勇敢坚强的士兵形象。
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中流露出对士兵英勇行为的赞扬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感慨。
1
3
2
形象塑造
情感表达
艺术手法
艺术特色评析



抄写《塞下曲》
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用场景描写的方法写出《塞下曲》的故事
作业设计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