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罗马帝国征服殖民地的过程中,大量行省城市兴起。到2世纪时,几乎每一个行省城市都有类似罗马的比较正规的市政组织、公认的法律、剧场、竞技场、圆形剧场、公共图书馆、辩论和演讲使用的讲堂等。这一现象( )
A.有利于罗马公民法产生 B.适应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C.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分裂 D.体现了罗马文化的不断扩展
2.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袛多具有人的外形。与凡人相比,除了长生不死外,更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有健美的外形和超常的智慧,并具有人的一切优缺点,那种毫无瑕疵的道德神极其少见,古希腊著名的特尔斐神庙的墙壁上也有铭文“认识你自己”。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
A.关注于人类自身的发展 B.致力于天人合一的构建
C.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 D.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3.以财富多少作为衡量权责标准的观念诞生于古希腊。它至今仍影响着西方国家,无论参与国家领导人的竞选,还是进入政府担任要职,没有巨额财富作后盾是很难实现的。这一政治观念在古希腊的诞生( )
A.使旧贵族的政治权利得以消失 B.利于公民范围的扩大
C.推动雅典民主黄金时代的到来 D.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度
4.亚里士多德指出,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的城邦权力的“人治”不是正义的,在“人性恶”的观点看来,权力一旦被个人或者少数人拥有,权力就会滥用,人就有成魔鬼的可能。以法律对人权加以确认和保护,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正是法治的先决条件。“法治而非人治的政府”的形成正是法治政府需要完成的特别任务。其意在强调( )
A.公民应秉持城邦至上原则 B.实现法治的关键是限制权力
C.法律可以保障民众的权益 D.滥用权力在古希腊不可避免
5.公元前330年,泰西封在公民大会上提议授予德摩斯梯尼金冠,这遭到了埃斯基涅斯的非难。德摩斯梯尼在演说中,历数自己带给城邦的功德与荣耀,获得了雅典民众的广泛支持,最终赢得了金冠。这表明,当时雅典( )
A.民主原则得以贯彻 B.城邦体制危机逐渐凸显
C.权力制衡机制失效 D.政客蛊惑民众左右政局
6.公元前494年,大约两千名平民士兵携带武器和口粮,撤离到罗马城界之外的一座“圣山”以抗议债务奴役制。此后,平民与贵族订立盟约:“平民将拥有自己的官员,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负有保护平民抵制执政官侵害的责任,并且不得由贵族担任。”据此可知,这次撤离运动( )
A.促使罗马向海外扩张领地 B.导致了罗马社会持续的冲突
C.旨在维护罗马平民的权利 D.终结了罗马贵族的政治特权
7.斯巴达的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成员30人,且终身任职;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据此判断,当时斯巴达的政体形态是( )
A.民主制度 B.僭主政治 C.寡头政治 D.君主专制
8.公元前5世纪中期,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
A.直接民主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加剧社会阶层对立
C.权力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民主政治落实全凭公民个人意愿
9.雅典城邦的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的经常督查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 B.议事会负责审理多数案件
C.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的出现
10.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的主人公在面对残酷的命运安排时仍旧拥有高贵的品质,他正直、善良、光明磊落,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祸害时,他说:“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由此可见,该作品( )
A.歌颂牺牲精神 B.称赞城邦民主 C.宗教色彩浓厚 D.宣扬集体意识
11.屋大维登上权力顶峰后,随即对罗马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奥古斯都广场、公民投票堂、路基乌司大会堂、马尔采鲁斯剧场、阿格里帕大浴场、马尔斯神庙、阿波罗神庙、朱比特神庙、奎里努斯神庙等。屋大维此举旨在( )
A.完善城市政治功能 B.宣扬君权神授理念
C.树立城市建设典范 D.提升个人政治威望
12.如图所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
A.兴起于伊朗高原并创造了楔形文字 B.出现汇集古埃及及西亚传说的《天方夜谭》
C.希腊文化对西亚北非产生长期影响 D.基督教产生发展并在4世纪末被定为国教
13.苏美尔人的经济文书用原始的楔形文字写成,形成于约5000年前,其中记录了下表中几类人的社会状况。此表反映出( )
人物称呼 尼塔库尔 姆鲁斯·库尔 恩 图格·迪 帕·苏尔
含义 男奴(外邦男人) 女奴(外邦女人) 最高祭司、统治者 首席法官 指挥官
A.苏美尔人经济发展水平高 B.苏美尔人重视农业的发展
C.苏美尔人治理水平法制化 D.苏美尔人已迈入文明时期
14.在耶路撒冷一个古代城市废墟中,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在腓尼基,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在埃及的贝尼哈桑的墓画中,画有37个亚细亚人在部落领袖的率领下来到埃及的情景。这可以佐证( )
A.地中海沿岸各地区之间贸易较发达 B.地中海沿岸文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C.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为广泛 D.经贸交流促进古埃及文明融合创新
15.神话是现实的折射。《荷马史诗》载,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请宙斯裁断。宙斯将选择权交给公主,她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王子。这则神话反映了古希腊( )
A.尊重女性,婚姻自由 B.崇拜神明,彰显人性
