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课 社戏【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1课 社戏【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7 18:49: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课 《社戏》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péng① 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②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甲)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乙)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语段①处填汉字,②处填拼音。
①白péng ②潺
(2)甲、乙两处应填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而且 B.只有……而且 C.可……不仅 D.可……并且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
(4)划浪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方法,烘托了“我们” 的心情。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桕树(jiù) 凫水(fú) 蕴藻(yùn) 不惮(dàn)
B.怠慢(dài) 潺潺(chán) 行辈(xíng) 家眷(juàn)
C.旺相(xiàng) 弥散(mí) 纠葛(jiū) 撺掇(chuān)
D.归省(shěng) 喝彩(hè) 舟楫(jí) 漂渺(miǎo)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 骂,我们 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 当面叫他“八癞子”。
A.然而 即使 也 况且 B.因而 如果 便 况且
C.然而 如果 便 而且 D.因而 即使 也 而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②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③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线,
④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九十多年了。
B.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D.双喜看上去才十二、三岁,一副善良、热情的样子。
7.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这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
B.“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中的“两岸的豆麦”“河底的水草”“扑面的吹来”都是偏正短语。
C.“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的“朦胧”是形容词。
D.《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还学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能力提升
9.《社戏》一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美好的童年往事。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以“说‘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戏。我们常说的“江山社稷”中的“社”是指 ,“稷”是指 。
(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里所唱的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该剧种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 是女性的角色。
10.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材料。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①【A】处画线句子中语义重复,请修改:
②【B】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
拓展延伸
(一)阅读《龙灯》,完成下列小题。
龙灯
罗念生
①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②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触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③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作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束钱纸,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④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的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耍龙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⑤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的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⑥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惟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⑦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花火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六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
海龙出庙逐宝—— ——海龙吞灯被烧—— ——海龙下乡贺年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这里的“流”不能换成“掉”字,为什么?)
(2)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这里的“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
13.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色人等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14.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材料一】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二)阅读《仙堂戏院》,完成下面小题。
仙堂戏院
林清玄
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好事成双;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白马离开田野;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奋斗有成终于返回家乡……有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了人世的完满。
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不在话下,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那时戏院没有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戏,叫我唤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
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楚浮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也有偷海报、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才成为世界一级的大导演,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京,薛平贵要会王宝钏了,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了,那是生死关头不能不看,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也没有参加,结果比岳飞挨斩还凄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坐不上椅子,但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演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
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电视有了彩色,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最后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捉苍蝇打架,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是过着黯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做的长板条被沙发椅取代,洋铁皮屋顶成了钢筋水泥,铁铸大门代替嘶哑的木门,到处都改变了它的历史痕迹。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5.选文中,作者回忆再现了仙堂戏院三十年的变化历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 主要事情或表现
兴盛期 (1)
(2) 绑给歌仔戏和布袋戏
恢复期 (3)
蜕变期 戏院的外貌大变,两个传统被保留
16.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妙处?)
(2)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人情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
17.选文以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线,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写看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18.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异同。
【连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1课 《社戏》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péng① 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 ② 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甲)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乙)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1)给语段①处填汉字,②处填拼音。
①白péng ②潺
