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2-16 23:3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一、单选题
1.(202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历年真题)某历史论坛拟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的历史素材有“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等。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共二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202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如表是某同学在整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会议时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卡片反映的是(  )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3.(2023·湖南省常德市·历年真题)蒋介石说:“(朱毛红军)窜川南时,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据此推断(  )
A.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红军纪律严明有利于赢得民心
C. 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2023·四川省巴中市·历年真题)在1924年至1927年的革命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古田会议召开 C. 八七会议召开 D. 国民党一大召开
5.(2023·四川省内江市·历年真题)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在军事上的错误,红军遭到严重削弱、苏区大部丧失。其结果是红军(  )
A. 被迫开始了长征 B. 展开了北伐战争 C. 改编成为八路军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6.(202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历年真题)“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该材料叙述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7.(2023·山东省滨州市·历年真题)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可知(  )
A. 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 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 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8.(2023·江西省·历年真题)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这些“红色区域”是指(  )
A. 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国统区 C. 敌后抗日根据地 D. 解放区
9.(2023·陕西省·历年真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A 南昌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八七会议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A. A B. B C. C D. D
10.(2023·陕西省·历年真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事件和内容或意义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名称 内容或意义
A 遵义会议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八七会议 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南昌起义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中共三大 中共三大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 A B. B C. C D. D
11.(2023·湖南省岳阳市·历年真题)岳阳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进行以“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材料可入选的是(  )
①鸦片战争
②中共“一大”
③红军长征
④抗日战争
⑤抗美援朝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12.(2023·山东省烟台市·历年真题)对如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金冲及《周恩来传(1898-1949)》
A.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B.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D. 长征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13.(2023·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历年真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人民至上的理念 B. 统一战线的策略 C. 实事求是的精神 D. 艰苦朴素的作风
14.(2023·山东省潍坊市·历年真题)孙中山认识到,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为改变这一状况,他(  )
A. 开始实业救国 B. 参加护国战争 C. 发起护法运动 D. 推动国共合作
15.(2023·吉林省长春市·历年真题)1927年,为了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独立掌握革命武装,中国共产党(  )
A. 促成国共合作 B. 领导学生运动 C. 发动南昌起义 D. 召开遵义会议
16.(2023·辽宁省阜新市·历年真题)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 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 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17.(2023·山东省潍坊市·历年真题)如图是学生摘抄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内容。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
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
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
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
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
A. 开始创建革命军队 B. 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C. 确立了建党建军原则 D. 实现了革命重心转移
18.(2023·四川省巴中市·历年真题)如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19.(2023·浙江省湖州市·历年真题)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下列诗句描述的事件发生在长征期间的有(  )
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023·四川省遂宁市·历年真题)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某班筹办一期“永远的怀念——走近毛主席”为主题的展板,所选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发表《论持久战》
③发动秋收起义
④亲赴重庆谈判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④②
21.(2023·湖南省常德市·历年真题)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通道转兵”的作用是(  )
A. 获得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B.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C. 粉碎了敌人消灭红军的企图 D.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2.(2023·湖北省鄂州市·历年真题)毛泽东说:“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 国共合作实现 B. 南昌起义爆发 C. 八七会议召开 D. 遵义会议召开
23.(202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历年真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提到:“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这段材料意在说明(  )
A. 独立领导革命的重要性 B. 建立革命政权的艰巨性
C. 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D. 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迫切性
24.(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历年真题)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源于我党领导的哪次武装起义(  )
A. 南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25.(2023·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如表反映了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这从一个方面说明(  )
时间 组织情况 党员人数
1923年下半年 仅有2个中共小组(后发展为2个独立支部) 约20人
1925年12月 中共南京地方委员会,下辖4个支部 共53人
1926年初 中共南京地委、徐州特支、无锡独支、苏州特支、南通独支、丹阳特支、江阴支部等组织 100人左右
1926年底 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立了中共组织 共525名
(数据来自《中共江苏地方简史(1921-2021)》)
A. 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B. 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社会安定促进了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26.(2023·四川省自贡市·历年真题)在自贡市某校举办的“讲好家乡历史人物故事”征文比赛中,某同学搜集了如下材料,据此推断他的征文题目为(  )
