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阶段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0年9月15日,由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25个太阳周期预报小组发布,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25个太阳周期中。下图是NOAA空间天气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周期黑子数进展图,下表为部分地理现象预报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短波收听指数 ②信鸽飞行指数 ③空气质量指数 ④极光指数
指数 (小—大) 适宜收听程度 (适宜—不适宜) 影响信鸽飞行程度 (小—大) 空气质量 (差—优) 极光可见范围 (小—大)
1.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2.图中显示( )
A.太阳活动的周期一般是20年 B.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C.目前太阳活动处于高发期 D.2025年前后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
3.当太阳活动处于高峰值时,表中指数会明显变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蕨类植物形成茂密森林的时期发生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丙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征是( )
A.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 B.金属矿藏形成的重要时期
C.裸子植物占据主导地位 D.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下图是地球四大外部圈层联系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四大圈层。完成下面小题。
6.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十分重要的圈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丙在地球环境中的意义不包括( )
A.主要成分是气体和悬浮物 B.改变大气圈、水圈的组成
C.促进太阳能向有机能转化 D.改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下图为“风的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 )
A.a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B.b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C.c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D.c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
9.根据图中风向和受力分析,可以判断图示为( )
A.北半球高空的风 B.北半球近地面的风
C.南半球高空的风 D.南半球近地面的风
10.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老城区地下,是前人利用地势高差修建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装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下图示意赣州古城排水系统,该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 )
①利用地势高差,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
②城内修建水塘,暴雨时可蓄积雨水
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
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福寿沟单向水窗的作用是( )
A.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打开,排出过量雨水
B.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排出过量雨水
C.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
D.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打开,防止河水倒灌
近年来北极海区正在快速变化;水温升高、多年冰加速融化、夏季海冰覆盖范围锐减、永久冻土融化、大西洋与太平洋入流增暖等等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可用叶绿素浓度来表示)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备受关注。研究表明,光可利用性和营养盐补给是控制北冰洋初级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下图表示北冰洋部分纬度圈平均的表层叶绿素浓度(单位:mg/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北冰洋部分纬度圈平均的表层叶绿素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纬度越高,叶绿素浓度越低 B.气温越高,叶绿素浓度越高
C.冬季各纬度叶绿素浓度差异最大 D.各纬度叶绿素浓度峰值均出现在春季
14.5月后,北冰洋表层叶绿素浓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海水温度升高
C.海水盐度降低 D.表层营养盐匮乏
15.7月份,叶绿素浓度最高的海域最可能是( )
A.北极点周边海域 B.北冰洋外围海域表层
C.北冰洋海盆区 D.北冰洋外围海域次表层
下图为约旦南部月亮谷风景区的某典型地貌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该地貌主要形成于( )
A.风力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17.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本不变,若干年后该地貌最可能出现( )
A.顶部抬高 B.顶部坍塌 C.底座扩大 D.底座坍塌
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树种观赏性强,我国多个景区的景观道路秋冬季节实行“落叶不扫”(下图)。环卫作业人员需要巡回检查路面,捡拾躲藏在落叶下的垃圾,确保整个景观路段的整洁美丽,从而将最美的树叶留给市民、最亮的景色留给城市。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最早出现于石炭纪,被科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景区中最有可能实行“落叶不扫”的是( )
A.西藏纳木错 B.广西涠洲岛 C.敦煌月牙泉 D.北京颐和园
19.“落叶不扫”的主要意义有( )
①减少劳动投入
②增加土壤肥力
③提升观赏价值
④凸显人文关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银杏有“古生物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最重要的原因是( )
A.生长缓慢,寿命极长 B.曾伴恐龙,年代久远
C.分布广泛,遍布全球 D.存活不易,娇贵万分