(2)甲、乙两处应填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A.但……而且 B.只有……而且 C.可……不仅 D.可……并且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是 。
(4)划浪线句子运用了 描写方法,烘托了“我们” 的心情。
【答案】(1)篷 chán
(2)A
(3)身体舒展
(4)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兴奋/急切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白篷(bái péng):白色的竹篷。
潺潺(chán chán):形容溪水、泉水流淌的声音。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用法。
“我却还以为船慢”与前面的“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是转折关系,其实船行得并不慢,因此甲处可用表示转折的“但”;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似乎听到歌吹了”是并列关系,说明赵庄近在眼前了,因此乙处可用表示并列的“而且”;
故选A。
(3)本题考查句子成分。
“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主语是“身体”,谓语是“舒展”,“也似乎”是状语,“到说不出的大”是补语。句子的主干只保留主谓语即可,即“身体舒展”。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划浪线句子描写了豆麦、水草、月色、水气、连山等自然景物,因此是景物描写,也可以说是环境描写。
这几个句子从嗅觉、视觉角度进行描写,抓住了豆麦和水草的气息、月色、山等进行描写,结合“清香”“朦胧”等词可知,作者描绘的画面是美好的、美丽的,让人陶醉的,由此表现“我”愉悦的心情,表现“我们”能够去看社戏的愉悦心情;“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这个句子化静为动,表现出船行速度之快,突出小伙伴们的划船技术高超,烘托出“我们”急于去看社戏的兴奋、自由、快乐的心情。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桕树(jiù) 凫水(fú) 蕴藻(yùn) 不惮(dàn)
B.怠慢(dài) 潺潺(chán) 行辈(xíng) 家眷(juàn)
C.旺相(xiàng) 弥散(mí) 纠葛(jiū) 撺掇(chuān)
D.归省(shěng) 喝彩(hè) 舟楫(jí) 漂渺(miǎo)
【答案】A
【解析】B.“行”应读“háng”;C.“撺”应读“cuān”;D.“省”应读“xǐng”;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 骂,我们 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 当面叫他“八癞子”。
A.然而 即使 也 况且 B.因而 如果 便 况且
C.然而 如果 便 而且 D.因而 即使 也 而且
【答案】C
【解析】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
第一空:“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是转折关系,所以用“然而”关联;
第二、三空:“骂”和后面“我们”形成条件关系,用“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如果”和“便”合适;
第四空:“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和“当面叫他‘八癞子’”是递进关系,语意上表示更进一层,用“而且”关联。
故选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答案】C
【详解】A.语序不当,将“圆梦”放到“追梦”后面;
B.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D.缺少宾语,在“灵活”后加上“的特点”。
故选C。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②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③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线,
④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排序。
通读材料可知,选段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戏台,④先写远处月光下露天戏台的朦胧美;③进一步表现出月色下模糊的戏台境界和美妙的感受;①“仙境”一词是对前文所看到戏台朦胧之景的概括;②视线由模糊变得清晰。因此排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B。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九十多年了。
B.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C.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
D.双喜看上去才十二、三岁,一副善良、热情的样子。
【答案】D
【详解】D项中“十二、三”是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7.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这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
B.“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中的“两岸的豆麦”“河底的水草”“扑面的吹来”都是偏正短语。
C.“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中的“朦胧”是形容词。
D.《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这篇文章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我们还学过出自这本散文集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答案】B
【详解】A.有误,“似乎”表示不确定,不是比喻词,这个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C.有误,“朦胧”是动词,意思是“变得朦胧”。
D.有误,《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
故选B。
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写看戏前,作者主要用衬托的手法,写出平桥村是儿时的“乐土”,又以这里一般的“乐事”,引出后面“到赵庄去看戏”的情节,为下文做了铺垫。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作者描写江南特有的农村风光,衬托小伙伴们去看戏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反映平桥村老人和孩子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答案】B
【详解】B项理解不正确。小说的标题虽然是“社戏”,但文章旨在表现农家小伙伴及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因此,文章并没有花很多笔墨写社戏的内容。故选B。
能力提升
9.《社戏》一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美好的童年往事。你所在的班级举行了以“说‘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到活动中来。
(1)“社戏”指旧时某些地区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出的戏。我们常说的“江山社稷”中的“社”是指 ,“稷”是指 。
(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里所唱的戏曲是我国的国粹 。该剧种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 是女性的角色。
【答案】(1)土神 谷神 (2)京剧 旦
【详解】(1)“社稷”中的“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2)京剧是国粹,其角色是生、旦、净、丑。其中,“生”指的是除净、丑以外的男性角色。“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大花脸”。“丑”扮演喜剧角色,俗称“小花脸”。
10.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材料。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
①【A】处画线句子中语义重复,请修改:
②【B】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
【答案】
(1)示例: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2)①删除“约”或者“左右” ②删除“……”或者“等等”
(3)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与传统戏曲有关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详解】(1)此题考查了宣传标语的拟写。做好广告(宣传)语拟写试题,在语言上应具有语言精练、内容醒目、便于记忆的特点,要突出创意的新颖、独特,可借助恰当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双关等,让广告(宣传)语达到好说好记好理解的目的。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围绕“弘扬传统戏曲”的主题来拟写即可。
(2)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①“约”与“左右”重复,应删去一个。②“……”与“等等”不能连用,应删去一个。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与传统戏曲有关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拓展延伸
(一)阅读《龙灯》,完成下列小题。
龙灯
罗念生
①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②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触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③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作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束钱纸,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④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的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耍龙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⑤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的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⑥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惟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⑦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花火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六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
海龙出庙逐宝—— ——海龙吞灯被烧—— ——海龙下乡贺年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这里的“流”不能换成“掉”字,为什么?)
