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与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6 14: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含多音字的词语“缝隙、处暑、尽量”,理解词语“谚语”的意思。
2.抓住中心句理清脉络,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来写的。
3.领会第二、三自然段是如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
【教学重点】
能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能找出第二自然那段里的具体事例,体会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读 明确重点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我们将学习一种习作本领,具体是什么本领呢 请看单元导语页。
2.出示单元导读页,指名读南梁萧统的话——“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初解“立意”,即主题与构思。明确:写文章时以主题和构思为宗旨,而不以文采为根本。
3.那么具体到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到底要学习什么本领呢 请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出示PPT),一起读。
4. 概括来说,就是需要我们围绕中心意思来写。(板书:围绕中心意思来写)
5.这节课,我们跟随梁容若先生,一起走进他的散文《夏天里的成长》,看看他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单元导语页,明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以谈话的方式,拉近学生与课文题目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新课的教学作准备。
二、紧扣中心,梳理文脉
1.过渡语:通过课前预习,我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这篇课文的生词有点难读,大家都会读吗?
2.学生学习生词,特别强调“尽量、甘蔗、处暑”的读音,并利用“谚语”一词集中处理文中三句谚语。
3.梳理全文脉络。
(1)出示学习提示
①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文章的中心句,画上横线。
②思考:围绕中心意思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3)交流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板书:万物迅速生长)
(4)围绕万物迅速生长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谁能来说一说?
(5)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板书:生物、事物、人。
(6)小结:课文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中心,通过列举生物、事物和人三个方面的生长事例,将中心句的意思表达清楚。
【设计意图】从文章整体入手,粗线条勾画课文轮廓,让学生对“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表达方法有初步的认知。
三、聚焦第二自然段,学习围绕中心表达
1. 过渡语:课文是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的,其实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也是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我们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出示PPT)
2.快速浏览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交流明确——“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3.句中哪些词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迅速生长”?
4.预设: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5.这几个词特别能让我们看出生物生长之迅速。那么我们把这几个词读好,一定能读出生物迅速生长的感觉。(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读出迅速生长的感觉。)
6.利用任务单一,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围绕中心有效选材。
(1)过渡语:这样一个中心,作者是怎样来写的呢?我们来研究一下第二自然段。拿出任务单一。
(2)出示学习要求,同桌合作,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提取关键词,填写“生物成长表”,想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的。
生物成长表
生物 时间 怎样长
瓜藤 一天 长出几寸
(3)反馈交流
(4)梳理表格,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①列举了丰富的事例。作者写了瓜藤、竹子、高粱、苞蕾、苔藓、草、菜、小猫小狗小鸡小鸭,11个生物在夏天快速生长的事例。
②抓时间,写变化。都抓住了时间短,写出了变化大,来表现生物在夏天生长迅速。
进行有序地排列。对所列举的事物进行了分类,并按时间长短为序排列,显得很有条理。
7.朗读,感受语言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两名学生分句对读,配音乐。
(3)师生配乐分句读。
8.小结:你看,生物就是这样迅速生长的。这一中心和主题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呀?首选我们找出了中心句,然后填写了生物成长表,接着探究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最后我们用朗读感受作者语言的表达。
【设计意图】借助生物成长表,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揣摩、掌握“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降低教学的难度,使学生轻松理解和接受。
四、学法迁移,合作自学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下面我们就用四步学习法来学习一下第三自然段,因为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
2.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出示学习提示:
(1)勾画中心句,圈画出列举的具体事例。
(2)小组交流
3.学生圈画交流,师巡视指导。
4.交流中心句: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5.围绕什么都在生长,作者具体写了哪些事例呢?
6.预设:山、地、河、铁轨、柏油路。
7.根据日常经验,山、地、河是不会生长的,但作者为什么说山变丰满了,地高起来了,河变宽变深呢?
8.探究铁轨和柏油路的生长,科普热胀冷缩现象。
9.小结: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把山、地、河、铁轨、柏油路这些无生命的物体想象成是在生长,这就是主题和构思的妙处。
10.通过朗读感受事物的生长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等方式,由扶到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将中心表达清楚的。
五、总结写法,学以致用
1.师生共同梳理课文的思维导图。
2.课文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那老师说冬天是渐渐藏起来的季节,围绕这一中心意思,你会选择哪些事物,举哪些例子,从哪些角度来写表达呢?
【设计意图】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使学生在整体上对文章的结构以及“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并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16.夏天里的成长
万物迅速生长 围绕中心意思写
丰富的事例
生物 事物 人 有序地排列
抓时间 写变化
教学反思
一、精心制定学习目标
《夏天里的成长》,这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围绕中心句,第2-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以及人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构思巧妙,结构清晰,观察细腻,中心突出,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的一篇典范课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和“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因此,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含多音字的词语“缝隙、处暑、尽量”,理解词语“谚语”的意思。
2.抓住中心句理清脉络,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夏天里的成长"这一中心来写的。
3.领会第二、三自然段是如何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
二、反思课堂不足之处
学生交流讨论不够充分。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即“围绕中心意思写”并能够浅层次的体会本课主题。在对重难点的讲解上,我只考虑了课堂的完整性,请个别同学回答问题,给小组学习交流的时间太少,没有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的讨论,不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次课堂教学使我深刻反思,如何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