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课 回延安【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2课 回延安【2024春统编八下语文完全备课(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7 19:13: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课 《回延安》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有谁不是将对故乡的爱默默藏在了心底?1956年,诗人贺敬之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是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他感触万千,心潮澎pài,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灸人口的抒情诗《回延安》。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了作者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诗中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描写,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魂牵梦萦( ) 心潮澎pài( ) 眷( )恋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阔别”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树梢(shāo)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油馍(mó)  脑畔(pàn) 白羊肚(dù)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高潮(cháo) 大明镜(jìng)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 红旗飘飘把手招
C.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 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 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
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成为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 ,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 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成为 的朋友。
(摘选自《经济日报》2023年5月13日,有改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乐不思蜀 心驰神往 热情奔放 心悦诚服
B.津津乐道 心驰神往 素昧平生 志趣相投
C.乐不思蜀 心旷神怡 素昧平生 心悦诚服
D.津津乐道 心旷神怡 热情奔放 志趣相投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B.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C.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D.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成为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歌会个性鲜明、庙会与时俱进,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
B.歌会个性鲜明、庙会与时俱进,可以提供更多走向外面世界的平台
C.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走向外面世界的平台
D.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
5.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如同羊羔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用乳汁养育了孩子,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产物,以引起下文的“红旗”和“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导,以红旗飘引起说革命事业的发展。)
6.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 )
①2023年3月3日晚,由成都市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平凡英雄》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②话剧再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生死经历和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的事迹。③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平凡英雄?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即可称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7.按要求默写
(1)树梢树枝树根根, ,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回延安》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
(3)《回延安》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
(4)《回延安》中写延安人待客的方式的句子是: ,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C.诗人描绘团聚的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窑洞、红窗花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出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能力提升
9.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10.学了《回延安》后,班里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延安腰鼓号称“陕北独特的天下第一鼓”。腰鼓队员们舞起来苍劲刚健,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展开联想,描绘腰鼓表演的情景。
(2)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3)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左右。
拓展延伸
(一)阅读《信天游·寻觅》,完成下列问题。
信天游·寻觅
我在那青天上,寻觅远去的童年,
白云悠悠无言地走,留下蔚蓝的天;
我在那山沟里,追踪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悄悄去,留下皱纹千线;
大雁听过我的歌,白云抚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落下红一片;
窑洞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着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点点,思恋到天边。
11.信天游多用比兴,用微小的事物来寄托情感,渲染气氛。本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来传情达意?
12.这首信天游题目为“寻觅”,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寻觅的是什么?
(二)阅读《陕北的山》,完成下列问题。
陕北的山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1)。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2),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3)。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4),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3.在文章第①段中,“陕北的山”的特点是 ,体现这一特点的段落是 (只填序号)
14.在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这样的诗句“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在本文划横线的句子中,也有类似表达对土地情感的句子,它是 (只填序号)。
