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真题汇编: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的发展
一、单选题
1.(2023·福建省·历年真题)某校历史社团开展研究性学习,查找到两张学生文凭:一张是京师大学堂的毕业文凭,落款是“宣统元年”,另一张是京师第一蒙养院附设女子小学堂文凭,落款是“中华民国元年”。上述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 )
A. 新式学校的出现 B. 女性地位的提高 C. 历史发展的潮流 D. 封建制度的结束
2.(2023·江苏省泰州市·历年真题)如图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下列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高歌猛进 B. 奄奄一息 C. 朝气蓬勃 D. 夹缝求生
3.(2023·广东省·历年真题)有学者这样评价他:“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他是( )
A. 魏源 B. 张之洞 C. 张謇 D. 詹天佑
4.(2023·广东省·历年真题) 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 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 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 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5.(2023·山东省滨州市·历年真题)1940年徐悲鸿创作河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 )
A. 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 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 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 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6.(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历年真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其发展特点是( )
A.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B. 资金雄厚
C. 地区分布极为平衡 D. 技术先进
7.(202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历年真题)近代,一位著名人物病逝,世人纷纷赠送挽联纪念,其中一幅是:“是实业大家,是教育专家,中外咸钦,岂仅鸿胪传第一;有文章翼世,有道德淑世,江淮共仰,永怀国士叹无双!”该挽联纪念的人物是( )
A. 谭嗣同 B. 张謇 C. 宋教仁 D. 胡适
8.(2023·全国·历年真题)如图是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局部)。该木刻版画(局部)从侧面反映了( )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B. 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C. 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D. 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的原因
9.(2023·山东省济宁市·历年真题)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呼吁( )
A. “闭关锁国” B. “公车上书” C. “扶清灭洋” D. “实业救国”
10.(2023·甘肃省兰州市·历年真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国内以1903-1908年开设的厂矿最多,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为21.1家,而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这说明一战期间( )
A.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 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 民族工业发展严重受挫 D. 民族工业结构完善
11.(2023·河南省·历年真题)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 发展曲折 B. 分布不平衡 C. 技术落后 D. 规模比较小
12.(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历年真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松花江上》 B. 《义勇军进行曲》 C. 《毕业歌》 D. 《黄河大合唱》
13.(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历年真题)聂耳作曲,后来被定为我国国歌的音乐作品是( )
A. 《黄河大合唱》 B. 《渔光曲》 C. 《青春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14.(2023·浙江省杭州市·历年真题)如图为“1912年-1918年杭州各厂每年共增织机数”示意图。导致该时期织机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 洋务派提出“求富”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B. 杭州被开放为商埠,外国人开始来杭创办工厂
C. 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国民党官僚资本进一步扩张,垄断了棉纱购销
15.(2023·福建省·历年真题)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 注重产品质量 B. 发展举步维艰 C. 采用先进技术 D. 推动交通革新
16.(2023·湖南省衡阳市·历年真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他们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17.(2023·山东省滨州市·历年真题)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推动这些行业快速发展的事件主要是( )
A. 洋务运动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B.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C. 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官僚资本的扩张
18.(2023·江苏省苏州市·历年真题)网上搜索一位历史人物,得到“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等信息。此人物是( )
A. 卢作孚 B. 荣宗敬 C. 侯德榜 D. 张謇
19.(2023·山东省临沂市·历年真题)如图所示的工厂是创办于清末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2018年1月27日,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2018年11月15日,列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该企业( )
A. 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 B. 在1914-1918年发展受挫
C. 是近代中国重工业的代表 D. 属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
20.(2023·四川省广安市·历年真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抗日救亡
D.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21.(2023·重庆市·历年真题)下面是抗战时期重庆的商号、百货业、工厂数量(家)变化示意图,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 ( )
A. 水陆交通便利 B. 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
C. 对外贸易发达 D. 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二、问答题
22.(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历年真题)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 《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______。
(2)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是——______。
(3) 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女英雄是——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23.(2023·湖南省长沙市·历年真题)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是伴随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不断觉醒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时期“师夷制夷论”的提出,到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经过维新的东邻小邦战败的强烈的历史震撼,使许多中国人从“洋务救国”的梦中惊醒,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进到效法西方改革政治的阶段。
——摘编自顾晓红《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线——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材料二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 20世纪30年代,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材料一中鸦片战争时期提出“师夷制夷论”的湖南思想家是谁?甲午战争后,“效法西方改革政治”指的是近代中国哪一事件?