(2)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这里的“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
13.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色人等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14.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材料一】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答案】
11.(1)海龙进店拜年(贺年) (2)海龙抢宝缠斗
12.(1)A.“流”,流淌,有顺畅流淌的意思,“掉”落下,有快速直落的意思;B.“耳边”不时地听到贺年的声响,快感是有逐渐发展的趋势的,“流”的时间持续较长,自然准确。“掉”速度过快,表达突兀。C. “流”指情感在全身流动,“流”比“掉”更能表达出作者过年的愉悦,对参与、欣赏海龙表演的渴盼之情。(写出任两点即可)(2)A.耍:表演。B. 耍:玩乐.表达出耍海龙的自如、精彩,受民众的欢迎。体现出了游戏娱乐的特征。C.口语(方言)化,亲切自然,富有地域特色。
13.(1)对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温馨、祥和的乡村生活的喜爱。(2)对淳朴的民风民情的喜爱与欣赏。(3)对耍海龙这一类民间传统文化、民俗的喜爱与欣赏。(4)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对生活的热爱)。(5)对新年热闹节日的喜爱。
14.(1)表演内容丰富有趣,激发儿童及大众观察与参与的兴趣。(材料一)(2)表演形式生动活泼,让儿童亲历传统文化样式的表演,增强亲身体验。(选文:提灯人与抬宝灯的童子)(3)增强表演的故事性与戏剧性。(材料二)(4)表演内容要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要接地气。
【解析】
11.本题考查对情节的概括能力。此题要求用六字短语概括,根据题干已知信息,第②段“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写海龙出庙逐宝,可参照这个例句,从第②段后开始寻找事件并概括。结合第③段的“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可概括为:写海龙进店贺年;第④段“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写海龙吞灯被烧;结合第⑤段的“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可概括为:写海龙抢宝缠斗;第⑥段“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和第⑦段“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写海龙下乡贺年。
1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首先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词语的意思及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1)第一步:解释本义。“流”,指流淌,有顺畅流淌的意思,“掉”,指落下,有快速直落的意思。第二步:分析语境义。结合第①段“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可知,这些文字写出眼睛看到新年各种红火的喜象,再加上听到爆竹声、儿童的欢呼声、拜年的祝贺声,年的韵味十足,置身在这种过年氛围中,会被那种快乐愉悦覆盖,浸漫全身心,而“流”有流淌之意,能把这种慢慢漫过全身每个毛孔的快乐准确表达出来;同时也把作者对过年望眼欲穿的期盼,对过年参与、欣赏海龙表演的渴盼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流”表明过程长,持续时间较长,更符合实际情况。而“掉”是落下,有快速直落的意思,速度过快,表达突兀,“耳边”不时地听到贺年的声响,快感是逐渐发展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到位的,所以这里的“流”不能换成“掉”字。
(2)第一步:解释本义。“耍”有两层含义,一指表演,二指玩乐。第二步:分析语境义。“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千百年来,人们常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用“耍”,一方面表现出耍海龙的精彩场景,表明它是一种表演;另一方面,体现出耍海龙活动是当地过年一种具有很强的游戏娱乐特征的民俗活动,表明它还具有让人玩乐的特点;同时,“耍”是口语方言,更富有地域特色,通俗亲切。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作者围绕“海龙”,详细写了这种民俗的过程,第②段描写了海龙的外形,后几段依次写了海龙进家贺年的步骤、海龙与彩龙缠斗夺宝等场景,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这种传统民俗及祥和乡村生活的喜爱欣赏之情;对新年热闹节日的喜爱之情;海龙向乡亲恭贺发财的贺年语和乡亲“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的动作,都表现了淳朴的民风民情,表现出作者对这些淳朴民风的欣赏;海龙贺年对乡亲的美好祝愿,也是作者对乡亲们美好生活的祝愿。