A. 《北伐建奇功,秋收总指挥——卢德铭》
B. 《烽火长征路,遵义洒热血——邓萍》
C. 《走进千年盐都,寻找盐的味道——抗日献金》
D. 《537.7高地!——听太公讲那抗美援朝的事》
27.(2023·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都坚持(  )
A. 三民主义 B. 君主立宪 C. 反帝反封建 D. 人民民主
28.(2024·浙江省·期末考试)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课程内容结构有助于历史学习。如图中▲应该填写的是(  )
中国历史
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现代社会主义化的建设现代 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 世界历史
古代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A. 反抗封建专制的过程 B. 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
C. 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 D.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29.(2023·北京市市辖区·历年真题)下侧示意图标题应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
C.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 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
30.(2023·贵州省贵阳市·历年真题)如图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重要历史事件(部分)”的时间轴,其中▲处应为(  )
A. 遵义会议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夹金山 D. 吴起镇会师
31.(2024·安徽省·模拟题)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料”,如图所示为其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32.(2023·山东省济南市·历年真题)血战湘江中,陈树湘自断肠子宁死不屈;翻越雪山时,军需处长宁可冻死也没先穿暖和点;借宿老乡家,红军战士把仅有的被子剪下半条留给老乡。这些感人故事体现了伟大的(  )
A. 红船精神 B. 井冈山精神 C. 长征精神 D. 延安精神
33.(2023·四川省成都市·历年真题)1928年春夏,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先后制定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其中规定“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这体现了(  )
A. 人民军队爱人民 B. 革命英雄主义 C. 游击战战术灵活 D. 军民团结抗战
34.(2023·江苏省淮安市·历年真题)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他多次在危急关头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毛泽东提出(  )
A. 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
C.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 D. 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
35.(2023·云南省·历年真题)1926年7月6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指出:“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宣言》揭示了北伐的目的是(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复辟
C. 组织工人运动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6.(2023·甘肃省兰州市·历年真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据此推断,1928年革命者们“汇聚于”(  )
A. 南昌 B. 长沙 C. 井冈山 D. 会宁
37.(2023·湖南省长沙市·历年真题)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  )
1923年6月 加入国民党
1924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5年10月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A. 第一次国共合作 B. 红军长征 C. 全民族抗战 D. 解放战争
38.(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历年真题)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在危急时刻,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是(  )
A. 陈独秀 B. 博古 C. 李德 D. 毛泽东
39.(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历年真题)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渡江战役
40.(2023·湖南省衡阳市·历年真题)“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41.(2023·浙江省衢州市·历年真题)朱德曾为纪念长征路上的某会议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此会议(  )
A. 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B.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 确立了思想建党与政治建军的原则 D. 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42.(202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历年真题)长征途中,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43.(2023·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历年真题)“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  )
A.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C.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D. 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
44.(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历年真题)“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 三湾改编 B. 吴起镇会师 C. 井冈山会师 D. 会宁会师
45.(2023·河南省·历年真题)“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材料描述的是(  )
A.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C.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46.(2023·湖北省·历年真题)1927年,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认为,农村有强大的革命力量,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既是军事上的需要,也是进行长期革命斗争的需要。由此可见,毛泽东(  )
A. 脱离了中国实际 B. 忽视了农民力量 C. 找到了革命新路 D. 建立了人民政权
47.(2023·四川省眉山市·历年真题)如图是中国近现代某次战争形势图。该战争(  )
A. 大力宣传了新思想新文化
B. 沉重打击了列强和军阀
C. 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
D. 解决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48.(2023·浙江省丽水市·历年真题)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下列口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是(  )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9.(2023·江苏省泰州市·历年真题)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④② C. ①③④② D. ③②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
50.(2023·四川省达州市·历年真题)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条自己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思维导图
(1) 根据材料一的思维导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总结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和近代化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摘编自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11月25日)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通过“边界的斗争”创造了什么局面?开辟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
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的实行了什么伟大决策?
(5)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51.(2023·云南省·历年真题)九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
【图片材料】
【文献摘录】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数据统计】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分项
战役 民工
(万人) 挑子
(副) 担架
(副) 小车
(辆) 大车
(辆) 牲畜
(头) 船只
(只) 粮食
(万斤)
辽沈战役 160 13800 6750 30000 7000
淮海战役 225 42400 73900 410900 3070 6300 13600 57000
平津战役 154 20000 20000 380000 1000000 31000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1)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历史材料?