某研究区位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老池流域(38°25′18″~38°26′38″N,99°54′00″~99°56′55″E)。祁连圆柏耐旱性强,可作为分布区内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其与大面积灌丛、草甸交错分布,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读该研究区不同海拔梯度祁连圆柏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
21.5个海拔梯度的平均种子数量垂直分布特征为( )
A.枯落物层>0~5cm层>5~10cm层 B.0~5cm层>枯落物层>5~10cm层
C.5~10cm层>0~5cm层>枯落物层 D.枯落物层>5~10cm层>0~5cm层
22.推测研究区内祁连圆柏土壤种质最大的区域分布在( )
A.3200~3400m阴坡 B.3100~3300m半阴坡
C.3200~3400m半阳坡 D.3100~3300m阳坡
23.研究区内5~10cm土壤层留种量比较少,但在该层部分样地深层种子数量却比较多,其原因可能是( )
A.光照充足 B.林内放牧 C.树龄较老 D.种群完整
水分在地表结冰而不能渗入土壤,会使麦苗窒息或遭受冻害。为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中央气象台适时发布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预报。下图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我国部分地区某年2月20—24日的预报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4.影响图示地区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地形 D.海陆位置
25.推断该区域该年2月前期遭受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洪涝 D.台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示意2019年8月4日0时~5日18时银川河东机场气象站上空风、温度及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的垂直分布。8月5日河东机场发生了一次雷暴,雷暴对机场航班的干扰较大。
(1)图中4日15时~5日18时近地面,600hPa左右高度层大气相对湿度差异大,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不稳定的大气层是此次雷暴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8月5日河东机场气象站上空大气层不稳定的原因。(4分)
(3)简述雷暴对机场航班干扰较大的原因。(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
材料二:下图为“北京市地形与行政区图”。
(1)简述造成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异常环节。(4分)
(2)分析导致这些水循环环节异常的主要原因。(4分)
(3)简析北京市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下图为长乐海岸沙丘分布位置及区域风况等要素示意图。
(1)指出该地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分)
(2)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大面积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3分)
(3)推测历史上该地风沙活动强盛时期的气候特点,并说明理由。(4分)
(4)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天津市是我国冰雹灾害多发地区。研究表明,天津市冰雹的发生与强对流天气和东北冷涡活动(5-6月最活跃,易导致高空出现冷气流)密切相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天津市0℃等温面的高度明显抬升,这对天津市冰雹灾害的发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左图示意1961—2020年天津市冰雹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右图示意天津市1961—2020年各月冰雹天气出现的累计日数。
(1)概括1961—2020年天津市冰雹年平均日数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指出1961—2020年天津市冰雹灾害集中出现在春末夏初的原因。(4分)
(3)预测未来天津市冰雹灾害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太阳大气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活动在光球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两次黑子数月均预测的最大值分别为2014年和2025年,间隔约11年,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A错误;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B错误;目前为2022年,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C错误;2025年前后黑子数量达最大值,将出现太阳活动的高峰值,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高峰值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使短波收听指数增大,①正确;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影响信鸽飞行程度增大,②正确;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出现极光指数增大,④正确;太阳活动对污染没有影响,空气质量指数不受影响,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蕨类植物在地球地质年代中的古生代极为繁盛,其中最为繁盛的是古生代中的泥盆纪和石炭纪。中泥盆纪时,木本类型已分布很广,到石炭纪为极盛时代,形成了几乎遍布全球的高大的蕨类森林,B正确。故选B。
5.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丙地质时期为中生代,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为古生代,A错误;金属矿藏形成的重要时期为前寒武纪,为古生代,B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占据主导地位,C正确;全球气候在第四纪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D错误。故选C。
6.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为大气圈,乙为水圈,丙为生物圈,丁为岩石圈。对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十分重要的圈层是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主要成本是气体和悬浮物,A错误;生物圈可以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B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能,C正确;生物圈可以改造地表形态,D正确。本题选择不包括的,故选A。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与风向呈锐角,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D正确,C错误;a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A错误;b与风向方向相反,为摩擦力,摩擦力越大风力越小,风速越小,B错误。故选D。
