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三 辨识媒介信息
一、基础巩固
1.在经济和网络均快速发展的今天,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的商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甄别真假商品信息是当代人必备的媒介素养。
(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甄别真假商品信息的成功经验。分享思路:①出现在媒介上的被你辨识出的虚假信息是什么 ②哪些因素导致你对商品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③你用什么办法确认这些疑点是虚假信息 ④如果身边家人及朋友无法辨识这些虚假信息,你会对他提出怎样的建议
(2)归纳甄别虚假商品信息的方法。
2.请结合自身经验,填写下面的表格。
来源 内容 立场 逻辑 语言风格
真实信息 ① ② ③ ④ ⑤
虚假信息 ⑥ ⑦ ⑧ ⑨ ⑩
3.下面的语段有五处语病,请找出并改正。
①媒介素养是指媒介中的各种信息面对人们时的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等。②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③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影响人。⑤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产生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⑥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⑦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⑧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⑨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社会科学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①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② 的。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 ③ ,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食品安全谣言来势汹汹,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④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二、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媒介素养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
① 。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信息的能力。那么, ② 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他们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让他们在网络信息的海洋里能够健康成长。
人文教育是奠基石。 ③ ,就会导致一些年轻人缺失人文精神,从而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人文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简述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3.有人说,如今“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请从下面的《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根据对所选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能自圆其说,条理清楚,不超过180字。
①巧言令色,鲜矣仁。
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⑤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⑥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答案 (1)①我发现了康师父方便面(康师傅方便面)、治疗脱发广告(让你一夜青春)等虚假信息。②这些产品有的价格太便宜,有的产品说明书里对于产品功能的说明过于夸大,有的宣传用的图片模糊不清,这些因素令我怀疑商品的真实性。③于是我通过比对价格,到官方网站去查询具体信息,并查询相关新闻,对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调查等方式,来确定商品的虚假信息。④如果身边人及朋友无法辨识这些虚假信息,我会劝他们谨慎选择商品,切勿贪便宜,购买前多方咨询,从正规渠道了解相关商品信息。
(2)①认清商标标示,认真辨识产品商标、名称等;②注意包装印刷质量,很多虚假商品在包装印刷上容易存在颜色不正、图案模糊、封口不整齐等现象;③注意商品功能,很多虚假商品的功能过分强大,一种商品解决所有问题;④注意价格,很多虚假商品所标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卖家。
解析 对于第(1)题,只要结合分享思路写出自己对商品信息的辨识过程即可。对于第(2)题,作答时不仅要结合分享思路中提到的对商品信息的辨识过程,还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归纳。
2.答案 ①官方 ②要素齐全 ③客观中立 ④严密连贯 ⑤冷静理性 ⑥民间 ⑦要素残缺 ⑧主观片面 ⑨逻辑混乱 ⑩夸张激烈
3.答案 ①句中,“媒介中的各种信息面对人们时”应改为“人们面对媒介中的各种信息时”。③句中,“青少年媒介素养”前加“提升”或“提高”。⑤句中,将“产生”改为“形成”或“养成”。⑥句中,可删掉“使得”。⑨句中,将“青少年”与“网络”调换位置。
解析 ①句,主客体颠倒,“媒介中的各种信息面对人们时”应为“人们面对媒介中的各种信息时”。③句,成分残缺,“青少年媒介素养”前补充谓语“提升”或“提高”。⑤句,搭配不当,将“产生”改为“形成”或“养成”。⑥句,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根据后文内容,可删掉“使得”。⑨句,不合逻辑,将“青少年”与“网络”调换位置。
4.答案 ①天壤之别 ②相辅相成 ③寻根究底 ④甚嚣尘上
解析 ①处,从字面意义看,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是完全不同的,故此处可填“天壤之别”之类的成语。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②处,根据后文陈述的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的关系可知,二者其实是互为补充,谁也离不开谁的,故可填“相辅相成”之类的成语。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③处,根据前文的“质疑”和后文的结果“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可知,这里说的应是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要弄清楚其真实情况,故可填“寻根究底”之类的成语。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④处,这里说的是有的食品安全谣言虽然历经反复辟谣,仍然无法阻止其广泛传播,故可填“甚嚣尘上”之类的成语。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5.D 第一段是在分析科学素养、媒介素养与科学基础的关系。由“当……”可知,应用“就”与之连接,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再结合文意可知,“公众媒介素养”是在“传播方法和路径”中表现出来的,“传播方法和路径”应当在前,排除B项。
二、能力提升
1.答案 ①价值观引领是首位 ②度量信息的尺子是什么 ③如果忽视人文教育
解析 第①处,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第一段说“如何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后文说“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他们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可见本段强调正确价值观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再结合第三段开头的“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可知,此处可填“价值观引领是首位”之类的句子。第②处,“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是对前面的问句的回答,故此处可填“度量信息的尺子是什么”之类的内容。第③处,由后文“就会导致一些年轻人缺失人文精神”可知,这里应填“如果……”的句式,内容上由前文“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可知,这里应该是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人文教育不容忽视,故此处可填“如果忽视人文教育”之类的内容。
2.答案 提高媒介素养要重视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能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些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
解析 首先,第三段是对第一段的问题的具体阐释,由“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可知,提高媒介素养要重视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独特价值在于塑造青少年的心灵和人格,培养其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必备根基”阐述的是为什么要重视人文教育,明显对应的是原因部分。明确了这些,用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将之表述成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3.答案 在当今社会,言论自由,人人都可以说,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语言也是武器,要科学使用才能起到好的作用。说话要注意坚持原则,坚持“四个毋”:毋意,不凭空猜测,要眼见为实;毋必,不绝对偏执,不让自己陷入被动;毋固,不拘泥固执,要灵活变通;毋我,不自以为是,要谦虚谨慎。坚持“四个毋”,才能让自己说的话有艺术性,发挥最大的作用。
解析 所给材料选自《论语》,首先要对材料逐一进行分析。①“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意思是“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②“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的意思是“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喜好别人或厌恶别人”。③“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行动要勤快敏捷”。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意思是“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偏执,不拘泥固执,不主观武断”。⑤“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意思是“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⑥“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的意思是“在道路上听到又在道路上传说,这是抛弃道德的行为”。然后对“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话语权”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人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说话要有原则,不能胡说、乱说。最后从这几句出自《论语》的句子中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刻的一句,在对句子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说明自己提出的看法,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即可。