(2) 根据材料二,“全面觉醒”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哪一特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怎样的条件?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指出当时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危险的敌人是谁?歌曲凝聚了这一时期怎样的民族精神?综上,分析民族意识觉醒对近代中国的推动作用。
24.(2023·江西省·历年真题)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劳动传承智慧】
材料一长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明代官方史料有“夫祖制,边墙下多留暗门”的明确记载。政府允许游牧部落通过暗门往返于青海和河套地区放牧,一些较大的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的暗门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部分暗门还用于通商往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官方公众号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
【劳动凝聚力量】
材料二聂耳创作的《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是 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他在音乐创作中,既吸取了外国音乐的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等形式、结构。他既向已有的音乐文化学习,又直接向生活汲取。如到码头、工厂观察了解群众的生活,亲身体验他们沉重的生活节奏,倾听他们痛苦的呻吟、愤怒的呐喊和不平的申诉。
——摘编自《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
【劳动创造伟业】
材料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等
(3) 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劳动成就梦想】
材料四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的幸福生活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前进道路上,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都要发扬光大劳动精神。
——摘自人民网
(4) 请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说明“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25.(202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历年真题)【近代民族工业与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海禁大开,各种外来事物纷纷进入中国。近代中国被迫成长、探索,被强制拉入西方工业文明的辐射范围之内,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家创办了近代企业。这些近代民族工业虽然饱受国内外多种势力的挤压……但总的来看始终是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革命文化。……革命文物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革命精神的具象表征。从北大红楼旧址、党的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全国有3.6万余处不可移动的革命文物。……发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奋斗中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谱系。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
——摘自学习强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大力弘扬革命文化》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一五计划”期间鞍山大型轧钢厂建成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现在的深圳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把井冈山列入“革命文物”的原因。发扬革命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3) 请从材料三中任意选取相互关联的图片,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至少选取两幅图片,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表述简洁)
26.(2023·山东省东营市·历年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报刊主要宣传的观点及作用。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遥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首歌曲创作的时期及体现的时代主题。
材料三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影视作品都取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1.【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等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两张文凭以及落款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华民国元年也就是1912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中华民国成立,规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所以说毕业证书上纪年方式的变化反映了政权的变革,也就是历史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
A.新式学校清朝洋务运动时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
B.纪年方式的变化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
D.辛亥革命结束的是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不是封建制度,中国封建制度结束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以及“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D项正确;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压迫,艰难生存,而不是高歌猛进和朝气蓬勃,排除AC项;图片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但不能说是奄奄一息,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及原因。
3.【答案】C
【解析】根据“一个在科举道路上累遭挫折的旧式读书人,年逾不惑才幸而取中状元,但他却视官爵如过眼云烟,转而以全部精力创办新式实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张謇与实业救国。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带动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故C符合题意;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其主要作品是《海国图志》,排除A项;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詹天佑是京张铁路的设计师,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张謇与实业救国思想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謇与实业救国思想等知识。
4.【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B.晚清时期,民不聊生,帝国主义欺压清政府,人们纷纷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说明时局影响社会风气。故B符合题意。
AC.民族危机逐渐缓和、清朝统治秩序崩溃不符合史实,排除AC。
D.题干不能说明新式学堂得到发展,排除D。
故选B。
5.【答案】C
【解析】1940年是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创作的题为《愚公移山》的国画是要激励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的进行抗战,反映出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毛泽东在作政治报告时,借《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提醒大家,中国革命道路是艰难的,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一定会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念。故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召人们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C符合题意;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有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时期“《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愚公移山》的精神,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故A符合题意;民族工业资金薄弱,排除B;民族工业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排除C;民族工业技术落后,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等知识。
7.【答案】B
【解析】A.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排除A。
B.根据材料“是实业大家,是教育专家,中外咸钦,岂仅鸿胪传第一;有文章翼世,有道德淑世,江淮共仰,永怀国士叹无双”及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张謇弃政从商,他鲜明地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他从筹办南通大生纱厂始,陆续兴办了数十个企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实业家,发展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故B正确。
C.宋教仁是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排除C。
D.胡适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者,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张謇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张謇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C
【解析】1943年艺术家古元根据自己在延安的见闻,创作的木刻版画《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中,一位穿戴整齐的长者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迎上来的士兵,另一名士兵则双手捧合、欠身致意。长者身后跟随的是一支举着旗帜、扭着花鼓舞、赶着羊群骡马的欢快劳军队伍。这幅画表现了人民与军队的亲密关系,从侧面反映了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C项正确;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1927年,排除A项;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是在1936年,排除B项;东北抗日义勇军组建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1943年”“拥护咱们老百姓自己的军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片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敌后抗日武装壮大的原因。
9.【答案】D
【解析】A.闭关锁国是清朝的对外政策,导致了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排除A。
B.“公车上书”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参加科举的举人发起的,排除B。
C.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C。
D.根据所学可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开矿的局面,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张謇实业救国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张謇实业救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0.【答案】B
