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8 18:30:22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期末练习参考答案
第 I卷( 选择题 每题 2分,共 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C B C A D C C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A C C D B C A B D
第 II卷 (非选择题 共 50分)
26.(27 分)(1)(4 分)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2)(8 分)目标:“自强”“求富”。(2 分)
实践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6 分)
(3)(8 分)理由: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 分)
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 分)社会生活:改用阳
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称呼等。
(此项任意两点的 2 分)
(4)(7 分)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2分)
运动:新文化运动。(1 分)
兴起原因: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反思——中国状况依然黑暗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
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2 分)
开始标志: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 分)
27.(23 分)(1)(10 分,每个事件 5 分,任选两个即可 )①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
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②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
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③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2)(4 分)决策: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
略决策。(2 分)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 分)
(3)(3 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4)(6 分)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 分)目标: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4 分)
{#{QQABSQgEggAAABIAAQgCEwX6CkOQkAEAAIoOAFAMMAAACAFABAA=}#}宁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历史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 ①——大汶口文化 B. ②——元谋人遗址
C. ③———河姆渡文化 D. ④——北京人遗址
2.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子塔型的等级结构是
A. 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 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 周王——士——卿大夫——诸侯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社会制度改革,通过变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制度。这说明各国变法
A. 推动了社会转型 B. 消除了兼并战争
C. 确立了儒学地位 D. 巩固了西周统治
4.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统治期间,秦始皇开创了许多具
体的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项中,由秦朝开创的具体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科举制度 C. 皇帝制度 D. 刺史制度
5.如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6.有学者指出,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不难看出这样一条轨迹:先秦时期的民族交融,促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新型统一帝国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带来了中华民族第二次大统一和大发展的高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先秦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B. 中国历史有两次分裂与统一
C. 民族交融为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
D. 隋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顶峰
7.“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以上材料共同说明唐朝
A. 兴盛的原因 B. 割据的结果 C. 衰落的过程 D. 农业的发展
8.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不断变化,唐朝 的实行,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横线处应填
A. 井田制 B. 均田制 C. 两税法 D. 募兵制
10.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中外交流活跃。表中①所对应的史事应该是
序号 史事

② 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③ 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④ 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有 40 多次
A. 文成公主入藏 B. 唐玄宗重用贤能
C. 鉴真东渡日本 D. 安史之乱被平定
11.王安石变法是“庆历新政”的继续,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却以“理财”“整军”为中心。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 模仿庆历新政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加强经济控制 D. 贯彻守内政策
12.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在于实行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13.“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民间谚称语: ‘苏湖熟,天下足。’”该史料能印证宋朝
A.政治中心的东移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长途贩运的兴盛 D.商品经济的繁荣
1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 郭守敬—《天工开物》 B. 孙思邈—《伤寒杂病论》
C. 沈括—《梦溪笔谈》 D. 宋应星—《农政全书》
15.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材料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 拓展海外贸易 B. 开拓国内市场
C. 彰显明朝国威 D. 加强友好往来
1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中国“选择了陆地”是指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
A. 禁止一切对外贸易 B.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C. 完全没有积极作用 D. 使中国赶上世界发展潮流
1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经济进一步发展。下列史实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 出现了区域性商人群体
C.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 D. 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18.“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材料中的“游行示威”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
19.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进行救国救民的探索,毛泽东领导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首创于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遵义会议的召开
20.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了宝贵经验。下列哪一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A. 五四运动 B. 五卅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1.这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一伟大胜利”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 解放战争的胜利
22.下图为天津金汤桥及桥边雕塑。其雕塑展现了1949年1月15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在此桥胜利会师的场景。到该处参观有助于了解
A.抗日战争的爆发 B. 解放战争的爆发
C.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3.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二十六届联大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
24.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包括“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救亡图存,爱国牺牲 B.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 改革开放,迎难而上 D. 解放思想,生态环保
25. 1949-1978 年,中国建设成就非常伟大。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史实是
A. 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建立 B. 中国成为航天大国和核大国
C. 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得到逐步提高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高一历史 第5页 共8页
第Ⅱ卷(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27分,第27题23分,共50分。
26. (27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科学论断是符合历史实际的,而且为国内绝大多数历史学者所公认。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的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就开始丧失了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由此一步一步地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发动的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战争。(4分)
材料二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目标以及实践活动。(8分)
材料三 辛亥革命 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简要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8分)
材料四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为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兴起原因和开始标志是什么 (7分)
27. (2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1)上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①②③处所示的两个事件,阐述其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10分)
材料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复兴之路》解说词
(2)为实现材料二中所述的“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怎样重大的战略决策 具有怎样深远的历史意义 (4分)
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 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习近平《开辟合作新起点谋求发展新动力》(2017年5月)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3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