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生物中 考人教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卷26
传染病和免疫
一、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A.水传播和饮食传播 B.虫媒传播和接触传播
C.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 D.饮食传播和接触传播
2.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卡介和牛痘 B.泪液、唾液杀菌
C.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 D.抗体能抵抗天花病毒
3.艾滋病是由下列某种生物引起的,该生物是(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霉菌
4.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这种预防措施(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保护传染源
5.艾滋病(AIDS)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下列各项行为中,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 )
A.静脉注射毒品
B.不安全性行为
C.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D.握手和拥抱
6.当2019-nCoV(新冠病毒)侵袭人体时,起防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 )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C.吞噬细胞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7.春节以来,我市出现禽流感疫情,政府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并收集、焚毁发病死亡的禽类,此项措施主要是( )
A.彻底消灭该病毒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8.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
A.杀菌物质和免疫器官 B.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
C.皮肤和黏膜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9.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可以有效预防( )
A.艾滋病 B.甲型肝炎 C.疟疾 D.血吸虫病
10.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与艾滋病病人握手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B.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可以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C.和艾滋病病人握手、共同进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D.性接触、血源传播和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
11.狗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
A.抗体 B.消化酶 C.溶菌酶 D.生长素
1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 )
A.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B.生物或生物媒介
C.传染病的病原体 D.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13.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能分泌杀菌物质,是人体免疫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前两道防线
14.人体的各种消化液中,既有消化作用,又有免疫作用的是( )
A.唾液 B.肠液 C.胆汁 D.胰液
15.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白化病 C.恶性肿瘤 D.冠心病
16.蛔虫病是一种肠道寄生虫病,目前预防蛔虫病的有效措施不包括( )
A.不喝不清洁的生水 B.水果蔬菜洗净再吃
C.饭前便后洗手 D.接种疫苗
17.传染源是( )
A.病人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B.病原体
C.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D.传播疾病的生物的
18.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导致持续发热、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老人和儿童是流感流行期间的脆弱人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 B.患者独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传播 D.老人戴口罩属于保护易感者
19.大多数哺乳动物受伤后,用舌头伸在舔伤口能促进愈合,这是由于( )
A.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20.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 )
A.杀菌 B.计划免疫
C.对传染病人集中治疗 D.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二、综合题
21.水痘是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普遍易感。为研究水痘疫苗接种的效果,研究人员将2366名儿童随机分成两组,12个月后统计各组的发病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例数 发病例数 重症例数 轻症例数
疫苗组 1183 12 11 1
观察组 1183 152 105 47
(1)引发水痘的病原体是 。学生发生水痘时需居家隔离,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分析,这属于 。
(2)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水痘疫苗属于 ,会刺激机体产生能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从而产生有效保护。这种免疫属于 (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2.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检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此病毒是从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nCoV”。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死亡。为控制疫情,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武汉采取了“封城”隔离政策。与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倒)有密切接触且未做好防护措施的均为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必须自行隔离14天,并进行医学观察。根据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指南,将恢复期血浆治疗纳入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 受到损伤。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 ;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 。
(3)抗生素不能治疗新冠肺炎的原因是 。
(4)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重症患者出现症状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已经康复的病人血浆中存在抵抗新冠病毒的 。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5)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个措施)。
23.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 ,2018 年11月,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诞生。由于基因经过修改,这对双胞胎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由于此项技术涉及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伦理问题,引起很大争议。
(1)由于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的 。下列疾病属于传染病的是 。
①水痘 ②夜盲症 ③白化病 ④甲肝 ⑤糖尿病
(2)基因编辑技术现在仍充满未知的风险,因为基因是 片段,基因编辑有可能破坏人体原本正常的基因,从而导致难以预测的遗传病。
(3)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胸腺、淋巴结和脾是人体的免疫器官
B.免疫的功能就是攻击肿瘤细胞
C.免疫对人体都是有利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能将与其结合的抗原直接吞噬
E.患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
24.我省每月统一发布PM2.5检测数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直径小,富含大量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娄底市在全省市州2月份的空气质量排名中倒数第二。
(1)PM2.5会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这种现象说明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 的.气管黏膜的这种免疫作用属于 免疫.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身体健康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咳嗽等症状,请问人体咳嗽时膈肌处于 状态.