52.(2023·四川省攀枝花市·历年真题)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绘制的路线图。
(1)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该学习小组提炼一个探究主题,指出A、B对应的地点名称。
(2)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选取2个重大历史事件对你提炼的主题进行论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53.(2023·山东省聊城市·历年真题)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阅读该文件的如下内容,回答问题。
(二)……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
(1)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原因。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中共三大作简要评价。
54.(2023·甘肃省陇南市·历年真题)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并分析这一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55.(2023·甘肃省兰州市·历年真题)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材料二: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除“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外),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
56.(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历年真题)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中,寻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资料卡。
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1927年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 请你根据资料卡的内容,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80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第一次正式使用“开放”一词,并将它与对外经济政策相联系……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主动的对外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七大报告指出,由于持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沈迅《浅论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渐进发展及其意义》
(2) 请回答,材料二中“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主动的对外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指的是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3月)
(3) 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57.(2023·全国·历年真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学们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任务一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一: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就是指由西方文明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其本质就是以西方文明为内核,融合了现代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道路而言的,它是以中华文明为内核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原则和价值旨归的现代化发展新路。
——摘自王立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传统的现代化道路”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内核。
【任务二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①和②处填入相应的历史事件。请总结中国道路早期探索的共同点,并说明其受挫的原因。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问题,并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组织保障。
——摘编自齐英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植根中国国情、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新道路。
——摘编自鲁保林等《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底气》 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成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
——摘编自尤琳等《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
(2)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58.(2023·甘肃省酒泉市·历年真题)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郡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59.(2023·四川省自贡市·历年真题)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国防近(现)代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设计了以下任务,请你参与。
任务一【自主梳理——早期军事近代化】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一批握有实权的清朝官员,力争恢复旧秩序,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和学习西方的科技,创办近代企业,推行军事现代化。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人物 时间 主要活动 口号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______
▲______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
张之洞 1887年 广东水师学堂
(1) 请完善表格“▲”内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推行军事现代化”的主要举措。
任务二【情境再现——人民军队新型化】
材料二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古田会议解决了军队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铸造了人民军队的军魂。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所做的成功探索。(选取两幅及以上图片,简要说明)
任务三【成果汇报——钢铁长城筑国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在国防建设上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探究活动,谈谈你对国防近(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60.(2023·辽宁省阜新市·历年真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
——摘自《旧唐书》
(1) 材料一中的“书同文字”指什么措施?“治平”是唐朝哪一盛世局面?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2) 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是在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创办的?
【材料三】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3) 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哪条道路?“遵义的那次会议”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过程中?
【材料四】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联蒋抗日”,是抗战前夜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从而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的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
——摘自《重庆日报》
(4) 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什么事件?“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是什么事件?
61.(202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近代民族工业与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各种外来事物纷纷进入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成长、探索,被强制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了近代企业。这些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总的来看始终是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革命文物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革命精神的具象表征。从北大红楼旧址、党的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全国有3.6万余处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发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谱系。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
——摘自学习强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一五计划”期间鞍山大型轧钢厂建成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现在的深圳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把井冈山列入“革命文物”的原因。发扬革命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3) 请从材料三中任意选取相互关联的图片,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至少选取两幅图片,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62.(2023·四川省巴中市·历年真题)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列强的入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屈辱历程】
材料一
【艰难探索】
材料二
【勇闯新路】
材料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中国共产党简史》(摘编)
【历史新篇】
材料四习近平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摘编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1) 根据材料一写出时间轴上①处战争的主要影响以及④处战争的名称。
(2) 根据图1回答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写出图2所示运动的名称。
(3) 材料三中的“正确道路”是指什么?
(4)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63.(2023·山东省济宁市·历年真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推进工作,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寻找中国民主革命道路
史料1:1926年11月底,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湖南有54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会员达107万人,到1927年1月,会员增加到200万人。1926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特别会议,陈独秀在会上指责湖南工农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
史料2: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到湖南的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考察农民运动。他召集农民和农运工作者开各种类型的调查会,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报告中,他热烈赞颂农民群众打翻乡村封建势力的伟大功绩,尖锐地批驳党内外责难农民运动的各种谬论,阐明农民斗争同革命成败的密切关系。他强调: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这些认识为毛泽东后来的抉择提供了帮助。
史料3:
左图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反映了1927年9月,毛泽东果断将秋收起义余部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边界农村地区,由此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以上材料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整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湖南农民协会会员迅速增加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指出与陈独秀相比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认识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7年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帮助其找到的革命道路。
64.(2023·全国·历年真题)回望党的历程,我们党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在不同时期,为革命、建设、改革找准了奋进航向标,制定了正确路线图。正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在时代洪流中敢闯敢试、锐意创新,才始终以弄潮儿的姿态挺立时代潮头。
材料一
(1) 材料一中图1中共八七会议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召开的。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出路。这个“新的出路”是①______;
图2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指出了一个光明的前途。这个“光明的前途”是②______;
图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召开的。这次会议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是③______。
材料二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摘编自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材料三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分别开创出了怎样的道路?从两则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开创出这两条道路?