1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作答时,可结合文章和材料从内容、形式、趣味等方面来谈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被儿童接受和喜爱这一问题。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原因:①表演内容要丰富有趣。选文《龙灯》表演的内容丰富,“海龙出庙逐宝,海龙进店贺年,海龙吞灯被烧,海龙抢宝缠斗,海龙下乡贺年”这么丰富多变的内容,会激发儿童及大众观察与参与的兴趣;②表演形式要生动活泼,提高参与度。选文中海龙表演中“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让儿童亲自参与,亲身尝试传统文化的各种形式表演,增强亲身体验,能激发对这些活动的兴趣;③表演的故事性、趣味性要强,符合儿童喜好。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很有戏剧性、故事性,材料一“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有符合儿童喜欢的动物参与,满足儿童喜好,趣味性强;④表演内容要接地气。例如选文第④段写海龙吞灯被烧,第⑦段写海龙下乡贺年等,这些活动既展现了新年热闹的节日气氛,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表演内容与大众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地气。
(二)阅读《仙堂戏院》,完成下面小题。
仙堂戏院
林清玄
仙堂戏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传统还没有被忘记。那就是每场电影散戏的前十五分钟,看门的小姐会打开两扇木头大门,让那些原本只能在戏院门口探头探脑的小鬼一拥而入,看一部电影的结局。大部分的结局是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好事成双;或者侠客们终于报了滔天的大仇骑白马离开田野;或者离乡多年的游子奋斗有成终于返回家乡……有时候结局是千篇一律的,但不管多么类似,对小学生来说,总像是历经寒苦的书生中了状元,象征了人世的完满。
那时我已经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不在话下,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央求着:“阿伯,拜托带我进场。”
那时戏院没有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如今我想起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有那么厚的脸皮,如果有人带我看戏,叫我唤一声阿公也是情愿的。
那时的我爱看电影,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后来看楚浮的自传性电影,知道他也有偷海报、剧照的癖好,长大后才成为世界一级的大导演,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不禁大有沧海桑田之叹。
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这些戏班一绑就是一个月,遇到好戏也有连演三个月的,一直演到看腻为止,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从不缺席。有时到了紧要关头,譬如岳飞要回京,薛平贵要会王宝钏了,祝英台要死了,孔明要斩马谡了,那是生死关头不能不看,还常常逃课前往。最惨的一次是学校月考也没有参加,结果比岳飞挨斩还凄惨,屁股被打得肿到一星期坐不上椅子,但还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岳飞传》。
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演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
到我上初中的时候,是仙堂戏院最没落的时期,这时电视有了彩色,而且颇有家家买电视的趋势。乡人要看的歌仔戏、布袋戏,电视里都有;要看的电影还不如连续剧吸引人;何况电视还是免费的——最后这一点对勤俭的乡下人最重要。为此,仙堂戏院失去了它的观众,戏院的售票小姐常闲得捉苍蝇打架,老板只好另谋出路。
到我离开小镇的时候,仙堂戏院一直是过着黯淡的时光,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对仙堂戏院来说,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到这时,捡戏尾的小学生才有机会重进戏院。
三十几年过去了,仙堂戏院外貌变了,竹做的长板条被沙发椅取代,洋铁皮屋顶成了钢筋水泥,铁铸大门代替嘶哑的木门,到处都改变了它的历史痕迹。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15.选文中,作者回忆再现了仙堂戏院三十年的变化历程,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阶段 主要事情或表现
兴盛期 (1)
(2) 绑给歌仔戏和布袋戏
恢复期 (3)
蜕变期 戏院的外貌大变,两个传统被保留
16.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碰到凶巴巴的大人难免让我自尊心受损,但我身经百战,锲而不舍,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妙处?)