C.追求浪漫,崇尚爱情 D.奉行民主,人神平等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不同民族在其文明进程中具有不同的文明观,就西方世界而言,古希腊人的“蛮族”观念和犹太人的一神教,奠定了后来西方文明观中“文明—野蛮”二分法的基础。其后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断裂和对外殖民扩张,进一步塑造了其文明观与现代性观念中的二元思维——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两组对立的范畴,由此催生了19世纪的文明等级观。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赋予西方文明以“优越性”和“普世性”,对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者所倡导的“现代化理论”产生影响。他们宣扬一元现代性,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将带有资本主义缺陷的西方模式推销给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刘文明《从全球文明观念史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向西方求索出路,形成了难以摆脱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而一战的爆发使人们普遍对中国的前途命运感到迷茫。在这种情况下,李大钊明确提出“第三新文明”的主张,打开了国人的视野。他说:“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认为“第三新文明”是东西文明调和融会的产物,“即在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李大钊透过十月革命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他为“救世界之危机”所开出的“第三新文明”良方,并指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由此揭开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人民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序幕。
——摘编自纪亚光《从“第三新文明”到“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三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多彩多姿、各有千秋,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不能唯我独尊、贬低其他文明和民族。人类历史告诉我们,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世界文明观的内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第三新文明”观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认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印两大文明之间的对话从未终止。我们有义务效法像来自印度的鸠摩罗什和菩提达摩以及来自中国的玄奘、法显那样的高僧学者,把文化资源治理、收获,开发出智慧、精神,为两国之间的友谊提供经久不损的基石。文明归根结底是和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的,并为它们服务的。生活包括“硬件”和“软件”。生活的条件,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吃的、穿的、用的是怎样来的,这就是“硬件”,也叫做“经济基础”。与此相对的是生活“软件”,则包括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也就是“上层建筑”。
——摘编自谭中(印)耿引曾(中)著《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印两大文明交流的桥梁。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印两大文明之间对话的其它史实。(古代史和现代史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形成差异的因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希腊,城镇是城邦的枢纽,周围环绕着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如乡村和郊野。举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场所成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间,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区拥有的不动产和城外拥有的耕地成为城邦疆域构成的主要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为城邦之间的边界线,与之相对,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及约定等多种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还存在一些也有归属悬置或者总在变更的区域。古希腊公民虽不见得能画出边界线,却对边界有明确的意识,因为那是政治共同体的边界。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一些城邦除拥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还凭借自身实力和殖民开拓获得了比较特殊的疆域,这些疆域被称为“城外疆域”。
——摘编自张新刚《古希腊城邦疆域及其权力秩序》
材料二: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直接控制的郡县地带属于正式的国家疆域,而间接控制的羁縻区则属于疆界的模糊地带,存在争议,至于藩属国,则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疆域。由此,在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国际秩序。一部中国史,便是在“王者无外”的天下观念下,“差序疆域”内部不断整合,转化为“均质疆域”,而外部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的历史。正是在一波一波边疆内地化的潮流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疆域模式的历史特征及其根源——与西欧、阿拉伯、俄罗斯疆域模式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疆域形态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和中国疆域形态呈现差异的不同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疆域模式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法老之下设宰相,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门,这一职位常由太子或皇亲贵戚充任。地方上仍由州长统治,但这时的州长已由法老任命并对法老负责,他担负收税、征役和管理当地水利工程等各项责任。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把持,只有中下级官吏才任用平民。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与此同时,我已经听到你(巴比伦王)写给我关于她(你的女儿)的话,你说道:“现在,你(埃及王)寻求我的女儿作为你的妻子。但是我父亲(巴比伦先王)嫁给你的我姐姐已经在那里(埃及)与你在一起了。没人(在埃及)看见过她。现在,不知她是活着呢,还是死了呢 ”这是你在你的泥板中写给我(埃及王)的话。