材料四
(3) 材料四标尺中“深刻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百年梦圆”具体是指圆的什么“梦”?
(4) 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有何认识?
65.(2023·甘肃省白银市·历年真题)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并分析这一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66.(2023·湖北省随州市·历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问题要求作答。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险……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开始时虽然也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挫折后,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西方国家加紧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和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面临严重考验,在国内,一些干部群众对社会主义前途信心不足,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改革开放政策产生了疑问,改革开放事业停滞不前……
——均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 中国史》
(1) 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面临的共同处境。1992年中共“十四大”找到的正确经济建设道路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写作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有据,表述成文,并在50字以上。)
67.(2023·重庆市·历年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在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这里,资产阶级的贪婪、残酷和工人阶级的贫苦、无助,使恩格斯深受触动,促使他决心为工人阶级积极探索一条解放的道路。他……根据英国宪章运动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现状的调查,提出工人阶级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分裂的根源,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些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〇”。
A.调查研究促使恩格斯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力量和社会革命的必要性。______
B.恩格斯在思想上完成向共产主义的转变后,英国宪章运动兴起。______
C.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相识,从此成为志同道合的战友。______
材料二【毛泽东在湖南】
我这回到湖南,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情况。(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农会会员激增到二百万,能直接领导的群众增加到一千万。在湖南农民全数中,差不多组织了一半。(农会)在四个月中造成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旁及各种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城里的贪官污吏,乡村的恶劣习惯。这个攻击的形势,简直是急风暴雨。其结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三种。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3月)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对农民运动的调查结论。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影响。
材料三【习近平在宁德】
习近平是1988年6月到(福建省)宁德担任地委书记工作的。7月初到8月初,习书记把宁德下辖9个县市全部跑遍了。其间,他听工作汇报不提倡念稿子,要求干部们了解多少就说多少;喜欢看县志(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说光靠跑了解不够,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同时,每到一处,他既走访一些企业,也走访一些村庄和农户,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9个县跑下来,习书记作了一次全面总结,形成的文章后来收录在《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在宁德任地委书记期间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以及由此产生的《摆脱贫困》这本书,与他现在(2017年)的治国理政思想有一脉相承之处。
——据田玉珏、薛伟江、李政《习近平在宁德》
(3) 材料三体现了习近平怎样的调查研究风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调研形成的发展思路和执政理念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4) 综上,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1.【答案】B
【解析】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B项正确;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A项;1935年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重点掌握八七会议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根据“1935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中共一大是在1921年召开,排除A项;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召开,排除B项;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召开,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理解遵义会议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遵义会议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时间与影响。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对人民毫无骚扰,有因饿取食土中萝卜者,每取一头,必置铜元一枚于土中”可知红军有严明的纪律,能够赢得民心,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项正确;遵义会议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排除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也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问题,排除C、D两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红军长征,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揭开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序幕,D是正确的选项;中共一大成立中国共产党,排除A;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排除B;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党内“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红军进行的第五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A项正确;北伐战争是1926年夏到1928年,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根据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排除C项;1947年6月,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突破黄河天险,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需要考生掌握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析题干内容可知,C是正确的选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则计划。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D项正确;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即长征,而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
长征前,红一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而不是红四方面军,排除B项;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而不是红二方面军,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注意题干图片的正确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相关史实。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可知,1928年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其中论述了中国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井冈山的斗争》一文重点强调了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具备的条件,并就此对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最终做出坚持在湘赣边界进行武装割据的战略抉择。故“红色区域”是指农村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国统区指的是国民党占领区,而题目主要强调红色区域,排除B项;1928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还没有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C项;解放区是指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工农武装割据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工农武装割据等知识。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搭配正确,符合题意;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A搭配错误,排除A;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B搭配错误,排除B;1923年的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搭配错误,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以及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重点掌握遵义会议、八七会议、中共三大以及南昌起义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以及历史意义。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A搭配正确,符合题意;1923年的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并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B搭配错误,排除B;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C搭配错误,排除C;1927年8月南昌起义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故D搭配错误,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以及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重点掌握遵义会议、八七会议、中共三大以及南昌起义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以及历史意义。
