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翟镇初级中学优秀物理备课资源10.1浮力教案课件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备课】2015山东泰安市新泰翟镇初级中学优秀物理备课资源10.1浮力教案课件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8-03 22:53:30

文档简介

第1节浮力学案(翟镇初级中学 高小旭)
课 题
第1节 浮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2.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学习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钩码、烧杯、水、浓盐水
学习过程
一、探究发现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观察发现:向量筒内加入水后乒乓球向______运动,此时乒乓球受到重力和__________的作用,由此我们把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铁块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
空气中所受重力G/N
浸没水中的示数F拉G/N
两者之差(G-F拉)/N
?
?
?
归纳 : F浮 =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完成:
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1:测量出物体的重力、将物体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的重力G/N
浸没水中时测力计的
示数F水/N
浸没盐水中时测力计的
示数F盐水/N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有关。
实验2:测量出物体的重力、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深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的重力G/N
浸没水中(浅)时测力计的
示数F水/N
浸没水中(深)时测力计的
示数F水/N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____ (有关或无关)。
实验3:测量出物体的重力、 将物体部分浸入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的重力G/N
部分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的
示数F水/N
全部浸没水中时测力计的
示数F水/N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说明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
三、学习小结
四、达标检测
1.一个铁球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N,当把铁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4N,此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当把铁球的一半没入水中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____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2、A、B、C、D是四个体积、形状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把它们投入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它们当中所受浮力最小的是?????????????????????????????????????? (???? )
??A、A球 B、B球 C、C球 D、D球
3、如图所示:A为木块,B为铝片,C为铁球,而且VA=VB=VC,把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FA、FB、FC之间的关系是:FA FB FC (填“<”、“>”或“=”)
4.如图8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请在图中作出物体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浮力》教学设计
翟镇初级中学 高小旭
课题
第1节 浮力
课型
新授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2.通过理论分析,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领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
方法
实验、猜想、启发引导
教具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块、泡沫塑料、、石块、铜块、烧杯、水、浓盐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情景导入:
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录像。(包含:鸭子游水、轮船漂在水面上、死海不死现象等)
教师活动:
播放相关图片时,提出思考问题:
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水,航母能够在海面上劈风斩浪,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下沉?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 学生可能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
(学习目标见学案)
二、进行新课
 (一)、浮力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很深的小桶,将一个乒乓球放进去。
提出问题:谁有办法不把小桶倒过来,就能把乒乓球取出来?你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
(讨论交流后教师展示,加水后量筒中的乒乓球向上运动。)
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探究二: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在水中下沉的石块、铜块等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作用?
创设情景:将木块、泡沫塑料、石块、粉笔头投入水中,前二者漂浮,后二者下沉。
提出问题: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怎样来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后,依据图示演示、讲解并记录:
空气中所受重力G/N
浸没水中的示数F拉G/N
两者之差(G-F拉)/N
分析:
物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在水中静止不动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大小十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所以,浮力大小=石块重一石块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出示: 物理学中把这种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叫等效转换法。
得出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
完成知识拓展与巩固:
如图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分别在空气中、水中和盐水中测出了物体的重,则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
注意:在液体中,无论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形状规则还是不规则,运动还是静止,浸在哪种液体中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出示)
探究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提出问题:为什么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浮力的作用?
引导提示:利用液体压强的知识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上下表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压力差的作用效果体现在哪里?方向又是如何呢?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由于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所以浸没在液体中并静止的立方体侧面每个位置上受到的液体压力都会有正对的侧面上同一深度处受到的压力与之抵消。这样立方体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的合力为零。但是,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上表面受到的压力小;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如图所示)。于是,就产生了竖直向上的压力差。立方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归纳总结:得出利用压力差求浮力的方法:F浮=F合=F向上-F向下
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课件出示)下面启发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
1.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的深度变化了。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密度)
2.从井中提水,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__________有关,也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__有关。(深度)(体积)
进行实验:
1、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G;
②将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2、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G;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改变石块在水中的的深度,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3、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G;
②将石块部分浸入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③将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注意事项:
1、“浸没”指物体完全处在液体下方。
2、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可以采用控制变量的办法。
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要巡视指导。
学生分别展示实验结论后教师引导总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三、课堂小结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浮力,并学习了计算浮力的方法。
四、练习反馈(见学案)
五、作业
观看图片
参与讨论猜想上述现象蕴含的知识
思考,交流、讨论
观察
猜想与假设
观察与分析
讨论交流
猜想与假设
分组分别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
分析、归纳、展示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