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四季之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2-16 17:1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四季之美》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本文虽篇幅短小,所写景致不多,而且都是平平常常的事物,但结构匀称,尤其是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营造了美的氛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本课承担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动态描写的任务。而感受作者“善于捕捉景致瞬间微妙的动态变化”是为单元作文“——即景”作准备的,这是个难点,因为学生能写时间跨度较大的景物变化,但往往不善于捕捉瞬间微妙的动态。因此,本课教学时,细腻的动态描写要放大来指导。
纵观整个统编教材,本课是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所以本课也承担着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的初步培养,四季之美,指向“美”,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感知、体会、品味。
学情分析与设计理念
对于景物描写的文章,五年级学生的理解是感性的,很难走进文字深处,难以领会文本表达的秘妙。因此,先将学生引入文本,感受景致的美。接着,带领学生跳出文本,通过句子对比、换词,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再在文意兼得的基础上,重新回到课文,朗诵积累,感受理解就会有了质的提升。如此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语文要素才算是真正的落了地,生了根,走进了学生的心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蒙蒙细雨”“点点归鸦”等叠词的特殊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段落。
3.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之美。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感受景物的独特韵味。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动态描写。
教学准备
老师:细读文本,了解学生,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景物,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初读课文 感知四季之美
(一)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这篇课文的作者很特别,通过预习。对她有哪些了解呢?指名说。
(二)解作者,交流预习资料。
(三)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她笔下的四季美在何处呢?请你们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检查预习,学习词语。
师:听着同学们朗朗读书声,真的是一种享受。
1.开火车带着大家读,看着拼音拼读,
2.检查预习,课堂评价。先看五实小的孩子们的预习情况
3.课堂小测,学习多音字“晕”
4.品读叠词,感受音律美。
①读准音,了解“红晕”的意思。
②想象画面,读出画面。
③与五实小的孩子合作读读这些词语。
5.写生字
重点指导“免、逸、黎、漆”四个字的写法:
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区别“免 ”与“逸”,记住“一点之差”。
②“黎”与“漆”的最后部分不能写成“水”。
活动二 理清文脉,发现视角之美
1.感受结构精巧。
自读课文,关注文章的结构特点,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中心句相似)(时间写作顺序)(篇章结构)等,引导学生明白本文结构精巧但韵味无穷,需要细细品读。
2.发现视角独特。
对比:如果我们来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些什么?而清少纳言又写了些什么呢?
小结:作者选材独特,写的都是常常被人忽视的事物。但是却将春夏秋冬像一
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营造出了一种美的氛围。
活动三 品读文字 领悟四季之美
品色彩,体会黎明之美
一、品读感悟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发现美
①自由读。
②交流感受。
③相机出示黎明天空色彩图,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美,读出色彩的美。
2.体会美
①引导学生从“一点儿一点儿”中感受云彩在慢慢变化,明白这是一种动态之美。
②通过换词对比,体会“冒”“涂”“挂” 与“泛”“染”“飘”在表现天空动态变化上的区别,体会黎明时云彩的颜色变化之慢、体态之轻盈。
3.想象美
①读一读:如果你是清少纳言,看着黎明的天空慢慢亮起来,一点点染上红晕,飘起了彩云,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想象画面,读出心情之美。
②背一背:观看天空动态变化视频,在情境中复现文字。并采用关键词提示法,引导学生熟读成诵。
三、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春天的黎明,感受了天空颜色变化的动态之美,那其他季节又有着怎样的独特韵味呢?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四季之美 动态之美
颜 动 声
色 作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