【解析】材料“在大战期间,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有41.3家,1916-1919年则达到了每年124.6家”反映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实业的法令,最主要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样,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排除C项;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结构并不完善,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需要考生掌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成因。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A.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曲折,排除A。
B.根据材料“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可知,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较大的城市,B项正确。
C.题干没有涉及技术问题,排除C。
D.题干没有涉及纺织业的规模,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答案】B
【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项正确;《松花江上》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东北三省的沦亡,东北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情况下创作,排除A项;《毕业歌》没有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排除C项;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13.【答案】D
【解析】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D项正确;《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的,排除A项;《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排除B项;《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民国初年,尤其是一战期间(1914-1918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原因包括:辛亥革命的推动;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中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正确;甲午战后,洋务运动已经破产失败,排除A项;杭州开埠,允许列强设厂,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重点掌握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可以得出,张謇刚刚创办的大生纱厂就因为资金困难而准备出让,向官府求援,但是官府也不给予帮助,可以得出当时的大生纱厂发展举步维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注重产品质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大生纱厂采用先进技术,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到交通革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相关史实。
16.【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于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康有为等人兴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张謇作为“清末状元”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由此可见,三者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故A正确。
B.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排除C。
D.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C
【解析】依据“1913年中国纺纱业共有纱锭65万枚,到1919年增为118万枚,在1896至1912年的17年间,民族资本开设面粉厂47家,1913至1921年的9年间设立105家”可知,从甲午中日战争到1921年,民用工业有了明显发展。原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经济掠夺,辛亥革命的推动等等。故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排除A;《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官僚资本的扩张从题干信息中未体现,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过程及特点、影响等等。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答案】D
【解析】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张謇积极投身民生事业,创办了南通博物苑等。故D符合题意;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排除A;荣宗敬创办保兴面粉厂,福新面粉公司,申新纺织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排除B;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张謇兴办实业,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张謇。
19.【答案】D
【解析】A.大生纱厂创办于甲午战败后,是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的,排除A。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排除B。
C.大生纱厂属于近代中国轻工业的代表之一,排除C。
D.据材料“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及所学可知,大生纱厂是张謇于清末创办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属于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C
【解析】A.“打倒列强,除军阀”属于北伐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A。
B.“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属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排除B。
C.据材料“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及所学可知,两首歌曲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救亡图存的历史信息,故C正确。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1.【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变化示意图可知,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重庆的工厂从1937年开始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可知,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故D符合题意;题干不能体现水陆交通便利,排除A;注重发挥经济传统优势与题干不符,题干反映的有向重庆政府登记的商号、重庆的百货业等,排除B;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成为国民政府的移驻地。
22.【答案】【小题1】冼星海
【小题2】杰斐逊
【小题3】章西女王
【解析】(1)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创作的作品《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
(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以法律文献的形式规定了人的基本权利,例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等,《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3)章西女王领导了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杰出女英雄。
故答案为:
(1)冼星海。
(2)杰斐逊。
(3)章西女王。
本题主要考查聂耳、杰斐逊、章西女王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女英雄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冼星海、杰斐逊、章西女王的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魏源;戊戌变法。
【小题2】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群众性或广泛性);奠定了群众基础、阶级基础、干部基础、思想基础。
【小题3】日本帝国主义;伟大团结精神;民族意识觉醒成为推动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近代化探索的精神动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源、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民族意识觉醒对近代中国的推动作用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魏源、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创造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长城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长城还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小题2】深入工农群众;紧扣时代,音乐与革命相结合;善于吸收先进文化。
【小题3】选择2020年史实: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实现第一个育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2010年史实: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使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小题4】选择雷锋: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蕊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选择王进喜:王进喜是一名石油生人,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膀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当井喷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近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的意义、新中国不同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以及主要事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长城所起的历史作用、聂耳音乐创作取得成就的原因。近年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的意义、新中国不同时期涌现的模范人物以及主要事迹等知识。
25.【答案】【小题1】特点:以顽强的姿态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小题2】原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革命道路。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小题3】标题:改革时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发展;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改革时生产关系应符合生产力发展,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和经济特区的设立等相关史实。
26.【答案】【小题1】观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小题2】时期:抗日战争。主题:抗日救亡。
【小题3】事件:抗美援朝。历史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环境;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了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与抗美援朝的知识,解题关键是依据史实、分析史料。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维新变法、抗日战争与抗美援朝的理解,侧重考查了对于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