(2)请列举几种PM2.5主要的污染源(至少写出两点)污染源有
(3)请你设计一句宣传语,激发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5.“非 典(SARS)又称急性重症呼吸道综合症,曾在我国北京、广东等地区流行。该病传染性强、毒力大、病情发展迅速。实践证明,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非典”是可预防、可治疗的。请回答:
(1)某人因和该病患者接触过而感染这种病,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后,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应分别属于 和 。
(2)专家提醒人们预防“非典”要“勤通风、少聚会;勤洗手、常洗澡”,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是为了 。
(3)在免疫学上,“SARS”病毒相当于 ,进入“非典”病人人体后,刺激 细胞产生 ,人们可根据此研究制造出“非典”疫苗,给易感人群进行 ,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4)研究发现,“SARS”在增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那么,从引起变异的原因来看,这种变异是 变异。
(5)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可以抵抗和消灭“SARS”病毒,是由于“非典”康复患者血清内存在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流感可以通过空气和飞沫进行传播,所以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和空气,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比较简单,可以结合以下表格进行记忆: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2.【答案】B
【解析】【解答】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A、C、D接种卡介和牛痘、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抗体能抵抗天花病毒都属于淋巴细胞产生特殊蛋白质促进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A、C、D错误。
B、泪液、唾液杀菌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故选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与计划免疫,要求学生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才能准确解题。
3.【答案】B
【解析】【解答】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结构上很相似的一组病毒,这组病毒被统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为HIV,此病毒能够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故答案为:B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
4.【答案】B
【解析】【解答】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血液制剂可能含有艾滋病病毒,患者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制剂后,可能患艾滋病。血液制剂属于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的一个途径,停止进口一切外国血液制剂,应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B
【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a. 对急性传染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彻底治疗,防止病原体的扩散.
b.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要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方法.
a. 要注意饮食卫生;
b. 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
c. 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d.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减少病原体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人群:
a. 减少或防止易感者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
b. 易感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c.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BC、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输入来历不明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都会传播艾滋病;
D、握手和拥抱,都不能使人感染艾滋病.
因此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握手和拥抱.
故选:D
【分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6.【答案】A
【解析】【解答】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当2019 nCoV(新冠病毒)侵袭人体时,起防御作用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故答案为:A。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7.【答案】B
【解析】【解答】活禽交易市场并收集、焚毁发病死亡的禽类可以阻止病原体的散播,属于控制传染源,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难度不大,需要区分:对患者采取措施组织病原体的散播,属于控制传染源;对环境消毒、讲究个人卫生、消灭蚊子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注射疫苗、锻炼身体来提高人群特别是抵抗力差的人群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8.【答案】B
【解析】【解答】A、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属于第三道防线,A不正确.
B、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B正确;
C、人体的皮肤和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C不正确;
D、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属于第三道防线,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图:
9.【答案】B
【解析】【解答】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不会传播艾滋病,不符合题意。
B.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可以有效预防甲型肝炎,符合题意。
C.疟疾是20世纪危害人类最大的疾病之一,打摆子就是疟疾在一些地方的俗称,其病原体疟原虫是一种原始的、寄生性单细胞动物,由按蚊叮咬传播,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对预防疟疾无效,不符合题意。
D.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是其传播媒介,属于体表传染病,公筷公勺、分餐进食,无法预防血吸虫病传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这四类传染病的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传播途径以及常见病例如下表所示:
传染病类别
病原体原始寄生部位 病原体主要传播途径 发病季节 常见病例
呼吸道传染病 呼吸道黏膜、肺 飞沫、空气传播 冬、春 流行性感冒、百日咳、肺结核、猩红热
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及其附属器官 饮水和食物传播 夏、秋 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蛔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 血液和淋巴 吸血昆虫传播 四季 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丝虫病、流行性出血热等
体表传染病 皮肤和体表黏膜 接触传播 四季 狂犬病、破伤风、沙眼、疥疮、癣等
10.【答案】A
【解析】【解答】A、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等,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一般的生活和工作接触,如供餐、握手等,不会感染艾滋病,可见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艾滋病病毒形态极其微小,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等,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一般的生和工作接触,如供餐、握手等,不会感染艾滋病,可见B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艾滋病病毒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尿液中等,可见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个主要途径有:性接触、血源传播和母婴传播。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内容,比较简单,熟知艾滋病是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源传播和母婴传播来传播的,所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一般的生和工作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并给予艾滋病患者关爱。
11.【答案】C
【解析】【解答】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死亡.狗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是因为唾液中的溶菌酶能够杀死侵入伤口的病菌,从而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故答案为:C
【分析】高等动物和人类都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它们是:皮肤和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2.【答案】A
【解析】【解答】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13.【答案】A
【解析】【解答】解: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故选:A
14.【答案】A
【解析】【解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所以又具有免疫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15.【答案】A
【解析】【解答】肺结核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于传染病,故A符合题意;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属于遗传病,故B不符合题意;恶性肿瘤是身体的细胞发生突变后,不断地分裂,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癌症,它不是传染病,故C不符合题意;冠心病是由心脏生理功能病变引起,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不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不属于传染病,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16.【答案】D
【解析】【解答】蛔虫病属于传染病,是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剪指甲;不随地大便;水果蔬菜洗净再吃等这些都能预防蛔虫病,蛔虫病无法接种疫苗预防,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蛔虫病的预防,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蛔虫病属于寄生虫病。
17.【答案】C