1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题干中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不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①不能入选;中共“一大”在1921年召开,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故②③④可以入选;抗美援朝开始于1950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束,故⑤不能入选;故B②③④,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①⑤的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懂吗?保存了树身和树根!”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表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损失惨重,但长征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D项正确;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与长征无关,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遵义会议,排除B项;红军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与题干“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不相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13.【答案】C
【解析】A.人民至上的理念,与材料反映的井冈山道路的开创无关,排除。
B.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并未非常明显体现统一战线的策略,排除。
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国情,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走出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正确。
D.井冈山革命道路开创中最主要的精神是实事求是,而不是艰苦朴素的作风,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对井冈山革命道路的认识。
14.【答案】D
【解析】据题干“民国虽成立十多年,但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的讲话。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故孙中山在革命晚期积极推动了国共合作,故D正确;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排除A;参加护国战争是1915年,排除B;发起护法运动在1917年,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国民党一大和第一次国共合作,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为改变题干现象,孙中山推动国共合作。
15.【答案】C
【解析】A.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排除A。
B.“领导学生运动”与史实不符,排除B。
C.根据所学可知,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根据题意,故C正确。
D.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26年夏到1927年初,北伐军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革命力量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C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秋收起义发生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排除A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联合的政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中共三大发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排除B项;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赢得了抗战胜利,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7.【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的“1.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2.洛甫同志起草决议进行讨论。3.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4.取消‘三人团’,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所以B项正确;A项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意义,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项是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的,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是秋收起义的影响,使得革命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结合所学研读史料、抓住要点作出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遵义会议的影响的理解,侧重考查学生史料的解析能力。
18.【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图片“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所学知识可知,①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②1947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③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④1927年进行南昌起义,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④①③②,C是正确的选项;ABD排序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南昌起义、中共七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遵义会议、南昌起义、中共七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9.【答案】C
【解析】①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不符合题意;②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反映的是遵义会议召开,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符合题意;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描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符合题意;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了渡江战役,不符合题意,C是正确的选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红军长征,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0.【答案】B
【解析】中共一大召开是1921年;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发动秋收起义是1927年;亲赴重庆谈判是1945年。故B符合题意;ACD排列顺序错误,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秋收起义、《论持久战》、重庆谈判,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秋收起义、《论持久战》、重庆谈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秋收起义、《论持久战》、重庆谈判的时间。
21.【答案】A
【解析】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境内时,曾召开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中央军委按照通道会议的精神,放弃了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通道转兵使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关键性的前提条件,红军初步扭转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开始在军事上获得主动权。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通道转兵”的作用为切入点,考查长征。
本题以长征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2.【答案】D
【解析】“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遵义会议召开。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D符合题意;国共合作实现是1924年,排除A;南昌起义爆发是1927年8月1日,排除B;八七会议召开是1927年8月7日,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遵义会议召开。
23.【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可知,毛泽东认为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是掌握正式的武装。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先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暴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故C符合题意;题干重在强调建立正式武装的重要性,与独立领导革命、建立革命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意在说明掌握正式武装的必要性。
24.【答案】A
【解析】据题干“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可知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所以后来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因此该起义是南昌起义,A符合题意;广州起义发生于1927年12月11日,排除A;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排除C;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党的历史上重要一环,对其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等都要作为备考的重点内容。
25.【答案】A
【解析】表格反映的是1923-1926年江苏地区中共党组织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可知,1924-1927年属于国民革命时期,这说明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表格内容说明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不能说明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B;国民革命时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排除C;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内容说明国民革命推动了地方党组织的发展。
26.【答案】D
【解析】A.《北伐建奇功,秋收总指挥——卢德铭》,描述的是北伐战争和秋收起义的历史信息,排除A。
B.《烽火长征路,遵义洒热血——邓萍》,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信息,排除B。
C.《走进千年盐都,寻找盐的味道——抗日献金》,描述的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信息,排除C。
D.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步兵”“最可爱的人”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37.7高地!——听太公讲那抗美援朝的事》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抗美援朝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27.【答案】C
【解析】A.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指的是民族、民权和民生,排除A。
B.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C.根据材料可知,“打倒列强”“外争主权”都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除军阀”“内除国贼”都体现了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由此可见,两者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C正确。