9.答案:D
解析:图中显示有摩擦力的存在,所以是近地面的风向,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可以判断,此风与水平气压梯度力c呈一小于90°的夹角,地转偏向力a与风向垂直,且该风向在向左偏转,故为南半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A
解析:近地面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B错误;高空中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D错误;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C错误;北半球高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与水平气压力共同影响,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右偏;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右偏,符合以上分析的,A正确。故选A。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由材料可知,赣州古城排水系统利用地势高差,加快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①正确;水塘有蓄水功能,暴雨时可蓄积雨水,②正确;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减轻内涝,③正确;修缮护城河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降水,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故选A。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由材料可知,福寿沟的水窗可以借助水力自动开启、关闭。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借河水水力关闭,防止河水倒灌;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排水沟内的水会冲开水窗,使沟内雨水顺利排入河内。综上可知,C正确。故选C。
1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纬度叶绿素浓度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正值北半球春季,D正确;由图可知,在北纬60度-北纬63度时,有很多月份的平均的表层叶绿素浓度高于高纬度的,A错误;7-8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温度偏高,但是叶绿素浓度反而下降,不如6月份的,B错误;当进入11-12月时,各纬度叶绿素浓度都偏低,且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D。
14.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5月份北冰洋表层叶绿素浓度开始降低;入春后,随着冰雪的融化,光可透过冰层进入水体上层,刺激冰下浮游植物生长,与此同时,表层营养盐开始被初级生产消耗,加之融冰水的稀释作用,浓度逐渐降低,表层营养盐匮乏,进而导致表层叶绿素浓度开始降低,D正确;太阳辐射增强、海水温度升高、海水盐度降低并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四个纬度范围中,60°N-63°N之间的北冰洋部分叶绿素浓度最高。由上题分析可知,5月后,海洋表层营养盐浓度逐渐降低:而这次表层的营养盐浓度较高,加之7月份,次表层水温高,光照条件改善,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叶绿素浓度最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貌为典型的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B
解析:若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本不变,风蚀蘑菇持续接受风力侵蚀,顶部会降低,A错误;基座都会缩小,但不会坍塌,C、D错误;中间脆弱的部位继续侵蚀可能无法支撑顶部,从而导致顶部坍塌,B正确。故选B。
18.答案:D
解析:西藏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生长着蒿草、苔藓、火绒草等草本植物,不适合生长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树种,不会出现落叶不扫,A错误;广西涠洲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常绿树种生长,不适合引进枫树等落叶阔叶树种,B错误;敦煌月牙泉处于我国西北干旱区,为荒漠绿洲,主要以耐旱树种为主,观赏树种少,C错误;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颐和园有大量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落叶阔叶树种,且园区道路多,落叶不扫可增添景区美感,适合落叶不扫,D正确。故选D。
19.答案:C
解析:由材料“环卫作业人员需要巡回检查路面,捡拾躲藏在落叶下的垃圾,确保整个景观路段的整洁美丽,从而将最美的树叶留给市民、最亮的景色留给城市”可知,落叶不扫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投入,①错误;其落叶景观提升了整体观赏价值,凸显了对市民审美需求的人文关怀,③④正确;落叶不扫,给土壤提供了腐殖质来源,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②正确。综上可知,“落叶不扫”的主要意义有②③④,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0.答案:B
解析:“古生物活化石”是指银杏是最古老的树种之一,不是指其个体寿命,A错误;由材料可知,银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最早出现于石炭纪,恐龙主要活动于中生代,银杏和恐龙有同时生存在一起的时代,且距今年代久远,B正确;“古生物活化石”强调的是存在时间长,而不是范围广,C错误;银杏出现至今,经历约3亿年,地球环境变化极大,在演变过程中,银杏纲目下只存在银杏一种树木,且目前只存在于中国,因此被称为植物中的“熊猫”,银杏为适应环境,其形态也发生各种变化,故其并不娇贵,D错误。故选B。
21.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祁连山祁连圆柏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枯落物层,5个海拔梯度的平均种子数量垂直分布特征为枯落物层>0~5cm层>5~10cm层,故选A。
2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祁连圆柏耐旱性强”可知,其生长在水分条件较差的阳坡或半阳坡;结合图中种子库垂直分布特征可知,在海拔3100~3300m的区域种子密度最大。故选D。
23.答案:B
解析:祁连圆柏耐旱性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研究区内5~10cm土壤层留种量比较少,但在该层部分样地深层种子数量却比较多,其原因可能是林内放牧,导致深层种植数量较多。高海拔处深层光照不足、种群不完整,与树龄关系小,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
2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否适宜灌溉主要取决于水分在地表结冰的程度,由此可推断影响适宜灌溉气象等级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正确。故选B。
25.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北方冬小麦受旱区需要灌溉,容易推断出该灾害是干旱,B正确。故选B。