15.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后面部分写对山的赞美,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6.说说文章第⑧段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2课 《回延安》分层作业
基础巩固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有谁不是将对故乡的爱默默藏在了心底?1956年,诗人贺敬之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是他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他感触万千,心潮澎pài,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灸人口的抒情诗《回延安》。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了作者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诗中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描写,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魂牵梦萦( ) 心潮澎pài( ) 眷( )恋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阔别”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答案】
(1)yíng 湃 juàn
(2)脍灸人口 脍炙人口
(3)长时间地分别
(4)离开故土的游子,都是将对故乡的爱默默藏在了心底。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魂牵梦萦(hún qiān mèng yíng):形容万分思念。
心潮澎湃(xīn cháo péng pài):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眷恋(juàn liàn):对某人或某物的依恋和舍不得离开的情绪。
(2)本题考查字形。
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美味大家都喜欢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注意“炙”不能写成“灸”。
(3)本题考查词语意思。
阔别(kuò bié):指长时间地分别。
(4)本题考查句式变换。
“离开故土的游子,有谁不是将对故乡的爱默默藏在了心底?”是反问句,在变换句式时应变换的是句式,意思不能改变,因此可变成“离开故土的游子,都是将对故乡的爱默默藏在了心底。”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树梢(shāo)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油馍(mó)  脑畔(pàn) 白羊肚(dù)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赤卫军(chì)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高潮(cháo) 大明镜(jìng)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A项“糜”应读“méi”;
B项“肚”应读“dǔ”;
C项“眶”应读“kuàng”。
故D项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 红旗飘飘把手招
C. 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 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项“历”应写作“厉”;
C项“窖”应读“窑”;
D项“废”应读“费”。
故B项正确。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特种兵式”旅游、淄博“赶烤”“一起去看音乐节”……眼下,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 的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消费。
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成为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但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 ,给了年轻人一个“说走就走”的理由。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让 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成为 的朋友。
(摘选自《经济日报》2023年5月13日,有改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乐不思蜀 心驰神往 热情奔放 心悦诚服
B.津津乐道 心驰神往 素昧平生 志趣相投
C.乐不思蜀 心旷神怡 素昧平生 心悦诚服
D.津津乐道 心旷神怡 热情奔放 志趣相投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B.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C.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D.虽然自然馈赠的青山绿水、历史沉淀的人文景观成为并非是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歌会个性鲜明、庙会与时俱进,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
B.歌会个性鲜明、庙会与时俱进,可以提供更多走向外面世界的平台
C.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走向外面世界的平台
D.个性鲜明的歌会、与时俱进的庙会,可以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
【答案】
(1)B (2)A (3)D
【解析】
(1)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乐不思蜀:(蜀:蜀国)指快乐得不再思念蜀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留恋他乡。津津乐道: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得很开心。结合“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________的话题”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谈论这些旅游新热点成为人们很感兴趣的事,应选择“津津乐道”;
第二空,心驰神往: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向往。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结合“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却令年轻人________”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当地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新奇的文化活动令年轻人向往,应选择“心驰神往”;
第三空,热情奔放:充满热情的,充满活力、首创精神或应变能力的样子。素昧平生:彼此一向不了解,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结合“让________的年轻人,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年轻人从来不认识,应选择“素昧平生”;
第四空,心悦诚服:指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志趣相投:志向、兴趣互相投合,即彼此有着相同的理想和兴趣,因此很投缘,很容易成为知己。结合“在旅游中迅速熟络起来,成为________的朋友”的内容可知,此处指的是让从来不认识年轻人成为具有相同兴趣的朋友,应选“志趣相投”;
故选B。
(2)考查病句修改能力。
“虽然自然馈赠的人文景观、历史沉淀的青山绿水并非成为吸引年轻人到访的关键因素”一句中存在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的问题,应将“人文景观”“青山绿水”调换位置,并删去“成为”;
故选A。
(3)考查句子衔接。
结合“乡土气息的‘村晚’、乡村特色的‘村BA’,可以提供更多与旅游者互动的手段;传统非遗的手艺、古老节庆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的内容内容可知,下一句应与上文句式相同,前半句应为“……的……”;结合“……如此种种,都可以成为年轻人相聚在一起的理由”的内容可知,这些活动“提供更多与外乡人交流的平台”;
故选D。
5.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如同羊羔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用乳汁养育了孩子,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先说山上的产物,以引起下文的“红旗”和“书”,“红旗”和“书”是“我”当年在延安的斗争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写照。)
D.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歌颂了党的领导,以红旗飘引起说革命事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考查赏析比兴手法。