(2)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人情味”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加以概括。)
17.选文以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线,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写看歌仔戏和布袋戏纯属多余,应该删去。你认为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18.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谈谈两文在情感上的异同。
【连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答案】
15.(1)天天去捡戏尾 (2)没落期 (3)重返戏院看获奖电影
16.(1)活用成语,大词小用,生动地写出了我看电影不易,表达了对看电影的执着,增添了淡淡的幽默。(2)看门小姐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和善的大人带着小孩进场免费看电影;戏院不追究失窃的海报、剧照。
17.不多余,用歌仔戏、布袋戏的美中不足、单调写出了仙堂戏院的变迁,也从侧面衬托看电影的无穷趣味、丰富多彩,突出戏院看电影的不可替代以及给作者童年留下的印象之深刻。同时为下文写恢复期作铺垫。
18.相同:(1)对童年时代快乐而美好时光和与小伙伴之间友谊的深切怀念;(2)对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赞美之情。
不同:本文还表达了对电影、看戏的喜爱(痴迷)之情,对戏院不再放电影的遗憾之情,对传统被保留的欣慰之情;《社戏》 还表达了对社戏的留恋之情,对平桥村人民勤劳善良、淳朴厚道的美好品质赞美之情,对江南水乡优美景色的喜爱之情等。
【解析】
15.本题考查文章梳理概括。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段落层次,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文章第①段主要写了仙堂戏院的整体情况;第②至④段主要写了仙堂戏院兴盛时期,“我”是仙堂戏院的常客,天天去捡戏尾;第⑤至⑦段主要写了仙堂戏院没落时期,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第⑧段主要写了仙堂戏院进入恢复时期,观众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看“奥斯卡金像奖”或“金马奖”的得奖电影;第⑨段主要写了仙堂戏院进入蜕变时期,仙堂戏院外貌变了,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
16.(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身经百战”指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这里把两个概念、范围较大的成语用在范围、概念较小的“看电影”上,是运用了降用(把一些分量重的、大的词语降作个别词语使用,即大词小用)的修辞手法。“大词小用”含有夸张、比喻、双关等性质,可令语言风趣幽默,以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再结合第③段前文“那时戏院没有儿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以及第②段“有时贪看电影,还会在戏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裤角”,而“我”往往是“身经百战,锲而不舍”最终“要看的电影往往没有看不成的”,这里这两个成语写出了“我”看电影的不易和对看电影的执着,语言风趣幽默,强化了读者印象。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概括。根据文章第③段“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就向看门的小姐撒娇,‘阿姨、婶婶’不绝于口,有时也能达到目的”,以及最后一段“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看门小姐允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体现了人情味;根据第③段“小孩只要有大人拉着就免费入场”以及“偶尔运气特别坏,碰不到一个好大人”,虽然偶尔会碰到凶巴巴的大人,但是更多的是会有和善的大人带小孩免费入场看电影,从中也体现出了人情味;根据第④段“时常到仙堂戏院门口去偷撕海报”“有时月黑风高,也能偷到几张剧照”,以及最后一段“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对于偷海报、剧照的事情,仙堂戏院从未追究过这些事,从中也体现出了人情味。
17.本题考查侧面描写的作用。侧面描写(侧面烘托、衬托)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本篇文章是以仙堂戏院看电影为主,而在第⑤段却写看歌仔戏和布袋戏,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结合第⑤段“好景总是不常,有一阵子电影不知为何没落,仙堂戏院开始‘绑’给戏班子演歌仔戏和布袋戏”和第⑥段“歌仔戏、布袋戏虽好,然而仙堂戏院不再演电影总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为之单调不少”,这里从只能看歌仔戏和布袋戏的美中不足和单调展现了仙堂戏院的没落,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在仙堂戏院兴盛时期看电影的无穷乐趣。从中可以看出童年去仙堂戏院看电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结合第⑧段“幸而几年以后,观众发现电视的千篇一律其实也和歌舞团差不多,又纷纷回到仙堂戏院的座位上”,第⑤段这里写没落时期戏院只演歌仔戏和布袋戏,也是为了下文写戏院进入恢复期做铺垫。
18.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分析。
相同点:
在《社戏》中,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生活的美好的回忆,以及对当时小伙伴之间美好友情的怀念,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在本文中,结合文章第④段“想想当年一起偷海报的好友,如今能偶尔看看电影已经不错”,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时代看电影的快乐美好时光和与小伙伴之间友谊的深切怀念。再结合最后一段“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一是容许小孩子去捡戏尾;二是失窃海报、剧照不予追究;三十年过去了,人情味还留着芬芳”,作者也在文章中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真情。
不同点:
在《社戏》中,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是一片理想的“乐土”,这里的人善良、充满友爱,小伙伴愿陪他玩,并带他去看社戏,长辈们对晚辈们充满慈爱,对他尤其厚爱。通过对这些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平桥村村民质朴、善良、友好等美好品质的赞美;文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笔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作者也从“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表达了自己对社戏的留恋之情。
在本文中,根据第②至④段作者天天去捡戏尾子,以及第⑤段“但我是不挑戏的,不管是歌仔戏、布袋戏,或是新兴的新剧,我仍然日日报到”,表达了作者对看电影、看戏的痴迷;根据第⑤至⑦段对仙堂戏院没落时期不再放电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戏院不再放电影的遗憾之情;根据最后一段“最好的两个传统被留了下来”,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能够被保留下来的欣喜、宽慰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