26.答案:(1)近地面气温较高,饱和水汽压较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且蒸发旺盛,水汽进入上空,导致近地面相对湿度偏低;近地面水汽上升到600hPa高度层时遇冷凝结,且该高度层风力较小,水汽凝结后不易散失,相对湿度较大。
(2)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地面升温快,近地面大气升温幅度大;近地面盛行偏暖的西南风,高空盛行偏冷的西北风,近地面和高空的温差较大;气温垂直梯度大,下层密度较小的空气上升,高空气团冷却、密度增大下沉,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大气层不稳定。
(3)局地性、突发性强,难以准确预报;强对流干扰飞机起降的平稳性;剧烈放电干扰甚至可能损坏航空通信设备。
解析:(1)近地面由于温度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含量大,且蒸发旺盛,部分水汽进入更高的大气层中(即进入600~700hPa高度层),相对湿度较小;近地面水汽在600~00hPa高度层遇冷凝结,且该高度层风力较小,水汽凝结后不易散失,相对湿度较大。
(2)大气层的不稳定是指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密度小,对流旺盛。据图可知,8月5日近地面盛行西南风,来自较低纬度,是增温的过程,而高空盛行西北风,是降温的过程。
(3)雷暴时空尺度较小,观测预报难度大,且会对飞机起降、航空通信造成干扰。
27.答案:(1)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异常增多。
(2)双台风借助副高从低纬海洋输送大量的暖湿气流;北京西部为山区,暖湿气流受地形强烈抬升,形成特大暴雨;上游山区汇水快,地表径流大增;下游平原排水慢,导致溢水成洪。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转移灾区人口;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加强宣传,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和应急自救能力。
解析:(1)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异常环节有台风杜苏芮的水汽输送能力增强,加之北京地形的影响,使得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异常增多。
(2)由材料可知,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故双台风借助副高从低纬海洋输送大量的暖湿气流;读图可知,北京西部为山区,暖湿气流受地形强烈抬升,形成地形雨,为特大暴雨;上游山区地势起伏,汇水快,地表径流大增;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排水慢,流水不畅导致溢水成洪。
(3)北京市防御特大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可从政府层面和个人层面作答;政府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转移灾区人口;政府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和应急自救能力;个人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8.答案:(1)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风速大。原因:该地冬季风受台湾海峡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
(2)闽江带来的大量入海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东北向的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提供分布空间。
(3)干冷。干冷气候条件下,冬季风势力强,且干燥环境利于起沙。
(4)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
解析:(1)该地的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可根据读材料中该区域风況图进行分析。从风频图可以看出,长乐的主导风向东北风。根据当地为沿海,成因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受地形影响来分析,该地冬季风受台湾海峡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西北季风逐渐偏转为东北风;再加上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增大了风速。
(2)滨海地区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需要满足沙源及阻挡作用。沙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海洋中的沿岸流和盛行风;在靠近陆地时,受陆地的阻挡作用而堆积在近海岸。闽江带来的大量入海泥沙,注入海洋时,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西北季风受到地形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东北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随着风速的减缓,下沉堆积形成海岸沙丘;当地的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的形成提供了空间,在长乐滨海地区形成了大面积海岸沙丘。
(3)本题主要由”该地风沙活动强盛"句子来推测当地的气候特点,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降水、光照和风等方面进行分析,理由:因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导致蒸发旺盛,地面干燥,容易产生沙源;加之冬季风风力大,气候干燥,导致易起风沙,风沙活动强盛。
(4)对于防治风沙对耕地的危害,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生物措施可加强植树造林、构筑防风林。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工程措施可修建防护墙,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
29.答案:(1)特点:总体上天津市冰雹日数空间分布不均;冰雹日数大体上自北向南减少;北部山区最多,南部平原最少。
(2)(春末夏初伴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天津市气温回升快,东北冷涡最活跃,近地面和高空大气对流频繁;东北冷涡促进高空冰雹的形成
(3)趋势;冰雹灾害总体减少。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抬升了0℃等温面的高度),不利于空中结冰;形成的冰雹更易融化。
解析:(1)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天津市冰雹年平均日数分布不均,南部少,北部多;大体上自北向南递减;北部山区最多,南部平原最少。
(2)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春末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冷暖气流活动频繁,对流强烈;东北冷涡频频南下,促进了天津地区高空冰雹的形成,而近地面冷暖空气交流频繁,使高空冰雹不一定会全部融化,导致冰雹日数多发生在春末夏初。
(3)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由于全球变暖,天津地区冰雹天气会总体减少;全球变暖会导致大气温度上升,高空水汽不易凝结为冰雹,近地面大气温度高,使高空冰雹在降落过程中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