A.这里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我”和延安及延安亲人密不可分的关系。
故选A。
6.下面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句子是( )
①2023年3月3日晚,由成都市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平凡英雄》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②话剧再现了“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的生死经历和隐功埋名、无私奉献的事迹。③什么是英雄?什么是平凡英雄?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即可称英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D.结合④“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人——即可称英雄”可知,此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它同后面的“即”意思重复,因此这里应删掉破折号或者“即”;
故选D。
7.按要求默写
(1)树梢树枝树根根, ,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2)《回延安》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
(3)《回延安》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
(4)《回延安》中写延安人待客的方式的句子是: , 。
【答案】(1)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2)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3)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4)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要在理解《回延安》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找到题目要求的句子。注意“羔、翅膀、炭、炕”的写法。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作者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有《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歌集》等。
B.《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诗歌,分为五个部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
C.诗人描绘团聚的场面时,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如米酒、油馍、窑洞、红窗花等,烘托了热闹的气氛。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出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是排比,应是夸张;
故选D。
能力提升
9.班级拟开展一次以“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如果你是主持人,请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感受延安精神”的诗歌朗诵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答案】
(1)示例:追思革命历史,发扬延安精神
(2)示例:举办“歌颂延安精神”的征文比赛 举办“继承延安精神”的事迹报告会
【解析】
(1)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继承前辈遗志,感受延安精神”的活动主题即可。
(2)本题是对学生语文活动形式的考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活动的形式是非常多样化的,如演讲比赛、辩论会、主题班会、手抄报设计、黑板报、征文比赛等,作答时要在活动形式的前边加上活动的主题,这样才是规范的答案。
10.学了《回延安》后,班里开展了以“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延安腰鼓号称“陕北独特的天下第一鼓”。腰鼓队员们舞起来苍劲刚健,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请你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展开联想,描绘腰鼓表演的情景。
(2)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为延安旅游写一则宣传语。
延安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相传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现在,延安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3)以下是本次活动的构思框架提纲,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80字左右。
【答案】
(1)示例:陕北汉子,脚踏厚厚的黄土,忘情地舞了起来。他们前进,后退,踢腿,转身,辗转腾挪如入无人之境,勇猛如虎,翻卷如龙,酣畅淋漓,飞扬激越。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烈的舞蹈。
(2)示例:品味延安风情,游览革命圣地。
(3)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步骤;实施阶段分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个步骤。
【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着题干中的延安腰鼓有关知识,联系社会现实,写出图片内容和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2)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传承延安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的活动主题即可。
(3)设计活动步骤:完整的活动设计包括活动主题、活动目的、活动过程等。一般情况下设计活动步骤主要将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写出,例如收集相关资料,具体活动方式,活动反思及收获等。本次活动以“红色主题”为中心,分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制小红旗和排练节目两个步骤;实施阶段分走长征路、看老红军、表演节目三个步骤。
拓展延伸
(一)阅读《信天游·寻觅》,完成下列问题。
信天游·寻觅
我在那青天上,寻觅远去的童年,
白云悠悠无言地走,留下蔚蓝的天;
我在那山沟里,追踪流逝的岁月,
风沙茫茫悄悄去,留下皱纹千线;
大雁听过我的歌,白云抚过我的脸,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落下红一片;
窑洞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着我的情,
天上星星一点点,思恋到天边。
11.信天游多用比兴,用微小的事物来寄托情感,渲染气氛。本文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物来传情达意?
12.这首信天游题目为“寻觅”,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寻觅的是什么?
【答案】
11.白云,蓝天,风沙,大雁,山丹丹花,窑洞。
12.作者所寻觅的,既有对远去童年的追忆,也有对逝去光阴的感叹,更有对窑洞生活的追忆与不舍。
【解析】
1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结合诗文内容“白云悠悠无言地走,留下蔚蓝的天”“风沙茫茫悄悄去”“大雁听过我的歌,白云抚过我的脸”“山丹丹花开花又落”“窑洞留下我的梦”“天上星星一点点”,可知,作者用来传情达意的事物有:白云,蓝天,风沙,大雁,山丹丹花,窑洞,星星。
12.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由诗句“我在那青天上,寻觅远去的童年”可以看出,作者寻觅的是远去的童年;由诗句“我在那山沟里,追踪流逝的岁月”可以看出,作者寻觅的是对流逝岁月的感叹;由诗句“窑洞留下我的梦,信天游带着我的情”“……思恋到天边”可以看出,作者寻觅的是对窑洞生活的追忆与不舍。
(二)阅读《陕北的山》,完成下列问题。
陕北的山
①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说它神奇而美妙,并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下埋藏了多少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富集的矿产资源,也不只是因为它的地上盛产了多少瓜果梨枣、五谷杂粮等绿色食品,更不只是因为生于斯长于斯的那些纯朴善良的山民们和世世代代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而更多的则是因为它的山——神奇而美妙的陕北的山!