【解析】【解答】A、病人的排泄物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属于传播途径 。A不符合题意;
B、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B不符合题意;
C、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C符合题意;
D、传播疾病的生物能够使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属于传播途径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C
【解析】【解答】A、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不是传染源,A说法错误。
B、患者独居属于控制传染源,B说法错误。
C、开窗通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可有效减少传播,C说法正确。
D、老人戴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打疫苗、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因为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9.【答案】D
【解析】【解答】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体液中含有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吞噬细胞能吞噬和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病原体。唾液是人体体液的一种,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其唾液中的溶菌酶可以杀灭病菌,伤口不被感染,从而很快愈合,属于非特异性兔疫。
故答案为:D。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
防线 构成 功能 类别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阻止或杀死病菌,消除异物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吞噬、溶解病菌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特异性免疫
20.【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计划免疫以及意义:
项 目 内 容
疫 苗 通常是指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 苗 的 作 用 疫苗注入人体后,可以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计 划 免 疫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意义 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答案】(1)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控制传染源
(2)抗原;特异性免疫
(3)接种水痘疫苗,能提高人体对水痘这种传染病的免疫能力
【解析】【解答】(1)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结合题干信息“水痘是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知,引发水痘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病预防措施的判断:一般来说,凡是对健康人采取的措施均为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等;凡是对病人或怀疑是病人的采取的措施均为控制传染源,如隔离病人等;其余的措施可判断为切断传播途径。所以,学生发生水痘时需居家隔离,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角度分析,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2)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所以,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水痘疫苗属于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能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从而产生有效保护。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疫苗组发病例数、重症例数、轻症例数、均低于观察组。所以,能得出的结论是:接种水痘疫苗,能提高人体对水痘这种传染病的免疫能力。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22.【答案】(1)肺
(2)病原体;控制传染源
(3)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杀死细菌,不能杀死病毒
(4)抗体;特异性
(5)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
【解析】【解答】(1)新型冠状病毒能引起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受到损伤。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新冠病毒属于新型冠状病毒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将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实行隔离,是预防传染病3个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只对某些致病细菌具有杀灭作用,对病毒无效。所以,使用抗生素并不能很好治疗新冠肺炎。
(4)新冠肺炎病人经医生救治痊愈后。就会在病人体内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将康复病人的血清注射到重症患者的体内。从免疫的类型来看,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新冠肺炎,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常消毒等。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3.【答案】(1)易感人群;①④
(2)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3)A;E
【解析】【解答】解:(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于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艾滋病流行环节的易感人群。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白化病属于遗传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肾小管发生病变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水痘、甲肝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生物的性状,基因编辑技术现在仍充满未知的风险,因为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编辑有可能破坏人体原本正常的基因,从而导致难以预测的遗传病。(3)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分析以下各种说法:
A.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淋巴结和脾,A不符合题意;
B.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免疫对人体不一定都是有利的,如防御感染免疫功能过强会发生过敏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淋巴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可以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促使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者使抗原失去致病性,D不符合题意;
E.患过麻疹的人,体内已经产生了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当麻疹病毒再次侵入人体,体内存留的抗体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将其消灭,使人不再患麻疹,这是一种特异性免疫,E正确。
综上,正确的说法是AE。
【分析】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等特点。
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的。
3、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等。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蛋白质。
4、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免疫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紊乱。
24.【答案】(1)有限;非特异性;舒张
(2)工业废气、汽车船舶尾气、地面扬尘、秸秆和垃圾、煤炭等的焚烧
(3)保护环境,造福子孙;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解:(1)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PM2.5会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这种现象说明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当人咳嗽时是把肺内的气体快速向外咳出,属于呼气过程,人体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2)PM2.5主要的污染源有工业废气、汽车船舶尾气、地面扬尘、秸秆和垃圾、煤炭等的焚烧;(3)能减少PM2.5主要的污染源,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利国利民,可设计如下宣传语:“保护环境,造福子孙.保护环境,利国利民.”
【分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黏膜及其表面的纤毛,都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25.【答案】(1)易感人群;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原;淋巴;抗体;接种疫苗;特异性
(4)可遗传
(5)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
【解析】【解答】解:(1)某人因和该病患者接触过而感染这种病,那么,这个人在患病前对“SARS”病毒缺乏免疫力,因此这个人在患病前属于易感人群;这个人在患病后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2)专家提醒人们预防“非典”要“勤通风、少聚会;勤洗手、常洗澡”,从预防传染病角度看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3)在免疫学上,“SARS”病毒相当于抗原,进入“非典”病人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人们可根据此研究制造出“非典”疫苗,给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只对“SARS”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4)研究发现,“SARS”在增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那么,从引起变异的原因来看,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5)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可以抵抗和消灭“SARS”病毒,是由于“非典”康复患者血清内存在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
故答案为:(1)易感人群;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抗原;淋巴;抗体;预防接种;特异性免疫(4)可遗传的(5)抵抗SARS病毒的抗体
【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3、人体的第三道免疫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叫特异性免疫。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可能是病原体,也可能是自身细胞或其他异物。
抗体:指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且具有特殊抗病能力的蛋白质(免疫球蛋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