——摘编自袁指挥《埃及法老对巴比伦王的驳斥——阿马尔第一号书信译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埃及的政治概况。
(2)根根材料二,概括古代埃及王国与古代巴比伦王国交往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欧洲)。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在扩张过程中将罗马城市建设复制到了其他被征服地区,体现了罗马文化的扩展,D项正确;此时是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早已产生,排除A项;罗马帝国的政治体制不属于民主政治,排除B项;罗马帝国的分裂是因为帝国疆域过于庞大,统治出现问题,所以最终分而治之,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更突出的特点是他们有健美的外形和超常的智慧,并具有人的一切优缺点”及“认识你自己”可知,古希腊人关注于人类自身的发展,A项正确;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排除B项;只是古希腊人民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不足以为人文主义奠定基础,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人的尊严和权威,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根据材料“以财富多少作为衡量权责标准的观念诞生于古希腊”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古希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新兴的工商业阶层,他们不满贵族的专权,要求发展城邦民主政治,梭伦改革“以财富多少作为衡量权责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公民范围的扩大,B项正确;“使旧贵族的政治权利得以消失”说法夸大,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推动雅典民主黄金时代的到来”属于伯里克利时代的现象,排除C项;“确立了雅典民主制度”属于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希腊。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治”不是正义的,权力会被滥用,强调需要用法律限制政府的权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城邦至上的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限制政府的权力,而不是保障民众的权益,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滥用权力在古希腊是否不可避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30年(雅典)。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授予德摩斯梯尼金冠的提议,遭到其政敌埃斯基涅斯的非难。德摩斯梯尼便通过演讲赢得了雅典民众的广泛支持,被公民大会授予金冠。这一过程符合雅典民主程序,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城邦体制危机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所述内容与权力制衡机制无必然关系,排除C项;德摩斯梯尼通过演说获得民众支持,并最终被公民大会授予金冠,这并不是政客蛊惑民众左右政局,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依据材料可知,平民抗议债务奴役制,并以此与贵族订立盟约,保障平民的权利,这次撤离运动旨在维护罗马平民的权利,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平民为抗议债务奴役制而进行的撤离运动,撤离运动与罗马的海外扩张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此次撤离运动的结果是贵族做出妥协,平民与贵族订立盟约,这有利于缓和罗马社会的矛盾,排除B项;罗马贵族仍然掌握统治权,并未终结,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斯巴达)。据材料“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成员30人,且终身任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C项正确;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不是民主制度,排除A项;据材料“监察官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他们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可知斯巴达不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世界)。据材料“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可知,公民可以多次投票同一个人,很容易影响公民投票的结果,会因为个人的情绪影响公平,影响国家稳定,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城邦瓦解,只是引发政局混乱,排除A项;内部矛盾扩大加剧社会阶层对立的表述没有依据,排除B项;民主政治落实全凭公民个人意愿的全凭描述太绝对化,民主政治落实主要依靠民主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雅典时期(世界)。据材料雅典城邦对任何公职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雅典推行的是民主制,这些规定可以防止专制的出现,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排除A项;在雅典是民众法庭负责审理多数案件,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权利机关,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表述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我的悲痛同时是为城邦,为自己,也为你们”可知,《俄狄浦斯》强调主人公勇于承担责任,在城邦遭受瘟疫的时候其悲痛城邦,体现了明显的集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说明主人公的结局,看不出牺牲精神,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城邦民主无关,排除B项;《俄狄浦斯》有一定神话情节,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结合材料设问“旨在”指向目的,结合屋大维身份是罗马帝国的缔造者,而大规模建设罗马城和众多的神庙,有利于加强其世俗权力和神权,起到提升威望和强化统治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除了一般的政治功能的建筑设施外,还有大量神庙,“完善城市政治功能”的说法有以偏概全之嫌排除A项;“宣扬君权神授理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古代政治家的行为首先服务于政治,“树立城市建设典范”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亚)。