②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1)。
③我生在陕北,长在陕北,曾经和陕北的山零距离地亲吻过。在这茫茫的大山深处,我扶过犁,拾过粪;吞过糠,咽过菜;淌过汗,流过泪。一切都是那么无助,那么渺茫。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
④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
⑤当你登上高高的山巅,举目四望,视野所及,苍苍茫茫,一望无际。那数不清的梁峁,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像条条巨蟒,像只只雄狮,像头头大象,像个个巨人……盘踞在这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正蓄势待发。那层峦叠嶂的山脉,仿佛是大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汹涌不退,大有排山倒海之势。总之,任凭你怎么想象,想象什么就是什么。
⑥陕北的山胸襟开阔,无私无畏,可以容纳世界的一切,包容人间万象。如果你走错了路,做错了事,它并不记恨你、抛弃你,依然像慈祥的母亲一样,紧紧地把你揽在怀里(2),教育你、鼓励你、引领你重新振作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3)。
⑦如果你坐在高高的山巅,细细地观察,认真地品味,这广袤的高原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一尘不染。没有喧闹,没有嘈杂,一片寂静,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鸟叫、机器声,升腾起几缕袅袅炊烟,使空旷寂静的大山显得更加静寂。如果你疲惫了,烦恼了,不妨走进大山,走上这高高的山梁,在那儿坐一坐,歇一歇,躺一躺,吸一吸清新的空气,接受一下山风的抚摸(4),你的精神会顿时为之一振,心灵得到了净化,一切疲倦和烦恼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蓦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⑧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和百唱不厌的像《走西口》《东方红》等信天游歌曲;为什么毛泽东主席将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解放战争的总后方选在了陕北,而且在这里一住就是13年;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
13.在文章第①段中,“陕北的山”的特点是 ,体现这一特点的段落是 (只填序号)
14.在贺敬之的《回延安》中有这样的诗句“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在本文划横线的句子中,也有类似表达对土地情感的句子,它是 (只填序号)。
15.文章第③段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后面部分写对山的赞美,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16.说说文章第⑧段的作用。
【答案】
13.神奇而美妙 ②
14.(3)
15.这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更加强烈地表达对“陕北的山”的赞美之情。
16.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歌颂了陕北孕育了革命先烈、优秀文化遗产及淳朴勤劳的陕北人。
【解析】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选文第①段“陕北真是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地方”可得:“陕北的山”的特点是神奇而美妙;结合选文第②段“我常常怀疑造物主将世界上所有的山都堆在了地球的这一隅,使陕北成了山的世界、山的海洋!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吃的是山,住的还是山。山是生存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寄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可知,这里详细点明陕北的山神奇而美妙的具体表现,故选②段。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运用动作描写,“抓”“贴”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延安土地的热爱。
选文第⑥段“夜晚,睡在大山里就像睡在慈母的怀抱一样,是那样的温馨,那样的甜蜜”写出作者夜晚在大山入睡时的感受,将这一感受比作在慈母的怀抱中,生动写出了“陕北的山”带给自己的温暖感受,与《回延安》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句表达对土地的情感类似,故选(3)。
15.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结合选文第③段“我对生我养我的陕北的山,鄙视过,厌倦过,一度竟然埋怨起我的祖先为什么不把自己定居在广阔的平原上、浩瀚的大海边、秀丽的江南间,而偏偏要将家安在这贫瘠清苦偏远落后的千山万壑中,使得日后的子孙们在这里永远地受苦受难,千回百转走不出大山,享受不到山外精彩世界的生活!我甚至怨恨大山,诅咒大山,盼望有一天天崩地裂,将这茫茫大山夷为平地;或者乞求上苍有朝一日将这些绵绵山峦搬到天的尽头,使这里的人们再也不要受苦受难了”和选文第④段“但是现在想来,我那时是多么的无知,多么的任性,多么的忘本!如果当初没有汲取大山的营养,没有经过大山的磨砺,没有遵循大山的教诲,我不可能体格健壮、意志顽强,更不可能走出大山”可知,作者先写对山的鄙视、厌倦和怨恨,后面部分写对山的赞美,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更便于作者抒发对“陕北的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更能突出作者对“陕北的山”无限崇敬的情感。
16.本题考查句段理解和作用。
结合选文第⑧段“我忽然明白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什么走出了像李自成、刘志丹、谢子长这样的无数英雄豪杰和革命志士”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是作者的感悟,作者通过对陕北的山细致入微的描述,歌颂了陕北这一地区孕育的革命先烈、优秀文化遗产及淳朴勤劳的陕北人,深化了文章主旨。结合“为什么陕北人是那样的豪放,那样的纯朴,那样的勤劳,那样的坚强”可知,陕北的山养育和熏陶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陕北儿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