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单元
《到郊外去》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好不好?
今天我们听着音乐去郊游,这首音乐的名字是《出发》
下面我们聆听引子部分,听听我们来到了哪里?想象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描绘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以及火车由慢到快缓缓驶离车站的画面。小军鼓与弦乐的固定音型表现了什么?
小号演奏的长音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引子部分圆号吹响了坚定的旋律,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小鼓均匀地敲击,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加弱音器的小号奏出的长音等,共同描绘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以及火车由慢到快缓缓驶离车站的画面。下面我们模拟小号、军鼓的姿势
下面我们继续出发,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怎样的画面?
第一部分在加弱音器的小号吹奏出模仿火车汽笛的声响后,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演奏出欢快的旋律,音色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轻快、活泼,仿佛火车行进在祖国广阔的原野上。紧接着木管乐器组再次奏响该主题旋律,进一步抒发了少先队员愉悦的心情。下面,请同学们跟着琴声随琴哼唱并记忆第一主题。
下面我们继续出发,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怎样的画面?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情绪有何不同?
第二部分在弦乐组演奏的背景音乐中,弦乐器及木琴奏出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音乐柔和而轻快,表现了火车疾驰在广阔的原野上,少先队员欣赏着祖国的壮丽山河,心情无比舒畅。在三角铁的伴奏下,木管乐器组重复第二主题。在长号强有力的衬托下,乐队合奏出第二主题,音响变得丰满而有气魄,表现了少先队员对前方的无限憧憬。下面用乐器伴奏
下面我们继续出发,聆听第三部分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怎样的画面?第三主题与第一主题情绪有何不同?
这部分音乐听过吗 完全重复第一部分吗
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乐曲最后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尾声再现第一主题,在乐队合奏的恢宏音响中,火车拉响了汽笛,徐徐进站,到达了目的地。下面我们完整聆听
下面我们学习一下音乐小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不能散乱无序,而要遵循强弱交替的规律。于是歌曲(乐曲)中,从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的部分就是“小节”。每两个小节之间用一条竖直的线将小节彼此分开,这条竖直的线就是“小节线”。歌曲(乐曲)结束,用双纵线(左边一条细、右边一条粗)表示歌曲(乐曲)的终止,这条双纵线就是“终止线”。比如:火车的长度是以有多少“节”车厢来表示。,以火车车厢的长度表示小节,“节”与“节”之间用小节线表示,最后是终止线。
下面请同学上台引子部分模拟,第一部分哼唱,第二部分打击伴奏,第四部分声势动作表现作品。
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视频
欣赏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
再见!
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第1课《出发》+《音乐知识》
【教材分析】
《出发》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到郊外去》第1课欣赏课。乐曲《出发》选自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组曲由八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少先队员的集合》《冬日的黄昏》《行军》《归来》。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少先队员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乐曲利用管弦乐丰富的表现力,表现了车窗外美丽的景色和少先队员快乐的心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因此在音乐课堂上要从把握歌曲的情绪开始,到打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节音乐课中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二年级属于小学段的低学段,自我管控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
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
(一)审美感知
感受并想象乐曲描绘的音乐形象
(二)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三)创意实践
教师引导学生用声势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四)文化理解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能够
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的声音哼唱主题音乐
(二)教学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用声势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着火车去旅游好不好?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今天我们听着音乐去郊游,这首音乐的名字是《出发》,(书写板书《出发》)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激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
二、师生互动,感受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聆听引子部分,听听我们来到了哪里?想象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描绘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以及火车由慢到快缓缓驶离车站的画面。小军鼓与弦乐的固定音型表现了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小号演奏的长音使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引子部分圆号吹响了坚定的旋律,小号紧随其后,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小鼓均匀地敲击,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加弱音器的小号奏出的长音等,共同描绘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以及火车由慢到快缓缓驶离车站的画面。下面我们模拟小号、军鼓的姿势
预设:模拟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出发,聆听第一部分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怎样的画面?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一部分在加弱音器的小号吹奏出模仿火车汽笛的声响后,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演奏出欢快的旋律,音色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轻快、活泼,仿佛火车行进在祖国广阔的原野上。紧接着木管乐器组再次奏响该主题旋律,进一步抒发了少先队员愉悦的心情。下面,请同学们跟着琴声随琴哼唱并记忆第一主题。
预设:哼唱音乐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出发,聆听第二部分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怎样的画面?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情绪有何不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第二部分在弦乐组演奏的背景音乐中,弦乐器及木琴奏出的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对比,音乐柔和而轻快,表现了火车疾驰在广阔的原野上,少先队员欣赏着祖国的壮丽山河,心情无比舒畅。在三角铁的伴奏下,木管乐器组重复第二主题。在长号强有力的衬托下,乐队合奏出第二主题,音响变得丰满而有气魄,表现了少先队员对前方的无限憧憬。下面用乐器伴奏
预设:伴奏
教师:下面我们继续出发,聆听第三部分音乐,感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描绘怎样的画面?第三主题与第一主题情绪有何不同?
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
教师:这部分音乐听过吗 完全重复第一部分吗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乐曲最后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
预设:回答问题
教师:尾声再现第一主题,在乐队合奏的恢宏音响中,火车拉响了汽笛,徐徐进站,到达了目的地。下面我们完整聆听
预设:欣赏
教师:下面我们学习一下音乐小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作曲家在创作音乐作品时,不能散乱无序,而要遵循强弱交替的规律。于是歌曲(乐曲)中,从一个强拍到下一个强拍的部分就是“小节”。每两个小节之间用一条竖直的线将小节彼此分开,这条竖直的线就是“小节线”。歌曲(乐曲)结束,用双纵线(左边一条细、右边一条粗)表示歌曲(乐曲)的终止,这条双纵线就是“终止线”。比如:火车的长度是以有多少“节”车厢来表示。,以火车车厢的长度表示小节,“节”与“节”之间用小节线表示,最后是终止线。
【教学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听辨乐曲的两个主题欢快与优美的情绪对比,可采用对比聆听的方法。感受乐曲中模拟火车行进的音响,体会音乐形象。感受、体验速度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多次聆听,学生应能熟记乐曲第一主题,师生合作,编创火车行进的律动并随音乐表演。】
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
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引子部分模拟,第一部分哼唱,第二部分打击伴奏,第四部分声势动作表现作品。
预设: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欣赏一下视频
预设:欣赏视频
教师:欣赏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能够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编创活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结语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出发》
1=C 2/4拍
欢快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