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这是亚历山大帝国瓦解后的希腊化时代(前323年到公元前30年),该时期希腊文化进一步传播至西亚北非地区,对于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长期的影响,C项正确;兴起于伊朗高原并创造了楔形文字的帝国是波斯帝国,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发展与成书于阿拉伯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基督教产生发展并在4世纪末被定为国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约5000年前(西亚)。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苏美尔人已经开始使用文字、有阶级分化、和宗教信仰,这说明,苏美尔人已迈入文明时期,D项正确;材料中的经济文书只涉及部分人物的身份信息,无法体现经济发展水平,排除A项;仅由材料得不出苏美尔人对农业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到这个时候,苏美尔人已经有了法官,但不足以证明苏美尔人治理水平法制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发现了产于埃及的各种象牙制品和其他制品”“发现属于埃及的器皿、獅身人面像等制品”等可知,古代埃及的象牙制品等出现于古代西亚和腓尼基地区,而埃及也出现了西亚地区的信息,体现了埃及与其他地区文明交流较为广泛,且涉及范围较广,C项正确;材料仅埃及与西亚地区有贸易往来,整个地中海的贸易情况无从得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其他地区的文明情况,“领先地位”无从得出,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文明交流,并未说明埃及文明创新的地方,排除D项。故选C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意可知,太阳神阿波罗与伊达斯王子为追求马尔皮萨公主展开角逐,公主“认为凡人的爱更持久,遂选择了凡人王子”,这是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体现,彰显人性,但在常人的眼中,公主应该选择阿波罗,体现对神明的崇拜,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神话折射现实,在奴隶制社会, “尊重女性,婚姻自由”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追求浪漫,崇尚爱情”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民主政治是指更多的人参与政治事务,通过请宙斯裁断,可见神的地位高于人,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内容:文明等级观: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对立;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和“普世性”;西方文明代表着现代文明;将西方模式推销给第三世界国家。
成因:传统观念;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2)特点:具有救亡图存色彩;既吸纳了社会主义思想,又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进行了创新;是东西文明调和融会的产物;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3)认识:文明是多样的,我们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要学习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
内容:根据材料“进一步塑造了其文明观与现代性观念中的二元思维——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两组对立的范畴,由此催生了19世纪的文明等级观”可分析出文明等级观:传统与现代、文明与野蛮对立;根据材料“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赋予西方文明以‘优越性’和‘普世性’”可分析出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和“普世性”;根据材料“宣扬一元现代性,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可分析出西方文明代表着现代文明;根据材料一“将带有资本主义缺陷的西方模式推销给第三世界国家”得出将西方模式推销给第三世界国家。
成因:根据材料“古希腊人的‘蛮族’观念和犹太人的一神教”可分析出传统观念;根据材料“其后西方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断裂和对外殖民扩张”可分析出殖民扩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工业革命。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
特点:根据材料“李大钊透过十月革命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就是他为‘救世界之危机’所开出的良方”可分析出具有救亡图存色彩;既吸纳了社会主义思想,又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下进行了创新;是东西文明调和融会的产物;思想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认识:根据材料“我们要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可分析出文明是多样的,我们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根据材料“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可分析出要学习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
17.(1)佛教。
(2)郑和下西洋(古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
(3)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政治制度的差别;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不同。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印)。据材料“我们有义务效法像来自印度的鸠摩罗什和菩提达摩以及来自中国的玄奘、法显那样的高僧学者”,得出佛教。
(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现代(中印)。从明朝海上丝绸之路分析,得出郑和下西洋(古代);从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角度分析,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现代)。