D.材料无法得出人民民主的信息,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任务,要求运用所学解读表格信息。
【解答】
D.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这一过程充满曲折和坎坷,这一过程中国人民既要反抗封建专制,又要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时还是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学习西方技术、政治制度的历程,故D符合题意。
ABC.属于中国近代史上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组成部分,排除ABC。
故选D。
2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成果,根据材料“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武装起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因此材料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C项正确;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A项;“武装起义”不属于合作,排除B项;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0.【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1935年1月。”及所学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故A正确。
B.飞夺泸定桥是1935年5月29日,排除B。
C.翻越夹金山是1935年6月12日至18日,排除C。
D.吴起镇会师是1935年10月19日,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遵义会议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31.【答案】D
【解析】A.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排除A。
B.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排除B。
C.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排除C。
D.根据图片“泸定桥”“草地行军”及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经历了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铸造了长征精神,因此图片反映的是红军长征,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2.【答案】C
【解析】据“血战湘江”“翻越雪山”“红军”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些感人故事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有关,这体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C项正确;红船精神与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关,排除A项;井冈山精神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关,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险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去争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排除B项;延安精神是毛泽东倡导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长征精神的相关史实,“血战湘江”“翻越雪山”“红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长征精神的相关史实。
33.【答案】A
【解析】据题干“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可知,题干材料讲述红军部队纪律严明,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A项正确;题干与革命英雄主义无关,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游击战术、军民团结抗战,排除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军队爱人民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人民军队爱人民的相关史实。
3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当攻打长沙的计划失败,效仿俄国的做法行不通时”及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A正确。
B.“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进行抗日持久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路线,排除B。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进行和平谈判”属于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而做出的努力,排除C。
D.“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粉碎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安排,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5.【答案】D
【解析】据题干“卖国军阀之暴虐”“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在于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建设一个统一的政府,D项正确;1926年时清政府已经不复存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排除A项;袁世凯在1916年死去,1926年的北伐不可能是反对袁世凯复辟,排除B项;组织工人运动是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的中心工作,但北伐宣言中并没有提及,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的目的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伐的目的的相关史实。
3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两军会师后,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C项正确;南昌与1927年南昌起义相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准备攻打的大城市是长沙,与题干内容“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没有联系,排除B项;会宁与红军长征胜利相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影响。
37.【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故A正确。
B.红军长征发生于1934年至1936年,排除B。
C.全民族抗战是在1937年开始,排除C。
D.解放战争是在1946年爆发,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8.【答案】D
【解析】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D项正确;陈独秀没有参加长征,排除A项;博古、李德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意义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39.【答案】B
【解析】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B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40.【答案】B
【解析】A.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
B.据材料“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及所学可知,叙述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的基本路线:瑞金(1934年7月7日)→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故B正确。
C.百团大战发生于全民族抗战时期,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
D.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江苏省海州(今属连云港)、西迄河南省商丘、北至山东省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同国民党军刘峙集团进行的战略决战性战役。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41.【答案】B
【解析】在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据“长征路上的某会议”“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及所学知识可知,此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B项正确;1949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排除A项;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C项;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肯定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的相关史实,“长征路上的某会议”“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召开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42.【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途中,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会议是遵义会议,C项正确;八七会议召开于长征之前的1927年,排除A项;古田会议召开于1929年,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B项;中国七大召开于194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遵义会议的意义的相关史实。
43.【答案】A
【解析】A.据材料“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持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得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因此“伟大传奇”是指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故A正确。
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排除B。
C.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排除C。
D.新中国的成立,影响了世界局势的变化,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4.【答案】D
【解析】A.1927年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的开始形成。排除A。
B.吴起镇会师,指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镇的会合。标志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排除B。
C.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排除C。
D.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45.【答案】C
【解析】A.1926 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排除A。
B.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恢复和建立共产党的组织,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
C.根据材料“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经历艰难险阻到达陕北吴起镇,最终到达甘肃会宁。故C正确。
D.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6.【答案】C
【解析】A.毛泽东开辟的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排除A。
B.毛泽东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