(3)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印)。从两国的地理环境分析,得出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据材料“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据材料“思想、行为、社会政治体制、教育、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得出政治制度的差别;从两国的历史文化角度分析,得出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的不同。
18.(1)古希腊:由城镇和乡村构成;存在自然疆界、人为疆界和悬置地带;体现城邦的空间秩序和政治秩序;包含邦内疆域和城外疆域。
中国:有限扩张主义;差序疆域;模糊疆界。
(2)古希腊山岭沟壑,中国大河平原;古希腊工商业海外贸易兴盛,中国农耕文明繁荣;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发达,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古希腊推崇冒险、探索,中国崇尚“大一统”,爱好和平。
(3)维护大一统局面,拓展并巩固疆域;创造辉煌的农耕文明;铸牢民族共同体;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凸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详解】(1)特征: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古希腊:根据材料“在古希腊,城镇是城邦的枢纽,周围环绕着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如乡村和郊野”可知,由城镇和乡村构成;根据材料“举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场所成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间,除此以外,公民在城区拥有的不动产和城外拥有的耕地成为城邦疆域构成的主要部分。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为城邦之间的边界线,与之相对,城邦之间还会通过战争,仲裁及约定等多种方式确定各自的边界,还存在一些也有归属悬置或者总在变更的区域”可知,存在自然疆界、人为疆界和悬置地带;根据材料“古希腊公民虽不见得能画出边界线,却对边界有明确的意识,因为那是政治共同体的边界”可知,体现城邦的空间秩序和政治秩序;根据材料“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一些城邦除拥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还凭借自身实力和殖民开拓获得了比较特殊的疆域,这些疆域被称为‘城外疆域’”可知,包含邦内疆域和城外疆域。中国:根据材料“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可知,有限扩张主义;差序疆域;根据材料“直接控制的郡县地带属于正式的国家疆域,而间接控制的羁縻区则属于疆界的模糊地带,存在争议,至于藩属国,则不属于国家的正式疆域”可知,模糊疆界。
(2)不同原因:本题是背景类和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古希腊,城镇是城邦的枢纽,周围环绕着各种形式的定居点,如乡村和郊野”“山脊、谷地、河流等天然成为城邦之间的边界线”“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山岭沟壑,中国大河平原;根据材料“举行宗教、政治和其他公共活动的建筑和场所成为凝聚城邦的公共空间”“古希腊公民虽不见得能画出边界线,却对边界有明确的意识,因为那是政治共同体的边界”“王者无外”“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发达,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根据材料“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一些城邦除拥有自身的核心疆域外,还凭借自身实力和殖民开拓获得了比较特殊的疆域”“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正是在一波一波边疆内地化的潮流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推崇冒险、探索,中国崇尚“大一统”,爱好和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工商业海外贸易兴盛,中国农耕文明繁荣。
(3)意义: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平坦而富饶的平原为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中华文明主要围绕平原地带向四周渗透。中原王朝并不追求疆域的无限扩张,而是通过经济、文化辅助军事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区域性的差序疆域”可知,维护大一统局面,拓展并巩固疆域;根据材料“在亚洲尤其东亚地区,建立起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国际秩序。一部中国史,便是在‘王者无外’的天下观念下,‘差序疆域’内部不断整合,转化为‘均质疆域’,而外部不断向外延伸和扩展的历史”“正是在一波一波边疆内地化的潮流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逐渐形成”可知,铸牢民族共同体;促进中外文明互鉴,丰富中华文化内涵;凸显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创造辉煌的农耕文明。
19.(1)法老实行专制统治;埃及中央集权式官僚系统已初具规模;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允任;平民可担任中下级官吏。
(2)方式:通过联姻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影响:有助于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埃及时期(世界)。依据材料“法老具有绝对权力,他的意志就是法律”可得出如下结论:法老实行专制统治;依据材料“法老之下设宰相,宰相辅佐法老统摄财政、司法、军事、祭祀和水利等中央部门,这一职位常由太子或皇亲贵戚充任”“一切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把持”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埃及中央集权式官僚系统已初具规模,高官厚爵多由王室成员和贵族们允任。依据材料“只有中下级官吏才任用平民”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平民可担任中下级官吏。
(2)本体是hi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世界)。依据材料“为什么不派一个能告诉你真话——你姐姐在这里平安生活——的可靠的人呢?这样,你就能信任那个进入(宫殿)看到她的房子、她与国王(具有友好)关系的人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通过联姻保持友好的外交关系。影响:依据上述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有助于维护两国关系的稳定;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往来;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